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老木匠借宿,這家的管家對他說:晚上千萬不要出門來
讀民間故事,品百味人生,歡迎觀看月汐醬講故事。
話說古時,有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木匠,替別人送完家具之后,天色已晚,錯過了驛站,正愁沒有地方休息呢,突然看到前面不遠處有一座宅院,這老木匠趕緊快步走上前去,打算借住一晚。
這間宅院大得很,住在這里的人估計是個員外,老木匠懷著忐忑的心情敲門,過了好久,一個管家模樣的人出來開門,臉上露出警惕的神色,老木匠趕緊說明來意。
只見那管家沉吟了良久,對著老木匠說道:“我帶你到客房休息一晚,不過你要答應我,明天一早便趕快離開,還有,今晚上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千萬不要出門。”
老木匠一聽說對方要收留他,忙著便應承了下來,他走進院子里邊卻發現,這院子里的門窗上貼著喜字,顯然,這家人是要辦喜事兒了。
老木匠剛準備向管家道聲恭喜,管家卻低聲說道:“快點跟我走,記住今天晚上別出門。”
就這樣,老木匠跟著管家到了住處,管家把老木匠給送進屋內,便轉身離開了,老木匠雖然心中疑惑,但是趕了一天的路,已經很累了,沒有時間考慮其他,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半夜里,老木匠被尿意憋醒,他早已經忘記了管家對他的叮囑,起來尋找茅廁,由于他對這宅子不熟悉,也只能亂找一通,不知不覺中,他便摸索到了一間新房跟前。
老木匠心中想著,這里應該就是將要成親的地方吧!他不禁暗暗觀察起了四周的景色,可是令他奇怪的是,這門口雖然貼著大紅喜字,也掛著大紅燈籠,可是卻給人一種陰森透骨的感覺。
老木匠早年間跟隨師傅學藝,也懂得一些五行陰陽之道,他覺得這地方一定有問題,他突然想起當時管家面色沉重的對他說,晚上不要亂出來的話。
還沒等老木匠趕快回到自己的屋子中呢,只聽到周圍刮起了一陣陣的風,連帶著大紅燈籠也跟著擺動,大風把新房的門給吹了開來,新房里邊坐著一個年輕的新娘,蓋著紅蓋頭,那新娘見此情景,嚇得哭了出來。
老木匠覺得自己不該這樣袖手旁觀,于是便拿出了師傅臨終之時交給他的護身靈符,走進了新房。
虛空之中,一個男子的聲音幽幽地說道:“老家伙,不要多管閑事,今天是我大喜的日子,我不愿意傷害他人,趕快走。”
老木匠卻說:“自古人鬼殊途,你已經是陰間之人了,為什么非要糾纏著女子呢?”
說著,老木匠便拿出了師父賜予他的另一家寶貝,一塊銅鏡,這些年來,老木匠走南闖北,經常會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這塊銅鏡幫了他不少的忙,那虛空中的男子仿佛很害怕這銅鏡一般,倉皇而逃了。
第二天,老木匠找到管家詢問此事,起先管家是支支吾吾不肯說,經不住老木匠的再三追問,他這才吞吞吐吐地把事情說了出來。
原來昨天那男子是城中一位惡少,而那位新娘便是這宅院中的小姐,這惡少生前在大街上偶遇小姐,因此,便喜歡上了這個小姐,本想上門提親,可是突然得了惡疾,就這樣去世了,死后惡少并不甘心,化作厲鬼,聲稱要娶小姐進門,不然的話,便攪的這宅子里邊上下不得安寧。
大家懼怕惡少,所以沒有辦法,只好獻上了自家的小姐,老木匠聽完此事之后非常憤怒,不過他知道自己昨晚只是嚇跑了惡少,如果想要徹底解救這小姐,還得請自己的師兄弟幫忙。
于是老木匠便辭別了管家,前去搬救兵去了,夜幕降臨,老木匠再次來到這宅院之中,跟著他一起來的,還有好幾個中年男子,老木匠指著其中一個中年男子對管家說道:“我這位師弟,在師父去世之后,改行做了一個陰陽先生,現在他的本領已經遠在我師父之上了,此次前來定能降伏那惡鬼。”
管家聽了以后稍稍放下心來,就這樣,老木匠的師兄弟們便開始干活了,過了好一會兒,又是一陣陰風,那惡鬼如期而至,他看著老木匠身邊的幾個人,對老木匠說道:“老家伙,你那銅鏡雖然可怕,但是并不能置我于死地,我就不信你可以天天拿著銅鏡守在此地,只要你不在,我就會將這女子給擄走,做我的夫人。”
老木匠卻呵呵一笑,對那惡鬼說道:“恐怕你沒有這個機會了,我雖奈何不了你,但是我的師弟可以。”
話音剛落,還未等惡鬼說話呢,老木匠的師弟們便率先出手,口中念出咒語,手里拿出符紙,朝著那惡鬼擲了過去,那惡鬼雖然躲過了一些符紙,但是卻被老木匠的師弟困于法陣之中。
而老木匠口中那個最厲害的師弟,拿出一個很小的袋子,居然把那惡鬼的魂魄給收了進去,然后在那袋子紙上貼了一張拇指大小的符紙,那袋子里的東西就不再動彈了。
房間里的小姐看見惡鬼已被收服,也是松了一口氣,第二天,老木匠和師弟們要告辭離開了,管家獻上了很多真金白銀,并且對老木匠說道:“各位救了我們家小姐,這是我們家老爺的一點心意,請各位一定要收下,不然我們心中會不安的。”
老木匠他們推脫不過,只好收下了這些銀子,然后便告辭離開了。
再說小姐,自從惡鬼不再纏著她之后,她的父親給她尋摸了一個好人家,成親之后,夫家對她非常的好,她的肚子也很爭氣,連續為夫家生下了四個兒子,丈夫看著這四個聰明伶俐的兒子,更加的喜愛她,并且一生都沒有納妾,在那個三妻四妾的年代里,實屬難得呀!
好了,本期的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感謝您的觀看,如果想看更多的民間故事,歡迎關注——月汐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