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Environment Day(世界環境日)中英文詳細介紹
World Environment Day
June 5, 2004
World Environment Day was establis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in 1972 to mark the opening of the Stockholm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Another resolution, adopted by the General Assembly the same day, led to the creation of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World Environment Day can be celebrated in many ways, including street rallies, bicycles parades, green concerts, essay and poster competitions in schools, tree planting, recycling efforts, clean-up campaigns and much more.
Heads of State, Prime Ministers and Ministers of Environment deliver statements and commit themselves to care for the Earth. More serious pledges are made which lea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manent governmental structures dealing wit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planning. This observance also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sign or ratif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nventions.
World Environment Day, commemorated each year on 5 June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vehicles through which the United Nations stimulates worldwide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nhances political attention and action.
The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 selected for 2004 is Wanted! Seas and Oceans - Dead or Alive? The theme asks that we make a choice as to how we want to treat the Earth's seas and oceans. It also calls on 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to act. Do we want to keep seas and oceans healthy and alive or polluted and dead?
The main international celebrations of the World Environment Day 2004 will be held in Barcelona, Spain 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versal Forum of Cultures. UNEP is honoured that the City of Barcelona, the Catalan Reg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of Spain will be hosting this important United Nations day.
Previous Themes
2003
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
2002
Give Earth a Chance 使地球充滿生機!
2001
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用全球網絡聯接世界萬物!
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環境新紀元,時候已到,行動起來!
1999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1998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7
For Life on Earth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6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生境、我們的家園
1995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我們世界各族人民:為保護全球環境而攜手努力!
1994
One Earth One Family 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園
1993
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貧困與環境-打破這一惡性循環
1992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關愛和分享它
1991
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需要為應付氣候變化而建立全球伙伴關系
1990
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兒童與環境
世界環境日簡介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并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并采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
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這一天開展各項活動來宣傳與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
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當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并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發表環境狀況的年度報告書。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在這期間發布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世界環境日由來
1972年6月5日~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出席會議的國家有113個,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團外,還有民間的科學家、學者參加。會議討論了當代世界的環境問題,制定了對策和措施。會前,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個國家的152位科學界和知識界的知名人士組成了一個大型委員會,由雷內·杜博斯博士任專家顧問小組的組長,為大會起草了一份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這次會議提出了響遍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只有一個地球!會議經過12天的討論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簡稱《人類環境宣言》)和具有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呼吁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類環境宣言》提出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引導和鼓勵全世界人民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人類環境宣言》規定了人類對環境的權利和義務;呼吁“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而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這個目標將同爭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這兩個既定的基本目標共同和協調地實現”;“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和后代而努力”。會議提出建議將這次大會的開幕日這一天作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建議,規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讓世界各國人民永遠紀念它。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要在每年的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許多國家、團體和人民群眾在“世界環境日”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宣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同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世界環境狀況年度報告書,并采取實際步驟協調人類和環境的關系。世界環境日,象征著全世界人類環境向更美好的階段發展,標志著世界各國政府積極為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做出的貢獻。它正確地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1973年1月,聯合國大會根據人類環境會議的決議,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設立環境規劃理事會(GCEP)和環境基金。環境規劃署是常設機構,負責處理聯合國在環境方面的日常事務,并作為國際環境活動中心,促進和協調聯合國內外的環境保護工作。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這些主題的制定,基本反映了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間題及其環境熱點,很有針對性。
世界環境日相關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972年成立,總部設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根據1997年2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屆理事會通過的《關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作用和任務的內羅畢宣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主要任務是:
1、 利用現有最佳科技能力來分析全球環境狀況并評價全球和區域環境趨勢,提供政策咨詢,并就各類環境威脅提供早期預警,促進和推動國際合作和行動;
2、 促進和制定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環境法,其中包括在現有的各項國際公約之間建立協調一致的聯系;
3、 促進采用商定的行動以應付新出現的環境挑戰;
4、 利用環境署的相對優勢和科技專長,加強在聯合國系統中有關環境領域活動的協調作為,并加強其作為全球環境基金執行機構的作用;
5、 促進人們提高環境意識,為參與執行國際環境議程的各階層行動者之間進行有效合作提供便利,并在國家和國際科學界決策者之間擔當有效的聯絡人;
6、 在環境體制建設的重要領域中為各國政府和其他有關機構提供政策和咨詢服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的成員由聯合國大會選出的58個國家組成,任期三年。其中,非洲16席,亞洲13席,東歐6席,拉美和加勒比地區10席,西歐和其他國家13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成立以來,中國一直是其理事會成員。
世界環境日:冰川消融 后果堪憂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0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冰川消融,后果堪憂”。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并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為世界環境日確立一個主題,并展開相關的宣傳活動。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大量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地球氣溫不斷增高。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資料,從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氣溫增高了0.75攝氏度。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冰川融化、冰蓋縮小、冰架斷裂。德國研究人員曾指出,目前全世界還有約16萬處冰川,而它們正快速消融。比如,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冰川面積比19世紀中葉縮小了三分之一,體積減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從1912年至今,其山頂的冰冠縮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區的永凍土層喪失了“粘合劑”的功能,致使山崩和泥石流頻發。
另外,氣象觀測發現,過去幾十年,北極永久海冰在減少,冰川和凍土在融化。歐洲航天局專家根據衛星圖片分析后發現,2006年夏季,歐洲北部至北冰洋區域大約5%至10%的永凍冰開始松動融化。此外,南極在過去十幾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撐的冰川活動顯著加速,冰層也隨之變薄。
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升高,較低地勢的海島及海洋沿岸城市就會面臨被淹沒的危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發布氣候評估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按目前狀況持續千年的話,會最終導致格陵蘭冰蓋的完全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約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升高60米,給地球造成的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地球變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有共同的義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發達國家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率先承諾減排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根本上扭轉地球變暖的趨勢,保護人類的共同家園。
為呼應這一主題,結合我國環境保護的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展示中國政府和人民減少污染物排放、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決心和行動。
中國政府在經濟社會“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并將這一約束性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各相關行業。當前,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工作力度明顯加大,約束性指標的導向作用開始顯現。推動污染減排、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動員最廣泛社會力量踴躍參與。將“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旨在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減少污染物排放、與環境友好相處成為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世界環境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2007年4月2日,為在墨西哥城推廣使用自行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長馬塞洛·埃夫拉德帶頭騎自行車上班。汽車的普遍使用是導致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
2007年3月31日晚,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熄滅主體燈光。當晚19時30分開始,悉尼市數萬戶商家和居民集體斷電一小時,以引起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關注。
2007年2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的電器推銷員戴夫·埃雷特手舉一只舊式白熾燈泡和一只新型節能燈泡。由于新型節能燈可以節約更多資源,政府提倡用它取代舊式白熾燈泡。
2006年1月12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東北407公里以外的山谷中佇立著一排風力發電機。風能是可再生、無污染的清潔能源,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將其作為一種成熟的清潔能源進行商業化開發,被人們譽為“綠色電力”。
2006年6月15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附近海域,兩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手舉寫有“金槍魚全都哪兒去了”的條幅潛入水下,以呼吁人們關注并保護日漸稀少的金槍魚。
2007年2月14日,在菲律賓的普林塞薩港,剛剛參加完集體婚禮的新人從他們種植在沙灘上的樹苗旁走過。當天是情人節,一個由百對新人參加的環保集體婚禮在這里舉行。新人們在沙灘上種植了紅樹。
2007年5月30日,志愿者打造的新“諾亞方舟”佇立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它引起人們的深思:如果我們繼續破壞地球,當最終的災難到來,還有誰能將人類拯救?
環境惡化、氣候突變、冰川消融、海面上升……這些并不只是少數人才應該擔憂的問題,地球家園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還能做些什么以拯救地球和我們自身?
我國世界環境日主題
2005 中國主題:人人參與 創建綠色家園
2006 中國主題: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7 中國主題: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8 中國主題:綠色奧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World Environment Day
June 5, 2004
World Environment Day was establis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in 1972 to mark the opening of the Stockholm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Another resolution, adopted by the General Assembly the same day, led to the creation of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World Environment Day can be celebrated in many ways, including street rallies, bicycles parades, green concerts, essay and poster competitions in schools, tree planting, recycling efforts, clean-up campaigns and much more.
Heads of State, Prime Ministers and Ministers of Environment deliver statements and commit themselves to care for the Earth. More serious pledges are made which lea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manent governmental structures dealing wit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planning. This observance also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sign or ratif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nventions.
World Environment Day, commemorated each year on 5 June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vehicles through which the United Nations stimulates worldwide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nhances political attention and action.
The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 selected for 2004 is Wanted! Seas and Oceans - Dead or Alive? The theme asks that we make a choice as to how we want to treat the Earth's seas and oceans. It also calls on each and every one of us to act. Do we want to keep seas and oceans healthy and alive or polluted and dead?
The main international celebrations of the World Environment Day 2004 will be held in Barcelona, Spain 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versal Forum of Cultures. UNEP is honoured that the City of Barcelona, the Catalan Reg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of Spain will be hosting this important United Nations day.
Previous Themes
2003
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
2002
Give Earth a Chance 使地球充滿生機!
2001
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用全球網絡聯接世界萬物!
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環境新紀元,時候已到,行動起來!
1999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1998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7
For Life on Earth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6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生境、我們的家園
1995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我們世界各族人民:為保護全球環境而攜手努力!
1994
One Earth One Family 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園
1993
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貧困與環境-打破這一惡性循環
1992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關愛和分享它
1991
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需要為應付氣候變化而建立全球伙伴關系
1990
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兒童與環境
世界環境日簡介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并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并采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
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這一天開展各項活動來宣傳與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
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當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并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發表環境狀況的年度報告書。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在這期間發布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世界環境日由來
1972年6月5日~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出席會議的國家有113個,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團外,還有民間的科學家、學者參加。會議討論了當代世界的環境問題,制定了對策和措施。會前,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個國家的152位科學界和知識界的知名人士組成了一個大型委員會,由雷內·杜博斯博士任專家顧問小組的組長,為大會起草了一份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這次會議提出了響遍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只有一個地球!會議經過12天的討論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簡稱《人類環境宣言》)和具有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呼吁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類環境宣言》提出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引導和鼓勵全世界人民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人類環境宣言》規定了人類對環境的權利和義務;呼吁“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而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這個目標將同爭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這兩個既定的基本目標共同和協調地實現”;“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和后代而努力”。會議提出建議將這次大會的開幕日這一天作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建議,規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讓世界各國人民永遠紀念它。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要在每年的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許多國家、團體和人民群眾在“世界環境日”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宣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同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世界環境狀況年度報告書,并采取實際步驟協調人類和環境的關系。世界環境日,象征著全世界人類環境向更美好的階段發展,標志著世界各國政府積極為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做出的貢獻。它正確地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1973年1月,聯合國大會根據人類環境會議的決議,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設立環境規劃理事會(GCEP)和環境基金。環境規劃署是常設機構,負責處理聯合國在環境方面的日常事務,并作為國際環境活動中心,促進和協調聯合國內外的環境保護工作。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這些主題的制定,基本反映了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間題及其環境熱點,很有針對性。
世界環境日相關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972年成立,總部設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根據1997年2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屆理事會通過的《關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作用和任務的內羅畢宣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主要任務是:
1、 利用現有最佳科技能力來分析全球環境狀況并評價全球和區域環境趨勢,提供政策咨詢,并就各類環境威脅提供早期預警,促進和推動國際合作和行動;
2、 促進和制定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環境法,其中包括在現有的各項國際公約之間建立協調一致的聯系;
3、 促進采用商定的行動以應付新出現的環境挑戰;
4、 利用環境署的相對優勢和科技專長,加強在聯合國系統中有關環境領域活動的協調作為,并加強其作為全球環境基金執行機構的作用;
5、 促進人們提高環境意識,為參與執行國際環境議程的各階層行動者之間進行有效合作提供便利,并在國家和國際科學界決策者之間擔當有效的聯絡人;
6、 在環境體制建設的重要領域中為各國政府和其他有關機構提供政策和咨詢服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理事會的成員由聯合國大會選出的58個國家組成,任期三年。其中,非洲16席,亞洲13席,東歐6席,拉美和加勒比地區10席,西歐和其他國家13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成立以來,中國一直是其理事會成員。
世界環境日:冰川消融 后果堪憂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0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冰川消融,后果堪憂”。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并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為世界環境日確立一個主題,并展開相關的宣傳活動。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大量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地球氣溫不斷增高。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資料,從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氣溫增高了0.75攝氏度。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冰川融化、冰蓋縮小、冰架斷裂。德國研究人員曾指出,目前全世界還有約16萬處冰川,而它們正快速消融。比如,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冰川面積比19世紀中葉縮小了三分之一,體積減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從1912年至今,其山頂的冰冠縮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區的永凍土層喪失了“粘合劑”的功能,致使山崩和泥石流頻發。
另外,氣象觀測發現,過去幾十年,北極永久海冰在減少,冰川和凍土在融化。歐洲航天局專家根據衛星圖片分析后發現,2006年夏季,歐洲北部至北冰洋區域大約5%至10%的永凍冰開始松動融化。此外,南極在過去十幾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撐的冰川活動顯著加速,冰層也隨之變薄。
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升高,較低地勢的海島及海洋沿岸城市就會面臨被淹沒的危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發布氣候評估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按目前狀況持續千年的話,會最終導致格陵蘭冰蓋的完全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約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升高60米,給地球造成的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地球變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有共同的義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發達國家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率先承諾減排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根本上扭轉地球變暖的趨勢,保護人類的共同家園。
為呼應這一主題,結合我國環境保護的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展示中國政府和人民減少污染物排放、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決心和行動。
中國政府在經濟社會“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并將這一約束性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各相關行業。當前,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工作力度明顯加大,約束性指標的導向作用開始顯現。推動污染減排、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動員最廣泛社會力量踴躍參與。將“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旨在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減少污染物排放、與環境友好相處成為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世界環境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
2007年4月2日,為在墨西哥城推廣使用自行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長馬塞洛·埃夫拉德帶頭騎自行車上班。汽車的普遍使用是導致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
2007年3月31日晚,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熄滅主體燈光。當晚19時30分開始,悉尼市數萬戶商家和居民集體斷電一小時,以引起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關注。
2007年2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的電器推銷員戴夫·埃雷特手舉一只舊式白熾燈泡和一只新型節能燈泡。由于新型節能燈可以節約更多資源,政府提倡用它取代舊式白熾燈泡。
2006年1月12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東北407公里以外的山谷中佇立著一排風力發電機。風能是可再生、無污染的清潔能源,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將其作為一種成熟的清潔能源進行商業化開發,被人們譽為“綠色電力”。
2006年6月15日,在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附近海域,兩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手舉寫有“金槍魚全都哪兒去了”的條幅潛入水下,以呼吁人們關注并保護日漸稀少的金槍魚。
2007年2月14日,在菲律賓的普林塞薩港,剛剛參加完集體婚禮的新人從他們種植在沙灘上的樹苗旁走過。當天是情人節,一個由百對新人參加的環保集體婚禮在這里舉行。新人們在沙灘上種植了紅樹。
2007年5月30日,志愿者打造的新“諾亞方舟”佇立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它引起人們的深思:如果我們繼續破壞地球,當最終的災難到來,還有誰能將人類拯救?
環境惡化、氣候突變、冰川消融、海面上升……這些并不只是少數人才應該擔憂的問題,地球家園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還能做些什么以拯救地球和我們自身?
我國世界環境日主題
2005 中國主題:人人參與 創建綠色家園
2006 中國主題: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7 中國主題: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
2008 中國主題:綠色奧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