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環境的調研報告【匯編三篇】
小區環境的調研報告(大全5篇)優化城鎮內部格局、擴大城鎮發展容量,統籌城鎮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協調與城鎮周邊區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一體化管控,實施老城區生態改造,構建滲透全旗、空間均衡的生態空間。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小區環境的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小區環境的調研報告【匯編三篇】,歡迎品鑒!
第一篇: 小區環境的調研報告
一、調查背景與意義
社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綜合基礎的群眾基礎機構。他為我們居住在一個固定區域的居民群體范圍內的居民,起著一種媒介橋梁作用。在為我們廣大居民群眾做著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與社會團體旋節溝通連貫的作用。是我們信任的一個基礎機構,與居民群眾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關聯基層組織。在這樣的環境里人們都在互相影響。最近國家提出的兩型社區也為了做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對于這個我們早有所聞,作為社區的一員我們應該為此出一份力。然后對于現在的社區環境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給政府提供一些資料,讓其著手解決社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雖然20_年上半年長沙在全國文明城市評比中名列前茅,但是長沙社區環境中仍存在著很多不良問題。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注意衛生環境問題,但是在無意中卻更多地使環境污染、破壞、資源浪費,這樣的環境形勢是相當嚴重的。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節約型社區。社區居民節能節水、樹立綠色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為了更好的做到兩型社區,為了廣大社區居民能自覺參與到環保行列中,暑假期間我特別對長沙市雨花區的社區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探討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間以及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環境的居民之間的環保行為,環保意識以及獲取環保知識等方面的狀況,探討其影響因素,為建設兩型社區提供良好依據。
二、調查設計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本次調查主要以長沙市雨花區三個社區(德馨園社區、湖橡社區、向陽社區)的居民為主,對象涉及學生、工人、知識分子、企業管理人員、個體戶等多個職位,其中各個社區主要是在家度晚年的老人。共發問100卷份,回收97份,有效問卷97份,無效問卷3份。
2. 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節約和低碳、回收利用、對環保的態度,共23題。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三個社區每個社區16份問卷。針對不同文化程度、年齡等群體采取的調查模式也不一樣:(1)不識字的社區居民(主要是老人):調查員直接訪談,由調查員根據被調查者的回答代填問卷。(2)識字社區居民:采用一對一調查,個人現場填寫問卷,現場收回。
(二)調查內容
內容中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節約和低碳、回收利用、對環保的態度。個人基本信息中沒有提及到姓名,證件號碼等敏感性問題,只有簡單的性別和學歷兩點,所以個人信息是不會對個人造成任何影響的。節約低碳以及回收利用主要是問,是否有節能節水、不浪費資源等相關問題。對環保的態度主要是問一些獲取環保知識的途徑還有一些保護環境的個人看法及一些環保知識等問題。此問卷的內容不會影響個人,進過前期的訪談,社區中出現的不足都整合成簡單易懂的問題。而且在社區層面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從問卷中看出來。在題量上來說也是恰到好處,不會太多,被調查者不會因為題量多少而不予填寫。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在此次調查中我們主要收集了居民的環保態度,以下是社區居民環保態度情況,
我們可以看出在環保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集體的環保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出力保護環境,比如有人破壞環境時在86人中有31人覺得無所謂,舉報的人只有10個,觀望的有13個,積極制止的有32個。無所謂的加上觀望的有44個,在其中占到52% 的比例,這個數據是不可小視的。
分析: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人們對環保還不是很在意,有一部分人可能覺得環保跟自己沒有關系,同時有一些被調查者覺得環保是非常重要的,也有意向了解更多的關于環保的各種知識。這表明政府或相關部門在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上做的還不夠,主要是宣傳力度不夠,缺乏管理。導致社區居民的環保態度還不強,或者說還有其他原因影響了環保意識。同時在環保過程中我們不能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強制他人去完成,然而我們只能是加強個人的環保意識,讓其自覺環保,所以對于環保態度是應該加強并告知其環保重要性,那樣才有效做到環保。
第二篇: 小區環境的調研報告
我家住在明珠小區,小區里的衛生習慣好不好呢?我做了一次調查。
我先觀察了小區的衛生情況,只見每棟樓的樓底下都整齊地放置著兩到三個大垃圾桶。大家都很自覺地把垃圾倒進垃圾箱內,每天早上都有環衛工人開著清潔車把垃圾運走。
今天是星期天,我來到一棟樓下觀察,看見垃圾桶外有一些垃圾,有魚骨頭、吃剩的飯菜等等。我心想:誰這么不講文明?還是貓的杰作呢?正巧有一位老爺爺來倒垃圾了,我忙上前問道:“老爺爺,您好!請問您是怎么倒垃圾的?看見地上的垃圾您會怎么做?”老爺爺各藹地說:“我會走到垃圾桶跟前把垃圾小心翼翼地放入桶內,看見邊上有垃圾,我會撿進垃圾桶內。”
這時又一位中年男子拎了一大袋垃圾,大搖大擺地沖過來,也許他是在趕時間吧,還沒走進垃圾桶,他就把那袋垃圾扔了過來,可是他的技術太差了,沒扔進垃圾桶,全都灑在外面了,我趕忙跑上前去問了他同樣的問題,他說:“我現在上班要來不及了,管他吧,反正每天都會有清潔工人來打掃。”說完一溜煙地走了。
我看著地上刺眼的垃圾,心想:不關我的事,我也一走了之吧,可是又一想:這些垃圾嚴重影響了我們小區的文明衛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總不見得要等清潔工人來打掃吧!再說他們也已經夠辛苦的了,想著想著,我彎下腰把那袋垃圾里的東西一一撿起,送入垃圾桶內。
整個小區從整體來看還是比較干凈,綠化也很好。我希望大家搞好衛生,綠化環境,讓我們的小區更美!
第三篇: 小區環境的調研報告
為了做好這次調查,我和爸爸做好了調查提綱分,設立了四個項目:第一個項目是調查居所周圍的空氣質量,內容包括調查居所周圍樹木和草的葉片是否落滿灰塵,馬路上汽車走過是否有灰塵彌漫,空氣中是否有異味,在晴朗的天空是否可以看見藍天白云,查天氣預報看空氣質量和可見度,天空是否有灰霾。第二個項目是調查居所周圍的花草樹木,內容包括總體感覺住所周圍的樹木的種類和數量以及草地是多還是少,可以對比說明,是否有成片的書木和草地。第三個項目是調查居所周圍水質量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可見池塘或海邊水上是否漂有異物,水中是否散發腥臭味,水中是否有魚蝦活動,水的可見度和顏色。第四個項目是請家長介紹十年前的蛇口是。
我和爸爸首先到小區調查,看見周圍的花草樹木帶有明顯可見的灰塵,看到馬路上的汽車走過時,會揚起輕微的灰塵,吸一口空氣未見異常氣味,天空是灰蒙蒙的,可見度很低,大約只能看見1000米,也看不見藍天白云的優美景象。
小區內的花草樹木與以前相比增多了,馬路兩邊的榕樹比以前長高了,沒有看見成片的花草樹木。
我們來到四海公園調查水的質量,聞到池塘里的水散發出異常的臭味,看見池塘的水面上飄浮著塑料瓶、泡沫、塑料袋,池塘的水很渾濁,呈現黃褐色,可見度很低只有10厘米左右,不過池塘里還看到小魚游過。
調查結束后爸爸告訴我,十年前的蛇口非常安靜,樹木很多,高樓大廈很少,居民區周圍是大片的荔枝樹和草地,海水是藍藍的,清澈見底,海邊是連綿的沙灘,居民們悠閑得在海邊上釣著魚兒,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天潤,馬路上的車很少,只有少量的小汽車,到了晚上非常寧靜,蛇口是一個充滿鳥語花香的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優美小鎮。
通過調查我發現有些居民亂丟垃圾,不愛惜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加上城市人口的增加,修建了大量的高樓大廈,擠占了大量的樹林和草地,樹木對空氣的凈化作用減少了,并且汽車特別是小汽車增加很多,汽車的尾氣對大氣的污染加重了,才10年的時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差了很多,如果我們還不采取嚴格保護環境的措施,美麗的深圳就無法生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