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1000字范文六篇
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范文1000字。 工作計劃是對下一階段工作的一個安排和開端。寫好工作計劃要怎么做呢。根據你的需要,工作總結之家的編輯精心整理了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范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1000字范文六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1000字篇1
一、指導思想:
環境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關切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保護環境,在有效地利用環境的同時,深入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制止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人類行為準則。1983年,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xx一再明確指出:“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為提高我校學生的環境意識,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制訂環境教育計劃。
二、學校環境委員會:
學校環境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環境教育列為學校重要議事內容,設立了環境教育委員會。
組長:錢振華
副組長:殷義國
組員:顧品良周斌楊仕中錢建國桑祥生范宇敏
環境領導小組成員每學期開學召開會議,制訂學校環境教育計劃。
三、具體工作安排:
1、由虞山鎮鎮政府投資進行校園改建,預計校國植樹300棵,美化、綠化、建設好校園環境,同時在廁所中安裝PIR被動式紅外節水器,真正從行動上做到節水,珍惜生命之水。
2、整理學校綠色教育檔案,進行“小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課題研究資料匯編,做好這一課題的結題工作。
3、宣傳環保知識,培養環保意識。
(1)開學初,由學校專職老師組織環境教育講座,任課老師接受培訓,提高環境教育水平。
(2)國旗下講話滲透環保知識,黑板報上辟出環保知識專欄,每兩周播入一次科普影視片,欣賞祖國美麗風光。
(3)組織開展一次“珍惜生命之水”保護生態環境的知識普及教育,六月份各中隊完成一份環境小報。
(4)組織《水法》、《環境保護法》的櫥窗宣傳,增強學生愛護水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5)利用環境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三月:3月12日植樹節安排學生養花種樹,美化校園。
3月22日世界水日晨會課宣傳有關護水知識。
四月:“愛鳥周”組織學生寫好給全市人民的倡議書,走上街頭宣傳有關知識。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組織學生到大義社區開展宣傳。
五月:5月31日世界無煙日要求學生上街宣傳,動員親屬戒煙。向家長們普及環保知識。
六月:6月5日世界環境日組織學生上街宣傳,自編小報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晨會課宣傳知識
6月25日中國土地日晨會課進行廣播講座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觀看禁毒錄像
4、開展環保實踐,培養能力。
(1)組織三~六年級學生做社會調查,了解張家港河水的污染和整治情況,一分鐘過往摩托車、助力車的輛數,了解對空氣的污染情況;了解學校附近居民種植花草情況等,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寫好調查報告及小論文。
(2)組織學生舉行“環保繪畫比賽”。
(3)各班做好垃圾分類回收工作,收集廢電池集中管理。廢物利用,搞好再生實踐活動。
(4)美化校園,包干到班,打掃綠色基地。
5、走進課堂,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1)利用每月最后一個隊日開設專門環境教育課,每學期組織1~2名教師上環境公開課。
(2)采用各學科教育滲透環境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并努力挖掘各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以達到讓學生學習一些環境知識,掌握一些環保技能,提高環境意識的目的。本學期由趙美亞老師開思品課(六年級)《保護人類的家園》。
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1000字篇2
一、扎實推進學生環境教育課的實施 將環境教育課納入全年課程計劃,確保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二年級環境教育每學年12課時(我市創建環保模范城市要求12課時,其中教育部統一要求4課時,要在地方課、綜合實踐課或校本課程、班隊會中明確課時,其余8課時可以學科滲透),指定一名專職或兼職的環境教育教師。
二、全面開展環境友好型學校(幼兒園)的創建活動 圍繞生態文明、生活方式綠色化等主題,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繼續開展環境友好型學校(幼兒園)創建工作。
三、充分利用自然學校開展生態文明課程 利用我市首家國家級自然學校――哈爾濱市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展館),開展自然學校課程,積極為到基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提供免費授課服務。
四、開展“青少年環境知識科普課堂—生命之水”項目 繼續在全市小學校五年級開展水環境知識科普課程,廣泛向小學生宣傳水科普知識,傳播節水、愛水理念,并帶動更多的公眾合理科學飲水,節約用水。
五、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主題活動 圍繞加強資源、環境和生態價值觀教育,培養青少年環境意識和生態文明理念等重點工作,擬繼續開展“環保小衛士”“環保小天使”“環保小記者新聞作品大賽”“環保公眾日開放活動”等主題活動。
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1000字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市委市政府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和工作環境,確保學校校園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落到實處,經學校校委會研究,制定本工作計劃。
二、目標任務
衛生習慣培養好;垃圾、污水處理好;環境綠化美化好;宣傳、廣告擺放布置好;車輛停放規范好;經營秩序管理好。
三、組織機構
為了加強工作領導,全面負責、安排、指導、監督、檢查、考核學校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特成立黃岡市實驗小學校園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領導小組:
組長:王海青
副組長:瞿衛鵬
成員:何建義歐志紅談小紅馮年元邵柏秀
四、崗位職責和衛生要求
1、教職工衛生職責:
(1)各班班主任負責安排、指導、督促做好本班教室內外的責任區清潔衛生和保潔。
(2)各辦公室工作人員負責本辦公室的衛生清掃和保潔。
(3)校園公共區域由門衛、樓衛按學校劃分區域負責打掃和保潔。
(4)全體教職工應利用國旗下的講話、班隊會、電視臺、課堂教學等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和環保知識與技能。
2、教室、辦公室、責任區衛生要求
(一)辦公室衛生要求:
1、地面:干凈、無灰塵無污跡。
2、門窗、電扇、電腦、空調、打印機等無積塵;門窗明凈,無亂張貼;窗臺清潔,無雜物。
3、窗簾:干凈整潔,按學校要求統一掛放。
4、墻壁:干凈、無灰塵污點,無蜘蛛網、揚塵,不亂貼、亂掛東西。
5、文件、作業本、教具等擺放整齊,無亂堆放現象。
6、辦公桌椅、辦公櫥柜、電腦有序擺放,桌面干凈整潔無雜物,桌底無堆積物。
7、辦公室衛生工具要擺放整齊,衛生桶要及時傾倒并清洗。
(二)教室內、外衛生要求:
1、地面:干凈、無灰塵污跡。
2、門窗、燈、電扇、電視柜、講臺:明亮、干凈、無灰塵;門窗無亂張貼,窗臺無雜物。
3、窗簾:干凈整潔、按學校要求統一掛放。
4、墻壁:干凈、無灰塵,無亂貼現象,學校發放的各種制度、規范、三表、班規應按照要求統一張貼,合理布置。
5、學生課桌面必須干凈整齊,無亂放書籍、紙張等雜物。
6、衛生清掃工具必須整齊擺放在指定的位置,衛生桶要勤倒勤洗。
7、教室內、外各宣傳版塊外框干凈無灰塵。
(三)公共場所衛生要求:
1、樓道、走廊地面無污跡、無紙屑果皮、無包裝袋等雜物。
2、墻面、天棚無揚塵、灰塵、蜘蛛網。
3、校園干凈、整潔,無衛生死角、無雜草雜樹雜物。
4、廁所地面、大小便池無污跡、無積水;廁所內無異味。
5、垃圾桶、垃圾箱定期清理,無異味。
(四)個人衛生要求:
全體師生應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禁止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飲料盒、飯盒、食物袋等垃圾雜物;禁止攀折綠化帶、踐踏草坪;禁止把雜物垃圾從樓上扔下或扔在花壇中。要按時休息,注意鍛煉,生活要有規律,早晚要刷牙,要勤洗澡、勤理發、勤洗頭、勤剪手腳指甲、勤換衣服。
五、打掃和檢查時間
1、室內、外衛生區:
(1)每天常規一小掃:每天早上8:00以前清掃各班室外衛生區,每天下午第二節課間清掃教室,早第一節課和下午第三節課進行常規檢查。
(2)每周重點一大掃:每周五按要求對室內外衛生進行徹底大掃除,下午第三節課檢查。
(3)檢查方法:
①每天由各年級中隊值日生進行常規檢查,檢查結果納入“明星班級”評比。
②每周由值周領導、年級輔導員、大隊值日生進行檢查,檢查結果全校通報,并納入學期“衛生紅旗班”評比。
2、辦公室:
(1)每天早第一節課打掃,并隨時注意保潔。
(2)每周五打掃,由值周領導抽查。
3、公共區域:
(1)樓衛人員每天上午8:00之前徹底清掃室外責任區衛生,其余時間清掃室內公共部位衛生,并隨時注意保潔;每天下午放學后沖洗廁所,每月一次樓道、走到、廁所徹底清掃,確保校園干凈。
(2)每天由總務處專人檢查,每周由值周領導抽查。
六、考核與獎懲
考核與獎懲辦法按黃岡市實驗小學衛生工作條例相關要求和標準執行。
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1000字篇4
為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健康發展,努力做好學校的環境衛生工作,創設潔凈美觀的校園環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衛生意識,特制定學校環境衛生工作計劃:
一、主要工作
1、健全學校衛生工作隊伍,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3、劃分好衛生包管區,責任到班級。
4、認真做好衛生工作,加強學校整體和學生個人衛生工作。
二、具體要求
(一)教室內外要求
1、地面干凈,無紙屑、無雜物。
2、墻壁、陽臺、天花板、日光燈管、飲水機、標語牌、等無積塵、無腳印、無蜘蛛網。
3、門窗無積塵,玻璃明亮干凈。
4、書柜或者放置物件的課桌無積塵,清潔工具擺放有序,拖把不準放在室外。
(二)包管區要求
1、地面干凈,無紙屑、無雜物。
2、花壇內無紙屑、無雜物、無落葉,周圍瓷磚上無積塵、無腳印。
3、廁所內外地面干凈,水池清潔無污垢,墻壁無積塵、無腳印。
4、樓梯上地面干凈,墻壁、窗臺、滅火器無積塵。
5、墻裙瓷磚要擦拭干凈,沒有積塵。
6、垃圾桶外要經常擦拭,保持潔凈,桶內垃圾滿了要及時倒掉。
(三)辦公室要求
1、地面干凈,無紙屑、無雜物、無痰跡。
2、墻壁、陽臺、天花板、日光燈管、電腦桌、飲水機、標語牌等無積塵、無腳印、無蜘蛛網。
3、門窗無積塵,玻璃明亮干凈。
4、辦公室內桌椅整齊,辦公桌上作業本,常用物品有序擺放。
5、物品柜上無積塵,無雜物。
6、衛生工具擺放有序,保持水池的清潔,并天天清理。
三、工作措施
1、強化全體師生的衛生管理意識,充分發揮學校宣傳櫥窗的作用,宣傳并強調學校環境衛生工作的重要性,使全體師生提高對環境衛生工作的重視,
并促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宣傳櫥窗的稿件可由學生投稿、學生優秀作文選登、衛生知識、針對現狀的小評論、小幽默、和學習心得等組成。
2、建立一支由各班衛生委員組成的xx人的環境衛生隊伍,堅持每天檢查一次衛生。
3、每天公布衛生檢查的結果,成績上墻。每月進行一次衛生總結,及時表揚先進。
4、每周三利用第八節進行一次大掃除,將主樓梯、門廳及清掃廁所徹底清掃一次。
5、學校直接與衛生委員和班內值日生進行溝通,對出現的衛生不良情況及時處理,解放第一線教師和班主任,讓他們能專心致志地搞好教學工作,做到衛生工作也為教學服務。
6、環境衛生工作情況每月總結以此并向學校匯報一次。
為創設潔凈美觀的校園環境作出我們的貢獻。
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1000字篇5
本學期具體工作作工作計劃如下:
一、進一步貫徹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條例》是學校衛生工作的主要依據,學校須按《條例》規定,把學校衛生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有專人分管建立組織,制定規劃制度加強管理,使《條例》各項規定在學校中進一步得到落實。
二、做好學生健康體質的檢測工作
根據《條例》規定,九月份認真組織完成本校學生的健康體檢,血色素普查及其他形態機能、身體素質檢測工作,并做好資料的統計、匯總、分析工作。
三、保持大小環境的整潔優美
狠抓學校大小環境,保持校園及室內外的整潔,實行一日兩掃制,每班分有包管區,并有負責老師檢查督促,保證包管區無紙屑等雜物。每天早上檢查室內外環境,經常抽查各班的衛生情況,要求學生離開座位做操或到專用教室去上課,課桌上的物品要放到抽屜里,課桌椅要排列整齊。要始終保持教室及室外走廊墻壁潔白,窗玻璃明亮,課桌椅排列整齊,地面清潔無雜物,衛生角整潔,清潔用具擺放整齊,真正做到室內外潔、齊、美。各專用教室有老師負責,每周一下午進行打掃,周二衛生室進行檢查。校園花圃有專人負責,定期修剪。
學校環境辦工作計劃1000字篇6
——做中學實驗班20xx下半年度工作小結做中學科學活動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活動模式,活動中更強調孩子的親身參與和動手操作。它充分調動一切因素讓孩子學會發現世界、理解世界。在經過將近一學期的小班做中學活動的實踐中,我們對自己做中學活動的實踐和反思,有點滴的體會。
一、活動內容的選擇——貼近孩子生活
做中學活動原于科學教育活動,科學教育的內容廣泛,因此可供教師選擇的范圍相當大。但是并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教師必須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內容,活動內容的生活化不僅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且它更是引發孩子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條件。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花時間尋找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和內容,生成“做中學”活動方案,這是引導孩子主動探索的前提。小班幼兒對物體的認知具有單面性,如果在同一活動中對物體的認知面多了容易讓小班幼兒混亂,所以我們設計了《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的活動,讓幼兒通過摸摸自己的身體、摸摸教室里的物體來感知物體的特征,體現了與幼兒生活相結合,充分利用周圍環境資源這一理念,充分注重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調動了幼兒間交流合作的積極性。
二、記錄方式的嘗試——直觀形象
做中學活動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孩子的記錄,記錄的是孩子的猜測和探索的過程。在幼兒園里多以畫圖、表格、數字等方式進行。可是在實踐操作中,我們發現:小班幼兒受年齡特點限制,記錄對孩子有一定的困難。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齡小,小肌肉群fa育善未完善,動手能力較弱,注意力易分散,很難主動記錄。我們嘗試教師記錄幼兒的發現,操作后卻發現容易顧此失彼。于是從樂意記錄的角度啟發幼兒:如《吹泡泡》的活動,提供了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工具,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嘗試各種工具。在每張記錄紙貼上幼兒照片,引導幼兒逐一把看到的泡泡畫下來。最后啟發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同伴的記錄,發現泡泡的秘密:各種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我們從原先的教師單獨記錄孩子的猜測及操作過程,其次和孩子一起集體記錄,到現在孩子單獨的記錄,設計的記錄表格是形象直觀的,運用實物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孩子在玩耍中會用粘貼、打勾的方法記錄。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三、活動中材料的適宜投放——科學合理、生活化易操作
做中學中材料的投放是決定幼兒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玩耍中鞏固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習的效果只有提供適宜的材料,在“做中學”
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對于小班幼兒在“做中學”活動中材料的投放,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幼兒經過幾分鐘的專注思考,很快地完成活動目的,然后就東張西望、無事可干。所以對于幼兒喜歡玩的活動材料我們提供充足的數量,鼓勵幼兒探究。根據小班幼兒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還不夠強的.特點,有時我們有意識地減少投放的材料,為幼兒制造矛盾,利用量的缺失,形成新的沖突,創建合作的平臺也是一種投放材料的策略。我們選擇做中學材料首要考慮的就是“可操作性原則”,因為任何做中學的活動都是在孩子們與材料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綱要中提出“科學教育應該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而“做中學”中的實驗材料也要求我們采用身邊的、熟悉的東西,探索的科學現象也是貼近幼兒生活的。在《蔬果沉浮》這次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小班幼兒各方面能力弱,在操作活動要求時一定要特別強調。剛開始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水果和蔬菜,為了讓他們進一步觀察水果和蔬菜,請幼兒選擇一樣你喜歡的水果和蔬菜,拿在手里邊玩邊討論,然后讓幼兒猜想水果和蔬菜在水中的情況,最后進行實驗,師生進行交流,從而解決了問題,哪些是沉下去的,哪些是浮起來的,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發展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做中學”活動,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為了追求某種事實真相,我們通過對材料的操作進行探索,而幼兒是實驗活動的主體,是一個實驗的操作者。
“做中學”活動中,材料作為支持幼兒探索的媒介,適宜投放和科學、合理使用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既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維持幼兒的科學興趣,又能有效促進每個幼兒科學素養的早期養成。如何讓材料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進一步推助孩子的探索,這是值得我們老師繼續探討的問題。
四、教育觀念轉變,做中學滲透各領域
回首以往我們的教學方法,孩子是以一個承受知識的容器的狀態出現的,而老師就是往容器里灌輸知識的人,這種居高臨下的教學方式,重視的是結果,而忽略了過程。而現在我們提倡的做中學,是一種輕結果,重過程的學習方式,這種全新的探究式的學習,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教育觀念,這無疑也是教師對自己的一種挑戰。于是我們在進行做中學科學活動中的實踐中,嘗試將做中學的理念滲透到各個領域中,《瓶中取星星》是一次任務明確的問題解決型活動,圍繞打開瓶子這個目標,孩子們或利用已有經驗積極動腦筋想辦法,或根據自己的假設大膽嘗試,或借助老師的暗示主動學習并實踐。不管他們的辦法是否成功,每個幼兒都在為解決問題而積極思考、認真試驗、不斷總結,這也正是本次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事先在瓶中放入星星是本次活動設計中的一個亮點,因為每打開一個瓶子,幼兒就能得到一顆漂亮的星星,星星成了一個很好的鼓勵,會刺激幼兒不斷嘗試:另一方面,因為“拿到星星”這一目標對幼兒有強烈的吸引力,很好地解決了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問題,可以暗示他們克服困難,達成目標。每個幼兒在操作中都非常的開心和滿足。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幼兒自身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幼兒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樂趣,獲得了滿足。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使我們深入地認識到科學教育內容就在孩子們的身邊。做中學無處不在,作為課題組實驗班教師的我們應學會“易地而處,易位而思”,和孩子們共同收集活動材料創設可操作的動態環境,讓孩子充分自主地去選擇、去探索、去發現、去獲得,才能真正體現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內在的潛力,體現每個孩子的能力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