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牛人那些傷不起的歲月-精英譚
1874年,某個16歲的德國青年中學畢業,成績在全班23人中也只排在第八,教師們對他的印象是該生除了人品好之外,實在看不出任何其他的才華和天賦,聊以自慰的是他有一手保命的技能——彈鋼琴。
但是,青年拋棄了鍵盤系這個很有前途的專業,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物理專業,就連大學的物理學教授都勸他:這個學科的一切都已經被研究完了,后面來的人連醬油都沒得打了。
的確,19世紀末,經典物理學大廈宣告建立,它是如此接近完美,以至于“大神”開爾文爵士形容它時說:“俺們物理學現在是晴空萬里,除了偶爾飄出的幾朵小烏云。”
選錯專業也就算了,青年又遇上了講課奇爛無比的教師。
青年在如此惡劣的學習環境下熬了過來,完成了一個物理學家的自我修養,青年名叫普朗克,量子力學的奠基人。
時間再往后推20多年,來到1900年,此時另外一個德國青年正從小國瑞士大學畢業,當然,專業依然是傷不起的物理學,由于成績平平,青年留校擔任助教的愿望宣告破滅,找工作也四處碰壁,窮困得連房租都付不起。老父親一度著老臉給朋友寫信要給他兒子找份工作,這里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追到了大學班里唯一的女生,并很快升級成了老婆,兩口子一度以給人做家教糊口。
一年后,經一個大學同學老爸的介紹,青年進入了伯爾尼專利局,成為一名低級審查員。
其間,青年寫過一封信給大學留校念博士的同學吹牛說:我不知道你現在怎么樣,我手頭上倒有幾篇待發的論文,一旦發出來的話,沒準可以改變整個物理學的面貌。
當然,牛也不是隨便吹的,青年名叫愛因斯坦,后面的情節大家都很熟悉了,1905年,青年一口氣發表了五篇劃時代的論文,這其中包括創立狹義相對論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百年以后,每當物理學家們深情地回憶起那個年代,都會把這一年叫做“愛因斯坦奇跡年”。
再往后推20多年,讓我們來到神奇的亞洲土地,印度達卡大學有一個青年講師,平時上上課、做做實驗,閑暇之余在一家叫《哲學雜志》的爛刊物上發發論文灌灌水。1923年,他寫了一篇《普朗克定律和光量子假說》寄給這家雜志,但是很快被拒。受了打擊的青年索性給當時已經貴為“大神”的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附上了自己的論文。愛因斯坦在眾多粉絲的來信中翻到了這封信,給了極高的評價,很快這篇論文被翻譯成德文,發表在了德國《物理學期刊》上。
受到青年這篇論文的啟發,愛因斯坦馬上發表了論文《單原子理想氣體的量子理論》,并且建立了量子統計學中的玻色——愛因斯坦統計。忘了告訴大家,這個青年,就叫玻色。
兩年后,達卡大學物理學評選教授,青年由于沒有博士學位而不敢申請,于是又一次寫信給愛因斯坦求教。愛因斯坦大驚,君伶俐至此竟何以不是教授!遂致推薦信一封給達卡大學,于是玻色順利當上教授。
如你所見,幾個傷不起的青年開創了物理學的新時代,而更多的青年正走在這條道路上。路漫漫其修遠,頭頂的天空也是烏云密布,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里面總會還有一個地下室青年,頭頂的智慧之光有那么開啟的一瞬,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而你走的那條路,又將會是怎樣的一番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