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喜歡的事-勵志人物榜
他上小學的時候成績并不突出,甚至只能算是中等的水平。但他的哥哥成績優秀,是學校里各門功課記錄的保持者。老師們把哥哥的事跡作為課堂上津津樂道的內容,但他不為所動,依舊成績平平,因為他的興趣并不在這些枯燥無味的課程上。
他喜歡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通過看書學會了網球,甚至進了校網球隊,還用商店里買到的竹子自學撐竿跳,并很快就輕松跳過兩米四的高度了|。
母親知道他的心思,送他的圣誕禮物都是一些復雜的手工模型。他常常把零七八碎的小木片和螺絲釘堆滿客廳,直到幾天以后超過了母親的忍耐限度,他才主動清理干凈,但過不了多久家里又恢復了老樣子。
由于成績并不突出,他沒能像哥哥一樣考入麻省理工學院那類頂級學府,而是考入了并不出名的羅切斯特大學。進入了大學之后,他可以不再生活在哥哥的“陰影”里,能夠更專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的動手能力和富有創意的頭腦讓他在自己喜歡的實驗物理方面如魚得水。在一位物理良師的舉薦下,他得以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并很快取得博士學位。
1978年,他以出色的大學履歷進入了貝爾實驗室。在公司里,他無時無刻不被新近發生的科學趣人趣事所吸引,他把待在這里的時間比喻為“神奇的時光”。
構成大千世界的原子以大約每小時4000千米的速度不停飛奔,因此“抓住”原子是物理學家們一個長久以來的夢想,但都是屢試屢敗。一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對他說:“如果能抓住原子,那多好啊。我失敗了,你來試試吧。”喜歡挑戰的他在旁人懷疑的目光中主動申請了這個課題。
一天,天寒地凍,他一個人獨自坐在安靜的研究所里,看窗外雪花紛飛,猶如美麗的童話世界。他突然間來了靈感:為什么不把原子凍得動彈不得,然后再抓住它呢?他將自己的想法和初步演算結果向公司老板匯報,老板說:“你想做一些瘋狂的事,那你就做吧。”
就這樣,他將真空室里的原子凍到接近絕對零度,又用6道激光從不同方向追捕原子——原子就這樣老老實實地落入了陷阱。他當時興奮地跑去告訴老板:“您猜怎么著?我剛抓住一個原子。”老板說:“不錯。抓到打算干什么?”他說:“我也不知道……但這還真是不錯!”
10年之后的1997年,這項當年看似前景渺茫的實驗結果變成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打破了該獎項只屬于理論物理的神話。
說到這,你可能已經知道了——他就是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
成名的朱棣文不滿足于物理學的成就,他總是對科學界的全新領域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在成功捕獲原子之后,他又將注意的方向轉向了捕獲DNA、蛋白質、多聚物等——這些其實是生物學的研究領域。利用類似抓住原子的方法,朱棣文帶領他的學生.用能捕獲原子的激光抓住鏈狀DNA分子的兩端,這項成果為生物學家們研究DNA的性質帶來了極大方便。朱棣文利用自己的物理學技術在生物學界又發提了一片新天地。
朱棣文曾說過:“我喜歡動手,現在才知道,那些親手建造模型的游戲時光如何影響了我后來的職業。我總能生動地想象我的分子和物理模型.在腦子里把它們轉來轉去。”
不循規蹈矩,不扼殺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做你熱愛的事,成功其實就是一件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