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是先秦時代漢族的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是先秦時代漢族的寓言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楚宣王問群臣:我聽說北方各國,都懼怕昭奚恤,真的是這樣嗎?群臣沒有回答的。
只有一個名叫江乙的大臣,向他述說了這么一段故事:,“從前在山林中,有一只老虎,每天都捕獲各種野獸吃掉。有一天,它抓到一只狐貍,正準備吃了它的時候。
狐貍突然說:‘你敢吃我?我告訴你,天帝已下令我成為百獸之王,今天你若吃了我,是違背了天帝的命令,將受到上天的懲罰。’老虎聽了狐貍的話,半信半疑。狐貍看到老虎這個樣子,便說:‘怎么,難道你還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么你跟著我來,我走在前面。你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瑟瑟發抖,直接逃跑了。’老虎認為這個主意不錯,便跟著狐貍一塊走了。
于是,老虎和狐貍同行,野獸看到了狐貍后面的老虎,都紛紛逃了。老虎看到這種情況,不知道野獸是畏懼自己,還以為它們是怕狐貍呢。
現在大王的國土五千里,軍隊百萬,都是由昭奚恤統領,因此,北方各國畏懼昭奚恤,其實是畏懼大王的軍隊”,就像百獸畏懼老虎一樣,
狐假虎威”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別人。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
本故事出自(《戰國策·楚策一》)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