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打一成語 【中國成語故事】指定題目一 | 成語故事
指定題目(一):成語故事
(4到9歲選手,10選1,本篇為其中5個)
01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
他稱贊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把它刺穿。”
他又稱贊自己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燭光打一成語,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說:“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會怎么樣?”
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無堅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這叫自相矛盾。
02
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手臂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說:“老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婆婆說:“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燭光打一成語,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03
盲人摸象
大街上有人牽過一頭大象。
四個瞎子聽見了,都想知道這奇怪的動物是個什么樣兒。
可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
第一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長牙齒。他說:“我知道了,原來大象像大蘿卜燭光打一成語,不過比胡蘿卜大一點”
第二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大耳朵。他說:“不對不對,大象就像個大扇子。”
第三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說:“不對不對,大象就像個柱子,不過比柱子小一點。”
第四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說:“你們都錯了,大象就像一根繩子。”
大象到底是什么樣兒的呢?四個瞎子爭了半天,結果還沒弄清楚。”
瞎子摸象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它用來形容有人觀察一樣東西,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小部分,就自以為看到了整個事物。
04
鑿壁偷光
漢朝時,有個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歡讀書。
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讀書。不過,他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
有一天,他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可以到你們家里去讀書呢?”
鄰居嘲笑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哈哈哈!”
匡衡聽后非常氣憤。
他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
就這樣,匡衡努力學習,最后成為了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
05
邯鄲學步
有一天,有個人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聽到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海選晉級福利
1. 免費古風模卡拍攝
拍攝須知:需在海選結束一周內選擇愛你寶貝任一門店電話預約拍攝,拍攝允許自備古風服裝,效果更好。
2. 江和美海洋公園門票一張,決賽現場簽到領取
決賽通知
1.決賽形式:1分鐘才藝展示+自選指定題目表演
說明:指定題目于6月14-15日在公眾號內發布
2. 決賽時間地點
時間:6月23日(簽到時間以后續公布組別序號為準)
地點:浙江省團校(杭州市西湖區西湖街道文二路188號)
注意
1
1分鐘才藝表演環節,選手可自備伴奏
2
伴奏請于6月20日17:00前發送至組委會官方郵箱
3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