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好句.
前言:在幸福的日子中回憶痛苦的時光,會使人更加珍惜擁有的幸福;
也有很多人在痛苦的時候,追憶過去的幸福生活,這又將是一種什么心情呢?
當曹雪芹由一個眾星捧月,錦衣紈绔,飲甘饜肥,的俏公子轉變成寄居在晨鐘暮鼓寺廟中的一個小和尚時,回憶起往昔的繁華,是不是覺得一切不過紅樓一夢呢?
【第1句】: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一時稍閑,又有貪淫戀色,好惡尋仇等事
注:像不像在描寫現(xiàn)代民生社會現(xiàn)狀?
【第2句】:幾個人物外貌精彩描寫
賈雨村:腰圓膀厚,面闊口方,劍眉星眼,直筆方腮。(肌肉型帥哥)
賈寶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眼如桃瓣,晴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桃花小奶狗)
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時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心靈身弱,貌美)
王熙鳳:一雙丹鳳眼,兩彎柳葉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怒,丹唇未啟笑先聞。(精明能干,女強人)
薛寶釵: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遇。安分隨時,自云守拙。(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紅樓夢》中有哪些好詞好句
謝邀。
《紅樓夢》里好多詩詞都令人過目難忘,忍不住把它背下來。尤其喜歡元春大觀園省親時黛玉替寶玉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讀來朗朗上口一氣呵成,在你眼前展開一幅山水田園大寫意的美麗畫卷。拿來形容今天的幸福生活更為貼切。
《紅樓夢》好在哪里呢
謝邀。若有興趣,可參看本人前幾期所寫。謝謝。
《紅樓夢》哪個版本好
我贊成蔡義江先生的說法,讀《紅樓夢》當用心去讀,他認為作為普通讀者當讀連貫的百二十回《乾隆抄夲百廿回紅樓夢稿》底本加配前八十回抄配而成的北京師范大集團出版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
如果有興趣當讀《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關于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1975年中華書局出版社)吳銘恩《紅樓夢脂評匯校夲》及《紅樓夢學刊》有關《紅樓夢》的新史料都對研究《紅樓夢》是有益的。
《紅樓夢》好在哪里
《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寫的一部章回小說。位居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首。
《紅樓夢》是世界封建文學的巔峰之作,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詮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經(jīng)典之作。是中國文學作品,放在世界文學之林,當之無愧的瑰寶。
全書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人物眾多,個個栩栩如生;語言優(yōu)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吃喝玩樂樣樣俱全。值得品味,鑒賞。
更為奇特的是,一部《紅樓夢》衍生出無數(shù)戲曲,文學,詩詞,影視作品等。在各方面都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和價值。
現(xiàn)存《紅樓夢》或《石頭記》等版本甚多,請大家最好先讀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原著。
《紅樓夢》到底寫什么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有個關于茶杯的情節(jié)。
襲人給黛玉送茶,一看寶釵也在。兩個人,一杯茶,尷尬了,誰喝誰別喝?
襲人只好說:二位,誰渴誰先喝。
寶釵笑說:我不渴,只要一口漱漱就夠。
然后毫不客氣,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的半杯,她遞給了黛玉。
襲人連忙說我再去倒。
沒想到,黛玉竟笑著說:“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鐘盡夠了,難為你想得到。”說完,她將杯中殘茶一口飲干。
看這一折,不懂的人會憤憤不平:憑什么我黛玉要喝別人的剩水?而懂的人則會心一笑,胸口暖暖。
這只從寶釵手里接過來的茶杯,不但象征著“孟光接了梁鴻案”盡釋前嫌,也象征著黛玉對寶釵的感覺,早已從最初的猜忌敵對化為了毫無芥蒂的全盤接納,在她心里,寶釵已由情敵反轉為親生的閨蜜。
共飲一杯,素來只有親密無間的人才可以。例如54回,賈母在酒席上讓寶玉給鳳姐倒杯酒,鳳姐說:“不用他敬,我討老祖宗的壽吧。”說著將賈母的杯子拿來,吃了半杯剩酒。
這半杯剩酒告訴讀者,賈母和鳳姐不僅僅是老祖母和孫媳婦的書面關系,不僅僅是一個喜歡奉承一個喜歡被奉承那么簡單,她倆還是一對鐵瓷的忘年交。
肯不肯用對方用過的杯子,和肯不肯讓對方用自己用過的杯子,真是對雙方親密關系最嚴格的考驗。
《水滸傳》里,潘金蓮動情試探武松時,便是將自己喝了一口的酒杯遞過去:“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武松奪過來潑在地下,原本一場緋色的情事從這個杯子開始,走向血色的兇殺案。
類似的還有《紅樓夢》中的尤三姐,斟一杯酒喝半杯,剩下半杯摟著賈璉脖子開始灌:“咱們來親香親香。”唬得賈璉酒都醒了,頃刻明白自己不是這老辣女子的對手。
一只杯子,再家常不過的日用品,不知不覺間成了傳情或絕情之物,承載了人類多少微妙復雜、幽怨強烈的情感。
臺灣女作家張曼娟寫過一篇散文,內(nèi)容也和杯子有關。
她喜歡過一個男人,但始終保持距離,連指尖都沒碰過。
有一個炎熱的夏天,她去辦公室找他,男人急著給她找清涼飲料。她寫:“我斜倚在他的桌邊,看見他喝水的那只極其普通的馬克杯,銀灰色的,杯緣有一個唇痕,握起那只杯,忽然有些沖動地嚷著:‘好渴啊,先喝咯。’沒等他反應,我對準唇痕,將杯中的水一飲而盡。”
突然沉寂的五秒里,他看到男人的臉由怔忡變化出細膩溫柔的表情。
后來呢?“既然用這種方式接吻了,接下來當然是免不了談一場戀愛的。”
當你的唇,包覆上我的唇呷過的杯。這種似有還無的接觸,既曖昧又親密,既隱晦又直接,最適用于戀愛將明未明之時的造作,本質(zhì)上卻是令人心旌動搖的調(diào)情,試探,推進。而杯子,便成為關系突破之前最后一道形同虛設的屏障。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多么絕妙的比喻。
當思念成災,這浩蕩的長江,也變成了兩人共用的口杯,抵得過多少句“你可知我愛你想你念你怨你深情永不變”。
人類要用嘴唇來表情達意,杯子便是最趁手的道具。
妙玉曾經(jīng)當著黛玉的面,把自己的茶杯給寶玉用。這是對正牌女友黛玉赤裸裸的挑釁啊,代入一下,如果是當下,一個女生敢當著另一個女生面這么囂張地撩對方男友,換個爆脾氣,是要分分鐘下場開撕的。
妙姑娘不是一直號稱自己有潔癖么?劉姥姥用你的杯子喝口茶,你覺得膈應,要把那杯子扔了;
別人在你櫳翠庵的街頭走一走,你都要用水洗洗地,還不讓送水的小廝進你的山門。
可是到寶玉這里,連男女有別都不講了,偏把自己的茶杯給他用,也不怕他的嘴唇沾過,口水臟了你的杯?
即便她嘴上說得那么硬:“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們(寶釵和黛玉)的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可惜呀,一個茶杯就出賣了一顆“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的多情女兒心。
明明是欲蓋彌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還自以為遮得巧。
否則寶玉后來上櫳翠庵討紅梅,黛玉不會攔著要跟著的人:如果有別人在,反而討不到了。
分明是知之甚深,又不足為慮。
閃回到櫳翠庵喝茶那日,寶玉最后用的茶具,是大竹海。他到底是沒有用妙玉的杯子喝茶。
誰的杯子該誰用不該誰用,這是個原則性問題,曹公在這上面從不含糊。
盡管那雙素手殷勤捧出的的綠玉斗,價值連城世間罕有,與梅花上收的雪水才最配。
寶玉與黛玉,也有一個關于杯子的橋段。
元宵夜,寶玉在席上從長輩們開始挨個斟酒,當斟到黛玉面前,當著眾人面,黛玉沒喝,卻端起自己的酒杯放到寶玉唇邊,寶玉毫不猶豫一氣喝干。
這旁若無人的膩歪,讓眾人多少有點愕然。
忙得鳳姐連忙湊趣兒化解:“寶玉,別喝冷酒,仔細手顫,明兒寫不得字,拉不得弓。” 寶玉則實誠作答:“不是冷酒。”
宋太祖趙匡胤曾經(jīng)杯酒釋兵權,而黛玉卻敢當著滿堂長輩親戚的面,用一只酒杯宣告了她在感情上的主權:都瞅清楚了,他歸我。而寶玉,用一口喝干這個動作毫不猶豫地作出了滿分回應:沒錯,我歸你。
這差不多相當于一個說:“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男朋友。” 另一個說:“唉呀麻,咔咔的。”
甚至還要任性,這里可是古代。
不管是茶杯還是酒杯,曹公都讓它們承載了太多只可意會的關系、欲說還休的心事,甚至悲歡離合關于命運的隱喻。
這本書里,還有一種最頂級炫酷的杯子忘了說——它叫“萬艷同杯”。
嚴格說來它是一種酒,出產(chǎn)地是太虛幻境,由百花之蕊、萬木之汁、麟髓之醅、鳳乳之曲釀成,有著異乎尋常的清香甘冽。奇怪的是,這神仙酒不叫某某液、某某釀或某某春,偏偏取了個 “杯” 字命名。正是這個“杯”,定出了整部書的基調(diào)——同杯,乃同悲也。
杯與嘴相連,而嘴與心相通。
所以,紅樓夢里的杯子,早已不再是簡單的生活用品,它們有使命,有訴求,有靈魂。如同被曹公施了魔法一般,細細讀去,書中每一只杯子,都在誠實地替自己的主人說著心里話,靜等一代一代的讀書人,用心地去讀懂,去聆聽。
*本文為十點讀書簽約作者百合創(chuàng)作
《紅樓夢》薛蟠搞笑嗎
薛蟠出身皇商之家,舅父王子藤是四大家族的保護傘,妹妹是藏拙守愚的薛寶釵,她卻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呆子,他有許多搞笑段子,通過這些搞笑的段子和畫出薛蟠不同性格。是《紅樓夢》中一個有名的丑角。
第二十六回,他為了能讓寶玉快速出來,就讓寶玉小廝傳話,說是寶玉父親賈政叫呢,嚇得寶玉顧不得別的,趕緊出來,惹得薛蟠拍著手呵呵大笑。寶玉埋怨他,他打恭作揖陪不是,并說要寶玉以后再哄過來:“好兄弟,我原為求你快些出來,就忘了忌諱這句話,改日你也哄我吧,說我的父親就完了”。活脫脫一副粗魯,莽撞的形象。
薛蟠向寶玉說起自己的見到的一幅畫,說是落款是什么"庚黃”畫的,"真的好的了不得”。寶玉猜疑半天,才想起那個所謂的"庚黃″原來是明代畫家"唐寅″。薛蟠覺得沒意思,狡辯說:“誰知他是糖銀,是果銀的”,又是一個胸無點黑的無賴樣子。
到了第二十八回,寶玉與薛蟠等去馮紫英家赴宴,大家為了增加氣氛,要求喝酒說酒令,薛蟠的表現(xiàn)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說酒令,一聽要求,薛蟠就急了,認為是捉弄他,因為他根本不會,最后還是妓女云兒勸住了,說她還會說,難道薛蟠天天喝酒,還不會嗎?聽到寶玉說的典雅清麗的酒令,他連說“不好,該罰”,一問原因,原來是他聽不懂。云兒說酒令時,他又亂插話,眾人說插話要罰酒,他連忙自打個嘴巴子,說自己沒耳性。待到薛蟠說酒令,他又俗詞濫調(diào),胡言亂語:“女兒悲,嫁了個男人是烏龜。女兒愁,繡房鉆出個大馬猴……一個蚊子哼哼哼,兩個蒼蠅嗡嗡嗡……”還說什么這是"新鮮曲兒”,叫做“哼哼韻”。
其實,在《紅樓夢》中有很多搞笑高手。如王熙鳳,史湘云,劉姥姥等。但他們的搞笑都是自覺的,有意識的娛樂。而薛蟠的搞笑則是無意識的,不自覺的丟丑賣乖。
《紅樓夢》中誰最悲哀
謝雪友邀:主要人物當然是黛玉了!配角也有幾個。
《紅樓夢》的作者是誰
現(xiàn)在幾成定論的觀點是,《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不論是大陸,還是臺灣的教科書上,都是這樣的說法,有
一年大陸的高考語言試卷上,填空題上還出“紅樓夢的作者是(——)”,標準答案是,“曹雪芹”。圖:曹雪芹紀念銀幣
其實,這是標準答案并不標準,以前《紅樓夢》并沒有作者署名,曹雪芹應該是“被署名”,只是一家之言。這個“一家”,就是民國學者、新紅學的祖師爺胡適(字“適之”)先生。胡適1921年在其所著《<紅樓夢>考證》一書中,提出了這一觀點,這一些觀點后被胡氏的學生、同仁熱捧,而漸成定論。這樣算來,“曹雪芹”成為《紅樓夢》作者是誰的標準答案,連百年時間也不到。隨著《紅樓夢》研究在1980年代的再度興起,《紅樓夢》作者問題也再度被提起,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土默熱紅學”的出現(xiàn),將《紅樓夢》作者的胡氏定論完全推翻。《紅樓夢》的作者研究,都避不開書中第一回的內(nèi)容。開卷第一句便是,“作者自云”,這個作者就是寫了《石頭記》的“石兄”。除了《石頭記》一名,《紅樓夢》還有如下叫法——《情僧錄》,由轉抄《石頭記》的情僧“空空道人”所起。《風月寶鑒》,由“東魯孔梅溪”,在閱讀《石頭記》后易名。《金陵十二釵》,由在悼紅軒中“披閱十載”的曹雪芹題名。《紅樓夢》,這個定名,則是“吳玉峰”的意思。從上述可見,《紅樓夢》的原作者肯定不是曹雪芹,而是“石兄”。曹雪芹為《紅樓夢》作了什么,第一回交代得很清楚,就是16個字——“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曹雪芹在披閱完成后,還有感而發(fā),題了一首五言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但這里的問題是,原作者“石兄”是個化名,石兄到底是什么人,就成謎了,為《紅樓夢》原作者爭議,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為什么曹雪芹能被推論成原作者?理由不少,但最主要的是第一回中提到的與《紅樓夢》作者有關的人員中,除了曹雪芹,其他都是虛的。順著曹雪芹這條線考證下去,如果發(fā)現(xiàn)史上真有“曹雪芹”,這不就離作者真相接近了一大步?果然,胡適從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之五世孫敦敏《四松堂集》、敦誠的《懋齋詩抄》中找到了證據(jù),其中有“詠雪芹詩”,證明“曹雪芹”真有其人。圖:人民文學版《紅樓夢》封面
但證明曹雪芹真有其人還不行,得有直接的文字說他是《紅樓夢》的作者。果然,胡適發(fā)現(xiàn)了。胡適從《隨園詩話》(卷二)中找到了:“康熙間,曹練亭為江寧織造……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每華之盛。”據(jù)此,胡適“發(fā)現(xiàn)”了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他曾做過沭陽縣的“縣長”,在也江寧(今南京)做官,在南京置有產(chǎn)業(yè),今天南京城西的隨園、五臺山、清涼山都是他家的,這些地方離我的居所不遠,我常去走走。袁枚所記是證明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的最直接“證言”,但這證言可靠么?不可靠,并非鐵證。袁枚(出生于1716年,去世于1798年)和曹雪芹(一說生于1715年,一說是1724年去世于1763年)出生時間相近,其所記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問題是,《隨園詩話》系袁枚寫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晚年之作,其詩文所記與事實多有出入,不準確,而且其詩文又并不是史料,只能做為側證來參考。如袁枚書中常為紅學家提到的大漏子:曹雪芹與其祖父曹寅相隔不過80年,袁枚書中卻記“相隔已百年矣”。況且,袁枚與曹雪芹并無交往,只是通過與時人明義的文字交往,袁攻才知道曹雪芹和《紅樓夢》的。“《紅樓夢》是曹雪芹”,是胡適“大膽設想,小心求證”研究方法下的產(chǎn)物。這個“大膽研究法”如今為中國考古界人士推崇。但是,現(xiàn)實的情況是,包括胡適本人在內(nèi),設想“大膽”了,但求證往往不“小心”。如安陽西高穴墓葬被“考古學認定”為曹操墓就是一例。同樣的,胡適的研究成果也被許多崇拜他的“胡子胡孫”當成了真理。《紅樓夢》作者的爭議,根本原因在古代寫書人不喜歡寫上“本文作者倪方六”這樣的東西,即“不署撰人”。即便署名了,也多用別名,或是室號,如《長生殿》署名“一瓣心香室主”、《金瓶梅》署名“蘭陵笑笑生”、《聊齋志異》署名“柳泉居士”,就是這么一回事情。那么,如果曹雪芹不是作者,《紅樓夢》的作者會是誰呢?有的說是曹寅,有的說是“脂硯齋”。近來又有新說,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是洪升。《紅樓夢》中人物和情節(jié),都是以洪升及其家族、姐妹們身上發(fā)生的真實事跡為原型的,而曹雪芹根本就沒有書中那些經(jīng)歷,一個連打醬錢都要考慮一下的人,僅憑文學想像,根本創(chuàng)作不出來《紅樓夢》。“土默熱紅學”即是此觀點,我覺得這個推論有道理。圖:洪升的《長生殿》洪升(1645-1704),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大戲曲家,古代四大戲曲之一《長生殿》的作者,是個大才子。《紅樓夢》的重要批注者——“脂硯齋”,就是洪升的妻子黃蕙,因為黃蕙一度有過“脂硯齋”的室名。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芹溪居士。洪升本人也用過“芹溪處士”的別號,這與雪芹雪的“芹溪”驚人的巧合。洪升有一位老朋友叫拙庵和尚,即是書中的“空空道人”,而曹雪芹則沒有這樣的和尚朋友……能證明《紅樓夢》原作者來是洪升的資料還有很多,這里無法一一展開。那么,洪升的作品怎么又到了曹雪芹的手里?是因為現(xiàn)雪芹祖父曹寅(1658-1712)的關系。據(jù)《洪升VS曹雪芹》(作者:秦軒)一書,洪升與曹寅是對老朋友,生前把《石頭記》“行卷”留在了曹寅的江寧織造府,托老朋友代為出版,曹寅的《贈洪昉思》詩,便提到了這件事情。曹寅與洪升又是如何成為好朋友的,我查了一下資料,原來曹寅特喜歡戲曲,同時代的浙江文人金埴《巾箱說》有這樣的記述:“曹公素有詩才,明聲律,乃集江南江北名士為高會,獨讓昉思居上座,置《長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優(yōu)人演出一折,公與昉思讎對其本,以合節(jié)奏。凡三晝夜始闋。兩公并極盡其興賞之豪華,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幣兼金贐行。長安傳為盛事,士林榮之。”圖:復建中的江寧織造府
1704年,洪升應江南提督張云翼的。來到松江(今上海)。張云翼把洪升奉為上賓,特意召集賓客,選了幾十名演員,上演洪升的《長生殿》。曹寅聽說洪升到上海了,便把洪升請來江寧(今南京),這就是上面金埴所記之事:遍請江浙名士,盛演《長生殿》。洪升應邀到曹府時已60歲,在從曹寅處離開,乘船回家時,經(jīng)過烏鎮(zhèn)時因喝醉酒,從船上掉進水里,淹死了。洪升死后,曹寅并沒有能幫他完成《石頭記》的出版計劃,幾年后曹寅也死了。后曹家被抄,家道中落,這部《石頭記》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轉到了其孫曹雪芹的手上,這才有《紅樓夢》第一回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的事情。現(xiàn)在讀者看到了《紅樓夢》肯定不是洪升當年作品的原貌,已經(jīng)過曹雪芹“披閱”、“增刪”。不論曹雪芹是不是《紅樓夢》的原作者,其貢獻還是有的,要尊重其勞動。所以有的學者認為,既然有曹雪芹加工成份,署名“作者:曹雪芹”也說得通。但我認為,從尊重原作者,尊重歷史的角度,應該還原一個真實,在曹雪芹和洪升都存爭議的情況下,《紅樓夢》的署名問題應該這樣——原著者:石兄披閱者:曹雪芹
《紅樓夢》又叫做什么
謝謝!半夜崗做了場夢醒來回答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