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份尊嚴都值得尊重-成長視窗
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因為窮,10歲才開始上學,常常是學期結束了,學費還沒交齊。好在,老師并不趕他出教室,反而提前把書發給他,鄰居們這個送件衣服,那個送幾個雞蛋,讓他得以斷斷續續地上完初中。那時候,他就在心里暗暗發誓,以后,自己也要想辦法幫助別人。
初中畢業后,他做起了殺豬賣肉的買賣。一天,附近一位衣衫破爛的村民一直在他的肉攤前轉悠,既不買肉,也不離開,只是用眼睛直勾勾地看著架子上的肉。
他心里忽然泛起一陣酸楚,小時候家里窮,一年到頭吃不上肉,看見生肉就饞得不行,看來,這位村民也和他當初一樣。雖然自己現在并不富裕,但兩斤肉還是送得起人的。于是,他拿起刀,從架上割下一塊肉,順手遞給村民。出乎意料的是,村民并不領情,不但不接他的肉,反而轉身就走。
他百思不得其解,拿著肉愣了好半天,看見街上人來人往,他忽然明白了,一定是自己的行為太像施舍,讓村民覺得自己是在可憐他。小時候,別人當眾遞給他一個雞蛋,他都會覺得難為情呢。
回過味兒之后,他立即拎著肉,一溜小跑,悄悄地跟在村民后面,直到走到一個偏僻的小路上,他才大步追上去,很誠懇地說:“今天肉不好賣,你就幫幫忙,先賒一點,等有錢了再給我。”村民眼圈泛紅,接過肉,連聲道謝。
這件事讓他明白,光有一顆幫助別人的心還不夠,還得講究方式,要讓別人樂意接受你的幫助。從此之后,他的舉動開始變得隱蔽起來,看到附近村民生活清苦,他會頻繁地上門收豬,不管對方有沒有豬賣,他都會送上一塊肉“賄賂”對方,預定好圈里的小豬仔。
他救下一名溺水兒童,知道對方沒錢讀書時,干脆認對方做干兒子,這樣,逢年過節時,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多給孩子零花錢,孩子把這些錢攢起來,學費就有了著落。從小學到初中,“干兒子”就是靠著這些零花錢,一步一步走出了困境。
有人房屋倒了,需要重新修繕,他總是第一個趕到,用收豬打掩護,把錢遞到別人手中,說:“這錢先存你這兒,以后我蓋房時,你也資助一點,不然,我還真蓋不起。”別人聽了這話,也就不再推托,只盼著他家蓋房,即使出不了錢,去出出力也好,可是,他一直住著老房子,從來也沒蓋過新房。
有人外出打工,只有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生活極為不便。他就和外出者稱兄道弟,這樣,他就可以沒事兒往“兄弟”家跑一趟,送點肉,挑點水,給孩子些學費,老人病了,他急著送醫院,抽時間在醫院里照顧。別人問起,他就一臉無奈地說:“沒辦法,‘兄弟’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兄弟不在家,我能不幫著照顧嗎?”……
這些事,他一做就是19年,“地下”工作做得滴水不漏,連老婆孩子都不知道。只是,19年來,他沒有攢下一分錢,這讓老婆非常惱火,要和他好好“算算賬”。結果,那些他曾經幫助過的人,全都站了出來,聯名上書,希望有關部門表揚身邊的“活雷鋒”。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個叫趙維富的農民。記者問他為什么做好事卻要偷偷進行,他憨笑著說:“人人都有面子觀念。所以,我幫助別人都不讓其他人知道,就是怕我的幫助反而給別人帶來傷害,讓受幫助的人被嘲笑。”
每份尊嚴都值得尊重,即使是那些需要幫助的弱者,他們也有自己的尊嚴,他們的尊嚴也需要別人尊重,很多慈善家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一個普通的農民注意到了,并且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幫助別人的同時,努力維護別人的尊嚴,這才是真正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