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格言朱成玉集錦3篇
《父親的格言 朱成玉》閱讀答案是什么
父親的格言朱成玉
①父親一直教育我們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在別人背后指指點點。上中學的時候,我和班里的另一個同學競爭班長的職務,為了拉攏同學給我投票,我把一些同學請到家里,并說了我的競爭對手很多壞話。被父親聽到了,他當時說了一句話:(A))當你用食指對著別人背后指指點點時,你是否注意到你其他的三個手指正指著自己并且以三倍的力量在擊你!
②父親喝茶有個習慣,總是先把茶放到陽光下,讓陽光慢慢滲入。他不懂茶道,但這道程序他卻從不省略。父親在上班前經常叮囑母親的話就是:把我的茶葉放到陽光下曬曬。晚上,父親就會泡著那些被陽光曬過的茶,讀書,寫點感悟人生的字句。對于這個特別嗜好,父親的解釋是:喝了被陽光曬過的茶,感覺心里就有了陽光的味道。
③曾經隨父親去參加過一個遠房親人的葬禮,所有人都對死者的家屬說一些節哀順變之類的安慰話。父親卻拍著逐漸壯實起來的后生說:你要快點成長,早日扛起家里的重擔,大樹倒了,就是要給你們這些小樹騰地方。
④下雪的時候,我用套子套住了一只鳥。我把它握在手中,如獲至寶。父親看到了,跟我打賭說他會讓這黑色的鳥變成彩色的。我不信,就松開了雙手。我看到,那只鳥在天空自由飛翔的時候,因為鑲上陽光的色彩而變得斑斕。父親說:(B)再美麗的鳥,失去了自由,被我們握在手里的時候,都是黑色的。
⑤小時候有一次給家里買醬油,店家在找零錢的時候多找了一角錢,在當時,一角錢對一個孩子的誘惑還是很大的,它可以換來一大推花花綠綠的糖果。店家找回來的一角錢是5個2分的硬幣,我不想把這筆意外之財交給父親,就把它們藏到了自己的鞋墊里。柔軟的鞋墊里突然有這么幾個硬幣在里面,很不舒服。時間久了,腳被硌破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父親知道后,并沒有訓斥我,只是幫我取出那幾個硬幣,送還給了店家,父親對我說:(C)不要為了幾枚硬幣而硌壞了自己的腳,那樣自己走出的路會歪歪扭扭。
⑥在我臨近高考的那段時間里,父親下崗下,又在出苦力干活時被重物砸斷了腳,對于我們來說,父親的倒下就像天塌了一樣,可是父親依舊快樂著,在給自己削拐杖的時候還哼著歌,絲毫沒有被命運擊敗的跡象。
⑦面對母親的愁眉苦臉,父親開導她說:這腿沒幾天就好了,現在我可以利用這幾天好好養身子,身子棒實了,就是本錢哪,到時我再把錢給你翻倍地掙回來。
⑧母親對父親的貧嘴沒辦法,只好由著他在那里哼著并不好聽的歌。
⑨父親本來就是一副書生的`骨架,再加上受了傷,再不能干重活了。他就買了一頭毛驢,拴上一個簡易的車棚,穿梭于大街小巷,收一些居民家中的廢棄物品。路過垃圾堆時順便撿點破爛賣錢。父親的吆喝很有特點,他會編一些諸如酒瓶子,易拉罐,擱在家里是破爛。給我就能把錢換之類的順口溜,不時牽惹出居民的歡笑。
⑩父親早出晚歸,每個黃昏,我看到的都是他一瘸一拐沉重而疲憊的身影,可是他看到我時又總會在臉上綻放一推燦爛的笑。父親就是這樣,不論生活如何困頓,他總能找到自己快樂的邏輯:(D)窮人吃豆腐和富人吃海鮮一樣香,窮人穿棉襖和富人穿貂皮一樣暖和,富人花大錢,窮人花小錢,都是一樣的活著。
父親一邊擦拭著臉上的汗水,一邊摩挲著我們的頭,很男人地說:(E)放心吧孩子們,老天不會讓我們總是呆在冬天里!
摘自《家庭·月末版》
【第6句】: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是父親的經典格言,請結合文章的內容和自己的體驗,說說這些格言給我的教益和幫助。(4分)
示例:(A)句格言:教我學會做人。
(B)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句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句】:讀完全文后,你覺得文中的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句】:文中父親的每句格言都感人至深,給人以啟迪。請探究一下這其中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句】:讀下面一段文字,看看文中哪件事與下面這則材料的內容相同,并寫出閱讀這兩則文字的探究結論。(3分)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戲和休息。它以為自己也是一只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終日和雞廝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愿望。主人用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懸崖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石頭似的,垂直掉了下去,慌亂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于飛了起來。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句】:文章第②段是寫父親的特別嗜好喝被陽光曬過的茶。試結合自己的觀察,仿照此段寫法,介紹你父母(或親朋)一個特別嗜好。(100字左右)(3分)
【第6句】:示例:C、珍愛生命(保護動物) D、不貪不義之財E、正確面對困難F、堅信未來(意近即可)點撥:仔細分析一下各則名言所蘊含的道理,再用簡明語言概括一下。
【第7句】:示例:父親樂觀、豁達、正直、睿智,因勢利導教育兒子,以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染他人,引導孩子向上、向善,笑對生活,正視困難,堅信未來,是一位優秀的導師。(意近即可)點撥:從文中尋找父親的言行,從其言行中歸納出父親的性格特點。
【第8句】:一是敘述的每一個故事都非常感人,非常精要、典型;二是每句格言都是在自然的敘述中導出的,富于理趣,易懂易記,樸實感人。(意近即可)點撥:從敘寫方式,表達效果及含義方面綜合分析。
【第9句】:示例:①環境造人②目標影響人的成長③要因材施教④置之死地而后生(意近即可)點撥:面對一組材料,要分析這些材料的共同點,找出其中蘊含的道理即可。
【第10句】:與文章第③段所敘事例大體相同。示例:父親愛喝點小酒,而且愛喝親自釀的酒。每當稻子熟了,收獲完稻子后第一件事就是親手釀酒。他把家里的秕谷和一些中等的谷子放在水里浸泡,然后洗凈、醺蒸,當酒液從竹管淌下,滴入土酒罐中的時候,臉上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一邊細細地品著,一邊自言自語地說道:自家的酒好!我釀的酒好喝!父親到了晚年依然如此。我勸他不必如此辛勞,買點酒喝喝就行了。父親卻說:不,不,喝自已釀的酒踏實!點撥:仿寫一段文字,應力求形式上的大體相似,重在敘述內容是否能體現人物個性。
《風箏的心 朱成玉》閱讀答案
①又到了放風箏的季節,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卻空空如也。莫非是與這城市積下了太多的仇怨,連云都躲藏起來,不肯給城市的天空一點夢想 的色彩嗎?
②而我依然仰望,尋找那些飛翔的痕跡,尋找那只要一點點風就可以抖擻起精神來的風箏。
③再次見到風箏,是在三月最破敗的小巷。一些藍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飛翔的念頭,被一群孩子們嫩小的手提著,輕輕地,飄在一人多高的風里。
④孩子們必須奔跑,因為只有奔跑才可以帶來風。
⑤老人們說,放風箏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煩惱和晦氣,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們相信,這些用心靈里最珍貴的情愫扎出來的夢想之鳶,可以把種種美好的愿望傳達給上帝。
⑥ 小時候沒有卡通沒有電腦,卻有廣闊的草地放風箏。如今,孩子們有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卻再也騰不出時間和空間縱情奔跑,縱情釋放他們的夢想。所有的時間都被各種補習培訓填充,所有的空間都被鋼鐵水泥占領。在這個簡陋的巷子里,我看見風箏精疲力竭仍無法飄過城市的額頭,氣喘吁吁仍無法驚動半點塵俗。
⑦孩子們在巷子里終于跑累的時候,其中一個把風箏舉過頭頂嘆口氣說,有風多好,有風它就能飛上天空了。另外幾個孩子也如泄了氣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著——風都哪兒去了?
⑧風都哪兒去了?孩子的話讓 我不禁一怔。風,被高高密密的樓群阻隔在外面;風,被機器的轟鳴趕往別處;風,藏在遙遠的記憶里;風,躲進有歌謠的童年。小時候,我的風箏可以放得比云朵還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風箏和白云竊竊私語,那是我兒時最美麗的花籃,一直在我的記憶里晃來晃去。
⑨風箏飛不起來,然而它們卻是這座城堡里唯一長著翅膀的鳥了。它們醒著,心懷世界上最單純的愿望:只要一點點風,只要一點點可以飛翔的天空。
⑩天空不冷清 ,風箏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風箏的心。風箏,這春天里的郵票,何時能為孩子們郵寄來春天?
? 不知為什么,看著這些無法飛上天空的風箏,我的心里異常難受。盡管這是一些廉價的風箏,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兩三塊錢就可以在任何一個商店里買到,但我還是希望它們能飛起來。這種希望點燃我心中隱匿了許久的渴望飛翔的念頭。我對孩子們說,“明天早晨在這里等我,我領你們去一個可以讓風箏自由自在飛翔的地方。”
?那個晚上,我挑選了最結實的竹簽和最漂亮的桃花紙,精心制作了一個美麗的風箏。這是對童年的牽掛。我盡可能地將生命中所有美麗的色彩都繡到風箏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長長的思念的線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會走得太遠。
?風箏上的那些花朵,鮮艷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臉。我仿佛聽見了風箏在說:給我 一點點風,給我一點點與夢有關的顏色。
?第二天一大早,我帶上親手制作的風箏領著孩子們去了廣場。廣場上人 頭攢動。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打開風箏,小心翼翼地打開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風來了!風箏飛上了高高的天空!
? 我手中的線軸飛快地旋轉,我的風箏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聽童年的消息。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動。很多人仰起了頭。很多人高聲喊到:“快看,多美的風箏!”那一刻,我感覺到,適合風箏飛翔的`風來了。那些安靜的、優雅的心靈回來了。其實,它們從來就不曾丟失,只是有待呼喚。
【第13句】:本文圍繞“風箏”主要記敘了哪兩件事?(4分)
【第14句】:“風箏,這春天里的郵票,何時能為孩子們郵寄來春天?”一句中兩個“春天”的含義是什么?(4分)
【第15句】:作者在文 中第⑧節提到自己小時候放風箏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第16句】:從修辭和表達效果方面,賞析下面一句話。(3分)
在這個簡陋的巷子里,我看見風箏精疲力竭仍無法飄過城市的額頭,氣喘吁吁仍無法驚動半點塵俗。
【第17句】:文章結尾說:“其實,它們從來就不曾丟失,只是有待呼喚。”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分)
參考答案:
【第13句】:1)看孩子們在小巷里放風箏,風箏飛不起來。(2分)
2)我做了風箏,帶孩子們去廣場放風箏。(2分)
【第14句】:第一個春天指季節(2分)
第二個春天指快樂生活(或幸福、愉快、自由自在的生活)(2分)
【第15句】:1)對兒時自由自在、愉快生活的懷念;(2分)
2)和現在的孩子的生活形成對比,表達作者對現在孩子生活環境的不滿。(2分)
【第16句】: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賦予風箏以人的生命,寫出了這里的風箏沒有起飛的空間,同時含蓄的表現出人們整天因瑣事而忙碌,沒有閑情逸致去放風箏這些社會現實。(2分)
【第17句】:例:生活中一些東西并沒有丟失,比如:風箏、沙包、彈弓、玻璃球等,他們都是客觀存在的。(1分)丟失的是人們沉靜、優雅的心情,如果能夠擁有一份悠閑與清雅,那么快樂會重新回到身邊。(2分)
《向日葵》閱讀答案朱成玉
閱讀理解一開始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脈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向日葵》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向日葵
朱成玉
墻高得擋住了風,擋住了季節,擋住了一顆向上生長的心。
一個曬太陽的囚犯,閃著光禿禿的腦袋,呆呆地注視著剛剛粉刷過的墻皮,好像在閱讀一張舊廣告。
潔白的墻上什么也沒有,除了他光禿禿的影子。他卻在孜孜不倦地讀,似乎讀出了整個世界。
囚犯每天出來放風的時候,都會呆呆地注視那面墻。士兵向監獄長報告,說他有輕生之念。在這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監獄長絞盡腦汁,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試圖打消囚犯的輕生之念。他請藝術家們來演出,請心理學家給他講故事,他還精心偽造了一封已經與囚犯離了婚的妻子的來信,信中寫滿了溫柔,可這個小把戲最終也被囚犯看出了破綻。“不知道是誰拿我尋開心,”囚犯說,“你看寫信的這個日子。”監獄長看見信的落款寫著“4月1日”,不禁罵起自己的粗心來,怎么選了個“愚人節”寫這封信?
就在監獄長一籌莫展的時候,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在靠近墻根的地方長出一棵向日葵來,那是高墻內唯一的綠色。監獄長奇怪地發現,那個囚犯不再盯著那面高墻看了,而是把目光轉向了這棵向日葵。
“這是最后的機會了。”監獄長忽然又看到了希望,他叫人把那棵向日葵用一個圍欄圍了起來。
向日葵一天天地長高,監獄長在囚犯的眼神中看到了一棵小的向日葵。
監獄長的心暫時平靜了一些,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讓人無論如何也要看護好那棵向日葵。
一天深夜,狂風伴著驟雨席卷而來,電線全被吹斷了。在這之前,上級曾來電命令,嚴密看管獄中囚犯,以防他們越獄。果然不出所料,這個有著輕生之念的囚犯趁混亂之機,帶上幾根早已準備好的繩子,向墻外爬去。由于匆忙,繩子沒有系牢,他重重地摔了下來,卻摔在一個人的身上。
那個人就是監獄長,他被砸得不輕。原來,他怕大風把那棵向日葵吹倒,怕驟雨將一顆向上生長的.心熄滅,所以用身體護著那棵向日葵,碰巧將這個要越獄逃跑的家伙逮個正著。
“你護著這棵向日葵干嗎?”囚犯自認倒霉,并有些不解地問道。
“因為它給你帶來過希望,不是嗎?”監獄長說道,“遲早有一天,它會高過這面墻的。”
第二天,監獄長并沒有向上級匯報囚犯越獄這件事,只是簡簡單單地匯報說,一切正常。
監獄長領著囚犯的孩子來看他,囚犯不敢相信一個犯人的孩子竟然有人來關愛。監獄長在囚犯入獄那天起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并給了孩子全方位的照顧。“你看,孩子期末考試考了個雙百呢!”囚犯握著試卷的雙手在抖,一滴淚在紙上迅速洇開了,形狀竟像一個展開笑臉的葵花。
向日葵又長高了,需要仰望了!
一天,監獄長拎了一瓶酒來找他,“慶祝一下,”監獄長說,“向日葵終于高過那面墻了!”
囚犯真正快樂起來了。向日葵長高了,他的心也一點點靠近了太陽。
監獄長在向日葵生長的地方刨出了一小塊地,然后發給監獄里的囚犯們每人一粒葵花籽。他讓他們種下一個希望,讓向日葵和他們的心一起生長,一起品咂出快樂的滋味。
囚犯出獄那天,監獄長在身后送他。監獄長生得矮,但給人一種很敦實的感覺。可是陽光卻將他的影子抻得很長,像一株頑強的植物,像那棵向日葵,高過墻的向日葵。
曾經的囚犯沖著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當他轉身走掉的時候,那個向日葵的影子卻像穿了鞋子一般跟著他走,走進陽光中來,走到生活中去。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有刪改)
【第1句】: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
A.剛剛粉刷過的墻上什么也沒有,但囚犯卻在孜孜不倦地讀,“似乎讀出了整個世界”,這說明囚犯仍然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B.“監獄長在囚犯的眼神中看到了一棵小的向日葵”的意思是,監獄長發現了囚犯心中微小的希望,說明監獄長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C.“遲早有一天,它會高過這面墻的”,監獄長說的這句話一語雙關:一是向日葵最終會高過這面墻,二是囚犯最終會獲得新生。
D.從全文看,囚犯的心理活動經歷了“冷漠絕望—自卑仇視—萌發希望—感動快樂—充滿希望”的變化過程。
E.小說語言含蓄,如“監獄長生得矮……可是陽光卻將他的影子抻得很長,像一株頑強的植物”的描寫就暗含對監獄長的贊美。
【第2句】:監獄長具有哪些性格特征?體現在哪些事上?
【第3句】:請結合文本,探析“向日葵”在文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第1句】:CE
【第2句】:監獄長的性格特征:善良,富有愛心。事件:①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試圖打消囚犯的輕生之念。②利用向日葵感化囚犯。③沒有向上級匯報囚犯越獄。④把囚犯的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并給予全方位的照顧。
【第3句】:①是全文的線索。小說的情節通過向日葵串連起來。②通過向日葵的生長變化體現囚犯的變化。這樣情景交融,不僅很好地體現了人物情感,而且使人物生動形象。③富有象征意義。在文中,向日葵既指現實存在的一種植物,又象征囚犯靠近光明的心,象征著希望。
朱成玉《燈籠》閱讀答案
導語:通過閱讀練習,可以幫助大家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哦。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朱成玉《燈籠》閱讀答案,供各位參考。
燈籠
朱成玉
①父親做燈籠的手藝遠近聞名,但父親從不靠它來賺錢。許多人為父親遺憾,嫌他浪費了這身手藝。父親卻總是憨厚地笑著說:當玩了,閑著也是閑著。
②逢年過節,很多人家都來求父親做燈籠。自然不會白求,家境殷實些的,會給些閑錢。所以童年里,我們過年總會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們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貧寒的,會拿些糧食來求燈籠,他們寧可從嘴里省出來幾升糧食,也要做個大紅燈籠,圖個喜氣。他們把燈籠當成一種寄托,當成了好日子的火種。父親對窮人富人一視同仁,害得自己整個臘月都閑不下來,忙得昏天黑地。但望著一家家大紅燈籠高高掛,父親就會一邊抽著煙袋,一邊很滿足地笑,把眼睛瞇成了一條連小咬兒都鉆不進去的縫。
③這種呈橢圓形的燈籠被稱為長命燈。燈籠通體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貴驅邪之說。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間寓意長命富貴。依我們這里的民俗,逢年節點亮燈籠不僅增加年氣,還可保一輩子不受窮。還有的人說,點上燈籠,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沒病沒災。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燈籠是個細致活兒,需經過片竹、削竹、編織、定型、上紙、寫字、上油等繁瑣的過程,每個過程都需要嚴謹細致的操作。只有在燈籠腰身裱上一圈紅色皺紋紙的時候,燈籠才有了靈魂。細密的紋路襯上紅色,一份喜氣便驟然附到燈籠身上,揮之不去。
⑤父親認真對待每一盞燈籠,他虔誠地認為,每個燈籠都是有靈魂的,只有認認真真地編制,每尺每寸都一絲不茍地完成,讓每根竹條都規規矩矩,恰到好處地排好隊,站好崗,靈魂才能在燈籠的'身體里呆得安穩。那些燈籠做好后,父親的手上便落滿瘡疤,那都是讓鋒利的竹條劃傷的。
⑥一年除夕,鄰居拴柱拎著半袋米來求燈籠。他撓著頭,不好意思地對父親說,因為帶阿爸去治病才回來,沒趕上定做燈籠。只想來碰碰運氣,看父親有沒有多做出一個來。“我只想把燈籠高高地掛起來,沒準那樣阿爸的病很快就會好了。”拴柱充滿期待地說,仿佛這燈籠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個五尺漢子,在父親面前直抹眼淚。
⑦父親剛開始猶豫了一下,但聽到拴柱這樣說,便斬釘截鐵地說道:“有,正好多一個。”父親從里屋拿出了一個又紅又大的燈籠遞給拴柱,“把這個拿回家掛上吧,希望它能靈驗,讓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來。”拴柱一個勁地道謝。父親還攆出家門,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動地塞給了拴柱。
⑧那是留著自己掛的燈籠,可是父親卻將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親賭氣,父親卻說,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燈籠送給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們家沒有掛起燈籠,但左鄰右舍高高掛起的燈籠,那些被賦予了靈魂的燈籠,仿佛格外地惦記著編制它們的人,爭著要把光亮照過來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們不約而同地仰起了頭,看著那光閃閃的被賦予了生命喜氣的燈籠,仿佛看到了光燦燦的豐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無憂的將來,看到了一個個即將成真的美夢……微醉的父親,看著那些在風中飄蕩的大紅燈籠,滿臉蕩漾著笑意:“總算沒有瞎了這身手藝!”
⑩現在我才懂得,父親在編制那些燈籠的時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盞燈籠,用善良做芯兒,用愛心為罩,這盞燈籠高掛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會熄滅。
1.本文圍繞父親與燈籠,主要敘述了三件事,請概括出其余兩件事。
答:(1)父親給人家做燈籠,一視同仁,有求必應。
(2)
(3)
2.簡要說說文中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
3.結合語境,對下列句子作簡要賞析。
(1)細密的紋路襯上紅色,一份喜氣便驟然附到燈籠身上,揮之不去。
答:
(2)微醉的父親,看著那些在風中飄蕩的大紅燈籠,滿臉蕩漾著笑意:“總算沒有瞎了這身手藝!”
答:
4.本文著力描寫父親制作的燈籠,請簡要分析“燈籠”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答:
5.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制作燈籠很費時間和精力,①段中,父親卻說“當玩了,閑著也是閑著”,這句話表明父親根本不會靠它來賺錢。
B.③段中,作者介紹了燈籠的名稱、制作材料及其寓意,這使文章帶有濃郁的民俗色彩,并為下文寫拴柱來求燈籠等情節作了鋪墊。
C.⑦段中的加點詞語“猶豫”“斬釘截鐵”,寫出了父親內心經歷了從不情愿到痛下決心的漫長掙扎過程,因為他也希望自家能過一個喜慶祥和的新年。
D.⑨段中的畫線句通過描寫那些賦予了靈魂的燈籠,贊美了父親的好靈魂。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人燈籠也必然會在照亮別人的同時照亮自己。
參考答案:
1.(2)父親一絲不茍地制作每一盞燈籠。(3)父親將自家的燈籠送給了拴柱。(意思對即可)
2.文中的父親善良憨厚,富有愛……是父親這一形象的象征,作者著力描寫燈籠,突出了父親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盞燈籠,表達出作者對父親的崇敬、贊美之情。(意思對即可)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