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年味故鄉家的唯美句子精選五篇
故鄉的年味情感美文
1
響臘月,鬧正月。
臘月的一聲爆竹,倏然炸開塵封的記憶,故鄉的年味一如奔瀉的潮水,洶涌漫過比腳步更遠的路,裹挾著思念和感動,強悍在心頭登陸。
故鄉,不是地球儀上的符號,也不是身份證上的地址,而是潛藏在心靈深處的一個聲音,一個鐫刻在小腳趾蓋上流傳久遠的故事。
臘月不絕于耳的爆竹,是故鄉深情的呼喊。像兒時,母親站在門口,一遍遍喊我回家吃飯。
爆竹不響,沒有年味。
爆竹不響,游子不歸。
2
母親一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就能讓父親手忙腳亂忙活半天。
二十三,祭灶官。
祭灶,是全村男人最圣神的一項勞動。
一張花花綠綠的紙,襯托著灶王爺和灶王奶,也襯托著五谷豐登的年景和一日三餐的生活。面如滿月,慈眉善目,富富態態,宣示著眷顧黎民百姓的決心和對千家萬戶的承諾。
灶糖太甜太黏,灶王爺說,無需煞費苦心,我懂得人情世故,識得人間煙火。
匪夷所思,灶王爺騎著毛驢,帶著干糧,就可以平步青云:二十三日去,大年五更來。
肅然起敬,只有學著父親的樣子禱祝: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3
沒錢,也得把房子掃得干干凈凈。
缺糧,也得把家里整得亮亮堂堂。
二十四,掃房子。
大長一年,難免會有窮圪渣落在粱上,旮旯縫道必須打掃,不能讓來年有半點晦氣。
鄉下人再窮,也得講究這些。
只是,關于健康的話題,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還沒來得及掛在嘴上。
掃灰除塵,擦桌抹凳,雖說不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家,可滿眼的整潔,叫人看著就清爽利朗。
4
二十六,割塊肉。
記憶中的肉香,最是誘人,勝過山珍海味。
就著斜坡挖一個圓坑,一口大鐵鍋往上一放,不用招呼,大人小孩都會齊聚過來,等待一個盼望已久的時刻。
殺豬啦——大人們這樣打著招呼,而歡呼雀躍的孩子們卻是這樣扯開嗓子傳遞興奮:殺——豬——啦——
能把豬尿泡搶到手,用土挫去油腥后當氣球吹,也并非所有孩子的造化。那種眼氣人的炫耀,讓你感到能有一個會殺豬的爺爺,都揚眉吐氣,敢說大話。
肉,或多或少總要有些。生產隊,那時也摽著勁比富。隊長的臉,需要用社員的真心笑容去增光添彩。
把肉割回家,這年就過踏實了。
5
約定俗成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在做著同樣的事。
二十八,蒸饃饃。
東鄰蒸花卷,西舍蒸豆包,張家蒸棗花,李家蒸大饃。
這時候,農家小院最繁忙,最溫馨。
忙碌的嬸娘兩手沾面,燒火的叔伯叼著煙鍋,嬉戲的孩子唱著童謠,撒歡的狗兒上躥下跳。
裊裊青煙從小院升起,帶著溫暖在樹梢統一集合。
每家每戶,饃要蒸得鋪天蓋地,堆成小山,吃過十五六,吃到龍抬頭。
從早上到黃昏,左鄰右舍都在大張旗鼓渲染一個以食為天的主題。
從村東到村西,整個小村都在聚精會神傳播縷縷垂涎三尺的饃香。
6
家里沒有識文斷字的人,也要買張紅紙,請舞文弄墨的先生寫幅春聯:雞鴨成群快快長大,牛羊滿圈多多益善。
不用對仗工整,無需高深文雅,圖的是個吉利,要的是個心情。
還剩一溜紅紙,也不能浪費,就寫個“樹木興旺”、“出門見喜”吧。
莊戶人家過年,過的就是熱鬧,過的就是盼頭。
母親打漿糊,父親端砂鍋,兒子搬板凳,女兒拿榾柮,一家人歡天喜地貼春聯,爺爺可是總掌舵:不能說“高了往下來”,不許說“上偏下耷拉”,必須全是吉言祥語,上是“五福臨門”,下是“五谷豐登”,左是“事事如意”,右是“歲歲平安”。
貼上春聯,家就成了一幅年畫,一首歌謠。
有威風凜凜的門神站崗,家家戶戶四季平安。
7
過年,不能忘了祖宗。
于是,在三十的午后,通向祖塋的路上就擠滿了孝子賢孫。
那份情感,是祖輩人傳下的,像血液一樣流淌。
那種虔誠,是風俗中濾凈的,跟目光一樣澄澈。
擺上幾樣供品,放上一掛火鞭,磕頭或鞠躬,都無關緊要,關鍵是快點被請回家過年。
一種風俗就是一種文化,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傳承。
每個漂泊的游子,都是那棵古槐樹上的一片嫩葉。
嫩葉,不會忘記根的情意。
落葉歸根,根依然如慈祥老母,擁它如夢。
鄉愁,每逢過年時最美最濃,像喝下一杯老酒,回味無窮。
8
除夕,母親總要找出一些疙疙瘩瘩、不中規矩的樹根,在院內點著,名曰“熰疙瘩”。
一種樸素的祈愿,一份真摯的情感。
熰疙瘩,熰掉兄弟間的言差語錯,妯娌間的磨牙斗嘴,鄰居間的脖粗臉紅。
張家的孩子跌倒了,趕緊拉起拍拍身上的灰,關切地問一聲疼不疼?鄰居的疙瘩解開了。
李家的豬仔跳圈了,幫忙攆回去,告訴主人可得把圈門關好了。對門的別扭不見了。
張叔家的二小子要典禮,主動過去道聲喜,端盤洗碗、燒火打雜幫幫手。早先的誤會消除了。
趙嬸家的大姑娘要出閣,笑盈盈送過去一盤褶美餡鮮的生餃子。從前的隔閡沒有了。
熰疙瘩,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親如一家,情同手足,親上加親,和諧美好。
把過去那些別別扭扭、疙疙瘩瘩的煩心事全熰掉,新年從新開始。
正如一首歌所唱:最好的請過來,不好的請走開!
9
除夕,母親把所有的希望和祝福都包進餃子,煮成一鍋又一鍋熱氣騰騰的美味。
我在狼吞虎咽中,不期而遇一枚硬幣。
我驚喜萬分,母親卻笑得比我更開心。
原來,我的福氣是母親的恩典。這福氣,溫暖了我一輩子。
除夕,從箱底翻出新衣新褲,新鞋新襪,放在手邊,等待早起。
枕邊,還要放一塊水果糖,準備醒來時第一口吃到的就是甜蜜。
除夕,女人們“當窗理云鬢”,說著心事,男人們“把酒話桑麻”,嘮著閑嗑。
故鄉的年味,除夕到黎明最濃烈:樹梢頭高高掛起的天燈,火爐旁神采飛揚的守歲,神主前燭光照映的供品,子夜時爭奪第一的爆竹,五更時端著餃子的拜年,老年人雙手合抱的回禮,小孩子手里嶄新的鈔票,大街上喜氣洋洋的人群,問候時更覺親切的鄉音,鑼鼓聲配搭緊密的秧歌……
故鄉,在濃濃的年味中醉成一壇甘冽純美的老酒,唱成一出粗獷激昂的懷邦。
10
當青絲變成白發,家鄉成為故鄉,故鄉的年味就會日積月累發酵成刻骨銘心的鄉愁,澎湃成海,把你與故鄉阻隔在淼淼兩岸。
從此,故鄉你在夢里出現的次數會越來越多,而你只身抵達彼岸的次數會越來越少。
故鄉的年味,是味蕾上的,更是情感上的;是真實的感覺,更是神奇的幻覺;是獨一無二的“地理標識產品”,更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循著氤氳的年味,跋山涉水,回家過年!
年味的情感美文
空氣中飄來香的味,炊煙在屋頂上纏繞,才有年味;
大紅燈抬高所有的屋檐,柱子上張貼對聯,窗戶邊上的剪紙圖案,還有當庭上貼著紅底:“福“字鎏金,才有年味。
一家人都圍著吃年夜飯,孩子要大人索要壓歲錢,還有請祖宗,請土主回來,才有年味;
一家人先后洗完澡,洗完衣服,看春節聯歡晚會,才有年味。
鞭炮齊鳴,把一家和另一家串聯,才有年味;
大姑小姨的拜年,才有年味……
但是,我的'年味與眾不同:坐在政府值班室,匆匆地整理自己的博客,才有年味;
坐在椅子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冬夜挺長,才有年味;
我聽到星光落到樓頂的聲音,靜止,那么微妙,我能夠聽得懂,才有年味;
獨自、寂靜、默然,才有年味。
故鄉的月亮情感美文
題記:在中秋來臨之際,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和給我溫暖的恩師和朋友,當然也包括那些給我生命感動的一切路人,在我心里,您們就像那故鄉的一輪月亮,時時照耀著我,時時溫暖著我。
淡淡的風,吹不走滄海桑田;微微的云,抹不去縈繞指尖的思念。那,眸間片存的溫柔,指尖淡留的余香,然是否就會像這半杯醉然沉香的老酒一樣,在蕭然而落的秋葉間殷殷起波痕、淡淡起漣漪呢?
暖暖的月光,黃土地上滯留的鄉情,“月是故鄉明,月是故鄉圓。”故鄉的月亮呀,您就像那一棵棵開花的樹兒。抬頭,就能看到那滿樹的繁華;低眉,就能嗅到那一地的芬芳。年年中秋月兒圓,歲歲月圓人團圓。同是一片天,共賞一輪月。故鄉的月亮啊,那一剎,我們千里若咫尺;故鄉的月亮呀,這一刻,我們天涯共此時。
無論是在無人的路上,還是在這蕭瑟的秋季。月亮的清香早已灑滿了這來去的路口,朦朧的溫情也早已在這醉人的月色中彌散著過往、恬淡著時光。那離鄉的人兒、天涯的浪子,仿佛只要看見遇見這故鄉的月亮,霎時滄桑漂泊的`心兒就會傾時溫潤起來,就仿若那生命的重生、這隔世的重逢,這般那般清水滌心般的溫暖和美好。我們微笑著遇見,微笑著與過往道別離。雖然,轉瞬間,一切都在變,但不變的是親情,不變的是鄉情,不變的是咱那故鄉的月亮。
也許,生命她本身就是一場旅行,因為一直感恩著,所以才會一直無數次的遇見您,遇見您故鄉的月亮,是您給了我信心和勇氣,是您給了我頭腦和靈感,是您讓我無時不帶著花兒的芬芳,是您無刻不讓我鐫刻在自己的生命里,永不褪色,就好像每一個片段就是一朵花瓣,每一瞬間就是一個永恒,值得珍藏,難以忘卻。也許,只因您,您那故鄉的月亮,您那我生命中最可愛的人。所以,我才這樣一直珍藏著,珍惜著這淡淡的幸福、淺淺的溫暖。
夜,靜靜的;情,暖暖的。故鄉的月亮呀,冷了,別忘了給自己加件外衣;餓了,別忘了給自己買個面包;痛了,也別忘了給自己一份堅強;失敗了,不妨給自己下一個目標;跌倒了,不妨在傷痛中爬起,微笑著繼續前行。這不為別的,只為您是那故鄉的月亮,您是那故鄉最可愛的人。
故鄉的月亮啊,你看,你瞧,今晚的明月她圓圓的掛在天空,還有幾朵灰白一直蕩漾在她的身旁。她是那么的皎潔,那么的溫柔,那么的善良,那么的讓人舒暢不已。也許,這正是因為有了月光的愛,月亮的情,這靜靜的山,高高的樹,平平的田野,彎彎的小徑,曲曲的小河,還有我們那些深深淺淺的村莊,才會在這朦朧多情的影子下面,漸漸的明朗起來,溫潤起來。
月光如水,花似焚香,微風徐來,故鄉的月亮呀,似乎有著格外耀眼的光芒,使得每一條路兒都清清楚楚的在我面前蜿蜒出來。而此時的月亮呢,剎那間就仿佛像是從那樹木、花草、巷子、乃至屋檐下的墻垣內滴滴微微慢慢的滲透出來。又好似那每一種事物在月光下,頓時有了自己的光芒,傾時有了自己的月亮。淡淡的,真好,真的很好。這光明雖不如陽光般溫暖,但卻一直溫暖著心窩,滋潤著心房,讓我無時無刻不能從頭到腳感受到、深深的體會到,這故鄉月亮的濃濃溫情,深深地愛意。
人生,是磨難在枝頭被晾曬成的堅強,而故鄉的月亮卻在那堅強的路上灑滿了點點清露,瓣瓣花香。橙橙月光,徐徐清風,一年一度一中秋,一朗一輪一明月。一縷花香,幾點清露,輕擾心間,滑過指尖,余留人間。感謝您,感謝您那故鄉的月亮。
瞧,故鄉的月亮今又圓,故鄉的月亮今又有。借酒問青天,只可惜,我不是那蠶兒,吐不了那纏綿的絲,結不成那相思的繭,留不住這曾經天長地久的美好,但我卻有一顆最真摯感恩的心,愿故鄉的月亮越來越美好,愿故鄉的月亮幸福萬年長。
故鄉情情感美文
駐立在這喧囂繁華城市高樓的頂層,迷離的目光遙望著遠方云霞落去的方向,那是我心牽夢繞的地方,哪里有我最親的人,最深的情,最牽掛的故鄉。
獨自,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彷徨,踟躕,生活久了,便也習慣了,卻還是會覺得這座城市并不屬于你,特別是逢年過節,那種思念更是深入骨髓,總會偷偷的回憶,偷偷的想家,每逢此時我就會蹲在某個角落里,去回想家鄉的模樣,去感受那些熟悉的塵土,去聆聽淺溪流水。
我的故鄉在北回歸線上的一個偏僻的小村落,那里沒有城市喧囂,沒有繁華的車水馬龍。它有的只是寧靜,藍藍的天、清澈的溪水,帶著泥土氣息的稻香,漫山遍野的山捻子。孤獨的老屋,滄桑的泥墻,斑駁的門扉,風雨侵蝕的牌坊,這一切的一切,形成一幅飽蘸滄桑描摹的景。
推開珍藏在心底的歲月門扉,細細感受收藏的童稚無邪,曾經的刀耕火種,叔公引人入勝的.楊家將,媽媽凄美纏綿的牛郎織女,嬉戲溪水斗魚的少年,遺留在牛背上的牧歌,二嬸拿棍子諄諄教兒的心痛聲,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定格成永恒的清晰音容。
依偎在這城市的華燈夜幕中,走在繁華擁擠的大街上,千里之外,我依然嗅到故鄉濃濃的芳香。柔弱的燈光映照著窗臺絢爛的花朵,淡淡的,如一抹忘世的朱砂,點綴著唯美的夜空。夜深人靜的時候,遠處傳來幾聲犬吠,撩開窗簾向外張望,老娘翻身幾聲嘆息,埋怨黑夜怎么如此漫長,或許,只有這一刻才是喧囂的繁華中唯一的一片寧靜。
七月濃夏,讓濃郁的鄉情,爬滿故鄉的桶梁,裝滿家人團聚的幸福與快樂時光,用纖弱的肩膀挑起兩只滿載思念的木桶,一頭向著故鄉的方向,一頭向著夢想的方向,腳步朝故鄉方向向前邁去……
故鄉是心棲息的一座圍城,是一座走不出去的城,即便人走出去了,而心卻永遠的關在了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