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為何在中國受追捧-流行·視覺
上線10天后,美劇《紙牌屋》第二季仍然占據著搜狐視頻美劇排行榜的第一位。主人公弗蘭克·安德伍德濃重的口音增加了理解臺詞的難度,但中國觀眾不離不棄地守在屏幕前,執著地看著安德伍德向總統寶座前進。
《紐約時報》稱,已有2700萬名中國觀眾通過搜狐視頻觀看了《紙牌屋》。
什么人最愛《紙牌屋》
《紙牌屋》的劇情對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野心勃勃的安德伍德夫婦一心想入主白宮,使用各種手段排除政治異己,甚至不惜殺人。
中國觀眾“圍觀”權力斗爭的熱情催生了眾多宮斗劇,無論帝王將相的運籌帷幄還是后宮佳麗的爾虞我詐,都很容易登上收視率的頂峰,并讓觀眾大呼“解渴”。美版宮斗劇也不例外。
《華盛頓郵報》援引新華社的報道稱,《紙牌屋》在中國的觀眾主要是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員工、企業領導層和專業技術人員。搜狐視頻進行的觀眾調查顯示,在《紙牌屋》第一季的2450萬名中國觀眾中,公務員和北京市居民占了很大的比重。
必須包含中國元素
在《紙牌屋》第二季中,中國成了重要元素,中美貿易談判、中日關系緊張和中國黑客威脅美國網絡安全等情節,出現在這部劇中。
這些劇情讓中美關系觀察家大驚失色。一些曾多次參與兩國外交會議的專家稱,劇中展現的發言和爭論,聽起來與真實的決策過程非常相似。
林告訴《華爾街日報》,《紙牌屋》的編劇團隊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中國的外交政策,但這樣做的目的并非吸引中國觀眾。“《紙牌屋》是一部關于美國高層權力斗爭的劇集,如果你想在今天的環境下談論這個話題,就必須包含中國元素。”
中國富商馮先生是第二季的重要線索人物,安德伍德認為他“對中國政府高層有影響力”。劇中,馮先生將行賄、殺人、暗箱操作視為家常便飯。一些網友認為這是在“黑”中國。影評人周黎明表示,“如果一定要將這部劇看作社會評論,那么我認為,它對美國政治體系的抨擊超過了中國”,“劇情并沒有指責中國,只是展現了中國的一個人而已”。
雖然編劇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中國,但劇中的馮先生并不豐滿。他說英語比說漢語流利、有著重口味的性嗜好,能熟練地與美國政客打交道,說到底不過是個有著亞洲面孔的美國人,并沒有展現出任何中國特質。扮演馮先生的演員泰瑞是個在加拿大出生的華裔,從未踏上過中國的土地。
與中國政治宣傳不謀而合?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擔心的卻是另一個問題。《華盛頓郵報》稱,這些專家擔心,《紙牌屋》對美國政治的負面描述,會和中國政治宣傳中的美國形象相互印證。
“對中國人來說,美國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陰謀家,劇中的那些權力斗爭和政治陰謀顯得十分可信。”
一位中國網友在微博上寫道:“看過《紙牌屋》后,我發現美國的政治也非常黑暗,到處都一樣,有人的地方就有斗爭。”
另一些觀察者認為,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觀眾一樣,中國觀眾足夠成熟,能夠意識到電視劇都是虛構的。
張朝陽認為,這部劇糾正了部分中國人的錯誤認識。一些中國人認為美國就是樂土,不會有骯臟和糟糕的事發生,另一些人相信美國的一切都十分糟糕,而真實情況“往往介于兩者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