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的渴望-心靈雞湯
時間回到1958年,那時候,父親一家正在饑餓線上掙扎。
因為親戚在縣食品公司工作,偶爾親戚會捎給奶奶一些讓全村男女老少稀罕得不得了的食物———面條。
據(jù)說,如此貴重的食品,只有北京才有。奶奶總是小心翼翼地把面條當寶貝一樣鎖在一個唯一上鎖的木箱里。奶奶說:“就是在春節(jié),家里也很難吃到面條。”但在父親生日那一天,卻能非常奢侈地獨自吃一碗面條。家里其他人雖然在湯里只能撈上幾根面,一家人卻吃得有滋有味。
在記憶中的那個生日,火光映照著奶奶忙碌的身影,不一會兒,滿屋便漂浮著讓人垂涎三尺的面條香味。
一向不愛串門的鄰居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時候進來了。
“大嫂,你家還有面條嗎?”一家人這時才注意到鄰居異樣的神色。奶奶望望鍋里正在翻動著的面條,又望望父親。
“我家老大的對象今天來了,家里實在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招呼人家。找個對象真是不容易……”鄰居小聲說著并用衣袖擦拭眼角。
面條已經(jīng)煮好了,奶奶在上面灑了幾粒蔥花,真香呀,世上沒有任何食物比得過它———這是父親盼了一年的面條啊!
爺爺說:“把面條端走吧!”
沒等爺爺把話說完,父親就已經(jīng)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父親“哇”的一聲哭起來,并向那碗面條撲過去,邊哭邊喊:“我要吃面條!”
“啪!”爺爺?shù)陌驼坡湓诹烁赣H的臉上,頓時父親的臉上留下了紅紅的手指印。奶奶驚呆了,可能是因為第一次看見爺爺動手打父親。屋子里好靜好靜,仿佛空氣都靜止了!爺爺怔住了,不相信地望著自己的掌心。大顆大顆的淚珠沿著奶奶那干枯的臉龐流了下來。奶奶把父親緊緊摟在懷里喃喃地說:“乖孩子,打痛你沒有?等到年底咱把豬賣了,就給你買面條吃。”
此時,屋子里除了父親的哭聲,竟如此安靜,爺爺傻傻地站在那里半天不動。
那一年年底,5歲的父親真的吃上了一碗魂牽夢縈的面條。后來父親才知道,那是爺爺為公社打碎了整整一噸石頭才換來的。
許多年后的今天,爸爸還清楚地記得,那是他吃到的最好吃的一碗面條。
那是個讓人不愿去想的年代,吃飽穿暖對人們來說是一種夢想。為了生活,為了給家里省點口糧,爺爺含淚離開了生養(yǎng)自己的老家參了軍。隨后,又隨軍隊投入到了新疆的建設中。去的時候正趕上下雪天,每天吃的是凍得發(fā)硬的饅頭,渴了就只能吃幾口雪,但是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爺爺每天都要踏著厚厚的積雪到深山里拉木材。那時候爺爺最渴望的就是,能在這寒冷的冬天里吃上一碗哪怕只能挑上三四根面的熱湯面。
現(xiàn)在爺爺最愛吃的飯還是奶奶搟的面條,切上些土豆和菜葉,做成面條湯,那香噴噴的味道足以讓人咂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