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走紅是中國孩子的噩夢-人與社會
繼“美國虎媽”之后,“中國狼爸”成為全球教育界最炙手可熱的偶像級人物。
《揚子晚報》報道,11月14日,自稱“狼爸”的香港商人蕭百佑做客江蘇教育電視臺《現在開講》節目,講述他“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教子心得。蕭百佑的4個孩子中,已有3個被北京大學錄取,第4個正整裝待發。
節目錄制現場,蕭百佑還帶來了一個特殊的道具——雞毛撣子,這是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他一邊揮著雞毛撣子一邊笑著說:“這是最新的一根。前面不知道打壞多少根了。”洋洋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蕭百佑認為自己打孩子有別于傳統的體罰教育,打得很科學、很藝術——什么時候打,打哪里,打幾下,都有嚴格的操作規程;而且,藤條和雞毛撣子打人不會傷筋動骨??蔁o論蕭百佑將自己的“蕭氏打法”包裝得多么天花亂墜,都改變不了他以暴力強迫孩子服從自己意志的本質。
以尋常眼光視之,蕭氏教育法在應試教育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遠遠超出許多名校名師。但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是,考上北大是否就意味著成功的人生?對“狼爸”而言,當然是;對“狼爸”的孩子來說,則未必。
“狼爸”還為自己的暴力教育方式創建了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理論體系。蕭百佑要求自己的子女在上大學前不能與其他孩子交朋友,生活中只能有“親人”、“同學”兩個概念,甚至不許孩子看電視,隨便喝可樂。
什么樣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對于這個問題,蕭百佑的3個業已考上北大的孩子也許還懵懵懂懂,但至少,他們已經失去快樂的童年。女兒蕭簫曾經在日記中寫過“我沒有快樂童年”,兒子蕭堯也曾說過:“爸爸無疑是成功的,但我們也失去了童年時該有的快樂。”而孩子的感受在“狼爸”看來無足輕重,“現在他們考上了北京大學,所以我相信以后他們在回憶童年時,一定認為是快樂的。”
快樂的童年并不必然導致成功的人生,但不快樂的童年肯定的人生的重大缺失。蕭氏教育法的嚴重誤區還在于,在“狼爸”高高舉起的藤鞭和雞毛撣子底下,培養出來的很可能是溫順的“羊子”和“羊女”,而我們的社會需要的不是“羊”,而是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公民。沉浸在成功幻覺中的蕭百佑顯然意識不到,自己有可能對子女犯下了一個難以逆轉的、終其一生都無法彌補的錯誤。
在一個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國度,出現蕭百佑這種人物不稀奇,真正讓人驚訝的是,這種明顯有違現代文明理念的非人道的教育方式,居然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民意支持。
蕭氏出版的教子寶典《所以,北大兄妹》繼《虎媽戰歌》之后被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奉為圭臬,而“狼爸”本人也成為各家電視臺炙手可熱的座上賓。
“狼爸”一夜之間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偶像,這才是最大的悲催。其實,出現這種現象也不能怪蕭百佑一人,他只是千萬個“中國狼爸”中,將“棍棒教育”發揮到極致的一個。“狼爸”受追捧固然有民族文化傳統基因,但歸根結底源于應試教育的堅硬土壤,以及形形色色的“成功學”大行其道所導致的國人價值觀集體迷失。
我不敢說“狼爸”的教育方式禍害了他的4個子女,最有資格對“狼爸”的教子方法作出評判的是他的孩子。但我敢說,“狼爸”走紅這一現象,絕對是中國教育的噩夢,是中國孩子的噩夢,這場噩夢若不早一天醒過來,孩子們未來的天空必將陰云密布。而孩子們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