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掛艾草的唯美句子匯總60句
端午節掛艾草作文
艾葉香囊是端午最溫暖的記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掛艾草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端午節掛艾草作文【篇一】
艾草,也有人管他叫做艾蒿,他與我們中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艾草是一種含有奇異香味的草類,對于驅除蚊蟲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我國,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草的習俗,“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民俗處處可見,人們把艾草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空中,剪成虎形,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
據考證,艾葉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在的第一部方書,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艾葉的療效與用法。公眾號脈脈養生只做最新最專業的養生知識。以后在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在我國盛產優質艾葉的湖北蘄州,至今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種植,家家收藏艾葉。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艾葉的藥用價值。
艾葉在民間的應用十分普遍。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艾葉的研究和應用更加全面深入。在化學成分研究方面,發現艾葉除了含揮發油以外,還含有鞣質、黃酮、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其中,艾葉油具有平喘、祛痰、鎮咳、抗菌、抗過敏、鎮靜等多種藥理活性。藥理實驗結果證實,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和抗凝血、增加免疫能力、解熱鎮靜等作用,為艾葉的擴展應用提供了理論根據。在臨床上,艾葉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婦科疾病、呼吸道疾病。
端午節掛艾草作文【篇二】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掛艾葉這是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傳說唐朝末年兵荒馬亂人們四處逃命。
一天,大將軍黃巢帶著部隊去攻城。在去察探地形的路上,大將軍黃巢看見一位大嫂。她手里抱著一個【第6句】:七歲的孩子,手上卻牽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大將軍黃巢很奇怪,上前問道:“您為什么抱著大孩子卻牽著小孩子呢?”
“這【第2句】:3歲的孩子是我的孩子,這【第6句】:7歲的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我哥哥打仗去了,我大嫂也在戰亂中死了,把這孩子托付給我。要是在危急的時候,我可以丟掉自己的孩子,救我哥的孩子。”大嫂說。
黃巢很感動,于是對大嫂說:“今天,您回去以后就在門前掛上艾葉,明天攻城的時候我就不會傷害你們一家。但這是軍事秘密,您一定要保密啊!”可善良的大嫂馬上將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第二天,黃巢去攻城時發現家家戶戶門前掛上了艾葉。為了遵守諾言,黃巢只好收兵回去了,全城的老百姓免去了戰亂之苦。大兵都已進城了,卻又撤退了,人們都以為是掛了艾葉的功勞。從此,掛艾葉可以消災避亂的說法便傳開了。
到如今,每逢端午,人們都會在門前插上新采來的艾葉,那清新的藥草味可以驅蚊辟邪,保平安呢!
端午節掛艾草作文【篇三】
很多的'人都知道在端午節的時候要掛艾蒿,那么,艾蒿和端午節的關系是什么樣的呢?端午節為什么要掛艾草呢?朋友們一定想了解這些問題的答案吧,現在大家就跟隨著我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艾蒿和端午節的關系吧。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可見,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
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于戶上,可禳毒氣。”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
艾草還可以食用哦~
艾草,自古在民間即有食用、祛風邪等用途,端午節有些嶺南人士,除了會以糯米摻艾草制成“艾飯”等應節食品之外,還有人將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藥草懸掛門口,當作避邪之物。
初三端午節掛艾草作文
初三端午節掛艾草作文1
端午節前后,家家戶戶在門上掛上一株艾葉。這是人們的習俗。還有一個故事,讓我為你慢慢解開這個疑問。
唐朝末年,兵荒馬亂,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吃不飽,穿不暖,睡無眠,日子苦不堪言。
大將軍黃巢想要推翻當時的王朝,就準備兵馬,想要大戰一場。戰前一天,黃巢看見逃跑的老百姓中的一個中午婦女手中牽二三歲的孩子,懷里抱著五六歲的孩子。他深感不惑,驚訝地道:“為什么您要抱著大孩子,牽著小孩子呢?”婦女答道:“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如果大孩子丟了,所有人傷心;但如果小孩子丟了,只有我傷心。我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傷心。”
黃巢聽了非常感動,說:“你只要在門上掛上艾葉,我保證有艾葉的家家戶戶絕對沒事。”好心的婦女一聽,連忙告訴了其他人,于是大家都在門口掛上了艾葉。 第二天,黃巢帶兵打仗時經過小城,看家家戶戶門口都有艾葉,便記住他的諾言,從大路繞道而行了。
這就是端午節掛艾葉的來歷。同時,艾葉有防蚊的作用,也有避邪的功能。艾葉真神奇呀!
初三端午節掛艾草作文2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掛艾葉,這是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
傳說唐朝末年,兵荒馬亂,人們四處逃命。
一天,大將軍黃巢帶著部隊去攻城。在去察探地形的路上,大將軍黃巢看見一位大嫂。她手里抱著一個【第6句】:七歲的孩子,手上卻牽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大將軍黃巢很奇怪,上前問道:“您為什么抱著大孩子卻牽著小孩子呢?”
“這【第2句】:3歲的孩子是我的孩子,這【第6句】:7歲的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我哥哥打仗去了,我大嫂也在戰亂中死了,把這孩子托付給我。要是在危急的時候,我可以丟掉自己的孩子,救我哥的孩子。”大嫂說
黃巢很感動,于是對大嫂說:“今天,您回去以后就在門前掛上艾葉,明天攻城的時候我就不會傷害你們一家。但這是軍事秘密,您一定要保密啊!”可善良的大嫂馬上將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第二天,黃巢去攻城時發現家家戶戶門前掛上了艾葉。為了遵守諾言,黃巢只好收兵回去了,全城的老百姓免去了戰亂之苦。大兵都已進城了,卻又撤退了,人們都以為是掛了艾葉的功勞。從此,掛艾葉可以消災避亂的說法便傳開了。
到如今,每逢端午,人們都會在門前插上新采來的艾葉,那清新的藥草味可以驅蚊辟邪,保平安呢!
初三端午節掛艾草作文3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為了紀念投江而死的愛國大臣屈原,人們把屈原跳江的這一天---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掛艾草,戴香袋,吃“五紅菜“,吃粽子,賽龍舟和美麗的鴨蛋烙子。無處不透露出濃濃的端午節味兒。
今天就是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我問爸爸要錢買艾草,小氣的爸爸一聽到“買”這個字就五官錯位,我忍住笑說:“哎呀,今天是端午節,人家早就掛艾草了,我們家也不應該例外,對不對?”爸爸笑了,大手一揮,說:“哪,前我早給你準備好了,買兩把去。”我高興地拿著錢,拉著婆婆蹦跳著去了菜市場。哇,買艾草的人還在還真多呀!排成一臺哦長龍了。我仗著自己個兒小,“違規”鉆進人群,選了束最綠的艾草,像報喜一樣舉到婆婆面前。婆婆看了看,嗅一嗅,笑彎了眉:“好香呀,選得好!”還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回到家,我又像獻寶一樣將香噴噴的艾草伸到爸爸面前,請爸爸把它掛在了大門的.兩邊,頓時就感到香氣四溢。我興奮地問:“爸爸,您知道人們為什么在端午節掛艾草嗎?”爸爸皺著眉頭為難地說:“我不知道哎,為什么?”就知道會這樣,我喜上眉梢,決定顯擺一下我剛剛惡補來的知識。“據書上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草藥,把它插在門口,可以保一家身體健康。早在古代,我國的勞動人民就知道艾草是藥用植物,針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把它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治病。現在你知道了吧,爸爸?”我得意地說。“想不到艾草有這么大的用處啊,怪不得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呢。還是我女兒聰明!”爸爸打趣著說。
“哈哈哈哈……”
就這樣,在艾草的馨香里,我們吃著粽子,度過了一個香甜的端午節。
初三端午節掛艾草作文4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掛艾葉這是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 傳說唐朝末年兵荒馬亂人們四處逃命。
一天,大將軍黃巢帶著部隊去攻城。在去察探地形的路上,大將軍黃巢看見一位大嫂。她手里抱著一個【第6句】:七歲的孩子,手上卻牽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大將軍黃巢很奇怪,上前問道:“您為什么抱著大孩子卻牽著小孩子呢?”
“這【第2句】:3歲的孩子是我的孩子,這【第6句】:7歲的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我哥哥打仗去了,我大嫂也在戰亂中死了,把這孩子托付給我。要是在危急的時候,我可以丟掉自己的孩子,救我哥的孩子。”大嫂說。
黃巢很感動,于是對大嫂說:“今天,您回去以后就在門前掛上艾葉,明天攻城的時候我就不會傷害你們一家。但這是軍事秘密,您一定要保密啊!”可善良的大嫂馬上將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第二天,黃巢去攻城時發現家家戶戶門前掛上了艾葉。為了遵守諾言,黃巢只好收兵回去了,全城的老百姓免去了戰亂之苦。大兵都已進城了,卻又撤退了,人們都以為是掛了艾葉的功勞。從此,掛艾葉可以消災避亂的說法便傳開了。
到如今,每逢端午,人們都會在門前插上新采來的艾葉,那清新的藥草味可以驅蚊辟邪,保平安呢!
初三端午節掛艾草作文5
我國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
為什么端午節會在每年的陰歷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為“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噴美味的粽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傳統的節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為什么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說“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里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雖然只是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愿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
端午節掛艾草的傳說故事
導語:端午節馬上要來了,跟端午節有關的習俗你了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第1句】:黃巢與草葉的故事
唐朝末年,戰亂連連,冤魂無數,人心惶惶,到處都是逃難的人。
一天黃巢見到一位大嫂手攜著一個小孩子,背上背著一個大孩子,心懷好奇,便問大嫂道:“你背上背的何人,手上攜的又是何人?”大嫂流著淚答道:“背上大點是我小叔子,手中所攜小點是我親生兒子。”黃巢聽后不解又問道:“這到底為何,你為什么這樣呀?”大嫂又答道:“小叔子雖然比我兒子年紀大,但我公婆已逃散,年老體弱生死未卜,無再生育能力,我年紀輕,就是把兒子丟了,http://www.semjishu.com/以后還會生育,小叔子如被黃巢殺了就斷了一門香火。”
黃巢一聽,面紅耳赤,自覺慚愧,心想:一個婦道人家尚能這樣孝順并懂得做人道理。我何不順水推舟,賣個人情,饒了她們吧。便對大嫂說:“大嫂,難得你有這般好心,為避殺身之禍,你可在端午節那天在門首上掛菖蒲、艾葉作標記,自會有用的`。”
別了黃巢,大嫂攜兒背叔回到自己村上,并沿路將此話告知眾鄉鄰。一夜之間傳遍江南一帶,尤其是臺州地界最為盛行。端午節那天,黃巢指揮大軍殺奔江南而來,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菖蒲劍、艾葉,無法下手,如殺下去,又恐錯殺大嫂一家,有失諾言。故而,令手下兵將繞道而過,不可擾亂臺州百姓。
所以每逢端午節臺州各地百姓每家每戶都在門上掛菖蒲插艾葉,成為當地習俗。并且有詩為證。艾葉為旗招百福,菖蒲似劍祛千邪。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節,人們就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而且從河南一直傳到各地,幾乎傳遍整個中國。
【第2句】:孝子與艾草的故事
從前有個孝子,這天和他老娘去趕集,老娘走著走著就走不動,孝子彎下腰背著老娘就走,這情景被路過的一士匪看見了,士匪很感動。因為端午節這天士匪們要下山搶劫,土匪不想傷了這個孝子,于是土匪告訴孝子,端午這天在門上插艾蒿可保平安。孝子回去后就告訴全村的人,讓他們端午節這天在門上插上艾蒿可保平安。全村人都照做了。端午節這天,土匪果然來搶劫,出發前土匪頭子有命,不許碰門上插艾蒿的人家。當他們來到孝子所在的村莊時,見每戶人家門上都插有艾蒿,想起頭頭的吩咐。所以他們就沒有搶那個村莊。從此端午節門上插艾蒿防土匪的事不徑而走。到后來雖然已經沒有土匪了,但人們還是保留個這個習慣據說可以驅邪。
端午節掛艾草的傳說
艾草,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常生長在潮濕的溝邊、溪邊,全株可以入藥。過去,我市一些農村的婦女和孩子喜歡用艾葉和蠶繭做成虎形,戴在頭上,用來驅瘟疫、避邪氣。菖蒲,則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葉扁平似劍,上尖下寬。根莖可作香料,亦可供藥用。可見,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節掛艾草的傳說】
端午節有在家門前懸掛艾草的習俗。在民間傳說中,這種草是神仙的寶劍。
傳說,在遠古時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來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憐憫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個方法。
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寶劍,先去找水怪決斗,在經過了幾天幾夜以后,神仙終于勝利了。水怪答應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孫,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讓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應了,他們就說好,只要在墻上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屬于神仙,沒有的,那就歸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時候,水怪乘著浪頭來了。當浪來到一戶戶人家的屋檐下的時候,水怪總會看見這人家屋檐下掛著一束象寶劍一樣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許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沒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來那天決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來做寶劍的艾草和菖蒲灑到了人們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后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墻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嚇退水怪,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