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打一成語 文言文成語典故閱讀答案
(一)孟母戒子
1.①?的樣子。②為什么。③同意,贊同。④哪里,哪一點。
2.諠 是
3.D(助詞,的。其余皆為代詞。)
(二)鐵杵磨針
1.成(成功) 去:(離開)方:(正)欲(想要)
2.她(老婦人)它(學問) 它(這幅畫) 它(這件事)
3.李白被老婦人感動了,回去完成了學業。
(三)鑿壁偷光
1.而(連詞,表示轉折) 大姓(大戶人家 ) 償(報酬) 怪(奇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 D)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樣的一項是(C )
4.匡衡在墻上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翻開書本就著燭光讀書。
5.囊螢映雪 、懸梁刺骨、不恥下問
(四)螳螂捕蟬
1.攻打 早晨你 伸
2.螳螂 螳螂黃雀 黃雀
3.蟬 螳螂黃雀
凡事須瞻前顧后,全面權衡,千萬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卻身后的禍患。(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后,通盤謀劃,不能顧此失彼。
4.這三個東西,都極力想要得到它們眼前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它們身后有隱伏的禍患。
(五)鄭人買履
1. “坐”同“座”,座位。“反”同“返”,返回
2.D 3.(1)反歸取之(代詞,代尺碼。)(2)何不試之以足(代詞,代鞋。)
(3)至之市而忘操之(動詞,到,)(代詞,代尺碼。)4.略
5.說明了書本上的東西和經驗并不一定可靠,從客觀實際出發,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六)買櫝還珠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義。
為(做,制造)綴(裝飾,連結)飾(裝飾)還(歸還)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代詞,代楚人)②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代詞,代鄭人)
③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這個)④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這)
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此可謂善賣櫝者,未可謂善鬻珠也。
這可以認為擅長賣匣子的人,未必可以說擅長賣珍珠。
4、讀了這則寓言,你認為楚人和鄭人各應該汲取什么教訓?
①楚人:擅長賣匣子的人,就不要去買珍珠。
②鄭人:不要只求外表,不看本質,不能主次顛倒。
(七)自相矛盾
1.D 2.A有的人,有時B用C的,到D來,但是
(八)鸚鵡滅火
1.集:停留 輒:總是 去:離開 遙:遠遠地 足:能夠 云:說
2.翻譯劃線句:鸚鵡回答說:「我也知道我這點小力救不了火,但我曾經在這山上居住過,山里的動物們曾帶我如兄弟,我實在不忍心見它們面臨這場大火,只好盡我所能來幫助它們!」
3. 鸚鵡具有怎樣的精神?文中鸚鵡的哪些舉動體現了這種精神?
幫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顯示一片誠心。
(九)割肉相啖
1、其:其中。涂:通“途”,路途中。 姑:姑且。 子:你。
2、酒
3、勇若此,不若無勇。
4、二個莽夫為了爭奪“勇敢”的名聲,竟然相互割對方身上的肉吃,直到最后,由于流血太多,兩個人都死了。他們兩個人相互自殘,實際上是誤解了勇敢的內涵。什么叫做“勇敢”?勇敢不是表面的魯莽,而是一種理智的信念。人的勇敢有大小之分,不顧結果沖動行事,是毫無用處的。而真正的勇敢的人為求得有道的結果去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如果將勇敢的真正的含義誤解,而以一種冒失的方式進行的時候,就會造成許多無意的行為,包括浪費生命。這兩個人錯在把殺人和被人殺,吃人和被人吃的野蠻殘忍行為當成了勇敢的表現。
(十)歧路亡羊
1)解釋下面“之”字
楊子之鄰人亡羊————的
又請楊子之豎追之(后面的那個“之”)————羊
(2)補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楊子)問:“獲羊乎?”(鄰人)曰:“亡之矣。
(3)翻譯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岔路里面還有岔路,我們不知道羊在哪條路上,所以就回來了
(4)本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客觀事物錯綜復雜,干什么事情燭光打一成語,都必須專一,不能三心二意,見異思遷。如果毫無主見,見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會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誡的那樣,到頭來是會一無所獲。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況復雜多變或用心不專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誤入歧途,一無所成,后果嚴重。
(十一)南轅北轍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 今者臣來 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駕北面:向著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 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處
2.翻譯“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為現代漢語。
馬雖然好,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
3.概括寫出這則寓言的寓意或給你的啟示。(不超過30字,2分)
行動與目標要保持一致,否則只能背道而馳。
(十二)破缸救友
1.C 2. 從此就很喜歡看書,甚至連饑渴寒暑都毫不在意3,機智勇敢
(十三)狐假虎威
1、A
2、狐假虎威
3、諷刺了那些假借別人權勢招搖撞騙的人
(十四)楊布打狗
(1)解釋下列句中的字。
天【雨】,解素衣。
雨:名詞用作動詞,下雨。
豈能無【怪】哉。
怪:對……感到奇怪。
(2)解釋下列句子。
衣素衣而出。
(他)穿著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
衣:第一個衣是名詞的詞類活用,名詞活用為動詞,穿衣;第二個衣是名詞,衣服。
迎而吠之。
(狗)迎上去(沖楊布)大叫。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
(4)讀了這則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是怎樣悟出來的?
這則故事講述的道理是:人們看問題,如果只注意表面現象,不抓住本質特征,同樣會犯類似低級錯誤。現實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燭光打一成語,不能用舊的眼光看待變化了的事物,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原文中“假如剛才你的狗離開是白色的而回來變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就提示了這個道理
(十五)三人成虎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今邯鄲之去魏也遠于市 距離 龐恭從邯鄲反,竟不得見。 反-返(返回)
2.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人對事不能輕信多數人說的,而要多方面進行考察,并以事實為依據作出正確的判斷。做事要善于調查研究,不要輕信于他人。
(十六)害群之馬
1、 A
2、治理天下的人,與放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3、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4、示例:對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早發現、及早處理。(或:要虛心向他人請教;事物是相互聯系的等等。)
(十七)鄭人逃暑
1.⑴:移動 ⑵:離開⑶:通“返”返回
2.這個辦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體表現在晚上也跟著樹影移動席子。
4.要隨機應變,要順應變化,不憑經驗辦事,不要墨守成規。
(十八)曾子殺豬
1.D
2.現在你欺騙他,這就是教孩子撒謊啊。
3.答:無論是教育子女還是做人,都必須講個“信”字,要說到做到,不能說謊。
(十九)畫蛇添足
1、賞賜夠 畫上腳失掉 2、D 3、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么能給它添腳呢?4、畫蛇添足 5、不要多此一舉或:做了多余的事燭光打一成語,反而有害無益,徒勞無功。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