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成長視窗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對于愛美天性的任何禁錮是全沒道理的。勞動人民最有權利追求美。因此,我們有理由這樣說:朋友們,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一個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飾儀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著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他愛染掉白發,她希望除去雀斑,她愛在鬢上插一朵花,在胸前別一個小飾物,有何不可?這些人完全可以不顧多嘴多舌的人的無聊議論,勇敢地追求這種正當的美。
契訶夫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好的:心靈、面貌、衣裳。”正當地追求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自然,我們也應該告訴人們,心靈美,以及由它產生的一切行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離開了這個基礎,就會黯然失色。人們常說:“鳥美在羽毛,人美在靈魂。”靈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質、精神境界、思想意識和志趣情操之美。托爾斯泰說:“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不知道讀者們有過這樣的經驗沒有?一個外表很美的人,當你發現他的靈魂十分齷齪的時候,那人給人的美感就漸漸消失了。相反,一個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我們一旦發現他具有崇高的心靈,并且行為又很高尚可敬的話,我們就會漸漸忘記他的丑陋,甚至覺得他變得好看起來。在中國,晏嬰、包拯這些人;在外國,貝多芬、托爾斯泰這些人,他們的長相談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們的心靈美,卻連帶使人感到他們整個人漂亮起來。而一些靠色相大搞“狐媚”勾當,卑污齷齪,擾亂國事,殘民以逞的妖冶男女,我們一想起他們時卻感到十分惡心。我想道理應該就在這兒吧!
古代的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最美的猴子與人類比起來也是丑陋的。”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發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內心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的外表。”這些話是說得很有道理的。
有些鉆研學術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學家、思想家,不修邊幅,頭發胡須都很蓬亂,甚至對隨身衣物也常常忘記了這一件,丟掉了那一件,愛美的天性在這些人身上仿佛體現不出來。其實不然,他們是為了一個崇高的目的,為了更高度地發揮心靈美、行為美,而把儀態美、裝飾美在某段時間里暫時擱在一邊罷了。這些不修邊幅的人,他們能夠給人以不尋常的美感,正是他們的心靈美在灼灼閃光的緣故。
飽滿的智慧和豐富的學識,也能使一個人的儀表美好起來。你從一個思想家的臉孔和一個類人猿的臉孔或者從一個學者和一個流氓臉孔的比較中就可以很快發現這一點。我以為儀表、衣著、裝飾的美好固然可以給人以美感,而心靈的美、智慧的美、行為的美所能夠激發起的人們的美感,總是要比前者強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內心美來補,而心靈的卑污丑惡卻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我以為:人應該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內心美,也追求儀表美,不必理會“左”傾幼稚病者的吱吱喳喳,亂發議論,也不必理會市儈主義者的評頭品足,冷嘲熱諷(當一個人追求心靈美和行為美的時候,有時就會碰到這一方面勢力的嫉恨了)。朋友,當一個人正當地生活、追求高尚的美的時候,我想,他必定有勇氣來擊退一切無理的干預和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