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佳句和心得
【第1句】: 《傅雷家書》的好詞好句和讀后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
也許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卻是一種另一番教誨,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父與子的距離。
大家都知道,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 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僅供參考
【第2句】: 《傅雷家書》的好段摘抄外加感想
一、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前面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老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于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二、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后,對兒子所講評的。這里面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后,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后的生活更加輕松、快樂。
四、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于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要說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那里。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于我們成功。
五、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茍,“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里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啊!
【第3句】: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也可以是好句欣賞或摘錄心得) 共9篇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 《傅雷家書》摘編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寫給兒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并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傅聰的信件。
洋洋萬言,字字意涌動,閱者無不為傅雷教的精神感動。信中有對過去教過于嚴格的悔贖,有對兒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生活的噓問和關心,“貫穿全部家書的情義,就是要兒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看一部家信錄,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諦。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64643761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 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
……我們一輩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
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
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為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掠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
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是以嚴厲而著稱,我以為他們父的關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讀了此書之后,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系自然只能依靠書信,于是父親的關愛、鼓勵、鞭策、囑咐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么都無可代替的。
看看家書收錄的第一封信。傅雷對孩子要求極嚴,他為人極為嚴肅,甚至刻板、不近人情。
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情深意篤,相敬如賓。就連她也說有時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備受折磨”。
傅雷性格倔強,一生追求藝術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聰年少氣盛,更是一個“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人,所以導致后來的父子反目,傅聰離家出走。其實還是性格使然。
但這件事對傅雷的打擊很大,在這封家書里傅雷表達了作為一個父親的真誠的愧疚之情。我現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也許有的人不會同意,那就是:一個沒做過父親(母親)的人也絕不會是一個好的老師。
在我看來,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師是相通的,他們面對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對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師手中有一種權力,這種權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擁有它是天經地義的一樣,所以他們有時就不免濫用這種寶貴的權力而做出一些讓人后悔的事來。傅雷其實就是這樣,他可能覺得作為父親,管教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做父親的擁有不容質疑的絕對權威,他不允許兒子來挑戰這種權威。
然而,離別之時,父親竟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茍,“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
聽來笑話,哪里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
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啊!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
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前面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老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
對于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頭。
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
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
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
【第4句】: 求關于《傅雷家書》的好句好段和讀后感一篇
傅雷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了兒子藝術上的指導,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它們已經超越了父子的界限,成為生活上的朋友,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過感情的ruin,…………要像對古戰場一般存著憑吊的情懷。”
賞析:這句話意在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面對古戰場,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是我們對待往事應有的心態。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賞析: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剔除私心雜念,遠離欲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但人類最美好、最純潔的感情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們的知音和朋友,就是這些心靈的朋友和美好的感情,成為赤子創造的博大寬廣的精神世界。
這些都是老師在課上給的筆記,打字打了半個小時,希望會對你有幫助。
讀后感
【第5句】: 傅雷家書讀書卡好字(12字)好詞(10詞)精美語段語段賞析心靈感悟
精彩字詞 咀 嚼 蓄 遣 蹈 覆 轍魄 悟 銘 遣興解憂 重蹈覆轍 驚心動魄 牢固執著 徹底感悟 感觸萬端 刻骨銘心 旁敲側擊 天性溫厚 恬靜閑適 郁郁不樂 大膽脫俗 不同凡響 精美語段+賞析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后,對兒子所講評的.這里面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心靈感悟 《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629字)。
【第6句】: 《傅雷家書》主要內容和摘抄感受~
內容簡介: 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
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本書為《傅雷家書》的最新版本。 由于版權期限原因,該書目前已經轉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
負責編選家書的依然是二十多年來一直負責編選家書的傅雷次子傅敏。 原三聯版《傅雷家書》的編排是以日期為準,然而不少書信很長,往往是數日陸續寫就;現在書信的編排以郵寄日期為準。
這樣,選編了家信二百通:父親信一百六十一通,母親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別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學金圣華教授翻譯。
與原三聯版《傅雷家書》比較,除了調整和改正誤植之處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傅雷信十一通,朱梅馥信二十三通。補充內容的信六十五通:傅雷信五十六通,朱梅馥信九通。
并以殘存的六通傅聰家信為前言,樓適夷先生文章為代跋。 相關文章、評論和節選: 真實的《傅雷家書》 思想的星光 傅雷 傅雷家書 這兩個鏈接是網上可以看到的《傅雷家書》以前版本的電子板或節選之中的一些,我們并沒有仔細核對過網頁上連載的所有內容,放在這里僅供參考。
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這部書不是學術著作,書中也沒有故事,但它卻吸引了那么多的讀者。因為它是一本教育人怎樣做人的書,講的是人話,每句話都是老百姓、普通人可以看得懂的。
里面有濃濃的人情味,對子女嚴格的要求,對祖國的深情。 《傅雷家書》創造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一本三聯書店從未炒作過的書,發行量卻是如此之高。
這是因為它是傅雷的家書,含金量高。沒有修飾,沒有裝飾,沒有矯情,像一股清泉,滋潤一代 又一代讀者的心。
【第7句】: 博雷家書 好句好段及相應的感想
以下是摘的段落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一〉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
這一點我早預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地去爭取。
〈三〉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四〉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
〈五〉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六〉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 〈七〉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八〉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
〈十〉……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得渺小一些。
那么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坦,工作反而會順利。
〈十一〉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 〈十二〉中國哲學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癡,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一樣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
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個人沒有靈性,光談理論,其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
“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 〈十五〉藝術家與行政工作,總是不兩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 〈十七〉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會落伍。
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象征。 〈十九〉惟有肉體禁止,精神的活動才最圓滿: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進經驗,蘇聯的要學,別的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也要學。(50年代懷有如此“反動”的思想,相當不易) 〈二十一〉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
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 〈二十三〉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
尤其是改弦易轍,丟開老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盤里精密地稱過。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悅色、一腔熱血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寶貴的光陰。 〈二十五〉現在我深信這是一個魔障。
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著的。正如一個并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而吃虧,一個道理。
〈二十七〉漢魏人的胸懷更近原始,味道濃,蒼茫一片,千載之下,猶令人緬懷不已。 〈二十八〉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
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樣的天縱之才不多,共鳴的人也少。
所謂曲高和寡也!同時,積雪的高峰也會令人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隨便瞻仰。 〈三十〉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
〈三十一〉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 〈三十二〉藝術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認識,還不能限于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部的感情深入。
〈三十三〉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 〈三十四〉一切偉大的藝術家必須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
〈三十五〉事情主觀上故盼望必成,客觀方面仍需有萬一不成的思想準備記得我從十三歲到五十歲,念過三年法文;老師教的方法既有問題,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績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從十六歲到二十歲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沒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績好一些。
二十歲出國時,對法文的知識只會比你的現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國,半年之間,請私人教師與房東太太雙管齊下補習法文,教師管讀本與文法,房東太太管會話與發音,整天的改正,不用上課方式,而是隨時在談話中糾正。
半年以后,我在法國的知識分子家庭中過生活,已經一切無問題。十個月以后開始能聽幾門不太難的功課。
可見國外學語文,以隨時隨地應用的關系,比國內的進度不啻一與五六倍之比。這一點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倫時也聽他談過。
我特意跟你提,為的是要你別把俄文學習弄成“突擊式”。一個半月之間念完文法,這是強記,決不能消化,而且過了一響大半會忘了的。
我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