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的選材不能求全貪多、主次不分,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總結的目的,把那些既能顯示本單位、本地區特點,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為重點選用,寫得詳細、具體。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篇一
1.混合物的分離原理和分離方法。
2.混合物分離方法的`操作。
3.離子的檢驗及檢驗試劑的選擇。
4.物質分離與提純過程的簡單設計。
5.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6.阿伏加德羅常數、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
7.有關物質的量、微觀粒子數、質量、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之間轉化的計算。
8.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二、知識網絡
本章包括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兩節內容,其知識框架可整理如下:
1.實驗安全
嚴格按照實驗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是避免或減少實驗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實驗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災、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氣體污染空氣、防止暴沸。
2.實驗中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并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沖擦干凈。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沖凈。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請醫生處理。
(4)濃堿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擦干凈。濃堿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濃堿濺在眼中,用水洗凈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
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篇二
高中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想要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不僅有較強的規律性,而且有較強的邏輯性,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而高中學生由于學習經驗還十分有限,因此單靠學生個人的力量去歸納總結相關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是不行的,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方法與技巧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課前預習是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學習方法,學生如果不進行課前預習,那么在課堂聽講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感覺,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步驟,因此會出現知識盲區,影響課堂聽課效率。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順利的完成聽課任務,消除知識盲區,跟上教師的教學步驟,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進行課前預習。
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進行歸納與總結。高中階段的學生要學習很多化學知識點,并且知識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有效的進行歸納與總結,那么知識點就會十分凌亂,影響學生通過對知識點系統的應用去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學生不善于進行歸納與總結,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科學習的過程中,還要能夠積極的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學生個人的見解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過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才能有更多看待問題的視角,進而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首先要能夠積極的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因為教師不僅掌握了豐富的化學知識,而且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學生在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不管是在知識方面還是在學習經驗方面都能夠得到更多的啟發,使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篇三
化學中的“一定”與“不一定”
1、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2、金屬常溫下不一定都是固體(如hg是液態的),非金屬不一定都是氣體或固體(如br2 是液態的)注意:金屬、非金屬是指單質,不能與物質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團一定是帶電荷的離子,但原子團不一定是酸根(如nh4+ 、oh- );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團 (如 cl- 叫氫氯酸根).
4、緩慢氧化不一定會引起自燃。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高壓鍋爆炸是物理變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會有中子(如h原子就無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說“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幾種單質的混合物。如o2和o3。
8、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陽離子或陰離子。
9、穩定結構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一定是8,如氦原子。(第一層為最外層2個電子)。
10、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種元素。 (因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離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構成的分子或原子團)只有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 單核粒子 (一個原子一個核)一定屬于同種元素。
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篇四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非金屬單質(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1)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因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等,都是宏觀現象,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
(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分子原子區別在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后并沒有變成其它原子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2)質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量的含義。
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篇五
這是最簡單快捷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方法,為什么怎么說呢?因為化學不需要像物理數學那樣花非常多的時間去做題和研究,化學知識點特別多、而且咋,化學可以課前預習,但課堂上的效率卻是最高的,往往老師講一遍就能記住70%-80%,所以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
上課時可以跟著老師一起回憶書本上的內容,看看哪里記憶比較模糊,需要加深印象,然后課后重點復習一下。同時老師提問時也要積極思考,簡單整理筆記,千萬不要耽誤聽課。
學好化學其次要多做題
化學屬于理科,雖然需要背誦的知識點非常多,都是題目也是要做的,而且還要多做,尤其是計算類題目。這就要求大家熟練掌握元素周期表及方程式,該背的必須背下來,通過做題歸納類型題的規律。
化學實驗題也是大家丟分比較多的一道題目,這時要多背一些現成的術語,學會區分細微的差別,注意細節問題,把容易忽略的點都找出來,重點記憶。
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篇六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磷脂雙分子層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點。細胞膜的功能有: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控制作用是相對的);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的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高爾基體與動物細胞的分泌物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
中心體與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
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篇七
關于上課聽課方面,我認為物理課不必全堂課都認認真真去聽,聽重點就可以了,既然已經預習了,上新課可以說是和復習沒什么不同,但是物理重點難點知識點還是聽一遍要好,恰當休息大腦,對學習更有好處,我也是這樣做的,物理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所以我不相信老師家長那些古板的理論。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這點只是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上課方式迅速記憶物理知識點。
接著說一下做題方面,物理題目應該要多做,也就是題海戰術吧,但是還是要恰當分配物理時間的,高中作業往往都做不完。作業實在太多的話,應該選擇放棄選擇題,完成計算題更好。但是對于一部分選擇題不好但計算題還行的同學,還是建議多做選擇為妙。
理解物理公式和概念,物理是理科科目,死記硬背是不行的,理解公式才是硬道理。要學會聯系生活,舉一反三,把知識點公式相互聯系起來可以提高解題的效率。
最后,把學習物理作為一種愛好,物理不僅僅是為了考試。物理也能創造美麗,有一句話道出了各科的特點:“物理難,化學繁,數學習題做不完“我對物理感興趣不僅是因為學習,而且是因為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相當重要,在生活中應用到的時候很多。我覺得物理是十分有趣的,它好像有一種力量吸引著我,讓我不得不為它而著迷。給予我diy的動力。
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篇八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數點為兩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數點為一位
3.溫度計中間刻度是0。小數點為一位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值是0。小數點為一位
二、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1、nh3、hcl、hbr、hi等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
2、co2、cl2、so2與氫氧化鈉溶液
3、c2h2、c2h4與溴水反應
三、比較金屬性強弱的依據
金屬性:金屬氣態原子失去電子能力的性質;金屬活動性:水溶液中,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能力的性質。
注:金屬性與金屬活動性并非同一概念,兩者有時表現為不一致。
1、同周期中,從左向右,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金屬性減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金屬性增強。
2、依據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的強弱;堿性愈強,其元素的金屬性也愈強。
3、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極少數例外)。
4、常溫下與酸反應劇烈程度。
5、常溫下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
6、與鹽溶液之間的置換反應。
7、高溫下與金屬氧化物間的置換反應。
理綜高一化學關鍵知識點總結篇九
守恒是氧化還原反應最重要的規律。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有升必有降,電子有得必有失。從整個氧化還原反應看,化合價升高總數與降低總數相等,失電子總數與得電子總數相等。此外,反應前后的原子個數、物質質量也都守恒。守恒規律應用非常廣泛,通常用于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計算問題以及方程式的配平問題。
2、價態規律
元素處于價,只有氧化性,如濃硫酸中的硫是+6價,只有氧化性,沒有還原性;元素處于,只有還原性,如硫化鈉的硫是-2價,只有還原性,沒有氧化性;元素處于中間價態,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主要呈現一種性質,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價,介于-2與+6之間,氧化性和還原性同時存在,但還原性占主要地位。物質大多含有多種元素,其性質體現出各種元素的綜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價氫元素表現出的性質),又有還原性(由-2價硫元素表現出的性質)。
3、難易規律
還原性強的物質越易失去電子,但失去電子后就越難得到電子;氧化性強的物質越易得到電子,但得到電子后就越難失去電子。這一規律可以判斷離子的氧化性與還原性。例如na還原性很強,容易失去電子成為na+,na+氧化性則很弱,很難得到電子。
4、強弱規律
較強氧化性的氧化劑跟較強還原性的還原劑反應,生成弱還原性的還原產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產物。用這一性質可以判斷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i2的.氧化性。還原劑hi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物hbr的還原性。
5、歧化規律
同一種物質分子內同一種元素同一價態的原子(或離子)發生電子轉移的氧化還原反應叫歧化反應,歧化反應的特點:某元素的中間價態在適宜條件下同時向較高和較低的價態轉化。歧化反應是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的一種。如cl2+h2o=hcl+hclo,氯氣中氯元素化合價為0,歧化為-1價和+1價的氯。
6、歸中規律
(1)同種元素間不同價態的氧化還原反應發生的時候,其產物的價態既不相互交換,也不交錯。
(2)同種元素相鄰價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當存在中間價態時,同種元素的高價態物質和低價態物質才有可能發生反應,若無中間價態則不能反應。如濃硫酸和so2不能反應。
(3)同種元素的高價態氧化低價態的時候,遵循的規律可簡單概括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歸中,不能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