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談大事打一成語 在句子中,成語運用常常出現(xiàn)以下幾種錯誤類型
成語是漢語中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dāng)于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并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它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yīng)用的,承擔(dān)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
成語“聞雞起舞”的故事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成語又是一種現(xiàn)成的話,跟習(xí)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qū)別。
成語故事“完璧歸趙”
在語文考試中,對成語的考查一般會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多為要求學(xué)生根據(jù)語境判斷指定成語的使用是否恰當(dāng)。作答時,需正確理解成語的意思,然后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分析。
在句子中,成語運用常常出現(xiàn)以下幾種錯誤類型:
類型1:望文生義
望文生義就是不了解某一詞語的確切含義或來源緣由,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作出不確切的解釋。
例句1:這篇文章不僅結(jié)構(gòu)混亂,而且文不加點,令人費解。
例1中“文不加點”中的關(guān)鍵語素是“點”,不是“標(biāo)點”的意思,而是“刪改”之意。如果我們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為“寫文章不加標(biāo)點”只談大事打一成語,而實際是指“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
例句2:發(fā)展生產(chǎn)力是當(dāng)前首當(dāng)其沖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2中“首當(dāng)其沖”不是“首要的”之意,“沖”是“要沖,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jīng)_擊、壓力、攻擊或首先蒙受災(zāi)難。
類似成語還有:
目無全牛: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夠令人滿意。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不足為訓(xùn):指不能當(dāng)作法則或典范。罪不容誅: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屢試不爽:屢次試驗都沒有差錯。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里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振聾發(fā)聵: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的人。渙然冰釋:形容嫌隙、疑慮、誤會等完全消除。大快人心:指壞人受到懲罰或打擊,使人們心里感到非常痛快。久假不歸:長期借去,不歸還。身無長物:指身上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極端貧窮。不名一文:一個錢都沒有(名:占有)。形容極為貧窮。慘淡經(jīng)營:指下筆之前竭力勞神構(gòu)思。也指苦心謀劃、經(jīng)營(某事)。側(cè)目而視:不敢從正面看,斜著眼睛看,形容畏懼而憤恨。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復(fù),就會使人信以為真。
成語“三人成虎”出自《戰(zhàn)國策》
類型2:褒貶失當(dāng)
成語從感情色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不同的成語常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隨著語言環(huán)境的不同而變化,我們在使用時必須辨明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失誤。
例句3:在澳門回歸的日子里,許多單位的干部都傾巢出動,參加清潔馬路的活動。
例3中“傾巢而出”原意是“整窩的鳥兒都出來”,比喻敵人出動全部的兵力進行侵?jǐn)_,只用于貶義;此處用在“單位干部”身上,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
例句4:《火燒赤壁》中,活畫了蔣干這個不學(xué)無術(shù)、胸?zé)o城府的形象。
例4的“胸?zé)o城府”比喻為人坦率,不用心計,是褒義詞。把這個詞用在無能的腐儒蔣干身上,明顯犯了褒詞貶用的錯誤。
類似成語還有:
亦步亦趨:原意是說,別人慢走跟著慢走,別人快走跟著快走。比喻缺乏主見,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貶義。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褒義詞。不能作貶義詞用。耳提面命:褒。形容對人教導(dǎo)殷切(多用于長輩對晚輩)。常誤為貶義。師心自用:形容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是。易誤為“善于學(xué)習(xí)借鑒”。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指什么事都干得出來(多含貶義)。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這兩個詞都不能用來形容好的事情。彈冠相慶:指一人做官,其同伙也互相慶賀即將有官做。含貶義。常被誤解為中性的“互相慶賀”。上行下效:上級或長輩怎么做,下級或晚輩就跟著學(xué)。貶義。不用于表示“群眾以干部為榜樣”。振振有詞:貶,自以為理由很充分,說個沒完。常錯解為“理直氣壯”。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褒義。易誤為“危險的言行”。黨同伐異:跟自己意見相同的就袒護,跟自己意見不同的就加以攻擊。原指學(xué)術(shù)派別之間的斗爭,后用來指一切學(xué)術(shù)上、政治上或社會上的集團之間的斗爭。貶義。罄竹難書:把竹簡用完了都寫不完,形容事實(多指罪行)很多,難以說完。貶義。翻云覆雨:比喻反復(fù)無常或玩弄手段權(quán)術(shù)。貶義。徹頭徹尾:從頭到尾,完完全全(多用于貶義)。
成語“危言危行”出自《論語》
類型3:張冠李戴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適用對象,詞義有所側(cè)重,使用的對象也就不同只談大事打一成語,有的指個體,有的指群體;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專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間,有的專用于寫文章或文學(xué)藝術(shù)等等。如果對這些成語所表達的習(xí)慣對象缺乏了解,就會使陳述與被陳述對象之間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比如“炙手可熱”只用于指“氣焰很盛,權(quán)勢很大”,而時下多誤指題材之類。
例句5:民謠云:“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足見賈府金玉之多,簡直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
例5中“汗牛充棟”只用來形容圖書多,不能指金玉之類。這里是用錯對象。
例句6: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真是巧奪天工。
例6中“巧奪天工”意為“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巧妙、高超;所修飾的對象必須是人工制作的,而不能是天然的,而“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的,不在“人工”之列。
類似成語還有:
浩如煙海:形容書籍、資料等多得無法計算。不能形容商品。椿萱并茂:椿,長壽的大椿,象征父親。萱,可以使人忘憂的一種草,象征母親。大椿和萱草都很茂盛。比喻父母都很健康。不能用來形容樹木繁茂。繪聲繪色:指講述、描摹事物的情景生動、逼真。不用于演戲。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藝高超絕妙,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美輪美奐: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眾多、宏偉壯麗。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常被人錯誤地用來表示商品銷售不夠火爆。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多。琴瑟之好:比喻夫婦感情非常好。篳路藍縷: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苦。絡(luò)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來來往往,接連不斷。不可磨滅:指事跡言論等將始終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成語“鬼斧神工”出自《莊子》
類型4:敬謙錯位
某些從古代沿用下來的成語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記,有的用于自稱(謙稱),有的用于對方(敬稱),如將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誤用。
例句7:廠長的發(fā)言確實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抓好產(chǎn)品質(zhì)量的好建議。
例7中“拋磚引玉”比喻自己先發(fā)表很粗淺的意見,目的是引出別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見,是用于第一人稱的謙讓之辭,不適用于第三人稱敘述。
例句8:“8·16”特大洪水災(zāi)害發(fā)生后,全市各機關(guān)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捐款捐物,奉獻愛心,我們也要響應(yīng)號召,鼎力相助。
例8中“鼎力相助”意為大力相助。敬辭,用于請托或表示感謝時,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類似成語還有:
蓬蓽生輝:表示由于別人來到自己家里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蓬蓽:即“蓬門蓽戶”的簡稱,用草、樹枝等做成的門戶,借指窮苦人家。敬謝不敏:敬,恭敬;謝,推辭;不敏,不聰明,沒有才能。表示推辭做某事的客氣話。忝列門墻:忝,表示辱沒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師門。一孔之見: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謙辭,用于自身。才疏學(xué)淺:見識不廣,學(xué)問不深。謙辭,用于自身。不情之請:客套話,不合情理的請求(向人求助時稱自己的請求)。姑妄言之:姑且隨便說說,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對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說給別人時常用此語以示保留)。高抬貴手:客套話,多用于請求對方饒恕或通融。不吝賜教:客套話,用于自己向別人征求意見或請教問題。洗耳恭聽:洗清耳朵,恭敬地聽講。形容恭敬而認真地聽人講話。(請人講話時說的客氣話)虛左以待:虛,空著;左,古時以右位為尊,但在車上例外,以左位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成語“蓬蓽生輝”出自《剪發(fā)待賓》
類型5:語意重復(fù)
成語一般都比較簡練,使用得當(dāng),可以收到言簡意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語和句中其他詞語的語義相同或相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語隱含義與句子語意的重復(fù)。
例句9:創(chuàng)文明班級是全班人的事,我絕不能責(zé)無旁貸。
例9中“責(zé)無旁貸”的意思是自己的責(zé)任,不能推卸給別人。詞中已經(jīng)包含“不能“的意思了,此處與前面的“不能”重復(fù)。
例句10:聽完這個故事,同學(xué)們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例10中的“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出來,本身已經(jīng)還有“笑”的意思了,所以此處與后文的“笑”重復(fù)。
類似的錯誤用法還有:
(眾多的)莘莘學(xué)子捫心自問(地自責(zé))真知灼見(的意見)(大家)眾所周知(沒料到受了)不虞之譽(每天都要)日理萬機(心里突然覺得)恍然大悟任重道遠(的責(zé)任)(看得)眼花繚亂(心里一直)耿耿于懷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淚)歷歷在目(地出現(xiàn)在眼前)(令人難忘的教訓(xùn))刻骨銘心(更加)彌足珍貴(好像)如數(shù)家珍(渾身)遍體鱗傷(顯得)相形見絀津津樂道(的談)(突然)茅塞頓開(許多)蕓蕓眾生(心里)無動于衷(讓人)貽笑大方
成語“真知灼見”出自《警世通言》
類型6:搭配不當(dāng)
每個成語由于自身詞義和詞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語法功能也會不同。如果對句子的語法功能把握不準(zhǔn),就容易造成搭配不當(dāng)、功能混亂的錯誤。
例句11:他往四周一看,發(fā)現(xiàn)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怪石,這時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勝叛軍的妙計。
例11中“出奇制勝”可作謂語,但不能帶賓語。
例句12:包圍圈越縮越小,這群罪大惡極的歹徒已成了甕中捉鱉。
例12中“甕中捉鱉”是一個動詞性成語,在句中充當(dāng)謂語,誤當(dāng)做名詞性成語,應(yīng)該為“甕中之鱉”。
類似的錯誤用法還有:
“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績”“信手拈來前人的成果”“漠不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藝”“司空見慣了腐敗現(xiàn)象”“逼得窮途末路”“當(dāng)仁不讓的責(zé)任”“同心同德地建設(shè)四化”“深思熟慮的建議”
成語“司空見慣”出自劉禹錫詩句
類型7:形近誤用
有的成語與其他成語由于讀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語素,在使用時極易混淆;有的成語與其他成語盡管意義相近,但由于語境不同,其意義及用法有細微差別,或者其適用范圍有別,必須細加區(qū)別,才能判斷準(zhǔn)確。
例句13: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練使用了巴喬,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眾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球隊。
例13中應(yīng)用“不負眾望”。“不孚眾望”與“不負眾望”只一字之別,而意思卻大相徑庭。前者是不能使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負眾人的希望。
例句14:相比于持續(xù)火爆的住宅市場,多年來,寫字樓市場一直處于不瘟不火的狀態(tài),與同地段的住宅樓相比,寫字樓的銷量要小得多。
例14中“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此處是說寫字樓市場銷售情況一般,應(yīng)用“不溫不火”。
類似成語還有:
不以為然——不以為意不堪卒讀——不忍卒讀無微不至——無所不至獨行其道——獨行其是前仆后繼——前赴后繼另眼相看——刮目相看不勝其煩——不厭其煩駭人聽聞——聳人聽聞紛紛揚揚——沸沸揚揚魚目混珠——魚龍混雜見危授命——見危受命不脛而走——不翼而飛無可厚非——無可非議不可理喻——不可思議處心積慮——殫精竭慮談笑風(fēng)生——談笑自若望文生義——顧名思義一文不名——一文不值高山流水——行云流水不絕如縷——不絕于耳侃侃而談——夸夸其談設(shè)身處地——身臨其境一揮而就——一蹴而就一發(fā)不可收——一發(fā)不可收拾
成語“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
以上就是我們在做成語題時遇到的常見錯誤,面對成語題,我們要仔細辨析只談大事打一成語,根據(jù)前后文與成語本身的意思來做判斷。
當(dāng)然,成語題更多的是靠平時的積累,需要我們在平時根據(jù)以上錯誤類型分類進行積累整理,這樣更有針對性。
免責(zé)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biāo)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