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于鄢格言匯集90句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鄭伯克段于鄢格言匯集90句

《鄭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賞析

“鄭伯克段于鄢”是春秋開篇的第一則故事,除了說明多行不義必自斃之外還講說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潁考叔勸君,莊公掘地見母表現出的孝及君臣之義,是孝悌故事中的經典。古文觀止收錄了《左傳》版本并加附表題為“多行不義必自斃”,標題取自于文中莊公之語也。后《史記》在鄭亦記錄了《春秋》中的這個事件。

【故事概要】

魯隱公元年即魯國隱公的第一年。其中唯一一件戰爭的事情就是這個鄭伯克段于鄢。鄭伯就是鄭莊公,而這個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莊公姑息養奸,縱容其弟,其弟驕縱欲奪王位,后莊公使機打敗共叔段。莊公怨其母,并將母親遷于穎地。后來自己也后悔了,又有穎考叔規勸,母子有重歸于好。

【原文】

  《鄭伯克段于鄢》

出處:《左傳》

初①,鄭武公娶于申② ,日武姜③。生莊公及共叔段④。莊公寤生⑤,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⑥。愛共叔段,欲立之,亟 請于武公⑦,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⑧。公曰:“制,巖邑 也⑨, 虢叔死焉⑩,倫邑唯命⑾。”請京⑿,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過百雉⒁,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 將不堪⒃。”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對曰:“姜氏何厭之有⒅? 不如早為之所⒆,無使滋蔓。蔓,難圖也⒇”。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22)。公于呂曰(23):“國不堪貳,君 將若之何(24)。?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公曰:“無庸(25),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26)。子 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27)”,厚將崩。”

大叔完聚(28),繕甲兵,具卒乘(29),將襲鄭。夫人將啟之(30)。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31)。京叛大叔段。段 人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潁(34),而誓之日:“不及黃泉,無相見也(35)。”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36),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37)。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君之羲(38)。請以遺之(39)。”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40)!”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見(42),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43):“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44)!”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45)!”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47)。《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48)。’其是之謂乎?”

【注釋】

(1)初:當初,從前。故事開頭時用語。(2)鄭武公:春秋時諸侯國鄭國(在今河南新鄭)國君,姓姬,名掘突,武為謚號。申:諸侯國名,在今河南南陽,姜姓。(3)武姜:武謚鄭武公謚號,姜謚娘家姓。(4)莊公:即鄭莊公。共(gōng)叔段:共是國名,叔為兄弟排行居后,段是名。(5)窹(wù)生:逆生,倒生,即難產。(6)惡(wù):不喜歡。(7)亟(qì):多次屢次。(8)制:鄭國邑名,在今河南滎陽縣虎牢關。(9)巖邑:險要地城邑。(10)虢(guó)叔:東虢國國君。(11)佗:同“他”。唯命:“唯命是從”地省略。(12)京:鄭國邑名,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南。(13)祭(zhài)仲:鄭國大夫,字足。(14)雉:古時建筑計量單位,長三丈,高一丈。(15)參:同“三”。國:國都。(16)堪:經受得起。(17)焉:哪里。辟:同“避”。(18)何厭之有:有何厭。厭:滿足。(19)所:安置,處理。(20)圖:課,治。(21)斃:仆倒,倒下去。(22)鄙:邊境上得邑。貳于己:同時屬于莊公和自己。(23)公子呂:鄭國大夫,字子封。(24)若之何:對他怎么辦。(25)庸:用。(26)廩延:鄭國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北。(27)昵:親近。(28)完:修繕。聚:積聚。(29)繕:修整。甲:鎧甲。兵:武器。具:備齊。卒:步兵。乘(shèng):兵車。(30)夫人:指武姜。啟之:為他打開城門。(31)帥:率領。乘:一車四馬為一乘。車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32)鄢:鄭國邑名,在陵境內.(33)五月辛丑:五月二十三日.古人記日用天干和地支搭配.(34)城穎西北。(35)黃泉:黃土下的泉水。這里指墓穴。(36)穎考叔:鄭國大夫。穎谷:鄭國邑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南。封人:管理邊界的官。(37)舍肉:把肉放在旁邊不吃。(38)羲: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肉。(39)遺(wéi):贈送。(40)繄(yì):語氣助詞。沒有實義。(41)闕:同“掘”,挖。(42)隧:地道。這里的意思是挖隧道。(43)賦:指作詩。(44)融融:快樂自得的樣子。(45)泄泄(yì):快樂舒暢的樣子。(46)君子:作者地托。《左傳》作者常用這種方式發表評論。(47)施(yì):延及,擴展。(48)這兩句詩出自《詩·大雅·既醉》。匱:窮盡。錫:同“賜”,給予。

【白話翻譯】

當初,鄭武公娶了申國國君的女兒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莊公和公叔段。莊公腳在前倒生下來,使姜氏受了驚嚇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討厭莊公。武姜玉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沒有答應。等到莊公當上了鄭國國君武姜為共敘段請求把制作為他的封邑。莊又說“制是個險要的城邑,從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別的地方,我都答應。”武姜又為共叔段請求京邑,莊公就計共叔段住在那里,稱他為“京城太叔”。

祭仲說“都城超過了三百丈,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按先王的規定,大的都城面積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違反了先王的制度,這會使您受不了。”莊公回答說;“姜氏要這么做我怎能避開這禍害呢?”祭仲說道:“姜氏有什么可滿足呢?不如早些處置共叔段,不讓他的勢力蔓延。如果蔓延開來,就難對付了。蔓延開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況是您習卜受寵的兄弟呢?”莊公說‘干多了不仁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取滅亡,您暫且等著看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同時歸他管轄。公子呂說‘一個國家不能容納兩個君王,您打算怎么辦?如果您想把國家交給大叔,就請允許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給,就請陳掉他,不要使百姓產生二心。”莊公說;“用不著,他會自食其果。太叔又把雙方共管的邊邑收歸自己,一直把邑地擴大到了廩延。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會得到百姓擁護。”莊公說“做事不仁義就不會有人親近,地方再大也會崩潰。”

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鎧甲和武器.準備好了步兵和戰車,將要偷襲鄭國國都。武姜打算為他打開城門作內應。莊公得知了太叔偷襲的'日期,說;‘可以動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莊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國。

于是莊公把武姜安置到城穎,并向她發誓說:“不到地下黃泉,水遠不再見面。”事后,他又后悔這么說。

考叔當時是穎谷管理疆界的官員,他聽說了這件事,就送了些禮物給莊公。莊公請他吃飯,他卻把肉放在一旁不吃。莊公問他為什么,穎考叔回答說:“我家中有母親,我的飯食她都吃過,就是從未吃過君王的肉羹,后允許我拿去送給她。”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送東西給她,唯獨我沒有!”穎考叔說“我冒昧問一下這話是什么意思?”莊公把事情的緣由告訴了他,并說自己很后悔。穎考叔說;“君王何必擔憂呢?如果掘地見水,打成地道去見面,誰能說這不是黃泉相見?”莊公聽從了項考叔的話,照著做了。莊公進入地道,賦詩說:‘隧道當中,心中快樂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賦詩說;‘隧道之外,心中快樂舒暢!”于是。母于關系又與從前一樣了。

君子說;“穎考叔真是個孝子。愛自己的母親,還擴大影響了鄭莊公。《詩·大雅·既醉》說‘孝子德行無窮個永久能分給同類。’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事吧!”

【讀解】

這是一個流傳甚廣、十分典型的兄弟相爭的故事。

人們常用“親如兄弟”來形容親情的深厚,也用“親兄弟,明算帳”來說明親情和利益沖突之間的關系。我們憑自己的生活體 驗深知,親情在很多時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親情遠 遠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導致的矛盾沖突。

當然,兄弟相爭,并非完全沒有是非曲直,并非完全沒有正 義、真理的存在。比如,鄭莊公與共叔段的權位之爭,按傳統觀 念,長子是王位天然的繼承者,是“天理”,不容有違背。這樣, 鄭莊公就代表了合理的、正當的一方,而共叔段奪取王位的圖謀, 便是不合理的、不正當的。

代表合理的、正義的一方,往往充滿“正氣”,可以慷慨陳辭。 鳴鼓攻之,可以穩坐如山,居高臨下,所以鄭莊公才可以自豪地、 以先知的口吻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拋開這個故事不論,‘多行不義,必自斃”也算是一條普遍真 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樣。幾乎可以說,古往今來, 凡是作惡的人,搞陰謀詭計的人,違法亂紀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是,如果坐著等待結果的到來,等待作惡者“自斃”,顯然 是愚蠢的,無異于自己坐以待斃,很可能讓作惡者占盡了風光好 處。我們要相信毛主席說過的:“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 不例。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所以,與其坐以待斃, 不如起而對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么說來,以惡抗惡,以暴力抗惡,以陰謀詭計對陰謀詭計, 在一定范圍內便是合理的事。真理、道義總得以某種方式來加以 捍衛,對真理、道義的信念,總不能替代實際有效的行動,就好 比強盜闖進我們家里,是不可能憑借善良的愿望和對正義的信念 來阻止強盜的搶劫的。唯有拿起武器,同強盜搏斗,把強盜趕出 家門去,才是用行動來維護自己的信念,因而真理、正義才可能 得到證明,得到捍衛。 

儒家傳統一直是主張知行合【第1句】:言行一致的。在內心承認的真理,在 思想和言論中確信原則,必須用實際行動來加以體現,讓真理、原則變成行動 的指南。如果能做到這樣,不溢、惡行、陰謀等等,就既不是可怕的猛獸,也 不是不可戰勝和征服的。關鍵不在對方,而在自己是否能挺身而出,以及如何 挺身而出,從而讓東風壓倒西風。

【文言知識】

一詞多義

1克① 鄭伯克段于鄢 ( 戰勝 )   ②克勤克儉 (能夠)

2制①為之請制 ( 地名 )   ②今京不制 ( 制度 )   ③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 制度)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規模)

3度   ①今京不度,非制也 (合乎法度)   ②度,然后知長短 (計算 量)   ③項王自度不得脫 (推測,估計)   ④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限度)

詞類活用

1驚姜氏(使動用法 使······驚嚇)

2 今京不度,非制也(名詞作動詞 合乎法度)

3隧而相見(名詞作動詞 挖地道)

判斷句

【第1句】:制,巖邑也

【第2句】:都城不過百雉,國之害也

【第3句】:蔓,難圖也

【第4句】:稱鄭伯,譏失教也

【第5句】:不言出奔,難之也

【第6句】: 潁考叔,純孝也

【第7句】:今京不度,非制也

省略句

【第1句】:佗邑唯命

【第2句】:中五之一

【第3句】:請以遺之

【第4句】:請京,使居之

【第5句】:無庸,將自及

賓語前置

【第1句】:姜氏何厭之有?

【第2句】:敢問何謂也?

【第3句】:君何患焉?

【第4句】:其是之謂乎

狀語后置

【第1句】:鄭武公娶于申

【第2句】:遂置姜氏于城潁

【第3句】:有獻于公

【第4句】:鄭伯克段于鄢

【第5句】:亟請于武公

關于文言文《鄭伯克段于鄢》賞析

左丘明,中國春秋時史學家。魯國人,雙目失明,春秋時有稱為瞽的盲史官,記誦、講述有關古代歷史和傳說,口耳相傳,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左丘明即為瞽之一。今天,小編特意為大家推薦文言文《鄭伯克段于鄢》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鄭伯克段于鄢

先秦:左丘明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 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賞析

《鄭伯克段于鄢》是編年體史書《左傳》的一個片段,卻儼然一篇完整而優美的記事散文。文章把發生在兩千七百多年前的這一歷史事件,具體可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使我們仿佛真的進入了時間隧道,面對面地聆聽歷史老人繪聲繪色地講述這一事件的緣起、發生、發展和最后結局。從而,不僅讓我們明了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況,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相關人物的內心世界,并進而感悟到鄭國最高統治者內部奪權斗爭的尖銳性和殘酷性。

《鄭伯克段于鄢》能有這樣的藝術效果,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記敘得法。此文并不平鋪直敘地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而是緊緊抓住相關人物性格的發展邏輯及其言行展開記述。這樣,不僅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正是相關人物的'固有個性決定著事件的發展和結局;同時又使我們在事件的發展和結局中,更清楚地看到了相關人物的固有個性。

通過《鄭伯克段于鄢》,我們還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左傳》的一種總體行文特點,即不著一褒字,也不著一貶字,而褒貶自在其中。這種手法,也正是《春秋》一書所用的手法。即后來常說的“春秋筆法”。即如我們所說的鄭莊公陰險狡詐、姜氏偏心溺愛、共叔段貪得無厭,并非作者直接告訴我們,而是通過他們各自的言行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好的敘事體作品,作者的傾向是在真實而客觀地敘述和描寫故事的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的。

《鄭伯克段于鄢》結構完整,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尤其是把鄭莊公老謀深算的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鄭莊公先封叔段于京,又聽任叔段"不度","命西鄙北鄙貳于己",既而"收貳以為己邑",最后"伐諸鄢",有人認為表現了莊公的"仁慈"和"忍讓",有人卻認為他是有意"養成其惡".此事是春秋開篇的第一則故事,除了說明多行不義必自斃之外還講說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潁考叔勸君,莊公掘地見母表現出的孝及君臣之義,是孝悌故事中的經典。

“遂為母子如初”的結尾,有人稱之為丑劇,亦不為過,像姜氏母子這樣早已失去了普通人性的典型人物,在經過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掙斗之后,能夠毫無芥蒂再敘什么天倫之樂嗎?何況在剛出生之時就埋下了怨恨的種子,“遂為母子如初”的“初”字就缺乏依據,顯得勉強了,血腥的廝殺早就把統治階級竭力宣揚的那層薄薄的“孝悌”的外衣撕得粉碎了。無怪乎史官對此事的評論也感到為難了。“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這是作者針對潁考叔而說的。將孝道永賜予汝之族類,似乎是鄭莊公受到潁考叔孝母的感染,其實不過是莊公借此就坡下驢。他之所以欣然接受潁考叔的建議,不過是企圖縫補這些破碎的外衣,掩蓋已經充分暴露的骯臟的軀體和丑惡的靈魂。這也是千古奸雄的伎倆,因為在這里鄭莊公又集中地表現了他的偽善,而偽善是永遠和丑惡伴隨在一起的。

鄭伯克段于鄢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

鄭伯克段于鄢(節選)

左轉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第1句】:下列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莊公寤生 寤生:腳先出來,難產B.為之請制 制:制度,禮節

C.大叔完聚 完:修治城廓 D.大叔出奔共 奔:逃跑

【第2句】: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B.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C.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D.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第3句】:下列對于文中有關詞語和內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鄭武公是鄭桓公的兒子,武姜是鄭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謚號。

B.本文塑造人物個性鮮明。鄭莊公老謀深算,陰險狡猾。主要表現在對自己的同胞兄弟縱其欲而使之放,養其惡而使其成,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義。

C.作者緊緊抓住以鄭莊公為一方,以姜氏、共叔段為另一方的矛盾沖突這一線索,圍繞爭奪權利這一焦點安排敘事線索。第一部分(第【第1句】:二段)交代人物和矛盾的起因。

D.伐指的是公開宣戰,有時還有伴有禮樂,古漢語表示宣戰的字詞還有侵征襲,征是天子隨從作戰,一般指的是正義的戰爭。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2)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參考答案:

1-2:B A C

(【第1句】:制結合下句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指的是一塊封地,名曰制)

(【第2句】: 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屬于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么辦?)

(【第3句】: A正確,嫁于鄭武公為妻,因鄭武公謚號是武,故稱武姜。當姜氏請京,太叔收貳時,他都盡量滿足,并駁回大臣們的建議。但當共叔段將襲鄭時,他先發制人,一舉把他趕到了共,絕除后患。這可以得知B想正確。.敘事線索清晰。作者緊緊抓住以鄭莊公為一方,以姜氏、共叔段為另一方的矛盾沖突這一線索,圍繞爭奪權利這一焦點安排敘事線索。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人物和矛盾的起因;第二部分(第二四段)敘述矛盾沖突的發生和發展。所以C表述錯誤。侵是不宣而戰,襲趁夜秘密偷襲。)

【第4句】:(1)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臺,你姑且等著瞧吧。(得分點:義不義之事;斃倒臺;姑姑且、暫且)

(2)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斗,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于鄭莊公的本意。(得分點:不弟故志)

譯文

從前,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

到莊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從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給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辦。武姜便請求封給太叔京邑,莊公答應了,讓他住在那里,稱他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墻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墻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莊公說:姜氏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處置,別讓禍根滋長蔓延,一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鏟除干凈,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臺,你姑且等著瞧吧。

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屬于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么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給,那么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產生疑慮。莊公說: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將要遭到災禍的。太叔又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展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老百姓的擁護。莊公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他也會垮臺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準備好兵馬戰車,將要偷襲鄭國。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莊公打聽到公叔段偷襲的時候,說:可以出擊了!命令子封率領車二百乘,去討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國。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說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斗,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于鄭莊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莊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潁,并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見面!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后悔了。有個叫潁考叔的,是潁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么這樣。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娘,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么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后悔的心情。潁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擔心的!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賦詩道:大隧之中相見啊,多么和樂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相見啊,多么舒暢快樂啊!從此,他們恢復了從前的母子關系。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鄭伯克段于鄢文言文翻譯及注解

導語:《鄭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傳》中的名篇。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鄭伯克段于鄢文言文翻譯及注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鄭伯克段于鄢

先秦:左丘明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譯文

從前,鄭武公在申國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給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世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

到莊公即位的時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制邑去。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地方,從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給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辦。”武姜便請求封給太叔京邑,莊公答應了,讓他住在那里,稱他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墻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墻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莊公說:“姜氏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處置,別讓禍根滋長蔓延,一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鏟除干凈,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垮臺,你姑且等著瞧吧。

過了不久,太叔段使原來屬于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么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給,那么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產生疑慮。”莊公說:“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將要遭到災禍的。”太叔又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展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老百姓的擁護。”莊公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他也會垮臺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準備好兵馬戰車,將要偷襲鄭國。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莊公打聽到公叔段偷襲的時候,說:“可以出擊了!”命令子封率領車二百乘,去討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討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國。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說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斗,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于鄭莊公的本意,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莊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潁,并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見面!”過了些時候,莊公又后悔了。有個叫潁考叔的,是潁谷管理疆界的官吏,聽到這件事,就把貢品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飯食。潁考叔在吃飯的時候,把肉留著。莊公問他為什么這樣。潁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娘,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讓我帶回去送給她吃。”莊公說:“你有個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獨我就沒有!”潁考叔說:“請問您這是什么意思?”莊公把原因告訴了他,還告訴他后悔的心情。潁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擔心的!只要挖一條地道,挖出了泉水,從地道中相見,誰還說您違背了誓言呢?”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賦詩道:“大隧之中相見啊,多么和樂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相見啊,多么舒暢快樂啊!”從此,他們恢復了從前的母子關系。

君子說:“潁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僅孝順自己的母親,而且把這種孝心推廣到鄭伯身上。《詩經·大雅·既醉》篇說:‘孝子不斷地推行孝道,永遠能感化你的同類。’大概就是對潁考叔這類純孝而說的吧?”

注釋

1)  初:當初,這是回述往事時的說法。

2)   鄭武公:名掘突,鄭桓公的兒子,鄭國第二代君主。

3)   娶于申:從申國娶妻。申,春秋時國名,姜姓,河南省南陽市北。

4)   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鄭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謚號。

5)   共(gōng)叔段:鄭莊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歲小,因此稱“叔段”。

6)   寤(wù)生:難產的一種,胎兒的腳先生出來。寤,通“啎”,逆,倒著。

7)   驚:使動用法,使姜氏驚。

8)   遂惡(wù)之:因此厭惡他。遂,連詞,因而。惡,厭惡。

9)   愛:喜歡,喜愛。

10)   亟(qì)請于武公:屢次向武公請求。亟,屢次。于,介詞,向。

11)   公弗許:武公不答應她。弗,不。

12)   及莊公即位:到了莊公做國君的時候。及,介詞,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13)   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滎(xíng)陽縣西北。

14)   巖邑:險要的城鎮。巖,險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15)   虢(guó)叔死焉:東虢國的國君死在那里。虢,指東虢,古國名,為鄭國所滅。焉,介詞兼指示代詞相當于“于是”“于此”。

16)   佗邑唯命:別的地方,聽從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詞,別的,另外的。唯命,只聽從您的命令。

17)   京:地名,河南省滎陽縣東南。

18)   謂之京城大(tài)叔:京地百姓稱共叔段為京城太叔。大,同“太”。王力、朱駿聲作古今字。《說文》段注:“太從大聲,后世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19)   祭(zhài)仲:鄭國的大夫。祭:特殊讀音。

20)   都城過百雉(zhì):都邑的城墻超過了300丈。都:《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指次于國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級的城市。 雉:古代城墻長一丈,寬一丈,高一丈為一堵,三堵為一雉,即長三丈。

21)   國之害也:國家的禍害。

22)   先王:前代君王。郭錫良《古代漢語講授綱要》注為周開國君主文、武王。

23)   大都不過參(sān)國之一:大城市的城墻不超過國都城墻的三分之一,參,同“三”。

24)   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墻不超過國都城墻的五分之一。“五分國之一”的省略。

25)   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墻不超過國都城墻的九分之一。“九分國之一”的省略。

26)   不度:不合法度。

27)   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28)   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的意思。

29)   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禍害。辟,“避”的古字。

30)   何厭(厭)之有:有何厭。有什么滿足。賓語前置 何:疑問代詞作賓語定語。之:代詞,復指前置賓語。

31)   為之所:給他安排個地方,雙賓語,即重新安排。

32)   無使滋蔓(zī màn):不要讓他滋長蔓延,“無”通“毋”(wú)。

33)   圖:除掉。

34)   猶:尚且。

35)   況:何況。

36)   多行不義,必自斃:多做不義的事,必定自己垮臺。斃,本義倒下去、垮臺。漢以后才有“死”義。

37)   姑:姑且,暫且。

38)   既而:固定詞組,不久。

39)   命西鄙北鄙(bǐ)貳于已:命令原屬莊公的西部和北部的邊境城邑同時也臣屬于自己。 鄙:邊 邑也,從邑,啚聲,邊境上的城邑。貳:兩屬。

40)   公子呂:鄭國大夫。

41)   堪:承受。

42)   若之何:固定結構,對它怎么辦?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這件事。

43)   欲與大(tài)叔:如果想把國家交給共叔段。與,給予。

44)   臣請事之:那么我請求去事奉他。事,動詞,事奉。

45)   生民心:使動,使民生二心。

46)   無庸:不用。“庸”、“用”通用,一般出現于否定式。

47)   將自及:將自己趕上災難,杜預注:“及之難也。及:本義追趕上。

48)   收貳以為己:把兩屬的地方收為自己的領邑。貳,指原來貳屬的西鄙北鄙。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49)   廩(lǐn)延:地名,河南省延津縣北。

50)   厚將得眾:勢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眾,指百姓。

51)   不義,不暱(nì),厚將崩:共叔段對君不義,百姓就對他不親,勢力再雄厚,將要崩潰。 暱:同昵(異體),親近。

52)   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

53)   繕甲兵:修整作戰用的甲衣和兵器。繕,修理。甲,鎧甲。兵,兵器。

54)   具卒乘(shènɡ):準備步兵和兵車。具,準備。卒,步兵。乘,四匹馬拉的戰車。

55)   襲:偷襲。行軍不用鐘鼓。杜預注:“輕行掩其不備曰襲”。本是貶義,后逐漸轉為中性詞。

56)   夫人將啟之:武姜將要為共叔段作內應。夫人,指武姜。啟之,給段開城門,即作內應。啟,為動用法。

57)   公聞其期:莊公聽說了偷襲的日期。

58)   帥車二百乘 :率領二百輛戰車。帥,率領。古代每輛戰車配備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萬四千四百人。

59)   叛:背叛。

60)   入:逃入。

61)   公伐諸鄢:莊公攻打共叔段在鄢邑。諸:之于,合音詞 。

62)   辛丑:干支紀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xū)亥。二者相配,用以紀日,漢以后亦用以紀年。即二十三日。

63)   出奔共:出逃到共國(避難)。奔,逃亡。

64)   不弟:不守為弟之道。與“父不父,子不子用法相同。”《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說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

65)   如二君,故曰克: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爭斗,所以用“克”字;克,戰勝。

66)   稱鄭伯,諷失教也: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譏,諷剌。失教,莊公本有教弟之責而未教。

67)   謂之鄭志:趕走共叔段是出于鄭莊公的本意。志,意愿。

68)   不言出奔,難之也: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是史官下筆有為難之處。

69)   寘:“置”的通用字。放置,放逐。

70)   誓之:為動,對她發誓。

71)   黃泉:地下的泉水,喻墓穴,指死后。

72)   悔之:為動,對這事后悔 。

73)   潁考叔:鄭國大夫,執掌潁谷(今河南登封西)。

74)   封人:管理邊界的地方長官。 封:聚土培植樹木。古代國境以樹(溝)為界,故為邊界標志。

75)   有獻:有進獻的東西。獻作賓語,名詞。

76)   賜之食:賞給他吃的。雙賓語。

77)   食舍肉:吃的時候把肉放置一邊不吃。 舍,舍的古字。

78)   嘗:吃過。

79)   羹:帶汁的肉。《爾雅·釋器》:“肉謂之羹。”

80)   遺(wèi)之:贈送給她。

81)   繄(yī)我獨無:我卻單單沒有啊! 繄:句首語氣助詞,不譯 。

82)   敢問何謂也:冒昧地問問你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敢:表敬副詞,冒昧。

83)   故:原故,原因和對姜氏的誓言。

84)   悔:后悔的心情。

85)   何患焉:您在這件事上憂慮什么呢?焉:于是。

86)   闕:通“掘”,挖。

87)   隧而相見:挖個地道,在那里見面。隧,隧道,這里用作動詞,指挖隧道。

88)   其誰曰不然:那誰能說不是這樣(不是跟誓詞相合)呢?其,語氣助詞,加強反問的語氣。然,代詞,代莊公對姜氏發的誓言。

89)   賦:賦詩,孔穎達疏:“謂自作詩也。”

90)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走進隧道里,歡樂真無比。

91)   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yì):走出隧道外,心情多歡快。 中、融:上古冬韻,今押韻。 外,洩:上古月韻,今不押韻。

92)   遂為母子如初:從此作為母親和兒子象當初一樣。

93)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94)   施及莊公:施,延及。延及莊公。

95)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匱,盡。錫,通賜,給與。

96)   其是之謂乎:其,表推測語氣,之,結構助詞,助詞賓語前置。

賞析

《鄭伯克段于鄢》是編年體史書《左傳》的一個片段,卻儼然一篇完整而優美的記事散文。文章把發生在兩千七百多年前的這一歷史事件,具體可感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使我們仿佛真的進入了時間隧道,面對面地聆聽歷史老人繪聲繪色地講述這一事件的緣起、發生、發展和最后結局。從而,不僅讓我們明了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況,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相關人物的內心世界,并進而感悟到鄭國最高統治者內部奪權斗爭的尖銳性和殘酷性。

《鄭伯克段于鄢》能有這樣的藝術效果,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記敘得法。此文并不平鋪直敘地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而是緊緊抓住相關人物性格的發展邏輯及其言行展開記述。這樣,不僅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正是相關人物的固有個性決定著事件的發展和結局;同時又使我們在事件的發展和結局中,更清楚地看到了相關人物的固有個性。

通過《鄭伯克段于鄢》,我們還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左傳》的一種總體行文特點,即不著一褒字,也不著一貶字,而褒貶自在其中。這種手法,也正是《春秋》一書所用的`手法。即后來常說的“春秋筆法”。即如我們所說的鄭莊公陰險狡詐、姜氏偏心溺愛、共叔段貪得無厭,并非作者直接告訴我們,而是通過他們各自的言行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好的敘事體作品,作者的傾向是在真實而客觀地敘述和描寫故事的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的。

《鄭伯克段于鄢》結構完整,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尤其是把鄭莊公老謀深算的性格刻畫的淋漓盡致.鄭莊公先封叔段于京,又聽任叔段"不度","命西鄙北鄙貳于己",既而"收貳以為己邑",最后"伐諸鄢",有人認為表現了莊公的"仁慈"和"忍讓",有人卻認為他是有意"養成其惡".此事是春秋開篇的第一則故事,除了說明多行不義必自斃之外還講說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潁考叔勸君,莊公掘地見母表現出的孝及君臣之義,是孝悌故事中的經典。

“遂為母子如初”的結尾,有人稱之為丑劇,亦不為過,像姜氏母子這樣早已失去了普通人性的典型人物,在經過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掙斗之后,能夠毫無芥蒂再敘什么天倫之樂嗎?何況在剛出生之時就埋下了怨恨的種子,“遂為母子如初”的“初”字就缺乏依據,顯得勉強了,血腥的廝殺早就把統治階級竭力宣揚的那層薄薄的“孝悌”的外衣撕得粉碎了。無怪乎史官對此事的評論也感到為難了。“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這是作者針對潁考叔而說的。將孝道永賜予汝之族類,似乎是鄭莊公受到潁考叔孝母的感染,其實不過是莊公借此就坡下驢。他之所以欣然接受潁考叔的建議,不過是企圖縫補這些破碎的外衣,掩蓋已經充分暴露的骯臟的軀體和丑惡的靈魂。這也是千古奸雄的伎倆,因為在這里鄭莊公又集中地表現了他的偽善,而偽善是永遠和丑惡伴隨在一起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np视频| jizz大全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软件ap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性刺激久久久久久久久| 最好看的2018中文字幕高清的| 久久五月激情婷婷日韩|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舒服点男同|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爱做久久久久久| 老师的兔子好多软水在线看| 黄色网页在线免费观看| wwwxxx国产| 日本a免费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激情自拍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不卡在线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大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又粗又长又硬免费视频| 国产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毛片国语 | 国产剧果冻传媒星空在线| 国产真实乱对白mp4|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国产无套中出学生姝|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 无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