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聽力:王選教授一生中第三個重要抉擇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我決定鍛煉英語的聽力。這個在今天毫不新鮮,大家每天耳朵里面聽Radio Beijing或者別的什么,但在當時理科里頭沒有什么人來鍛煉聽力。我為什么這么做呢,因為我看英文的專業文獻,有的時候,覺得每個字都認識,每個語法都懂,但是看不快。我覺得要做研究,必須要很快地掌握國外的這些資料,一句一句地看,沒法在里面很快地找到我要的東西,象看中文這樣當然永達不到看中文的速度,總是達不到的。但是我的速度、反就能力總是提不上去。我忽然想起,應該訓練聽力,因為訓練聽力,大家都有這個經驗,一句話聽不見,有一個字稍微打一疙瘩,你后頭兩三句話都聽不見了,這對鍛煉反應能力是非常好的一種做法。于是就聽,這是1961年的事情了。從1962年開始聽Radio PeKing,(那時候叫Radio PeKing,不叫Radio Beijing),后來對中國的事情比較熟悉,不太過癮,就去聽外國的臺,當然那個時候BOA是聽不見的,干擾得很厲害,因為中文臺和英文臺是一個臺,所以中文干擾,英文也干擾。只有英國的BBC全部是英語臺,沒有干擾,所以聽得很清楚,聽了好多年,從1962年,聽了整整四年,一直聽到文化大革命。
但這件事情也是我一生里頭一個重要的抉擇,鍛煉聽力給我帶來的好處非常大。當然從來沒想過要出國,因為我父親是錯劃的右派,怎么可能出國呢,只是為了工作。到了改革開放以后,大家紛紛出國了,我呢,一直忙著,假如說當時出國一年,或者出國兩年,做一兩年訪問學者,我想就沒有今天這樣一個結果,因為關鍵時候走不脫,一走整個隊伍就要散了。這是我的第三個抉擇。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我決定鍛煉英語的聽力。這個在今天毫不新鮮,大家每天耳朵里面聽Radio Beijing或者別的什么,但在當時理科里頭沒有什么人來鍛煉聽力。我為什么這么做呢,因為我看英文的專業文獻,有的時候,覺得每個字都認識,每個語法都懂,但是看不快。我覺得要做研究,必須要很快地掌握國外的這些資料,一句一句地看,沒法在里面很快地找到我要的東西,象看中文這樣當然永達不到看中文的速度,總是達不到的。但是我的速度、反就能力總是提不上去。我忽然想起,應該訓練聽力,因為訓練聽力,大家都有這個經驗,一句話聽不見,有一個字稍微打一疙瘩,你后頭兩三句話都聽不見了,這對鍛煉反應能力是非常好的一種做法。于是就聽,這是1961年的事情了。從1962年開始聽Radio PeKing,(那時候叫Radio PeKing,不叫Radio Beijing),后來對中國的事情比較熟悉,不太過癮,就去聽外國的臺,當然那個時候BOA是聽不見的,干擾得很厲害,因為中文臺和英文臺是一個臺,所以中文干擾,英文也干擾。只有英國的BBC全部是英語臺,沒有干擾,所以聽得很清楚,聽了好多年,從1962年,聽了整整四年,一直聽到文化大革命。
但這件事情也是我一生里頭一個重要的抉擇,鍛煉聽力給我帶來的好處非常大。當然從來沒想過要出國,因為我父親是錯劃的右派,怎么可能出國呢,只是為了工作。到了改革開放以后,大家紛紛出國了,我呢,一直忙著,假如說當時出國一年,或者出國兩年,做一兩年訪問學者,我想就沒有今天這樣一個結果,因為關鍵時候走不脫,一走整個隊伍就要散了。這是我的第三個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