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寫陳皮的句子聚集50句
中醫復習試題與答案(通用3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會經常接觸并使用試題,試題是參考者回顧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參考資料。什么樣的試題才是好試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醫復習試題與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醫試題與答案1
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的依據是
A、病程的變化
B、病機的變化
C、癥狀的變化
D、體征的變化
答案:B
《素聞 · 五臟生成》說“腎、、其主牌也”其“主”是指
A、生我
B、我生
C、克我
D、我克
答案:C
“陽中求陰”適用于
A、補陰時佐以補陽
B、補陽時佐以補陰
C、補陽制陰
D、補陰制陽
答案:A
下列選項中,對尿液生成、排泄過程起主宰作用的是
A、肺氣的通調水道
B、膀胱的開闔氣化
C、三焦的決犢
D、腎氣升騰氣化
答案:D
晝不精夜不寐指的是什么的功能
A、中氣
B、元氣
C、衛氣
D、宗氣
答案:C
入上齒的經絡是
A、手陽明大腸經
B、足陽明胃經
C、手太陽小腸經
D、足太陽膀胱經
答案:B
濕邪與寒邪致病的共同點是
A、陽過氣機
B、易傷陽氣
C、收引凝滯
D、重濁黏膩
答案:B
易發生血虛病變的臟腑是
A、牌、胃
B、肝、腎
C、心、腎
D、心、肝
答案:D
腕痞服悶時脹時減,減如常人,喜按,治法
A、標本兼治
B、塞因塞用
C、以通為用
D、攻補兼施
答案:A
大便先干后溏者,多見于
A、脾胃氣虛證
B、牌腎陽虛證
C、肝牌不調證
D、大腸濕熱證
答案:A
肺為水之上源的主要依據是
A、通調水道
B、布散水液
C、輸精皮毛
D、肅降水液
答案:A
風寒和風濕并見
A、口眼歪斜
B、肢體疼痛
C、肢體麻木
D、胸悶脘痞
答案:B
以下不屬于痍飲證表現的是
A、院腹痞悶,惡心納呆
B、頭日眩暈
C、肋間飽滿,支撐脹痛
D、舌苔黃膩
答案:C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癌血的表現的是
A、皮膚斑疹,壓之不褪色
B、月經淋漓,經色紫暗
C、小腹刺痛,夜間痛甚
D、腹部腫塊,推之不移
答案:A
癥見心悸怔仲,朦朧欲睡,尿少浮腫,腰膝怕冷,舌淡紫芥白滑,脈沉細動者,宜診斷為
A、心陽虛證
B、牌腎陽虛證
C、心腎陽虛證
D、腎虛水泛證
答案:D
氣機升降之樞是
A、肺主呼氣,腎主納氣
B、牌氣主升,胃氣主降
C、肝生于左,肺降于右
D、心火下降,腎水上升
答案:B
癥見久瀉不止,甚至滑脫失禁,腹部隱痛,喜溫喜按,舌淡背白,脈弱者,證屬
A、腎氣不固證
B、脾陽虛證
C、大腸虛寒證
D、腎陽虛證
答案:D
太陽經未罷,又出現少陽經癥狀屬于
A、合并
B、并病
C、越經傳
D、直中
答案:B
根據藥性理論,治療體虛多汗的藥物大多具有的藥性
A、苦味
B、辛味
C、澀味
D、淡味
答案:C
津血虧虛的腸燥便秘
A、郁李仁
B、苦杏仁
C、瓜萎仁
D、火麻仁
答案,D
蓽茇與蓽澄茄的共同功效是
A、溫肺化飲
B、溫中散寒
C、暖肝散寒
D、溫腎助陽
答案B
下列驅蟲藥中,性味苦寒有毒的是
A、苦楝皮
B、使君子
C、榧了
D、鶴草芽
答案A
琥珀入丸散劑
A、01—0、3
B、06—0、9
C、【第1句】:5—3
D、5—10
答案C
既具有澀斯止污,又具有收斂止血功效的藥物
A、肉豆蔻
B、山茱熒
C、訶子
D、右榴皮
答案D
具有燥溫中,除痰截瘧功效的藥物是
A、陳皮
B、常山
C、草果
D、檳榔
答案:C
屬于萊菔子主治病癥的是
A、瘀阻腹痛
B、痰盛咳喘
C、脾虛食少
D、肝郁乳房脹痛
答案:B
南沙參有北沙參沒有的功效是
A、養陰清肺
B、益胃生津
C、化痰益氣
D、清心除煩
答案:C
《醫方集解》所載清胃散較《牌胃論》原方多了什么藥
A、生地
B、大黃
C、知母
D、石膏
答案:D
《婦人大全良方)溫經湯含有而《金匱要略》中不含的有的
A、阿膠當歸
B、丹皮,麥冬
C、莪術,牛膝
D、生姜,吳茱萸
答案:C
止嗽散的功用
A、發散風寒,降氣化痰
B、止咳化痰,疏表宣肺
C、宜降肺氣,祛痰止咳
D、斂肺止咳,益氣養陰
答案:B
中醫試題與答案2
【第1句】:選擇題
(一)A型題
【第1句】:學習中醫學的入門課程是:
A、醫古文 B、中醫基礎理論 C、中醫臨床醫學 D、中醫預防醫學 E、中國醫學史
【第2句】:中醫學是發源于哪個國家的傳統醫學:
A、中國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臘
【第3句】: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傷寒雜病論》 B、《黃帝內經》 C、《難經》 D、《神農本草經》 E、《溫疫論》
【第4句】: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觀察人體:
A、《傷寒論》 B、《金匱要略》 C、《黃帝內經》 D、《神農本草經》 E、《難經》
【第5句】:中醫學中成功運用辨證論治的第一部專著是:
A、《黃帝內經》 B、《難經》 C、《神農本草經》 D、《傷寒雜病論》 E、《小兒藥證直訣》
【第6句】: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是:
A、《本草綱目》 B、《新修本草》 C、《黃帝內經》 D、《千金要方》 E、《神農本草經》
【第7句】:藥物的“四氣”、“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農本草經》 B、《本草綱目》 C、《新修本草》 D、《難經》 E、《醫學綱目》
【第8句】: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藥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農本草經》 B、《本草綱目》 C、《新修本草》 D、《難經》 E、《千金要方》
【第9句】:我國第一部病因病機證候學專著是:
A、《黃帝內經》 B、《難經》 C、《諸病源候論》 D、《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E、《溫病條辨》
【第10句】:提出病因“三因學說”的醫家是:
A、巢元方 B、華佗 C、張仲景 D、陳無擇 E、扁鵲
【第11句】:下列著名醫家中被稱為“寒涼派”的代表是:
A、葉天士 B、張從正 C、劉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第12句】:下列著名醫家中被稱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吳又可 D、張子和 E、王清任
【第13句】:下列著名醫家中被稱為“補土派”的代表是:
A、葉天士 B、李東垣 C、李中梓 D、張介賓 E、朱丹溪
【第14句】:下列著名醫家中被稱為“養陰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東垣 C、張從正 D、劉完素 E、吳鞠通
【第15句】: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醫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東垣 D、張介賓 E、趙獻可
【第16句】: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理論的醫家是:
A、劉完素 B、張子和 C、李東垣’ D、朱丹溪 E、張介賓
【第17句】:明確提出“腎為先天本,脾為后天本”的醫家是:
A、李中梓 B、趙獻可 C、張介賓 D、李東垣 E、朱震亨
【第18句】:《溫疫論》的作者是:
A、葉天士 B、吳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吳又可
【第19句】:創“衛氣營血”辨證的溫病大家是:
A、吳鞠通 B、吳有性 C、王孟英 D、葉天士 E、薛生白
【第20句】:創“三焦”辨證的溫病大家是:
A、葉天士 B、吳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余師愚
【第21句】:提倡中西匯通的醫家是:
A、吳有性 B、王清任 C、張錫純 D、李中梓 E、王孟英
【第22句】:中醫學認為人體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腎
【第23句】:中醫學認為構成人體有機整體的中心是:
A、命門 B、腦 C、五臟 D、六腑 E、經絡
【第24句】:重視解剖,發展了瘀血致病理論的醫家是:
A、葉天士 B、王叔和 C、張介賓 D、王清任 E、李杲
【第25句】:中醫診治疾病,在辨病辨證和對癥治療中,主要著眼于:
A、病 B、癥 C、體征 D、證 E、病因
(二)B型題
A、《黃帝內經》 B、《難經》 C、《傷寒論》 D、《金匱要略》 E、《神農本草經》
【第1句】:以臟腑病機論雜病的著作是:
【第2句】:提出六經分經辨證治療原則的著作是:
【第3句】:奠定中藥理論體系的著作是:
A、《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B、《醫宗金鑒》 C、《證治準繩》
D、《醫學綱目》 E、《千金要方》
【第4句】:清代國家組織編寫的著作是:
【第5句】:明清時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為:
【第6句】:明清時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陳夢雷主編者為:
A、“旦慧、晝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
D、東南濕熱,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
【第7句】:晝夜晨昏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可反映為:
【第8句】:晝夜晨昏對人體一般疾病的影響多為:
【第9句】:季節氣候對發病的影響可反映為:
(三)D型題
【第1句】:秋冬氣候寒涼,人體在生理上可反映為:
A、江南地區,人體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區,人體腠理多致密 C、陰盛則寒
D、皮膚致密,少汗多尿 E、陽氣收斂,氣血易趨于里
【第2句】:人與環境密切聯系的體現是:
A、人和自然界的統一性 B、社會的進步 C、人和社會關系密切
D、地區不同多發病不同 E、個人的社會地位改變
【第3句】:古人探求生命奧秘及人體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所采用的觀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觀觀察法 B、微觀觀察法 C、直接觀察法 D、試探法 E、整體觀察法
(四)X型題
【第1句】:中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特征是:
A、治未病 B、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 C、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
D、以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 E、以精氣血津液及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
【第2句】:明代提出命門學說的醫家是:
A、李中梓 B、張景岳 C、趙獻可 D、吳又可 E、王肯堂
【第3句】:溫病學理論源于:
A、《溫疫論》 B、《三因極一病證方淪》 C、《內經》 D、《傷寒雜病論》 E、《難經》
【第4句】:常被稱為“中醫四大經典”的著作是:
A、《難經》 B、《內經》 C、《傷寒雜病論》 D、《神農本草經》 E、《干金要方》
【第5句】:人和自然界的統一性包括:
A、社會制度對人體的影響 B、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C、地區方域對人體的影響
D、晝夜晨昏對人體的影響 E、社會的治和亂對人體的影響
【第6句】: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體現在:
A、 形神一體觀 B、五臟一體觀 C、病理上相互影響、傳變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從陰引陽,從陽引陰”
【第7句】:中醫的“證”包括:
A、病變的過程 B、病變的原因 C、病變的部位 D、病變的性質 E、邪正的關系
【第8句】:哪些著作的成書是中醫學理論體系初步形成的標志:
A、《諸病源候論》 B、《傷寒雜病論》 C、《黃帝內經》 D、《難經》 E、《神農本草經》
【第2句】:填空題
【第1句】: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巨著是 。
【第2句】: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是 。
【第3句】:《傷寒雜病論》即后世的 和 。
【第4句】:中醫學第一部病因病機證候學專著是由 代醫家 等編著。
【第5句】:溫病學理論源于 、 、 等書。
【第6句】: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是 、 。
【第7句】:中醫學包括 、 、 三部分。
【第8句】: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基礎與方法有 、 、 、 四大方面。
【第9句】:晝夜的變化對疾病的影響,多呈旦 、晝 、夕 、夜 。
【第10句】: 是中醫診療理論體系的一大特點。
【第11句】:中醫把人體看成一個以 為主宰, 為中心的整體;同時認為人和 以及 有密切聯系,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第12句】:人體自身生理上的整體性,主要體現于 、 兩大方面。
【第13句】:人身之“三寶”中,精為 ,氣為 ,神為 。
【第3句】:判斷題
【第1句】: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病理概括。( )
【第2句】:中醫認識治療疾病,著眼于辨證而不辨病。
【第3句】:個人社會地位的改變對健康造成的影響也屬于整體觀念的范疇。( )
【第4句】:中醫在認識疾病的過程中,首先著眼于整體。( )
【第5句】:吳有性著《瘟疫論》,創“戾氣”說。( )
【第6句】:秦醫醫和提出了“六氣病源說”。 ( )
7.人身之“三寶”即精、氣、神。 ( )
【第4句】:名詞術語解釋
中醫學
【第2句】:整體觀念
【第3句】:百骸
【第4句】:人氣
【第5句】:證
【第6句】:辨證論治
【第7句】:同病異治
【第8句】:異病同治
【第9句】:五臟一體觀
【第10句】:形神一體觀
【第5句】:簡答題
【第1句】:何謂中醫學理論體系?其特征是什么?
【第2句】:《黃帝內經》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第3句】:《傷寒雜病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第4句】:中醫學的學科屬性是什么?
【第5句】:簡述形與神各自的含義及二者的關系。
【第6句】:何謂中醫基礎理論?其課程的主要內容有那些?
【第7句】:中醫學理論的創新思路主要可概括為幾個方面?
【第8句】:現代中醫學理論發展的特點是什么?
【第9句】:自然環境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如何?
【第10句】: 簡述辨證的具體內容。
【第11句】:辨證與論治有何聯系?
【第6句】:論述題
【第1句】:如何理解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有何指導意義?
【第2句】:病、癥、證的含義有何不同?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第3句】:你對中醫學的學科屬性是如何認識的?
【第4句】:試述中醫學理論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第5句】:如何理解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
【第6句】:怎樣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第7句】:如何理解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
【第8句】:如何理解辨證與辨病的關系?
試題答案
【第1句】:選擇題
(一)A型題
【第1句】:B 【第2句】:A 【第3句】:B 【第4句】:C 【第5句】:D 【第6句】:E 【第7句】:A 【第8句】:A 【第9句】:C 【第10句】:D
【第11句】:C 【第12句】:D 【第13句】:B 【第14句】:A 【第15句】:B 【第16句】:D 【第17句】:A 【第18句】:E 【第19句】:D 【第20句】:B
【第21句】:C 【第22句】:A 【第23句】:C 【第24句】:D 【第25句】:D
(二)B型題
【第1句】:D 【第2句】:C 【第3句】:E 【第4句】:B 【第5句】:C 【第6句】:A 【第7句】:C 【第8句】:A 【第9句】:B
(三)D型題
【第1句】:DE 【第2句】:AC 【第3句】:CE
(四)X型題
【第1句】:BCDE 【第2句】:BC 【第3句】:CDE 【第4句】:ABCD 【第5句】:BCD 【第6句】:ABCDE 【第7句】:BCDE 【第8句】:BCDE
【第2句】:填空題
【第1句】:《黃帝內經》
【第2句】:《脈經》
【第3句】:《傷寒論》《金匱要略》
【第4句】:隋 巢元方
【第5句】:《黃帝內經》 《難經》 《傷寒雜病論》
【第6句】:整體觀念 辨證論治
【第7句】: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預防醫學 中醫臨床醫學
【第8句】:有利的社會文化背景 醫藥知識的積累 對人體生命現象和自然現象的觀察 古代哲學思想對醫學的滲透
【第9句】:慧 安 加 甚
【第10句】:辨證論治
【第11句】:心 五臟 自然界 社會環境
【第12句】:五臟一體觀 形神一體觀
13.基礎 動力 主宰
【第3句】:判斷題
【第1句】:× 【第2句】:× 【第3句】:√ 【第4句】:√ 【第5句】:√ 【第6句】:√ 【第7句】:√
【第4句】:名詞術詞解釋
1. 是發祥于中國古代的研究人體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學。它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以自然科學知識為主體、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相交融的科學知識體系。
【第2句】:整體就是統一性和完整性。整體觀念又叫統一整體觀,即中醫學關于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及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的統一性的思想。
【第3句】:骸,泛指骨骼。百骸,指全身骨骼。
【第4句】:指人體具有生機的陽氣。
【第5句】: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的病理概括。由癥狀和體征構成,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關系。
【第6句】: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候的過程。論治是在通過辨證思維得出證候診斷的基礎上,確立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選擇適當的治療手段和措施來處理疾病的思維和實踐過程。
【第7句】:指同一疾病,可因人、因時、因地的不同,或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表現的證候不同,因而治法亦異。
【第8句】: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相同的證,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療。
【第9句】:五臟一體觀,即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結構與功能上以五臟為中心,以心為主導的五個生理系統,是完整統一的整體。
【第10句】:形神一體觀,又稱“形與神俱”。指形體與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必依附于形而存在。
中醫試題與答案3
【第1句】: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佐藥”功用范疇的是
A、配合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
B、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
C、針對某些次要癥狀發揮治療作用
D、制約君、臣藥的`峻烈之性
E、針對主病起主要治療作用
考題解析:佐藥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針對某些次要癥狀發揮治療作用的藥物;二是佐制藥,即用以制約君、臣藥的峻烈之性,或消除或減低君、臣藥的毒性的藥物;三是反佐藥,即根據治療需要,在方中配伍的少量的、與君藥性味相反的、而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中醫執業醫師試題。由此可知,A、B、C、D均屬佐藥功用的范疇。故標準答案為E、
【第2句】:由逍遙散變化為黑逍遙散,屬于
A、藥味加減的變化
B、藥量增減的變化
C、劑型更換的變化
D、藥味加減和藥量增減變化的聯合運用
E、藥量增減和劑型更換變化的聯合運用
考題解析:黑逍遙散(《醫學六書。女科要旨》)由《局方》逍遙散加味化裁而成,方中不僅加入生地(或熟地),且藥物配伍比例也作相應調整,所以D為正確答案。
【第3句】:至寶丹的功用是
A、化瘀開竅,解毒辟穢
B、豁痰開竅,化濁解毒
C、化痰開竅,熄風止痙
D、芳香開竅,解毒辟穢
E、清熱開竅,化濁解毒
考題解析:至寶丹為涼開的代表方之一,功擅開竅、辟穢、化濁、解毒,所以E為最佳選項。A項中之“化瘀”,C項中之“熄風止痙”,均與至寶丹的功用無關;B、D兩項雖與至寶丹的功用相近,但均未提及“清熱”,所以亦非最佳選擇。
【第4句】:具有補氣生血功用的方劑是
A、四君子湯
B、參苓白術散
C、當歸補血湯
D、補中益氣湯
E、生脈散
考題解析:補氣可以生血。當歸補血湯雖以當歸命名,但重用黃芪為君,大補元氣,意在使氣旺血生,所以C是正確答案。補中益氣湯雖亦重用黃芪、人參、白術等補氣藥,少量配伍當歸,但其立法意在補氣升陽舉陷,而不在補血,故不是最佳答案。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生脈散的功用均與題目相去較遠,所以不選。
【第5句】:以解毒消癰,化痰散結,活血祛瘀為主要功用的方劑是
A、四妙勇安湯
B、犀黃丸
C、仙方活命飲
D、大黃牡丹湯
E、葦莖湯
考題解析:五個備選答案中,犀黃丸、仙方活命飲均具有解毒消癰、化痰散結、活血祛瘀作用,但仙方活命飲重在清熱解毒,潰堅消腫;犀黃丸重在化痰散結,活血祛瘀。所以B為最佳選項。四妙勇安湯、大黃牡丹湯、葦莖湯三方,或具解毒、散結之功,或具化痰、祛瘀之用,但均不全面,所以A、D、E皆非正確選項。
【第6句】:枳實薤白桂枝湯中,具有通陽散寒、降逆平沖作用的藥物是
A、枳實
B、薤白
C、桂枝
D、厚樸
E、瓜萎
考題解析:枳實微寒,瓜蔞甘寒,均無通陽散寒之用;厚樸雖性溫且能降逆,卻無通陽之用;薤白雖辛溫通陽,但無平沖之功,所以A、B、D、E俱非正確選項。唯桂枝辛溫,具通陽散寒、降逆平沖之功,故C為最佳選項。
【第7句】:小建中湯中配伍芍藥的意義是
A、益陰養血,柔肝緩急
B、養陰復脈,柔肝緩急
C、益氣養陰,緩急止痛
D、益氣養血,復脈定悸
E、養陰補血,活血通脈
考題解析:小建中湯所主虛勞里急腹痛之證,雖以中焦陽氣虛寒為主,實則五臟俱虛,氣血陰陽俱不足。方中配伍芍藥益陰養血,意在與飴糖、炙甘草相配,酸甘化陰,柔肝滋脾,和里緩急而止腹痛,所以A為正確答案。其余各項,或涉陰血,或涉緩急止痛,但都與小建中湯主證、病機及方藥配伍不盡吻合,故均非正確答案。
【第8句】:蘇子降氣湯中配伍當歸和肉桂的意義是
A、溫腎納氣
B、養血補肝
C、溫補下虛
D、祛痰止咳
E、溫腎祛寒
考題解析:蘇子降氣湯中配伍肉桂溫腎祛寒,納氣平喘;配伍當歸養血補肝,兼“主喘逆上氣”,合而溫補肝腎以顧下虛,所以C為正確答案。A、B、E項都僅言及一藥作用或某一方面,所以均非最佳選擇;D項與本題無關。
【第9句】:白果在定喘湯中的作用是
A、散寒平喘
B、斂肺定喘
C、清瀉肺熱
D、止咳化痰
E、 降氣平喘
考題解析:白果甘澀性平,功能斂肺氣而化痰濁。與麻黃相合,宣斂并用,既防麻黃宣散太過而耗損肺氣,又助化痰定喘之效。所以B為最佳選擇答案。
【第10句】:真武湯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有
A、緩急,利小便
B、滋陰,養血
C、調和營衛
D、斂陰止汗
E、柔肝,熄風
考題解析:真武湯為溫陽利水之劑,主治腎陽虛弱、水氣為患所致腹痛下利諸證。《神農本草經》云:“芍藥主邪氣腹痛……止痛,利小便。”本方配伍芍藥,既取其斂陰緩急而止腹痛,兼取其利小便以助滲濕而除水患。所以答案A為最佳選擇。
【第11句】:桂枝湯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其意義在于
A、護中以防傷胃
B、助汗以去外邪
C、防止過汗傷陰
D、防止過汗傷陽
E、養胃以復正氣
考題解析:桂枝湯以桂枝解肌發表,芍藥斂陰益營,散中有補,發中兼收,滋陰和陽,調和營衛,發汗作用和緩,既無過汗傷陰之慮,也無過汗傷陽之憂;更無傷胃之弊,所以A、C、D均非正確答案,醫師考試《中醫執業醫師試題》。
本方藥后啜粥之意,是借水谷之精氣,充養中焦,不但易為釀汗,以助祛邪,更可使外邪解而不致復感。其中雖寓“養胃以復正氣”之義,然重在“助汗以去外邪”,所以B為最佳答案。
【第12句】:李東垣氏所創,主治勞倦傷脾所致的發熱,稱為"甘溫除熱法"的方劑是
A、竹葉石膏湯
B、小建中湯
C、補中益氣湯
D、歸牌湯
E、當歸補血湯
考題解析:補中益氣湯為李東垣氏所創,專為治療脾胃病始得,主用于氣高而喘,身熱而煩,頭痛自汗,渴喜熱飲,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氣短乏力,脈洪大而重取無力者。本方以甘溫補氣為主,而治脾胃氣虛發熱之證,所以C為正確答案。
竹葉石膏湯清補并用,主治陽明氣分余熱未清,氣津兩傷之證;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主治虛勞里急腹痛之證;歸脾湯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治氣血不足,心脾兩虛之證,且三方皆非東垣所創,故A、B、D均非正確答案。當歸補血湯雖為東垣所創,但重在補氣生血,主治血虛發熱之證,所以E亦非正確答案。
【第13句】:“以補為固”,補而兼疏的方劑是
A、牡蠣散
B、固沖湯
C、健脾丸
D、玉屏風散
E、真人養臟湯
考題解析:所謂“以補為固”,是指以補氣為主,通過補氣而達固攝氣、血、精、津之目的。玉屏風散雖為止汗之方,卻不用收斂止汗之藥,而以黃芪、白術補氣固表為治,是典型的“以補為固”,且更佐少許防風,使補中兼疏,固表而不留邪。所以D為最佳答案。
牡蠣散、固沖湯、健脾丸與真人養臟湯的方藥配伍中,雖皆用補氣之品以增強固攝作用,或用以止汗,或用以止血,或用以止瀉,但均為補澀兼施之劑。所以A、B、C、E均不是正確答案。
【第14句】:半夏瀉心湯所治心下痞是由何因所
A、太陽病誤下
B、少陽病誤下
C、陽明病下之過早
D、陽明病應下失下
E、太陽病大下后,復發汗
考題解析:《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云:“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之下……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傷寒,病本在表,經五六日,證見“嘔而發熱”,說明邪傳少陽,故“柴胡湯證具”。少陽病禁用汗、吐、下三法,而以他藥下之,顯系誤治。所以正確答案為B。
【第15句】:旋覆代赭湯的病因病機是
A、痰熱內阻,胃失和降
B、食積內停,胃失和降
C、胃虛痰阻,氣逆不降
D、胃虛有熱,氣逆不降
E、胃中虛冷,氣逆不降
考題解析:旋覆代赭湯原方主治云:“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傷寒之邪,雖經發汗或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胃氣已傷。中氣既傷,運化失健,痰濁內生,遂成胃虛痰阻,氣逆不降,心下痞鞕,噫氣不除之證。故C為正確答案。
【第16句】:咳血方主治證候的病機是
A、痰阻肺絡
B、虛火犯肺
C、肝火犯肺
D、肺絡瘀阻
E、 風熱襲肺
考題解析:咳血證,原因很多。咳血方所主咳血,以咳嗽痰稠帶血,伴見心煩易怒、胸脅刺痛、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為主要臨床特征,顯系肝火犯肺所致。故正確答案為C,A、B、D、E各項皆非本證病機。
【第17句】:下列除哪項外,均是防風通圣散主治病證的臨床表現
A、憎寒壯熱
B、頭目眩暈
C、目赤睛痛
D、大便秘結
E、郁郁微煩
考題解析:防風通圣散主治風熱壅盛,表里俱實之證。是證以憎寒壯熱、頭目眩暈、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為主要臨床特征。
"郁郁微煩"常是少陽病兼陽明腑實證的臨床見證之一,而非防風通圣散主治病證的臨床表現。
【第18句】:四物湯主治證候的病因病機是
A、氣衰血少
B、勞倦內傷
C、沖任虛損
D、郁怒傷肝
E、陰精虧損
考題解析:《局方》四物湯為補血調經之主方,主治婦女月經不調、胎動不安及產后惡露不行,少腹堅痛諸疾。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若沖任虛損,血行失暢,則月經不調,或量少色淡,或經期延遲。一旦受孕,血不養胎,則胎動不安。至若產后,氣血大耗,若調理失宜,結生瘕聚,則惡露不下,少腹堅痛。總之,本方所主,皆沖任虛損,營血虛滯之證。所以C為正選答案。
【第19句】:下列各項中,屬于四逆湯主治病證臨床表現的是
A、神衰欲寐
B、 臍腹痛
C、心下滿痛
D、 泄利下重
E、 煩躁欲死
考題解析:四逆湯為回陽救逆之主方,主治傷寒少陰病四逆證。經云:“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又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腎陽衰微則神失所養,每見神衰欲寐,故爾《傷寒論。少陰篇》有“少陰病但欲寐”之論,所以A為正確選項。
“煩躁欲死”為陽衰未甚,邪正劇爭的表現;“臍腹痛”是陰血不足,肝郁乘脾的見證;“泄利下重”常由肝脾不和,下焦氣滯所致;“心下滿痛”多因實邪阻閉而生,所以B、C、D、E均非正確選項。
中醫試題及答案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醫的試題及答案,歡迎大家的閱讀。
【第1句】: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佐藥”功用范疇的是
A.配合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
B.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
C.針對某些次要癥狀發揮治療作用
D.制約君、臣藥的峻烈之性
E.針對主病起主要治療作用
考題解析:佐藥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針對某些次要癥狀發揮治療作用的藥物;二是佐制藥,即用以制約君、臣藥的峻烈之性,或消除或減低君、臣藥的毒性的藥物;三是反佐藥,即根據治療需要,在方中配伍的少量的、與君藥性味相反的、而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中醫執業醫師試題。由此可知,A、B、C、D均屬佐藥功用的范疇。故標準答案為E.
【第2句】:由逍遙散變化為黑逍遙散,屬于
A.藥味加減的變化
B.藥量增減的變化
C.劑型更換的變化
D.藥味加減和藥量增減變化的聯合運用
E.藥量增減和劑型更換變化的聯合運用
考題解析:黑逍遙散(《醫學六書。女科要旨》)由《局方》逍遙散加味化裁而成,方中不僅加入生地(或熟地),且藥物配伍比例也作相應調整,所以D為正確答案。
【第3句】:至寶丹的功用是
A.化瘀開竅,解毒辟穢
B.豁痰開竅,化濁解毒
C.化痰開竅,熄風止痙
D.芳香開竅,解毒辟穢
E.清熱開竅,化濁解毒
考題解析:至寶丹為涼開的代表方之一,功擅開竅、辟穢、化濁、解毒,所以E為最佳選項。A項中之“化瘀”,C項中之“熄風止痙”,均與至寶丹的功用無關;B、D兩項雖與至寶丹的功用相近,但均未提及“清熱”,所以亦非最佳選擇。
【第4句】:具有補氣生血功用的方劑是
A.四君子湯
B.參苓白術散
C.當歸補血湯
D.補中益氣湯
E.生脈散
考題解析:補氣可以生血。當歸補血湯雖以當歸命名,但重用黃芪為君,大補元氣,意在使氣旺血生,所以C是正確答案。補中益氣湯雖亦重用黃芪、人參、白術等補氣藥,少量配伍當歸,但其立法意在補氣升陽舉陷,而不在補血,故不是最佳答案。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生脈散的功用均與題目相去較遠,所以不選。
【第5句】:以解毒消癰,化痰散結,活血祛瘀為主要功用的方劑是
A.四妙勇安湯
B.犀黃丸
C.仙方活命飲
D.大黃牡丹湯
E.葦莖湯
考題解析:五個備選答案中,犀黃丸、仙方活命飲均具有解毒消癰、化痰散結、活血祛瘀作用,但仙方活命飲重在清熱解毒,潰堅消腫;犀黃丸重在化痰散結,活血祛瘀。所以B為最佳選項。四妙勇安湯、大黃牡丹湯、葦莖湯三方,或具解毒、散結之功,或具化痰、祛瘀之用,但均不全面,所以A、D、E皆非正確選項。
【第6句】:枳實薤白桂枝湯中,具有通陽散寒、降逆平沖作用的藥物是
A.枳實
B.薤白
C.桂枝
D.厚樸
E.瓜萎
考題解析:枳實微寒,瓜蔞甘寒,均無通陽散寒之用;厚樸雖性溫且能降逆,卻無通陽之用;薤白雖辛溫通陽,但無平沖之功,所以A、B、D、E俱非正確選項。唯桂枝辛溫,具通陽散寒、降逆平沖之功,故C為最佳選項。
【第7句】:小建中湯中配伍芍藥的意義是
A.益陰養血,柔肝緩急
B.養陰復脈,柔肝緩急
C.益氣養陰,緩急止痛
D.益氣養血,復脈定悸
E.養陰補血,活血通脈
考題解析:小建中湯所主虛勞里急腹痛之證,雖以中焦陽氣虛寒為主,實則五臟俱虛,氣血陰陽俱不足。方中配伍芍藥益陰養血,意在與飴糖、炙甘草相配,酸甘化陰,柔肝滋脾,和里緩急而止腹痛,所以A為正確答案。其余各項,或涉陰血,或涉緩急止痛,但都與小建中湯主證、病機及方藥配伍不盡吻合,故均非正確答案。
【第8句】:蘇子降氣湯中配伍當歸和肉桂的意義是
A.溫腎納氣
B.養血補肝
C.溫補下虛
D.祛痰止咳
E.溫腎祛寒
考題解析:蘇子降氣湯中配伍肉桂溫腎祛寒,納氣平喘;配伍當歸養血補肝,兼“主喘逆上氣”,合而溫補肝腎以顧下虛,所以C為正確答案。A、B、E項都僅言及一藥作用或某一方面,所以均非最佳選擇;D項與本題無關。
【第9句】:白果在定喘湯中的作用是
A.散寒平喘
B.斂肺定喘
C.清瀉肺熱
D.止咳化痰
E. 降氣平喘
考題解析:白果甘澀性平,功能斂肺氣而化痰濁。與麻黃相合,宣斂并用,既防麻黃宣散太過而耗損肺氣,又助化痰定喘之效。所以B為最佳選擇答案。
【第10句】:真武湯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有
A.緩急,利小便
B.滋陰,養血
C.調和營衛
D.斂陰止汗
E.柔肝,熄風
考題解析:真武湯為溫陽利水之劑,主治腎陽虛弱、水氣為患所致腹痛下利諸證。《神農本草經》云:“芍藥主邪氣腹痛……止痛,利小便。”本方配伍芍藥,既取其斂陰緩急而止腹痛,兼取其利小便以助滲濕而除水患。所以答案A為最佳選擇。
【第11句】:桂枝湯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其意義在于
A.護中以防傷胃
B.助汗以去外邪
C.防止過汗傷陰
D.防止過汗傷陽
E.養胃以復正氣
考題解析:桂枝湯以桂枝解肌發表,芍藥斂陰益營,散中有補,發中兼收,滋陰和陽,調和營衛,發汗作用和緩,既無過汗傷陰之慮,也無過汗傷陽之憂;更無傷胃之弊,所以A、C、D均非正確答案,醫師考試《中醫執業醫師試題》。
本方藥后啜粥之意,是借水谷之精氣,充養中焦,不但易為釀汗,以助祛邪,更可使外邪解而不致復感。其中雖寓“養胃以復正氣”之義,然重在“助汗以去外邪”,所以B為最佳答案。
【第12句】:李東垣氏所創,主治勞倦傷脾所致的發熱,稱為"甘溫除熱法"的方劑是
A.竹葉石膏湯
B.小建中湯
C.補中益氣湯
D.歸牌湯
E.當歸補血湯
考題解析:補中益氣湯為李東垣氏所創,專為治療脾胃病始得,主用于氣高而喘,身熱而煩,頭痛自汗,渴喜熱飲,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氣短乏力,脈洪大而重取無力者。本方以甘溫補氣為主,而治脾胃氣虛發熱之證,所以C為正確答案。
竹葉石膏湯清補并用,主治陽明氣分余熱未清,氣津兩傷之證;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主治虛勞里急腹痛之證;歸脾湯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治氣血不足,心脾兩虛之證,且三方皆非東垣所創,故A、B、D均非正確答案。當歸補血湯雖為東垣所創,但重在補氣生血,主治血虛發熱之證,所以E亦非正確答案。
【第13句】:“以補為固”,補而兼疏的`方劑是
A.牡蠣散
B.固沖湯
C.健脾丸
D.玉屏風散
E.真人養臟湯
考題解析:所謂“以補為固”,是指以補氣為主,通過補氣而達固攝氣、血、精、津之目的。玉屏風散雖為止汗之方,卻不用收斂止汗之藥,而以黃芪、白術補氣固表為治,是典型的“以補為固”,且更佐少許防風,使補中兼疏,固表而不留邪。所以D為最佳答案。
牡蠣散、固沖湯、健脾丸與真人養臟湯的方藥配伍中,雖皆用補氣之品以增強固攝作用,或用以止汗,或用以止血,或用以止瀉,但均為補澀兼施之劑。所以A、B、C、E均不是正確答案。
【第14句】:半夏瀉心湯所治心下痞是由何因所
A.太陽病誤下
B.少陽病誤下
C.陽明病下之過早
D.陽明病應下失下
E.太陽病大下后,復發汗
考題解析:《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云:“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之下……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傷寒,病本在表,經五六日,證見“嘔而發熱”,說明邪傳少陽,故“柴胡湯證具”。少陽病禁用汗、吐、下三法,而以他藥下之,顯系誤治。所以正確答案為B。
【第15句】:旋覆代赭湯的病因病機是
A.痰熱內阻,胃失和降
B.食積內停,胃失和降
C.胃虛痰阻,氣逆不降
D.胃虛有熱,氣逆不降
E.胃中虛冷,氣逆不降
考題解析:旋覆代赭湯原方主治云:“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傷寒之邪,雖經發汗或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胃氣已傷。中氣既傷,運化失健,痰濁內生,遂成胃虛痰阻,氣逆不降,心下痞鞕,噫氣不除之證。故C為正確答案。
【第16句】:咳血方主治證候的病機是
A.痰阻肺絡
B.虛火犯肺
C.肝火犯肺
D.肺絡瘀阻
E. 風熱襲肺
考題解析:咳血證,原因很多。咳血方所主咳血,以咳嗽痰稠帶血,伴見心煩易怒、胸脅刺痛、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為主要臨床特征,顯系肝火犯肺所致。故正確答案為C,A、B、D、E各項皆非本證病機。
【第17句】:下列除哪項外,均是防風通圣散主治病證的臨床表現
A.憎寒壯熱
B.頭目眩暈
C.目赤睛痛
D.大便秘結
E.郁郁微煩
考題解析:防風通圣散主治風熱壅盛,表里俱實之證。是證以憎寒壯熱、頭目眩暈、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為主要臨床特征。
"郁郁微煩"常是少陽病兼陽明腑實證的臨床見證之一,而非防風通圣散主治病證的臨床表現。
【第18句】:四物湯主治證候的病因病機是
A.氣衰血少
B.勞倦內傷
C.沖任虛損
D.郁怒傷肝
E.陰精虧損
考題解析:《局方》四物湯為補血調經之主方,主治婦女月經不調、胎動不安及產后惡露不行,少腹堅痛諸疾。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若沖任虛損,血行失暢,則月經不調,或量少色淡,或經期延遲。一旦受孕,血不養胎,則胎動不安。至若產后,氣血大耗,若調理失宜,結生瘕聚,則惡露不下,少腹堅痛。總之,本方所主,皆沖任虛損,營血虛滯之證。所以C為正選答案。
【第19句】:下列各項中,屬于四逆湯主治病證臨床表現的是
A.神衰欲寐
B. 臍腹痛
C.心下滿痛
D. 泄利下重
E. 煩躁欲死
考題解析:四逆湯為回陽救逆之主方,主治傷寒少陰病四逆證。經云:“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又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腎陽衰微則神失所養,每見神衰欲寐,故爾《傷寒論。少陰篇》有“少陰病但欲寐”之論,所以A為正確選項。
“煩躁欲死”為陽衰未甚,邪正劇爭的表現;“臍腹痛”是陰血不足,肝郁乘脾的見證;“泄利下重”常由肝脾不和,下焦氣滯所致;“心下滿痛”多因實邪阻閉而生,所以B、C、D、E均非正確選項。
中醫助理試題及答案
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第1句】:李某,自費學醫后自行開業,因違反診療護理常規,致使病人死亡,追究其刑事責任的機關是:
A.衛生行政部門
B.工商行政部門
C.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
D.管轄地人民政府
E.管轄地人民法院
本題正確答案:E
【第2句】:藥品管理法規是具體規定藥品研制、生產、經營、使用、監督檢驗規范的法律總和,其監督管理的核心是
A.藥品配置技術
B.藥品生產工藝
C.藥品經營過程
D.藥品使用情況
E.藥品質量
本題正確答案:E
【第3句】:具有清胃涼血功用的方劑是
A.玉女煎
B.清氣化痰丸
C.蒿芩清膽湯
D.溫膽湯
E.清胃散
本題正確答案:E
【第4句】:患者久咳,近期又患蛔蟲腹痛。治療宜選用
A.訶子
B.芡實
C.烏梅
D.肉豆蔻
E.桑螵蛸
本題正確答案:C
【第5句】:下列哪個腧穴主治元陽暴脫,腸鳴腹痛,泄瀉等病證
A.天樞
B.神闕
C.陰交
D.下脘
E.百會
本題正確答案:B
【第6句】:銀翹散的功用是
A.辛涼宣泄,清肺平喘
B.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C.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D.疏散風熱,化痰止咳
E.清熱解毒,散結消癰
本題正確答案:B
【第7句】:致病具有明顯季節性的.是
A.風邪
B.寒邪
C.暑邪
D.濕邪
E.燥邪
本題正確答案:C
【第8句】:衛生法中的行政處罰,以違反行政管理法規所規定的義務為前提,實施行政處罰的衛生行政主管機關是,縣級以上的
A.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B.衛生行政管理部門
C.司法部門
D.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E.衛生組織、社會團體
本題正確答案:B
【第9句】:下列項目中,燥邪犯肺證與肺陰虛證的鑒別要點是
A.咯痰的難易
D.痰量的多少
C.有無胸痛咳血
D.有無口干咽燥
E.有無發熱惡寒
本題正確答案:E
【第10句】:患者干咳無痰,胸痛,午后顴紅,夜間低熱,盜汗,口干咽燥,形體消瘦,脈細數。其典型舌象應是
A.舌紅苔黃
B.舌紅少苔
C.舌絳苔黃
D.舌紫苔黃
E.舌淡少苔
本題正確答案:B
【第11句】:在臟腑濕熱證中,其共同特點是
A.腹瀉
B.黃疸
C.腹痛
D.頭脹重
E.舌苔黃膩
本題正確答案:E
【第12句】:用于治療六腑病證的特定穴是
A.六會穴
B.郄穴
C.俞穴、募穴
D.八會穴
E.下合穴
本題正確答案:E
【第13句】:烏梅丸主治證候中可見
A.虛煩不寐
B.食入吐蛔
C.四肢欠溫
D.胸痛滿悶
E.噯氣吞酸
本題正確答案:B
【第14句】:具有疏肝和胃,燥濕化痰功效的藥物是
A.橘皮
B.青皮
C.佛手
D.枳實
E.香附
本題正確答案:C
【第15句】:表現為惱怒后突感心胸脹悶疼痛,喜太息,脈弦的心脈閉阻證,其病因是
A.寒凝
B.瘀阻
C.氣滯
D.痰阻
E.陽虛
本題正確答案:C
【第16句】:有十二經脈之海,又有血海之稱的經脈是
A.任脈
B.督脈
C.帶脈
D.沖脈
E.陰維脈
本題正確答案:D
【第17句】:體現三補三瀉配伍意義的方劑是
A.腎氣丸[醫學教育網 搜 集整理]
B.六味地黃丸
C.左歸丸
D.右歸丸
E.麥味地黃丸
本題正確答案:B
【第18句】:具有清化痰熱、除煩開郁止嘔功效的藥物是
A.枇杷葉
B.淡竹葉
C.天花粉
D.竹茹
E.蘆根
本題正確答案:D
【第19句】:既有近治作用,又具有突出遠治作用的腧穴是
A.全身所有腧穴
B.十二經脈中位于肘膝關節以下的腧穴
C.軀干部腧穴
D.四肢部腧穴
E.頭面部腧穴
本題正確答案:B
【第20句】:胸中煩熱,口苦咽干,腹痛喜暖,大便稀溏。臨床診斷最可能的是
A.表實里虛證
B.表熱里寒證
C.真熱假寒證
D.真寒假熱證
E.上熱下寒證
本題正確答案:E
【第21句】: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臨床辨證為
A.熱盛迫津外泄
B.濕熱熏蒸
C.亡陰證
D.陽虛證
E.亡陽證
本題正確答案:E
【第22句】:女子帶下清稀,胎動易滑,證屬
A.中氣下陷
B.腎陽虛損
C.腎氣不固
D.腎精不足
E.腎不納氣
本題正確答案:C
【第23句】:患者,女,46歲,小便赤澀熱痛,尿色深紅,或夾有血塊,舌紅苔黃,脈數,宜選用
A.姜黃
B.牛膝
C.桃仁
D.郁金
E.紅花
本題正確答案:B
【第24句】:患者心煩不得臥,口燥咽干,舌尖紅,脈細數。此病證是
A.少陰熱化證
B.少陰寒化證
C.厥陰病證
D.少陽病證
E.太陰病證
本題正確答案:A
【第25句】:表現為心胸憋悶刺痛,痛處不移的心脈痹阻證,其病因是
A.寒凝
B.瘀阻
C.氣滯
D.痰阻
E.氣虛
本題正確答案:B
【第26句】:亡陰、亡陽患者可見
A.自汗
B.盜汗
C.戰汗
D.絕汗
E.黃汗
本題正確答案:D
【第27句】:下列哪條經脈分布于胸、腹正中線旁開第一側線
A.足少陰經
B.足陽明經
C.足太陰經
D.足厥陰經
E.足少陽經
本題正確答案:A
【第28句】:下列哪個腧穴位于神闕穴旁開2寸處
A.肓俞
B.天樞
C.大橫
D.章門
E.腹結
本題正確答案:B
【第29句】:膽汁生成主要依靠
A.肺之宗氣
B.水谷之氣
C.腎中精氣
D.肝之余氣
E.心之營氣
本題正確答案:D
【第30句】:能祛除中焦濕熱,瀉心胃火毒的藥是
A.黃連
B.石膏
C.丹皮
D.苦參
E.知母
本題正確答案:A
【第31句】:具有清熱開竅,鎮痙安神功用的方劑是
A.蘇合香丸
B.安宮牛黃丸
C.紫雪散
D.至寶丹
E.牛黃清心丸
本題正確答案:C
【第32句】:疼痛不甚劇烈而綿綿不休者,稱為、
A.重痛
B.隱痛
C.灼痛
D.空痛
E.冷痛
本題正確答案:B
【第33句】:真氣是指
A.正氣
B.元氣
C.營氣
D.宗氣
E.衛氣
本題正確答案:B
【第34句】:舌腫脹而青紫晦暗者,是由于
A.氣血壅滯,將要發斑
B.心脾有熱
C.濕熱痰飲上溢
D.中毒
E.熱入血分
本題正確答案:D
【第35句】:屈肘,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的腧穴是
A.尺澤
B.曲澤
C.曲池
D.少海
E.小海
本題正確答案:D
【第36句】:患者脅痛如刺,拒按,入夜尤甚,舌質紫暗,脈沉澀。治療除取主穴外,還應取
A.陰陵泉、足三里
B.膈俞、三陰交
C.心俞、神門
D.日月、陰陵泉
E.太溪、內關
本題正確答案:B
【第37句】:主治證中以皮膚蒸熱為特征的方劑是
A.瀉白散
B.麻杏甘石湯
C.清營湯
D.銀翹散
E.青蒿鱉甲湯
本題正確答案:A
【第38句】:杜仲與續斷的共同功效是
A.補肝腎
B.安胎
C.強筋骨
D.益精血
E.止痹痛
本題正確答案:A
【第39句】:制方涉及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原理的方劑是
A.大補陰丸
B.理中湯
C.六味地黃丸
D.腎氣丸
E.四物湯
本題正確答案:D
【第40句】:患者因胃腸熱盛而見大便秘結,腹滿硬痛而拒按,潮熱,兼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頓。該病證病機是
A.由實轉虛
B.虛中夾實
C.實中夾虛
D.真實假虛
E.真虛假實
本題正確答案:D
【第41句】:頭兩側疼痛,屬
A.太陽經
B.陽明經
C.少陽經
D.太陰經
E.少陰經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2句】:治療脾虛濕盛水腫的藥物是
A.木通
B.豬苓
C.薏苡仁
D.澤瀉
E.車前子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3句】: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的腧穴是
A.臂臑
B.巨骨
C.肩貞
D. 肩髃
E.肩井
本題正確答案:D
【第44句】:下列哪個穴是小腸的下合穴
A.足三里
B.上巨虛
C.下巨虛
D.委陽
E.委中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5句】:呼吸急促似喘,喉間有哮鳴音者,稱為
A.喘
B.哮
C.短氣
D.上氣
E.獨語
本題正確答案:B
【第46句】:下列哪個腧穴能夠治療盜汗或熱病汗不出的病癥
A.曲池
B.三陰交
C.復溜
D.太沖
E.太溪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7句】:八會穴中的臟會是
A.中脘
B.期門
C.章門
D.京門
E.梁門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8句】:下列哪個部位是手厥陰心包經的起始部
A.心
B.心包
C.胸中
D.中焦
E.中指端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9句】:患者男性,65歲。腹脹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有波動感。此證首先考慮的是
A.水臌
B.積聚
C.水飲
D.痞滿
E.內癰
本題正確答案:A
【第50句】:有清肝明目功效的藥物是
A.車前子
B.滑石
C.石韋
D.地膚子
E.木通
本題正確答案:A
中醫助手試題及答案
【第1句】:患者男性,46歲,高血壓病史10年。現面紅頭脹,眩暈耳鳴,腰膝痠軟,失眠多夢,舌紅,脈沉細弦。其病機是
A.陰虛陽亢
D.陰虛內熱
C.陰虛火旺
D.陰損及陽
E.陽損及陰
本題正確答案:A
【第2句】:既能澀腸止瀉,又能行氣的藥物是
A.木香
B.藿香
C.椿皮
D.肉豆蔻
E.訶子
本題正確答案:D
【第3句】:祛風濕藥的藥性大多為
A.甘寒滋潤
B.辛溫性燥
C.苦寒性燥
D.酸澀性斂
E.甘溫燥熱
本題正確答案:B
【第4句】:溫膽湯的主要功用是
A.清熱利膽
B.清膽和胃
C.清熱燥濕
D.清肝利膽
E.滌痰熄風
本題正確答案:B
【第5句】:八綱中的寒熱是指
A.辨病位的綱領
B.辨病性的綱領
C.辨虛實的綱領
D.辨病因的綱領
E.辨標本的綱領
本題正確答案:B
【第6句】:六淫是指六種
A.時令疫邪
B.外感病邪的總稱
C.病理產物
D.致病因素
E.自然界的氣候變化
本題正確答案:D
【第7句】:由情志郁結不舒所致胸痛的特點為
A.胸部刺痛
B.胸痛走竄
C.胸背徹痛
D.胸痛喘促
E.胸痛咳血
本題正確答案:B
【第8句】:患者心悸怔忡,困倦易睡,畏寒肢冷,面浮肢腫,下肢腫甚,舌淡暗苔白滑,脈沉細弱。此證候屬
A.心腎陽衰
B.脾腎陽虛
C.脾氣虛弱
D.痰濕困脾
E.以上均非
本題正確答案:A
【第9句】:根據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明確不屬于醫療事故的情況是:
A.難以避免的并發癥、醫療技術性事故
B.難以避免的并發癥、病員及其家屬不配合診治
C.難以避免的并發癥、二級以下技術性事故
D.病員及其家屬不配合診治、三級乙等技術性事故
E.病員及其家屬不配合診治、藥房等非臨床科室過失導致的患者損害
本題正確答案:B
【第10句】:有約束縱行諸經作用的'經脈是
A.督脈
B.帶脈
C.陰蹺脈
D.陰維脈
E.陽維脈
本題正確答案:B
【第11句】:患者身材瘦小,癥見小腹墜脹,喜深吸氣,身體困倦,大便略稀,舌淡,脈弱。其證候是
A.氣虛
B.氣滯
C.氣陷
D.氣逆
E.氣血兩虛
本題正確答案:C
【第12句】:患者,女。胸脅、乳房脹痛,悶悶不樂,經來腹部刺痛,經色紫黯,量少,夾有血塊,舌質紫暗,脈弦澀。其證候是
A.肝氣郁結
B.瘀血阻滯
C.氣滯血瘀
D.氣滯血少
E.寒滯肝脈
本題正確答案:C
【第13句】: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主要說明了陰陽哪方面的關系失調
A.對立
B.互根
C.消長
D.平衡
E.轉化
本題正確答案:C
【第14句】:患者面色蒼白,時而泛紅如妝,其病證多為
A.陰虛火旺
B.肝膽濕熱
C.實熱內熾
D.真熱假寒
E.真寒假熱
本題正確答案:E
【第15句】:在舌診中,邪熱夾酒毒上壅的舌象為
A.舌多瘀斑
B.舌色晦暗
C.舌脈粗長
D.舌色青紫
E.舌紫腫脹
本題正確答案:E
【第16句】:下列哪一項是肺的功能
A.氣之主
B.氣之源
C.氣之海
D.氣之根
E.氣之通道
本題正確答案:A
【第17句】:患者老年。癥見胸痛徹背,感寒痛甚,胸悶氣短,喘息咳唾,舌苔白膩,脈沉遲。治療應首選
A.膻中、陰郄、巨闕、心俞
B.膻中、陰郄、豐隆、陰陵泉
C.內關、神門、心俞、膻中
D.內關、通里、心俞、厥陰俞
E.心俞、巨闕、太淵、足三里
本題正確答案:D
【第3句】:當歸補血湯主治證候中發熱的特點是
A.寒熱往來
B.夜熱早涼
C.身熱不揚
D.憎寒壯熱
E.肌熱面赤
本題正確答案:E
【第4句】:脾其華在
A.爪
B.面
C.唇
D.毛
E.發
本題正確答案:C
【第5句】:某醫生因技術過失致患者組織器官損傷造成功能障礙。在調查中發現其涂改、偽造病案和有關資料,給調查帶來極大的困難,情節較為嚴重。其所在單位應采取的措施是:
A.罰款
B.責令書面檢查
C.記大過
D.吊銷醫師執業資格證書
E.交有關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本題正確答案:E
【第21句】:下列哪項不屬于陰水證的臨床表現
A.起病緩,病程長
B.水腫皮薄光亮
C.水腫先從下肢腫起
D.下半身腫痛
E.腰酸肢冷
本題正確答案:B
【第22句】:既能利水通淋,又能通經下乳的藥是
A.茯苓
B.木通
C.萆薢
D.豬苓
本題正確答案:B
【第23句】:木瓜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通經
B.舒筋活絡
C.行氣化濕
D.溫里散寒
E.軟堅散結
本題正確答案:B
【第24句】:既能活血調經,又能涼血消癰、養血安神的藥物是
A.丹參
B.川芎
C.桃仁
D.三棱
E.益母草
本題正確答案:A
【第25句】:下列臨床表現中,哪項不是火淫的表現
A.面紅目赤
B.壯熱口渴
C.舌質紅絳
D.煩躁不寧
E.脈象濡數
本題正確答案:E
【第26句】:下列哪項不屬于指下有脈氣緊張之感覺的脈象
A.長脈
B.弦脈
C.革脈
D.牢脈
E.緊脈
本題正確答案:A
【第27句】:患者男性,38歲,近日發熱微惡寒,口苦,脅痛,尿短黃,大便粘臭,舌紅苔薄白,脈數。其證候是
A.真寒假熱
B.真熱假寒
C.表熱里寒
D.表寒里熱
E.表里俱熱
本題正確答案:D
【第28句】:患者素有水飲病證,近日感受風寒。水寒相搏,以致肺寒氣逆,惡寒發熱,喘咳痰多而稀,無汗,面部與四肢有輕度浮腫,身體痛重,不能平臥。舌苔白滑,脈浮。治療應選用
A.苓桂術甘湯
B.五苓散
C.小青龍湯
D.麻黃湯
E.麻杏石甘湯
本題正確答案:C
【第29句】:繞陰器的經脈是
A.肝經
B.膽經
C.脾經
D.腎經
E.膀胱經
本題正確答案:A
【第30句】:得神的表現應除外
A.目光精彩
B.神志清楚
C.反應靈敏
D.顴赤如妝
E.語言清晰
本題正確答案:D
【第31句】:陽虛證最主要的癥狀是
A.大便稀溏
B.口淡不渴
C.無汗或少汗
D.面色淡白
E.形寒肢冷
本題正確答案:E
【第32句】:下列陽明腑實證的臨床表現應除外哪項
A.脈沉遲而實
B.日晡潮熱
C.腹脹拒按
D.大便秘結
E.身熱不揚
本題正確答案:E
【第33句】:五輸穴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順序是
A.井、經、輸、滎、合
B.井、合、經、滎、輸
C.井、滎、輸、經、合
D.井、輸、滎、經、合
E.以上均不是
本題正確答案:C
【第34句】:職業道德的基本要素不包括哪一項
A.職業理想
B.職業技能
C.職業法律
D.職業紀律
E.職業良心
本題正確答案:C
【第35句】:具有益氣溫陽,滋陰養血功用的方劑是
A.炙甘草湯
B.補中益氣湯
C.當歸補血湯
D.小建中湯
E.玉女煎
本題正確答案:A
【第36句】:患者男性。兩天來腹痛腹瀉水樣便,日瀉10余次,經治療已緩解,目前口渴心煩,皮膚干癟,眼窩凹陷,舌淡白苔薄黃,脈細無力。此證候屬
A.陰虛
B.亡陰
C.津虧
D.實熱
E.外燥
本題正確答案:C
【第37句】:陰虛證的典型舌脈為
A.舌紅少苔,脈細數
B.舌紅,脈數
C.舌紅絳,脈洪大
D.舌淡,脈弱
E.舌紅,脈細
本題正確答案:A
【第38句】:水液運行的通道是
A.臟腑
B.三焦
C.六腑
D.經脈
E.肺脾腎
本題正確答案:B
【第39句】:咳嗽帶血,咽喉燥痛,手足不溫,骨蒸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宜用
A.清燥救肺湯
B.桑杏湯
C.貝母瓜簍散
D.養陰清肺湯
E.百合固金湯
本題正確答案:E
【第40句】:患者,男,37歲,近幾日尿時灼熱疼痛,小便短赤,時有血尿,舌紅苔黃膩,脈濡數,首選
A.黃芩
B.石膏
C.梔子
D.黃柏
E.黃連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1句】:陽明潮熱的特征是
A.日晡熱甚
B.午后低熱
C.夜間煩熱
D.骨蒸勞熱
E.身熱不揚
本題正確答案:A
【第42句】:具有溫陽利水功用的方劑是
A.五苓散
B.苓桂術甘湯
C.實脾散
D.真武湯
E.防己黃芪湯
本題正確答案:D
【第43句】:患者出現渴不多飲,除下列哪項外均可導致
A.寒濕
B.濕熱
C.陰虛
D.痰飲
E.瘀血
本題正確答案:A
【第44句】:神識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語聲低弱,稱為
A.譫語
B.鄭聲
C.短氣
D.錯語
E.哮喘
本題正確答案:B
【第45句】:地黃飲子除滋腎陰,補腎陽外,還具有的功用是
A.平肝熄風
B.增液舒筋
C.開竅化痰
D.活血止痛
E.疏風止癢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6句】:患者目赤腫痛,眼澀難開,畏光流淚,伴發熱惡風,頭痛,舌苔薄黃,脈浮數。治療除取主穴外,還應加
A.上星、少商
B.印堂、內庭
C.風池、俠溪
D.關沖、支溝
E.風府、養老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7句】:心腎不交證的失眠,多表現為
A.失眠多夢
B.心煩失眠
C.驚悸失眠
D.睡眠易醒
E.睡眠不實
本題正確答案:A
【第48句】:下列哪項不是氣血不足證的常見脈象
A.細脈
B.微脈
C.伏脈
D.弱脈
E.虛脈
本題正確答案:C
【第49句】:若水飲證,腎虛水泛,氣血受困的面色為
A.面色黧黑
B.面色紫黑
C.面色恍白
D.黃如煙薰
E.面黑干焦
本題正確答案:A
【第50句】:循行于上肢外側中間部,上肩的經脈是
A. 手少陰心經
B.手陽明大腸經
C.手太陽小腸經
D.手少陽三焦經
E.手太陰肺經
本題正確答案:D
【第51句】:致病后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邪氣是
A.風
B.寒
C.濕
D.暑
E.燥
本題正確答案:C
【第52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規定: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是
A.完善并建立監測與預警手段
B.預防為主 常備不懈
C.積極預防 認真報告
D.及時調查 認真處理
E.監測分析綜合評價
本題正確答案:B
【第53句】: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應堅持的原則是:
A.預防為主 防治結合 分級負責 依靠科學 依法管理
B.預防為主 及時隔離 依靠科學 防治結合 加強監督
C.有效預防 宣傳教育 加強監測 防治結合 科學管理
D.預防控制 分級負責 依靠科學 防治結合 及時隔離
E.預防為主 及時控制 科學治療 統一監測 防治結合
本題正確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