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鳥打一成語 成語“勞燕分飛”中“勞燕”其實是兩種鳥,可不是“疲燕”的意思
開篇聲明:本文為筆者原創圖文,歡迎關注@九州錚史 帶給你別的平臺所沒有的歷史哲思。
我們在日常行文和口頭表達中,每每想要描述或表達夫妻、情侶別離的場景之時,常常會使用到一個成語——勞燕分飛。然而,在使用成語之時,往往有人因為不了解成語本身的原意而在使用上出現偏差。這不四只鳥打一成語,九州就曾見識了一回。
九州配圖:各奔東西
單位曾經有一位年輕員工,從大學畢業來深圳,工作三年后就結婚,可持續不到兩年就離婚了,令人唏噓。有一回我與他閑聊,說起了他的這段短暫婚姻。大體情況是這樣,他與那位姑娘從相識相知最后結為夫妻,一開始感情非常好,但婚后不多久,男方家里有個親戚因為非法集資最后跑路,他們家很多人的“投資”都打了水漂。這樣的突然變故,對于男方一家來說無論是在經濟上或是精神上都是一次“滅頂”災禍。男方原本指望家里給部分首付在深圳買房立足的,結果后來突然雞飛蛋打。而女方的經濟條件原本就很一般,因此兩人心心念念的在深圳婚后購房的愿望瞬間破碎。剛開始兩人還相互打氣,計劃著過幾年緊日子多省一點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因為無形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漸漸把自己搞的身心俱疲,后來動不動因為瑣事就吵架和冷戰,最終兩人覺得這樣的日子索然無味而選擇了離婚。
九州配圖:感情破裂
九州在傾聽之余,對他所述說的其中一句話“耿耿于懷”,他在形容他倆最終離婚時用到了“勞燕分飛”這個成語,但在用到這個詞匯之前,他所述說鋪陳的都是兩人覺得精神和心理上覺得很累,言下之意就是兩人是因為心頭的無形壓力導致雙方身心疲憊,終而經常吵架、感情漸淡,最后勞燕分飛的。對朋友的婚姻遭遇,九州我在詫異之余自然是深表同情的,但這不是我今天想聊的重點。老實說,他對于“勞燕分飛”這一成語的理解和使用著實還是“勾引”起了我的文字強迫癥。
九州配圖:疲燕小憩
拋開感情事不說,我隱隱能感覺到,這位弟兄對于“勞燕分飛”這一詞語的的使用雖然沒有大的毛病,不過在詞義理解上想必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如果我猜的沒錯,他一定是把“勞燕”兩個字理解為“疲燕”了,也就是說,“勞”是形容詞,用來修辭“燕”字的,兩只燕子因為飛累了最后分道揚鑣了。
其實,九州只是借用這樣一個身邊發生的案例作為一個引子,絕無他意。在對于這一成語的詞義理解上,雖然很多人在用,但實際上未曾關注過“勞燕”究竟是何意。
為了正確的理解和使用“勞燕分飛”這一成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成語的最早出處。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根據民歌改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東飛伯勞歌》(后收錄于《樂府詩集》):
九州配圖:東飛伯勞歌
“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艷照里閭。
南窗北牖掛明光,羅帷綺箔脂粉香。
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
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誰同?!?/p>
其中的首句“東飛伯勞西飛燕”便是這一成語的最早出處了。從中我們有知道了,原來“勞燕”的“勞”所指的是一種名為“伯勞”的鳥,而“燕”所指的就是我們字面所認知的“燕子”。因此,“勞燕”并非“疲燕”,而是指“伯勞”和“飛燕”兩種鳥類,而“勞燕分飛”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伯勞和燕子各飛東西”之意。
九州配圖:勞燕分飛
這個成語借用“伯勞”和“飛燕”的東西各飛現象隱喻為人的別離、天各一方。清人王韜在《淞隱漫錄·尹瑤仙》中寫到:“其謂他日勞燕分飛,各自西東,在天之涯地之角耶?”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也曾使用:“兄弟姊妹呢,有的在南,有的在北,勞燕分飛,寄人籬下。”還有著名歌手田震的《未了情》歌詞中也寫到:“雖有靈犀一點通,卻落得勞燕分飛各西東?!边@些地方的使用所表達的都是這一意思。
燕子我們都很熟悉了,但也許會有很多人想問,“伯勞”到底是什么鳥?有何特性?
伯勞鳥,屬于雀形目伯勞科鳥類,據目前的資料顯示大概有64類種四只鳥打一成語,俗稱胡不拉,是重要的食蟲鳥類。伯勞鳥的體型雖然不大,但是卻比較兇猛四只鳥打一成語,喜歡捕食昆蟲、蜥蜴、老鼠、青蛙甚至是其他小型鳥類,常常將獵物殺死之后穿掛在樹上的荊刺上,很像人類將肉掛在肉鉤上一樣,之后在樹刺的幫助下,撕碎而食,故而也有了“小猛禽”和“屠夫鳥”的霸氣外號。
九州配圖:伯勞捕食
九州配圖:伯勞鳥
伯勞鳥雖然名字不為人所熟知,但并非稀有鳥種。他們大都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大部分品種的伯勞鳥其實都是“候鳥”,這一點和“燕子”是一樣的。也正因為這一點,才有了兩種鳥類因特定季節相遇,在短暫幾個月的交匯之后,又因季節性特點而各奔東西。這才有了被細心的古人用以形容人類的別離之情。
九州配圖:原來如此
總結前面所說,“勞燕分飛”這個成語雖然被廣泛應用,但其中的“勞”和“燕”其實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鳥類,如果將其理解為“疲燕”那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正因為“伯勞”和“燕子”這兩種鳥都同屬于候鳥,都隨季節變化而遷徙,才有了“勞燕分飛各西東”在字面涵義之外的更深意。
參考:《樂府詩集》、《辭?!返?。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