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描寫尊老愛幼的句子80條
尊老愛幼的句子
【第1句】: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第2句】: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第3句】: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第4句】: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第5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第6句】: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第7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第8句】: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第9句】: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第10句】: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第11句】: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
【第12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第二》
【第13句】: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第14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第四》
【第15句】: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第四》
【第16句】: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第17句】: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第18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
【第19句】:百善孝為先。
尊老愛幼的古代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尊老愛幼的古代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尊老愛幼小故事【第1句】: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尊老愛幼小故事【第2句】:孔融讓梨
在我國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的韻文。孔融四歲那年,正在院中玩耍的孔融兄弟幾個,面對父親剛買來的梨子,哥哥讓孔融先拿,而孔融卻揀了個最小的。父親問孔融為什么這樣做,孔融回答說:“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就該吃小的?!备赣H不禁為兒子的謙讓懂事高興,卻又故意問道:“可你還有個小弟弟,為何不把最小的梨留給他呢?”孔融則答:“我比弟弟大,哥哥應該讓弟弟,所以把大的留給弟弟吃!”你能不為孔融這種謙讓精神所感動嗎?
尊老愛幼小故事【第3句】:黃香尊老愛幼
黃香,東漢人,少年時就善于寫文章,當時的人稱頌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但黃香最難能可貴的,還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親。
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
冬夜,天氣寒冷。黃香就先鉆到父親的被窩里,躺一會兒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覺。
夏天夜里很熱,黃香就手執蒲扇,對著父親枕席使勁扇著。
黃香長大后,朝廷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沒有不感動的`。
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于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拓展:
尊老愛幼的事例感人事跡:尊老愛幼,互幫互助
人人都說,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做子女的基本的做人原則。老港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部部長,XX就是這樣的一位好孝子。
記得那是20XX年的7月份,他的母親因咽喉部不適,去上海腫瘤醫院就醫。確診為食道癌中晚期,務必立即住院治療。而那段時光他的工作又個性繁忙,家中父親自從5年前第一次發生腦梗塞以來,5年間已經3次復發,在家也需要有人服侍。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把父親安頓好以后,他和弟弟倆人一天隔一天的跑上海,哪怕再忙再累,他都準時出此刻母親的病床邊,喂飯遞水,穿衣洗臉,事無巨細,直到二個月后,母親結束了三個療程的化療回家。
回家以后,因為母親是一位勤勞樸素的農村婦女,她以為自我的身體已無大礙,忙這忙那的。馬洪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強迫母親放下手中的一切,安心在家靜養,自我則承擔起了父母的一切生活起居。白天忙完了自我工作上的事情,晚上下班回家給父母洗衣燒飯等等,并且在父母的房間內搭了一個鋼絲床,每晚陪伴在父母身邊,直至母親20XX年9月故世。臨終前,母親說下了感人肺腑的話:我這一生有這兩個兒子,我心滿意足了,期望你們在以后的日子里把你們的父親照顧好。
母親的話他時刻牢記在心中。是呀,父親孱弱的身軀已經承受了太多的病痛折磨,長期的老慢支加上4次腦梗塞,使得老父親基本喪失了生活自理潛力。白天需要有人看護,而他央親戚托朋友,總算找到了一名貼合老父親心愿的保姆。他說:錢是身外之物,只要父親開心了,就是我心里最踏實的時刻。
今年的6月份,父親的身體每況愈下,醫院里下了幾次病危通知單。他對醫生說:你們盡力搶救,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期望,也要挽救。在父親生命最后的半個月里,他幾乎沒有一夜合過眼,沒有洗過一次舒心澡。他根據長期服侍父親積累的經驗,幫父親洗澡,翻身,進食,直到臨終父親身上沒有一點褥瘡。連醫院的護士都說:像你們這樣耐心細心服侍老人的,我們還是第一次碰到,真是難得。
在他的言傳身教之下,他的女兒也耳濡目染。從小尊敬長輩,愛護爺爺奶奶,第一次拿到工資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給爺爺奶奶買禮物。平時休息時光,總會跑到老人跟前噓寒問暖。即便此刻出嫁了,對公公婆婆也是尊重有加,和睦相處。
此刻,在我們老港鎮大河村,人們都在說:馬洪剛孝敬父母的事情,是我們每戶人家都值得學習的好榜樣,是我們大河村的驕傲。
尊老愛幼的散文
尊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來,人們一直把尊老作為一種責任和行為規范。
尊老愛幼的散文一
7月19日上午9時許,筆者由道里區河鼓街乘坐上開往道外方向的66路公交車。由于是始發站,乘車人并不多,我在車廂后段找到了座位。當車輛行駛到新陽路路段時,我聽到車廂前段有女同志喊:“誰能給抱小孩的讓個座?”同時,該車駕駛員也提示大家把專用座位讓給抱孩子的人坐。
順著聲音望去,只見在車廂前段有一位年約70多歲的老者起身給一位抱小孩的女士讓出了座位,抱小孩的女士理所當然的坐了下去,剛才與抱孩子一同上車的、高聲呼喊給抱小孩子讓座的中年婦女看上去也就50歲出頭,顯然是孩子的姥姥或者奶奶。她對老者說了什么我沒有聽清楚,不過,從那謙卑的姿態來看,顯然是向老者表示感謝。此時,我特意觀察了一下那位老者,只見他頭發全部白了、腰也彎了,從他那起身緩慢的動作就可以讓人很容易的判斷出年齡了。
可氣的是,我看到在老者座位前面座位上是一位20多歲戴眼鏡的小伙子、后面座位上是一位20多歲的小姑娘,他們是不可能聽不到當車駕駛員與那位中年婦女說話聲音的,他們也不可能看不到自己座位上、前面座位上貼有“老幼殘孕座位”標識的,他們為什么能如此心安理得的坐在這些專用座位上、又對駕駛員提出給特殊乘客禮讓要求無動于衷呢,他們在想什么真是讓人難以捉摸?
車輛起車后,孩子就一直哭鬧、孩子媽媽怎么哄都不行,與其同來的那位中年婦女從孩子媽媽手中接過孩子站著哄,孩子立馬停止了哭鬧,這也許是老人一直照顧孩子的緣故吧。這時,抱孩子的女士站了起來,把座位還給了那位老者。眼前情節真的讓我不明白了,孩子的哭鬧聲音滿車廂都可以聽到,為什么座位前面那位小伙子與后面座位上的小姑娘都聽不到呢?抱孩子的母親都知道把座位還給老者,為什么孩子的哭聲無法感動座位前面的小伙子與后排的小姑娘呢?只見小伙子依然低著頭擺弄著手機,仿佛這世界上只有他的手機存在;那位后排的女士也許是不好意思了,埋下頭“睡著了”,我真擔心她為了不讓座位而錯過了站怎么辦,這樣做值得嗎?
到銀行站時,那位老者與抱孩子的女士先后下了車,他們朝不同方向走去。此時,我發現車廂內有許多人關注老者與抱孩子的女士是不是一起的,有人甚至伸出頭去觀望。同時,車廂內也有人對此事議論開來。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實在是太現實了,面對身邊站立著70多歲的老人視而不見、面對懷抱嬰兒的年輕媽媽泰然處之,真是缺乏教養與公德”:也有人說:“公交車上設立專用座位,是社會文明的表現、這必須依靠每位公民的自覺遵守”。還有人特意拍打那位假裝睡著小姑娘座位的椅背,大聲說:“這是給特殊群體準備的座位”,此舉引來全車人的哈哈大笑,那位小姑娘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由此看來,人們對乘公交車中讓座位的認知還是有共識的,這是社會公德問題,也是社會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我個人覺得現在人們在這方面認識上還是有偏差的,主要是:“愛幼強于尊老”。
下這種結論絕對不是單單從這一件事來確定的,今天這件事也絕對不是偶然現象,此類事例比比皆是。
前些天,筆者每天早晚乘坐85路公交車往返于道里區河鼓街與群力醫大一院區間,到醫院去照顧年近9旬的岳父。乘車途中,總能見到帶孩子的家長乘車,有時是孩子的父母,有時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姥爺姥姥。每次看到那些家長低聲下氣與有座位的乘客商量,把座位讓給自己的孩子時,我很是不解,孩子也都【第5句】:6歲了、乘公交車一定要有座位才行嗎?況且到途經的幼兒園也就幾站地的路程,即使是乘客讓座位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也是把座位讓給孩子坐,自己寧可站著。特別是看到一些孩子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心安理得坐在座位上時,我內心很不是滋味。不為別的,我就是擔心:如此寵愛這些孩子,將來他們會變成什么樣子,他們會懂得去關心誰,他們知道感恩嗎?
誠然,中國現實的國情是獨生子女多,孩子不僅得到父母的嬌慣、還有爺爺奶奶與姥爺姥姥的寵愛,他們成長的環境與我們那代放羊式的管理真是有著天壤之別。不過,這樣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天生就金貴,恐怕受不得挫折、吃不得苦,更難以應對各種困難。我的這種擔心也許是多余的,可是許多人的不良習慣不就是我們溺愛、遷就的結果嗎?
比如:人們在討論“中國式過馬路”、“中外夏令營中國孩子動手能力差”等話題時,總是習慣的把責任歸納為中國教育體系的不足,為什么不去追究家長這第一任老師的責任呢,孩子從小就是在我們身上學習到一些新東西的,孩子的成長與習慣養成是與我們言傳身教分不開的?,F在,在孩子沒有上學階段,他們就享受到了“皇帝般的待遇”,到了學校無論是開展何種教育也無法改變他們根深蒂固的“自我寵兒”意識,如此下去那些不良陋習就養成了。
在現今的一些媒體上,我們隨時都可以看到關于“有老人在公交車上怒斥年輕人不讓座位的”,“抱孩子家長強索座位的”相關內容報道。在這些報道中,人們普遍對尊老問題關注少、指責多,而對愛幼方面則是正面報道多多。誠然,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墒?,小樹是需要修枝剪葉才能更好地成長,溫室里是培養不出好的秧苗的。說實話,我認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寵壞的,溺愛只能是害了孩子的。
另外,我希望媒體在這方面報道中多一些真實性、客觀性。現今,中國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很高,客觀地說,中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他們理應得到應有的關注。中國的老年人普遍身體不好,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有某些疾病,說起話來有時會讓人聽不清楚,這些就是當今老年人的特點,這些特點需要人們的理解。誠然,一些個別現象只是個體,并不能代表老年人整個群體。如果,一些媒體抓住一個小腦萎縮老年人的不當行為不放、或者放大事件那就有些過分了。
“雷鋒精神”陪伴了他們一生的成長,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在這些人的身上留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他們經歷了最困難的60年代初的自然災害,他們經歷了“上山下鄉運動”,他們經歷了企業改制??梢哉f,他們經歷了一個時代的變遷,他們其中一些人有著許多許多痛苦的記憶,可是,他們沒有報怨、他們遷怒于社會,而是依然為子女照看教育隔輩孩子,努力為隔代人服務著,他們真的很不容易。對于這些,也許現今的年輕人難以理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社會的和諧,需要全國每一位公民都認真履行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白鹄稀笔侵袊晡拿魇返慕Y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我們絕不可以忽視他們的存在,也絕不能輕視他們合理要求。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關于如何尊老問題,我覺得事情很簡單。他們就是需要人格上的尊重、生活上的關心、情感上關懷、身體上關注。不僅孩子們多一些關懷,社會輿論導向也要多一些關注,形成社會上良好風氣,他們就會心情舒坦愉悅,別無他求。
說了這些,也許有人以為我這個退休人員多嘴了。不是的,這個社會需要我們每一位公民進言獻策,才有可能更加完善。
“愛幼方式錯誤”是當前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包辦代替。主要表現是過多的寵愛。無論是吃的、用的必須是最好的,從小就享受到皇帝般的寵愛。“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練就了他們對他人的依賴性:二是唯我獨尊。在教育孩子中,一些家長灌注給孩子的是一切都要以自己最大利益為考量,狹隘自私成為現在孩子的一大特征,假設你與孩子的意思相左,孩子就會用哭鬧來抗議,沒有家長意識到必須糾正孩子的這個缺點,而是一味遷就。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養成了唯我獨尊意識。
唯我獨尊自然就不懂得如何感恩。這包括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一切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同時,唯我獨尊還導致這部分人不知道分享,他們的苦惱愿意訴說給父母,他們的喜悅卻獨自享受。他們就意識不到家長的不容易,他們的心目中只有自己的感受。
懂得感恩不是用話來說,而是用事來證明的。我最擔心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在下一代人不懂得感恩,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話說回來,筆者并不是想讓讀者改變什么,只是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對此的關注。那樣,我們這個社會會更加和諧,幸福感會更多些。
尊老愛幼的散文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泵戏蜃拥倪@段教導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如果以這樣的準則治理國家,統一天下就如運轉于掌心一樣容易了。”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于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尊老愛幼起始于原始社會,當時生產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內部為了人類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續,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無勞動與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樣分配勞動果實,實行義務撫養。由此逐漸形成的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被繼承下來。從原始的社會,就已有了尊老愛幼的思想,這使人聽起來感到非常的高興,從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白鹄蠍塾住庇兄浘貌凰サ纳Α_@項傳統美德一定會被我們永遠的繼承下去。
1986年,根據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的建議,國務院決定將每年農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定為“中國老人節”,借助傳統的重陽節,祝愿全國老人健康長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于1949年12月規定每年6月1日為兒童節。
尊老愛幼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弘揚這優良的傳統。為新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人一向說自己是一個懂得尊老的民族,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要尊老敬幼。每個人都有被呵護的童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象鳥兒一樣會遠走高飛。成年人有很多無形的責任,自己的工作、家庭、孩子,我相信,成年人都會有這樣的煩惱:一方面在外辛苦工作,為了更好的明天打拼,一方面,又在想,今天,我們的父母又該想我們多少次呢?在他們孤單的看著夕陽最后一抹光芒消失在山的后面時候,他們會默念多少次對子女的思念?父母對子女的愛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付出了,但又有多少子女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在父親冷漠嚴厲的面龐下,隱藏著的是一顆總是無意中就被孩子刺傷的心。感謝這位網友給我們提供這組圖片,因為,我們都該意識到,我們無時不在得到默默的關愛,但你,我,是否有付出,是否有去關愛我們真正應該付出愛的人呢?前些天情人節,很多年輕人會送玫瑰,送禮品,表達心意,我們的父母呢?他們可曾得到你們的鮮花?
[尊老愛幼的散文]相關文章:
【第1句】:寫雨的散文 關于雨的散文
【第2句】:立冬散文 關于立冬的散文
【第3句】:深秋 散文
【第4句】:優美散文
【第5句】:英語散文
【第6句】:春天 散文
【第7句】:精美 散文
【第8句】:心靈散文
【第9句】:谷雨的散文
【第10句】:情感散文
尊老愛幼的詩句
尊老愛幼的詩句
【第1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第2句】: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第3句】: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第4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第5句】: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尊老愛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第1句】: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第2句】: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第3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
【第4句】: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諺語)
【第5句】: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尊老愛幼重在關愛
【第1句】: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第2句】: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第3句】: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
【第4句】: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第5句】: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尊老愛幼能體現出個人的品德
【第1句】: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第2句】: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第3句】: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第4句】: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第5句】: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尊老愛幼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第1句】: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第2句】: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第3句】: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第4句】: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
【第5句】: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