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美德格言90句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格言名句
導語: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我國最基本的品質要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格言名句,歡迎大家閱讀!
【第1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第2句】: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第3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第4句】: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第5句】: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第6句】: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第7句】: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第8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第9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第10句】: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第11句】: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yǎng)》
【第12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第13句】: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第14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第15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第16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第17句】: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第18句】: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第19句】: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第20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第21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第22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第23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第24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
【第25句】: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第26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第27句】: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第28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第29句】: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第30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第31句】:名節(jié)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第32句】: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第33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第34句】: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第35句】: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第36句】: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第37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第38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第39句】: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第40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第41句】: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第42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第43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第44句】: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第45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第46句】: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第47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第48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第49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第50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讀《中華傳統(tǒng)美德格言》有感作文
今天,我在家里看《中華傳統(tǒng)美德格言》,其中一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吸引了我,因為這首詩小時候爸爸教過,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格言的大意是:誰說小草的心意,能夠報答得了春天的陽光呢?這兩句詩既表現(xiàn)了母愛的溫暖與偉大,又表達了子女對母親的無限感激之情。
想想我們現(xiàn)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都很呵護,寵愛得不得了,真是要星星不敢給月亮。但是許多孩子卻把太多的關心與關愛當成了一種理所當然,一些孩子往往目中無人、自私、霸道,不知道關心父母和別人。
和許多孩子一樣,我在家里是很受長輩們疼愛的:我要什么,他們就給什么,沒有的馬上去買;我想去哪里玩,他們就帶我去哪里玩;我要吃什么,他們就給我吃什么。總之,他們是非常疼愛我的,數(shù)不清他們對我的好、對我的愛。可是我卻不懂得珍惜,經(jīng)常發(fā)脾氣,嫌這個不好,哪個不滿意,對他們不僅沒有感激之心,而且還認為本身就應該這樣。
記得有一次,外婆辛辛苦苦地煮好餃子,滿懷希望的招呼我吃,我卻不想吃,反而對外婆大聲嚷嚷:“我不要吃水餃,你給我煮飯。”“好,好,我馬上去煮。”外婆連忙答道。媽媽在旁邊沉著臉,一言不發(fā),好像要打我的樣子,我似乎感覺到了什么,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吃餃子。
想想好羞愧啊!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父母、老師的教育下,我慢慢懂事了,逐漸懂得要尊重他人、關心父母、孝敬長輩。
我把《中華傳統(tǒng)美德格言》里的“重親情,禮為先。”的文章都讀了一遍,它教育我們學會感激,從小要心存一份真與善,愛每一位善良的人們,為他們一點一滴的付出,用我們微薄的力量去感激他們。正如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老師的手》最后一句話所說的:要感謝他人對自己的付出。無論這種付出是多么的微小。
在這里,我想對爸爸、媽媽說:我愛你們!感謝你們對我無微不至的付出,我會珍惜你們給我這美好的一切!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源遠流長,具有不朽的歷史地位,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華美德集中體現(xiàn)在儒學倫理道德上。儒學是經(jīng)典,美德是國粹,拋棄它社會就動亂,弘揚它社會就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弘揚儒學文化,承傳中華美德,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對于弘揚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應該有一種緊迫感。國家對此十分重視,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這個神圣的使命自然由我們新一代去發(fā)揚光大。
讀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校園詩教讀本》這本書后,使我收益匪淺,深深得認識到了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我們責任的重要性。 讀本中的《三字經(jīng)》細細品味,其味無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讓我對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chǎn)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對作者廣博的學識、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觀把握能力肅然起敬,為古代教育者獨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三字經(jīng)》中有 一節(jié)“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傳誦名句。就是說戰(zhàn)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育孩子做學問不要中途而廢。是啊!我們的學習就像織布,靠的是一絲一線長期的積累呀!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廢。逃學就如同斷機,線斷了,布就織不成了,常常逃學,必然學無所成。 孟子的成材離不開偉大的母親。
想想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既當父母又當老師,辛辛苦苦養(yǎng)育我們、培養(yǎng)我們,使我們懂得做人要有愛心;做事要有責任感;學習要勇于創(chuàng)新。讀了孟母的故事,想想我的母親,她也是非常操心的。每天上學前總給我添上幾句“用心學習啊”“要多向老師問問題”“做事情要積極”等的'話,但我卻嫌她嘮叨,總會不耐煩地敷衍媽媽。媽媽問我?guī)拙鋵W習上的東西,我就覺得煩。還常常為了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跟父母賭氣,甚至向父母發(fā)脾氣,卻絲毫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應該了。父母對我們問長問短,嘮叨,那是因為她盡到了一位母親的責任,她應當照看好我們的責任。看,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想得到父母的關愛,而又得不到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們從小就應該要樹立起一顆強烈的責任心,不辜負父母、老師、祖國的期望。
讀詩誦經(jīng)。老師把這些仁愛思想透滲到了教學中,讓我們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精神營養(yǎng)。使我們在校園內感受到了仁愛教育的濃濃氛圍。學校舉辦的“八榮八恥”活動,給了我們深刻的體會和了解,知道了該以什么為榮,什么為恥。校園里書聲朗朗;同學們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師生之間的尊敬和關心。
只要我們人人要肩負起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責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點點滴滴做起,我們會把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永遠繼承發(fā)揚下去。
中華傳統(tǒng)美德
五千年的滄海桑田,五千年的華彩樂章,演繹了東方文明古國的燦爛與輝煌。3月12日下午,我們在藝海電影院觀看了一場大型綜藝音舞詩《中華神韻》,這是一場演繹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音樂舞蹈盛宴,很完美的闡述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
從演員們的表演中,我不禁聯(lián)想起: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早在遠古時代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偉大的詩人和聞名中外的詩:李白的《靜夜詩》;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孟浩然的《春曉》;杜甫的《春夜喜雨》……除了詩人,我國古代還有舉世聞名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四大發(fā)明。
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為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我們的科學家們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古代人們的夢想——飛天夢和奔月夢。
看完這臺演出,讓我明白: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是正在燃燒的火焰,我們必須學好文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將雄雄燃燒的火焰,一代代傳下去。我相信,我們偉大的國家的將來必定是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
中華傳統(tǒng)美德作文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小編收集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中華傳統(tǒng)美德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于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jié)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xiàn)在社會的現(xiàn)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就是要把傳統(tǒng)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yōu)秀精華發(fā)揚光大,把它和現(xiàn)代化結合起來。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著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xiàn)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么,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fā)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干,因此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的社會美德。讓我們一起奔向現(xiàn)代化吧!
第二篇:中華傳統(tǒng)美德
陽春三月,春風和煦,萬木吐綠,百花盛開,一切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個季節(jié)的我們,也特別的活潑好動。然而,我們在活潑好動之余,有沒有考慮過這么一個問題:今天,我們的言談舉止,文明了嗎?禮貌了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開放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但是在我們的校園中還存在著許多不文明現(xiàn)象。
譬如,我們總能看到一些與我們美麗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總能聽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臟話,總能目睹到同學之間不該發(fā)生的指責與大罵的“唇槍舌戰(zhàn)”。有的同學甚至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給我們生活的空間埋下一顆顆地雷,有的同學甚至不注意愛護公共財物,在白色的墻壁上亂涂亂畫,在嶄新的課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卻是臭名和唾罵,還有的還對“請愛護花草”的警告語視若無睹,為了少走幾步路,隨意踐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條路來,正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見到老師問聲好,見到同學打招呼,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那我們便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別人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為一名中學生,愛護校園,美化環(huán)境,同時也是我們的另一個使命。當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時,請你多走幾步,把它放入垃圾箱;當你看到地上飄著紙片時,請你彎下腰,把它撿起來;當你隨地吐痰時,請你為他人想想,別人會因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這樣做,這樣想,那么,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原我們所有的同學都能與文明同行,與禮貌同在,讓文明禮貌永遠伴隨著我們。文明禮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們應該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從自己做起,從眼下做起,把文明禮貌當作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此刻出發(fā),做一個文明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我們美麗的校園,也讓文明禮貌之花盛開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