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過會的感言
對雙十一的感想
對于我這么一個購物狂的女人,我期待雙十一很久了,早就盼望著雙十一趕緊到來,我好大大買一筆東西,總覺著家里的東西不夠用,缺這卻那的,想買很多很多東西,襪子,鞋子,衣服,都是全家上下配套的,很多時候我給父母買的東西他們還沒拆封,我又買了很多,我媽也總是說我亂花錢,不會節儉,他們哪里懂得我買回東西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今年的雙十一,我準備減少買生活必需品的數量,在閨蜜的推薦下我想去樂維斯這款實名定制的珠寶店為我和老公定制一款實名定制的鉆戒,聽說這款鉆戒的寓意是以我之名冠你之在指,一生相伴,一生相隨,寓意也不錯,在打折的時候選擇買珠寶,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雙十一感想
東西便宜,很是誘人,享受了購物樂趣,也買了些暫時還用不著的東西。
雙12感言
本來是很平常普通的一天,可是現在人為的賦予它“購物節”,無奈~~
說一說大家雙十一,光棍節,都在干嘛呢,有什么感想嗎
上班,加班,一點感覺到都沒有,感覺好像是古代人,與時代脫軌了
雙11這一天過生日怎么發表說說
老師、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是一個既新鮮又熟悉的話題,那就;那么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由怨氣發展到狂歡的神奇;然而就在6年前,可能誰也沒有想到,“光棍節”這個;那么淘寶的光棍節從2009發展到現在已經六歲了,;當然了在開啟了“雙十一”盛世的同時也開啟了電商的;當然了,在剁手由電影特效鏡頭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同時;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下今年雙十一的那些數字那么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由怨氣發展到狂歡的神奇節日是怎么來的。
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在每晚慣例的臥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學生畢業進入社會,這種文化也由此慢慢流行起來。
現在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絡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
如今, 11月11日已成為社會中廣大”單身貴族”的節日。
然而就在6年前,可能誰也沒有想到,“光棍節”這個趣味節日會有如此巨大的生產力。
那時候,天貓還叫“淘寶商城”,京東還沒崛起,蘇寧和國美還專注于傳統渠道,和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戰斗力滿格的光棍“剁手族”不同,那時候我們的許多前輩還只是一個安靜的小光棍。
到了2009年中下旬,淘寶商城為了做大自己的品牌,策劃了一個嘉年華式的網上購物節,時間決定選在十一黃金周和圣誕促銷季中間,但11月沒有節日,只有被網友戲稱為 “光棍節”的
【第11句】:11。
所以淘寶為了挖掘顧客戶人群,決定以此為噱頭,這才再創造了一個“光棍兒沒事干就多買東西”的節日。
那么淘寶的光棍節從2009發展到現在已經六歲了,讓我們看看經過六年的發展,雙十一取得了哪些讓人驚嘆的成就當然了在開啟了“雙十一”盛世的同時也開啟了電商的瘋狂“造節”狂歡:如今的購物節早已不再孤單,除了雙十一外,還有“雙十二”購物狂歡節、“京東618”、“蘇寧818全民瘋搶”、“唯品會撒嬌節”??再加上傳統的情人節、感恩節、圣誕節,全年的網上購物景象一派生機勃勃。
人們有了各種冠冕堂皇的花錢理由和源源不斷的消費沖動。
當然了,在剁手由電影特效鏡頭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網購正逐漸演變成為新的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一環。
購物節的日益增多,反應了國人的消費能力的增強和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日益成熟。
雙十一之后,不單單是傳統節日,網絡節日,趣味節日,甚至是數字稍稍吉利點的日期都成為了網絡賣家、平臺供應商、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
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下今年雙十一的那些數據(見圖表)這些瘋狂上漲的營業額背后是數以萬計的“剁手黨”們的默默 “奉獻”,朋友們,你們是這9
【第12句】:17億分之一嗎,如果是,我想問一句,你的雙手實現了你的夢想嗎。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剁手黨們的相關數據分析通過這些數據,從宏觀角度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以下特點:
【第1句】:從“小眾”到“大眾”。
從“雙11”的狂歡到平時網購業務的不斷擴大,已經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新的消費習慣和觀念,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大量的中老年人也在逐步加入到網購和互聯網消費的行列;也不再是城市人的“專利”,大量的農村人也開始學會利用網絡來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
【第2句】:從“不接受”到“接受”。
與歐美等國家相比,中國人長期養成的習慣,則是儲蓄,亦即把錢存放在銀行,一點點地進行積累,待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再用于購買住房、家具等“大件”商品,并做好防老、防病、防讀書等的準備。
【第3句】:從“線下”到“線下+線上”(互聯網+)。
以“雙11”購物狂歡為核心的互聯網+消費,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中國的消費潛力還是很大的,只是沒有找到打開消費通道的鑰匙。
而互聯網+消費,則極有可能是讓中國人改變消費習慣、轉變消費觀念的一個極為有效的手段。
然而大家也看到,無論從年齡跨度,學歷占比還是消費心態上來看,其實那些默默奉獻地剁手黨們很大一部分就隱藏我們當中,一個沒有收入的人群,卻充當了消費的絕對主力,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省我們自身的消費觀?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中的許多人真的是因為單身才參加購物狂歡嗎
真的是為了排除寂寞才不得已選擇購物嗎
我們一方面抨擊那些富豪們奢侈浪費的行為,一方面卻盡情享受著大大脫離自身水平的瘋狂消費,攢幾個月的生活費就為買一臺手機,降低半個月的飲食標準就為穿一件名牌的服裝,這么做真的合適嗎
供我們讀書的父母他們能夠擁有這樣的待遇嗎
,都說90后是富有個性和創造力的一代,如果我們把經歷都放在了攀比的物質追求上,盲目追隨著那些被熱捧的名牌,各類消費產品,我們怎么有時間和精力活出自己的個性,怎么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我們都肩負著父母的期望,不要求為家族揚名立萬,也不能成為家族的吊車尾,成為別人瞧不起的啃老族,以后父母的雙手年邁的無法再抬起來工作的時候,我們能給他們留下什么
能給我們自己留下什么
我們都曾經懷揣自強的夢想,為什么到了真正需要堅定立場,展現魄力的時候那么多人又都選擇臨陣退縮
所以請不要再以安撫自我為借口,當我們在網絡商城中縱情購物時我們的父母他們可能還在狹窄的辦公室里熬夜加班,可能還在菜場為廉價的商品討價還價,還可能在和難纏的客戶們唇槍舌戰。
在確認那多如牛毛的網上消費清單時,多想想他們辛苦賺來的錢更希望我們拿來干什么。
最后希望我們都能夠在以后形形色色的各類網上“雙十一”中保持住自己的那顆理智的心,不要讓那滿滿的購物車中,只有父母的茍且,和你拿來炫耀的所謂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