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概況導游詞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貴州省概況導游詞篇一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貴陽花溪公園離貴陽市17公里的地方,有一個異常美麗且安逸清新的公園,這就是貴州省有名的花溪公園了。地處市郊使幽靜而清新的花溪公園避開了城市的喧囂與霓虹燈的閃爍成為在都市中奔忙的人群的理想休閑地,同時,花溪的幽靜也引來了不少中外朋友和領導人的光臨和吟詩弄墨;其中,以陳毅將軍的賦詩尤為樸實:
真山真水倒處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十里河灘明如境,幾步花圃幾農田。
花溪公園的風景以鱗、鳳、龜、蛇四山為中心展開。麟山是花溪公園主峰,外型酷似兇猛的麒麟,披綠掛翠怒目向天發出千錘之音,故而有"云卷青麟"之名。由麟山石條小路盤曲而上,到達半山有一個名叫"飛云岫"的天然石洞,洞外的"飛云閣"在危崖之際可供游人休息觀景。山巔懸巖峭壁,狀如麟角崢嶸,頂端"倚天亭"氣勢蒼勁,依山指天,大有玉樹臨風之態。在麟山頂向下鳥瞰,整個花溪公園美景盡收眼底,飽覽無遺。使人有了"一覽眾山小"的憑空馭氣之感。
鳳山處于田圃阡陌的平地之中,在山頂可見村寨小徑如銀蛇舞龍盤伏在花叢中田野上,龜山如同一年邁老匍匐于公園之中,"山勢西來,河水東去"山中一閣,供游人鬧中取靜,山左"玉棋亭"依稀可見,山右有壩上橋伸出臂膀,與來賓客握手相別。蛇山與龜山遙相呼應,山勢盤曲為三個小岫,岫頂左、中、右分別為"柏亭"、"蛇山亭"和"觀瀑亭",并在壩上橋與龜山相連。
花溪是山的天府,是亭的世界,更是奇花異草斗艷爭香的圣地也是溪流小河匯集之所在。陽春三月,蝶陣花潮,讓人目不暇接,正是:蝶來風有致,溪去人留影。
貴州省概況導游詞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們:
中國古語說:“山北為陰,山南為陽”,因城區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貴陽”之名,同時,古代貴陽盛產美麗的竹子,故貴陽簡稱“筑”。它地處山地丘陵之間,故還有“山國之都”的雅譽,而且市內自然景觀,文化古跡,民族風情星羅棋布,因此又有“公園省”的“盆景市”之美稱。
貴陽是中國的又一春城,氣候溫和濕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春夏秋三季都是旅游的黃金季節。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熱是七月下旬,常年平均氣溫是24攝氏度。最冷是一月上旬,常年平均氣溫達4.6攝氏度。全年平均氣溫是15.3攝氏度。空氣不干燥,四季無風沙。人們廣為稱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氣候最佳數貴陽”。在這里,喀斯特地貌非常奇特,,地形多樣。地上,奇峰翠谷,山環水繞;地下,溶洞群落,別有洞天。明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渾然一體,相映生輝,形成了雄奇秀麗、獨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觀。其中,有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鎮紅楓湖),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溪、百花湖、修文陽明風景名勝區、息烽風景名勝區)。
在貴陽眾多的文物古跡中,有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息烽集中營;有全國唯一的一幢木結構三層三檐不等邊的九角攢尖頂閣樓、建于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的文昌閣;有作為目前貴陽市標志、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的甲秀樓;有貴州佛教第一大叢林、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弘福寺,有為紀念明朝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守仁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陽明祠等。
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這塊土地上38個民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濃郁的民族風俗,有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飽含深情的歌舞、尋找意中人的“四月八”、“三月三”、“六月六”、“跳場”等節會;有稱為中國戲劇雛形和“活化石”的儺戲、地戲,追述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記錄著中原文化和貴州民族文化的交融。
刺繡與挑花是貴陽民族傳統工藝百花園中盛開的兩朵奇葩。蠟染制品則蘊含著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它們與粗獷、古樸的儺面具等民族文化的精品一樣,備受國內外友人的青睞。
貴州省概況導游詞篇三
大學,工業大學,長春科技大學等國家大專院校42所。有以名門飯店,香格里拉飯店為代表的五星級酒店服務場所多處。在市有龍潭山高句麗山城,北山,豐滿松花湖;敦化的六頂山,渤海墓群;延吉的城子山山城;位于長白,安圖,撫松三縣境內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溫泉群。
將軍統轄,康熙十五年(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至市。乾隆22年(1757年)寧古塔將軍正式改為將軍,光緒33年(1907年)改將軍衙門為省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省省會仍在市。1954年省會遷至長春,成為全國唯一的省與本省中一個市重名的省份。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被肢解為19省。省僅轄一市一旗17縣。長春當時稱新京特別市,偽滿洲國部。1945年日偽投降,同年12月成立省人民政府,翌年,國民黨占領市,成立省政府。1948年3月,省人民政府遷回市,1954年,長春劃歸省。省會遷至長春市。
貴州省概況導游詞篇四
各位尊敬的游客:
您好!
歡迎您到長壽山觀光旅游,在這翠色迷人的季節里,您離開了喧囂的市區,來到美麗的大自然中暢游一番,相信這里秀美的景色一定會在您的記憶中留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長城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伴隨著長城文化的繼承挖掘和發展,長壽山景區悄然崛起。
長壽山景區是1987念在原懸陽洞景點的基礎上開發和建設起來的,十易春秋,光陰荏苒,而今長壽山以它古樸又壯觀,悠久而又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您的面前。
它位于山海關城東8.5公里處,東起黃牛山,沿長壽河向西展開,東西長6.5公里,區域頂峰175公頃,整個風景區以長壽河谷的自然風光為基礎,集山、石、洞、窟、溪及中草藥植物為一身,以長壽延年為宗旨,弘揚祖國的傳統醫學。以雕塑、書法、建筑、園林等手法為表現形式,獨步世界旅游之林,是一個立意新穎,獨具民族特色,又具時代精神的旅游勝地。
長壽山景區現已發現歷史人文景觀18處,當代人文景觀20處,自然景觀30處,著名景觀有懸陽洞,神醫石窟、三道關、長城倒掛、壽字碑林、石門勝跡等,景區山峻石奇,洞古窟新,水秀天清,林碧草芳,雕塑石刻,巧奪天工,淙淙溪水,蜿蜒川流。
現景區由懸陽洞穴、壽字碑林、世外桃源、神醫石窟、石門勝景五大景點組成。
“長壽山”摩崖石刻三個字,全高17.17米,其中“壽”字高6.2米,筆力蒼勁,氣勢奪人,神態如生,仙意似動,又飽墨濃意,力透石碑。系當代最老書法家108歲的孫黑佛老先生之絕筆。
長壽山景區背倚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長城猶如一條巨龍蜿蜒于群峰眾壑之間,三道關長城被稱作“天險要隘”三關直插云天,長城倒掛于絕壁,懸崖峭壁,峰高谷深,驚險非常。人無羊腸道,鳥飛無覓處,如何砌壘長城?已成千古之迷。
長壽山石洞之最要數懸陽洞了,跨過一座石橋,我們即來到了古樹掩映下奇妙而幽深的古洞懸陽洞,它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穿透式的花崗巖洞,我國許多風光溶洞多為石灰巖洞,像如此高大的花崗巖洞在我國北方實屬罕見。洞呈紡錘形,前后寬闊,中間狹細,全洞長117米,其中前洞為懸陽洞的主體洞穴,進深37米,寬14米,高13米。懸陽洞最早的墾辟和建設在明代,明初洪武年間,四川峨眉僧人到此建廟塑像,并以漢隸形式留下第一筆“蜀人創修”。之后隨著明代魏國公徐達1381年在山海關建關設衛,這里邊臣游子聚會,僧人、道士云集,百姓香客絡繹,文人墨客詠誦,酸了清末甚至有來華洋人涉足,民國年間,三道關有位主持道人叫董有靈,在前洞建有萬仙樓,后洞建有孔廟和地藏王菩薩,更使這里達到了儒、釋、道三教一家,他們和平共處,修真養道,我國許多名山常為一個宗教流派所獨居,或以某一宗教為主,而懸陽洞則是三教并立,融融相生,成為懸陽洞歷史上宗教文化現象的一大特點。
本世紀三十年代后,懸陽洞走向了頹敗。到了六十年代,這里的佛像、廟宇已是毀壞一盡,只留下洞壁上的“懸陽洞”“清虛凌空”“萬善同歸”“通天幻境”“別有洞天”“紫塞桃源”“地接天根”“萬古流芳”等十幅刻石,及萬歷三十年的《懸陽洞詩碑》、明崇禎八年的《觀音洞碑》以及康熙四十四年的《造鐘碑記》。
沿著石砌臺階165磴扶欄而上,洞由明變暗,又由暗變明,石階由寬而窄,又由窄而寬,涼風習習,別有情趣,約行數十步,仰面而視,洞頂有雙孔,為自然形成,有日光懸于其中,懸陽洞由此而得名,并成懸陽洞窺天一景,而懸陽洞之奇恰恰就在洞中有洞,洞上有孔,孔能通天。
紫陽宮外西側,雙松拔地而起,對峙而立,直刺青天,獨峻于林,三十余米高的百年古松給人蒼勁傲然之感,伴風送濤,凜然正氣其形酷同,其狀亦如兩巨人,威不可淫,故得名雙松挺峙。
神醫石窟位于藥王嶺山腰峭壁之上,有以古代名醫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為主體的摩崖石窟群。石窟群像為中國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雕塑家付天仇、曾竹韶創作設計,“神醫石窟”為著名書畫家吳作人題寫,此外還有國際友人的摩崖碑題,此景集中醫學、書法、雕刻藝術為一體,依山就勢而造的認為景觀,立意新穎,別具一格,讓人領略到祖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和炎黃子孫的聰明才智的同時,也感受到石窟巍峨挺拔,氣勢雄偉的獨特風格。
壽字碑林是長壽山景區鐘最引人入勝的景觀之一,它是利用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結合長壽山的奇峰異石而建造的人文景觀。在大小不一,方圓各異的怪石上鐫刻著不同朝代,不同字體,陰陽文不同形式的名人“壽”跡,這些因石而制的摩崖雕字,或隱或現,或藏或露,字形各異,神彩飛動,那異曲同工的百家書風,構成了中國歷代書法名家之“壽”字大成,表現了中華民族書法文庫的獨特神韻,成為東方雕刻、書法相融合的藝術風景。
貴州省概況導游詞篇五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是中國重要的沿海省市之一.全省陸地面積東西最長約700余千米,南北最寬約420千米,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在全國居第19位.山東地形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于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西部內陸部分自北而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地處中國大陸東部與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和京滬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穿越境域西部,溝通了本省與沿海和內陸諸省的聯系;膠濟鐵路橫貫東西,藍煙鐵路穿行于半島中部,加之遍布全省的公路網絡,構成境內四通八達的便利交通.
山東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凸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山東的河流分屬黃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獨流入海.較重要的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河,萬福河,朱趙新河等。
山東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與魯西平原的接觸帶上。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向北依次為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和東平湖。
山東的海岸線全長3024.4千米,大陸海岸線占全國海岸線的1/6,僅次于廣東省(3368千米),居全國第二位。沿海岸線有天然港灣20余處;有近陸島嶼296個,其中廟島群島是山東省最大的島嶼群。
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攝氏度~1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澇災,冬春又常發生旱災,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
山東,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東布政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清代山東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
至20xx年年底,全省劃分為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荷澤17個地級市,縣(市,區)14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1941個。
貴州省概況導游詞篇六
青島市以1891年清廷詔令設總兵衙門為青島建置之始。建置后的50多年,是短暫而不尋常的50年。期間有斑斑血淚的控訴和嗚咽,也有漫漫長夜里的苦斗和抗爭;有近代經濟的崛起,也有政權的嬗變滄桑;有中西文化的撞擊和交融,也有新文化的繁榮和輝煌。
1897年德國以"鉅野教案"為借口,悍然侵占了青島,把青島變成了德國的殖民地和軍港。青島人民遭受了殘酷的.殖民壓迫和掠奪,同時也進行了初步的近代城市建設和經濟開發,使青島步入近代化城市的門檻。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時期,青島成為山東革命黨人活動的中心之一。1914年至1922年的8年里,日本在青島建立了殖民統治,進行了更大規模的經濟掠奪和開發。日本利用已有的基礎設施和市政建設,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輸出資本,建廠擴廠,客觀上奠定了青島近代工業尤其是紡織工業發展的基礎。
1921年的華盛頓會議,通過了《關于中國的九國公約》,否定了日本在中國青島的特權和壟斷地位,將德國在山東青島的大部分權利歸還中國。1922年12月中國政府正式收回青島,結束了日本在青島長達8年的殖民統治。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橫征暴斂,敲詐勒索,青島人民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日本在青島仍保持投資特權,外資企業在經濟上仍占優勢地位。外國資本的侵人、近代工業的興起與發展、先進技術和設備的使用,對民族工商業產生了極大的刺激和影響。民族工商業也隨之有了相對的發展。但是,在外國資本和北洋軍閥政權的雙重壓迫下,微弱的民族資本雖然呼吸到一點新鮮空氣,卻只能在夾縫中艱難前進。
1929年4月,國民黨南京政府接收青島,結束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青島人民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下,仍然處于苦難的深淵。整個30年代,青島的外資勢力繼續擴大,特別是日資勢力不斷擴張,逐步操縱和壟斷了青島的經濟命脈。民族工商業在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的嚴重束縛和打擊下艱難地掙扎和發展。外資的輸入、外資企業的擴張,民族工商業的不同程度發展,為青島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創造了物質前提,為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提供了歷史條件。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不久,青島建立了黨的組織,青島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帝愛國斗爭。
1938年1月,日本侵略軍再次侵占青島,建立了日偽反動政權,對青島人民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和瘋狂的經濟掠奪,給青島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摧殘。青島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斗爭。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政府于9月17日接收青島。10月,美國海軍陸戰隊乘軍艦又野蠻地開進膠州灣,在青島登陸。從此,青島又落入美蔣反動派的統治之下。國民黨反動派對青島地下黨組織和革命人民實行白色恐怖。美軍在青島也橫行霸道,欺壓殺害中國人。官僚資本家利用接收名義,實行經濟大吞并、大掠奪,統制物資,壟斷金融,操縱市場,打擊和摧殘民族工商業。美蔣反動派的倒行逆施,激起了青島人民的強烈反抗。他們同全國人民一道:在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一次次波瀾壯闊的反對內戰和獨裁統治的愛國民主運動。1949年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攻占青島。青島解放了,青島回到人民的懷抱,開始了自己的新生。
貴州省概況導游詞篇七
列位旅客伴侶們,各人好!接待各人和我一路來到江南“水鄉”,我是xxx觀光社的導游員,我叫xxx。我們的司機師傅姓xxx,xxx師傅有多年的'駕駛履歷,技能很好,坐他的車必定讓您感受安詳舒服。本日就由我們一同陪各人瀏覽江南美景。假如我們的處事有讓您不滿足的處所,敬請各人提出品評和提議,感謝各人的相助,但愿各人在朱家角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朱家角,也就是我們的地址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鎮構成,他們鑲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顆明珠,現在這顆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帶”——318國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精通的色澤。因為這是一座千年古鎮,1991年被上海市當局定名為首批四大文化名鎮之一。
朱家角這樣的小鎮之以是有名是由于她的地理位置異常重要,下面我簡樸給列位先容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處江、浙、滬二省一市交通要樞,地理位置異常良好,東靠虹橋國際機場,北連昆山,南接嘉興,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流、黃金水道漕港河穿鎮而過。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構筑依水而立,36座石橋古風猶存,勝景事業觸目皆是。在玩膩了一個個類似價高的人造景觀后,人們莫不驚奇于上海市郊尚有一塊生涯得云云齊備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觀,在這里可以探求一種回歸天然,崇尚野趣的享受。無怪乎一位同濟大學的名傳授在考查朱家角后,不覺驚嘆:“朱家角有這么富厚的文化遺產,不只是上海一寶,也是國度的寶貝”。兩岸聞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為“小橋、流水、人家”的名堂而沉淪,為清淳清幽,隨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沉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吳邦國在考察了古鎮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筆,寫下了“世界汗青名鎮朱家角”幾個大字。
同時,也正是由于有“小橋流水自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自然外景,不禁被很多影視導演慧眼相中,而繼續一直,把水鄉古鎮的婀娜風韻,一次次地搬上銀幕、電視,偶然會呈現幾部影視同時開拍的盛況,朱家角一時成了國表里影視競相拍攝的熱門,被人譽為“滬郊的好萊塢”。
朱家角不只景致宜人,她更有淵源流長的汗青,1958年大煉鋼鐵時,鎮工錢了找鐵,曾事跡般地把鎮北大淀湖車干,在湖底,人們不測地發明白大量新石器期間遺物,被證明是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撈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紡輪、印紋陶片等,這些新石器期間至戰國期間的遺物,足以證明數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這里勞動生息、繁衍了。
聽了朱家角的汗青淵源和地點位置,我想各人必然有一種趕緊細細咀嚼美景的激動,下面就請各人和我一路去感覺她的美景,名鎮朱家角迷人的天然風物,在一山一湖。而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鎮特色的人文景觀,是一橋、一街、一寺、一廟、一廳、一館、二園、三灣、二十六弄。
三灣,即:三陽灣、轎子灣、彌陀灣。人行街上,前后閣下都是房,覺得到了路止境,直角拐彎,一街市商人面在面前,令人發生別有洞天的奇奧感受,這種在老街上呈現怪異拐彎的景觀,是其他古鎮可貴一見的,非朱家角不能見到。
二十六弄,現實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條,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收集式棋盤名堂,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聞遐邇,這在一樣平常江南其他古鎮上是不能對比的。穿弄走巷,如出神魂陣,意見意義無限,尋古探幽,明確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連年,“古弄旅游”越來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們的青睞,是一項頗有代價,有待進一步開拓的童貞地。
可以說啊,朱家角除了景致多之外尚有尚有是眾人皆知的“三多”,就是紳士多,明清構筑多,河埠、纜石、茶樓多。
起首紳士多,首要是朱家角情形清幽,天氣宜人,是念書做學問的風水寶地,素來文儒群集,人才輩出,明清兩代共出進士16人,舉人40多人。個中知名度較高的有清代學者王昶、御醫陳蓮舫、小說家陸土諤、報業巨頭席子佩、畫僧語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構筑多。汗青上很多榮華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園造宅,全鎮古宅構筑有四、五百處之多,風火墻、石庫門、墻門人家四處可見。“三泖漁莊”、“王昶故宅”、“福履綏祉”,尚有席氏廳堂、陸氏世家、陳蓮舫故宅、仲家廳堂等數十處,尚有無數沿街明清構筑,飛檐翹角,黛瓦粉墻,明清氣魄威風凜凜構成一幅明清水墨畫卷。
三是河埠、纜石、茶樓多。朱家角是水的家園,水多橋多,河埠多,緊挨在一路的纜船石,也不行勝數,那造型各異的水橋,那千姿百態的纜船石,充滿全鎮的大河小巷,這些江南水鎮特有的景觀,細細瀏覽調查,不覺令人樂趣盎然,耐人尋味,的確是汗青、文物、構筑、風情、藝術等內容組成的綜合體。有凸出石駁岸的“兩面河灘”,有凹進石駁岸的“單面河灘”,更有“人以前門進,河灘從屋后出”的“隱身河埠”。而那些鑲嵌在水巷石駁上的花崗石浮雕纜船石更是琳瑯滿目,意見意義無限,有的雕成牛角,有的鑿成寶劍,有的刻成怪獸,臉孔猙獰,有的琢成快意,泛起吉利、古樸的美,這些已有幾百年汗青的鐫刻藝術將古鎮隱瞞得更具風姿。古鎮茶樓,大多齊集在放生橋、北大街一帶,不下十幾爿之多,有豪華型新辟的“放生橋茶室”,有年月長遠迂腐的“俱樂部茶室”,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樓”,也有排門板門面、幾張桌子幾條長凳,淺顯便宜的農家茶樓,最風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樓開到游船”上的“游船茶樓”,分為兩層,艙內頂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還備有電視、撲克、象棋、干濕點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橋、看水景、聽流水,煞是優哉悠哉,不亦樂乎。
(歡送詞)短短的一天時刻轉眼就已往了,感激各人對我們事變的支持與相助,但愿各人再次降臨江南水鄉之一的—朱家角,等候著有再次為各人處事的機遇。列位伴侶,祝各人一起順風、旅途舒暢!
貴州省概況導游詞篇八
大家好!我是你們游覽麗江古城的導游。我很高興能與大家共度這快樂時光!我姓林,我叫大家可以叫我林導游就行了。
請大家跟我來。這里是麗江古城。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麗江古城。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麗江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余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制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巖,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看,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
前面就是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了。這里工藝品琳瑯滿目,人氣興旺。來古城沒有不來四方街的。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于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很獨特吧!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祝大家旅愉快!記住你們出去看這里的什么東西的時候你們不能扔東西在地上,要扔就扔在垃圾箱里。你們在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自己的行李、東西保護好點。
貴州省概況導游詞篇九
沈陽是遼寧省省會,是中國東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和商貿中心。全市國土面積1.3萬平方公里,20__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9.1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05%。下轄10區、3縣(市),擁有3個國家級開發區。
沈陽,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城”之稱,現有清故宮、福陵、昭陵三處世界文化遺產和新樂遺址、錫伯族家廟、明清四塔七寺、張氏帥府等150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沈陽,區位優勢明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城際鐵路網密集,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航空港。與周邊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鐵嶺、阜新等七城市構成的沈陽經濟區,資源豐富、經濟互補,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沈陽,發展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是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全國工業名城,已形成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建筑、農產品深加工、化工、鋼鐵及有色金屬深加工等優勢產業,為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金融業發展迅速,全市金融及金融服務機構達726家,已成為東北區域金融中心;科研力量和人才資源豐富,現有44所普通高校、28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
沈陽,對外交往活躍,已同188個國家和地區實現經貿往來,與13個國家的18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21個國家63個城市結為友好合作城市,已開通國際航線59條,美國通用、德國寶馬、法國米其林等87家世界500強企業已在沈陽設立企業152家。
沈陽,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示范區,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生態宜居之都,全力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