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有“夫妻臉”這回事-新知探索
很多夫妻有“夫妻臉”,甚至只是交往一段時日的情侶也可能因為長相被誤會成兄妹,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多到不像是巧合。但是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怎么會這么像呢?這絕對不是由于什么“相由心生,心里裝的都是另一個人”的肉麻鬼話;再說如果真的是這樣,應該不會“越來越像”,而是會“變臉”(faceoff),兩個人的長相對調吧?
本來就很像
除了情侶或夫妻會長得越來越像這個可能之外,另一個可能是人們會傾向挑選和自己神似的人成為伴侶,所以才會出現(xiàn)“夫妻臉”。這聽起來似乎很合理。
一些研究顯示我們在挑選伴侶時,會選和自己基因組成相似的對象。像是2005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雷書頓和保斯發(fā)表在《心理科學》的研究就發(fā)現(xiàn),同卵雙胞胎的配偶長相就比異卵雙胞胎的配偶更相似。這暗示人們的基因組成越像,挑選伴侶的外表條件就越接近。
我們也較容易被和自己神似的臉孔吸引。英國圣安祖大學心理學院的普頓·沃克教授,曾經找來異性戀的受測者,讓他們評斷照片中臉孔的吸引力。其中有幾張,是受測者自己的照片經電腦修飾成異性的照片,而這幾張照片也是所有照片中,被受測者評為“最具吸引力”的幾張,表示人們會受和自己神似的對象吸引。
“印痕”或許也能解釋為什么人們會受“和自己神似的對象”吸引。一些研究指出人類選擇伴侶的臉孔條件,受到印痕作用的影響,會選擇和自己父母相似的對象。從演化心理學的觀點,印痕作用在擇偶的過程中,能避免生物和“非同類”的個體作無效的交配。也就是說,可能我們選擇的不是跟自己像的對象,是因為我們遺傳了父母的長相,而“印痕”使我們選擇了“和父母神似的對象”。
越來越像
不過情人有可能隨著相處的時間越久,就越神似嗎?知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札佐克找來大學生作為受測者,顯示兩張照片給受測者;這對照片組合可能是新婚夫妻、結婚超過25年的夫妻,或只是神似又年紀相仿,卻彼此沒有關系的隨機配對,讓受測者評斷兩張照片有多相似,還有這對“情侶”是否結婚。
結果結婚越久的夫妻,越容易被受測者評為“相似”,受測者很難從照片評斷新婚夫妻或隨機配對是否結婚,很可能是因為臉孔相似程度差異。另外,被評為“最像”的夫妻在報告中也是婚姻生活最快樂的一對!
為什么會這樣?確切的原因我們不清楚。不過很可能是因為相處較長久的夫妻檔很長時間經歷相同的情緒;這也表示他們的表情也經常相似。或許這是“夫妻臉”的關鍵成因,因為表情由許多不同的臉部肌肉動作表現(xiàn),相似的表情牽動的臉部肌肉也差不多,久而久之臉孔就越來越像。除了情緒,相處很久的夫妻(或情侶)的生活環(huán)境、飲食也都很相近,或許這也是可能的原因。
這樣說起來,常吵架的“怨偶”如果沒有分手,應該也有“夫妻臉”。
靠外貌找到真愛?
既然和我們神似的對象較具吸引力,會不會有交友網站除了星座、血型、生日、興趣、學歷、工作、習慣以外,也將臉孔分析納入配對的條件呢?
有的,像是2011年三月上線的FindYourFaceMate。com就是一個提供臉孔相似配對的交友網站。不過問題是,交友網站只能根據(jù)你提供的資料配對;如果你上傳的圖片是哆啦A夢,那配對結果可能是Kitty貓(不會是史努比,因為不同種)。要靠交友網站找尋真愛,或許拜月老還比較實在。
至于“跨文化羅曼史”呢……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