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打一成語 跟著《三十六計》學成語——苦肉計
跟著《三十六計》學成語 苦肉計
說到兵法、說到計謀,我們經常會想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很多人可能以為這句話是出自《孫子兵法》,其實并不如此,它真正的起源應該是《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是一部影響較大、流傳甚廣的兵家權謀書。而“三十六計”這個詞,來自于南北朝。《南齊書·王敬則傳》記載:“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這里的“檀公”就是指南北朝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檀道濟,由此則可以看出,“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是檀道濟所創造。它的意思是,在敗局已定、無可挽回的情況下,唯有退卻,方為上策。此語后來被人沿用至今,成為眾人皆知的成語。不過,這本書究竟為何人何時所寫,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因此人們一般認為此書是在明末清初之際積累成書的。
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并了解真正的三十六計吧。
苦肉計: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
原 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xùn)也。
解 釋:(正常情況下)人不會自我傷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這種常理)我則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離間計就可實行了。這樣,就如同蒙騙幼童一樣,蒙騙敵方三十六計打一成語,使他們為我方操縱。
淺 解:利用“人不自害”的常理三十六計打一成語,作出必要的犧牲,達到欺騙敵人的目的。
造 句:
1.別上當!那只是他的苦肉計。
2.有了這個概念,你就可以大膽施展苦肉計,博取同情三十六計打一成語,轉移注意。
3.監守自盜的警衛用苦肉計掩人耳目,沒想到警方一眼就看出破綻。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閱讀“苦肉計”的故事,
并回答下方的成語小提問。
提 問
1. 下面哪個成語與“苦肉計”的意義最相近?
A. 裝腔作勢 B.無計可施 C.束手無策 D.堂堂正正
2. 下面哪個括號中可以加上“苦肉計”這一三字成語?
A. 他想起在戰俘集中營時,一位老兵告訴他的“( )”,朝自己腿部開了一槍。
B. 使用( ),讓曹操和劉備相互攻打,我們坐山觀虎斗,待時機成熟,一舉占領荊州,此可謂一箭雙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