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論文2000范文(通用3篇)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論文2000范文(通用3篇)

論文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論文2000范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論文20001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反復強調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硬的文化軟實力,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重要體現。文化自信從本質上來說是核心價值觀自信。文化自信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因優秀的傳統文化而自信,因紅色革命文化而自信,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自信。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此,必須積極地加強文化自信,以更好地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和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文化自信核心價值觀自信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安全

  文化自信,自從十八大以來就被高度重視。文化自信是指一個民族、國家和政黨對本民族文化的喜愛,并在此的基礎之上,對本民族的文化積極地進行實踐,以此產生對本民族文化價值的肯定,進而積極地維護本民族的文化。它既不自戀也不自負,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自信。它對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

  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是因為文化在國家的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21世紀的今天,誰占據了文化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習**也強調,“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笨梢娢幕瘜σ粋€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習**站在時代的高度,反復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掛,要努力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進而推動我國的發展。毋庸置疑,這個強調不是沒有道理的。眾所周知,‘文化具有塑造精神家園的作用,它是民族的立根之本,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熱愛,那又何談精神家園呢?何談民族的立根之本呢?只有對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更好地鑄造精神家園,民族才有存在的根基。也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國家才能繁榮發展。因此,在20**年7月1日胡**同志的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經過習**的反復強調,終于在20**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大會上將文化自信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本質

  文化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內容比較多,例如思想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文字文化和制度文化。雖然文化所包含的內容較多,但它的本質的部分是不會變的,那就是核心價值觀。所以,對于文化來說,它的本質就是核心價值觀,因此,文化自信本質上就是核心價值觀的自信。既然,文化自信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核心價值觀的自信,那么在今天也就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核心價值觀是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對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是極其重要的。習**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睆牧?*的話中可以得出文化自信的重要勝,必須將其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地加強全民的文化自信,進而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三、需要文化自信的原因

  1.因優秀的傳統文化而自信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與其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有必然聯系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于樹立和提高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有五千年多年的文明,是人類社會唯一從古代存留至今的連綿不斷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可謂是博大精深,其文化傳統的深厚可想而知。像古埃及、古印度、兩河流域的文明早已滅絕或者被其它的文明所同化了。五千多年所孕育的文化精華早已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中華民族的特色所在,是中華民族存在與發展的重大支撐。習**強調:“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確實,中華文化是極其優秀的,它是璀璨的東方明珠,無論是思想文化,還是科學技術文化,亦或是音樂文化等,都顯示出其巨大的魅力,中華民族也因此而自信。而且在21世紀的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資源,是有利于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因為它能提供一種思想的指導。

  2.因紅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中華傳統文化因其優秀曾在世界上一直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但是,隨著近代以來,西方工業文化革命的開展,在西方文明的強勢襲擊之下,中華文化開始慢隉走向衰弱,以致被西方文明超越。那么,在當時能改變中華文化這種危險的狀態,使其重生的方法就是要在傳統文化中融入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的新鮮血液,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時代和環境。這種紅色革命文化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之下,結合20世紀初中國的實際的革4睛況而產生的。在共產黨成立初期形成的“五四文化”、國共十年內戰時期形成的“井岡山文化”和“長征文化”、在解放戰爭時期形成的“西柏坡文化”等都是中華民族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戰勝敵人的寶貴精神財富。重要的是,把這些紅色革命文化放在今天來看,對國家全面推行從嚴治黨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華民族因優秀的紅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3.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自信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紅色革命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形成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是一種全新的文化,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文化,是能夠適應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文化?!吧鐣髁x的先進文化,是指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為核心價值體系為靈魂,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從其內涵中可以看出,當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具有先進性和優越性的。這種具有先進性和優越性的社會主義文化,能夠為社會的進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也因為這種具有優越陛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自信。

  四、提高文化自信的意義

  文化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促進作用,因此,提高文化自信對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有重大的意義。明確提高文化自信的意義,我們才能更有信心地采取措施加強文化自信。

  1.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指國家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已經能夠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文化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了社會主義文化大國,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得到了提高,但是與文化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與西方的文化強國相比,.我國則屬于文化弱勢群體,遠不及西方文化強國。無論是從內部來看還是從外部來看,我國都需要加快步伐,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然而,要改變我國當前這一現狀,趕上西方的文化強國,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文化自信。通過提高文化自信,我國能夠更加積極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能夠更加積極地進行實踐,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市場;能夠更加努力進行文藝創作,提高我國的文藝創作水平;能夠更大力度得將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出去,提高文化對外開放水平。同時,當自身文化遇到問題時,能更加努力得采取措施加以解決,以實現文化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通過文化自信的提高,我國的文化水平就大大提高了,進而有利于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2.有利于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沒有受到外來不良文化的威脅而處于安全的狀態?!拔幕踩菄野踩囊粋€重要組成部分?!薄皣椅幕踩袃蓚€基本方面,即意識形態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所以,保護一個國家的文化安全必須從這兩個方面入手,而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想要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也主要是通過這兩個方面進行。當前,全球文化深入發展,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更無障礙,造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呈現出交融式地發展的"態勢;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讓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發生激烈地沖撞,隨之而引發各種問題。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充分利用這種情況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的侵蝕和民族文化的掠奪,以威脅中國的文化安全。

  要改變當前中國文化這一嚴峻情況,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我們民族的文化自信。通過提高文化自信,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我國民族文化的安全以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全社會占主導地位,進而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免受外來不良文化的侵襲。所以,現實的情況告訴我們,提高文化自信,無疑是有利于我國的文化安全。

  五、加強文化自信的措施

  提高文化自信,無論是從內部來看還是從外部來看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而且,當前我國存在許多對自身的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現象,為此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文化自信。

  1.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尤其是其思想文化,在中國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融進了中國人民的血液當中,成為了其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特色所在。所以,必須結合時代條件,傳承與弘揚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加強文化自信。對于傳承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主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要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華部分,也要看到其糟粕的部分;同時,不能厚古薄今或者薄古厚今,必須古今兩者兼具,這才是應有的態度。二是要傳承與弘揚優秀的傳統思想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包含眾多內容,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它能構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家園,能為社會的進步提供思想保障。所以,要著重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部分進行傳承,并將其發揚光大,以期推動當今社會的發展。三是要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創新。優秀的傳統文化滯后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與之相適應。所以,必須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創新,對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進行改造,對其陳舊過時的內容進行創新,可以改變其表現形式,賦予其新的內涵,激發活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2.傳承與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傳統與作風、井岡山革命稍神、長征精神和西柏坡革命精神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優秀黨員們的自身實踐下形成了雷鋒精神、抗洪救災精神、XXX精神、抗擊非典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的載人航天精神等。黨的這些優良傳統與作風是中國共產黨的特有的精神資源,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氣來源。所以,必須傳承與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以加強文化自信。對于傳承與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有兩個措施。一是在全社會貫徹黨的三大優良傳統與作風。三大優良傳統與作風是中國共產黨的最根本的精神資源,不僅是黨必須具備的重要武器,也是整個社會所需要的。只有全社會都貫徹好黨的三大優良傳統與作風,才能更好地增強文化自信。二是可以在全社會宣傳和學習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的先進事跡。

  3.弘揚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自信的本質是核心價值觀的自信,要想增強文化自信、無疑就是要從核心價值觀入手。在當前,加強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揚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它既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練,也是文化的核心內容,只有將其加以弘揚和培育,文化自信的增強才能得到保障。對于弘揚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廣泛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可以加深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二是堅持示范引導。在全社會宣傳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例,懲戒不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以此起到引導作用。三是在全社會開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活動。只有通過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真正地內化為人們的思想。

  參考文獻:

  [1]習**.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上的講話[M].XXX:人民出版社.2024.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論文20002

  摘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13億中國人民的夢,也是世界華人的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應該是文化的復興。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的復興,來自于文化的自覺與自信。高校不僅要傳承文化,更要創造文化。沒有文化自覺與自信,談何創造文化。?

  一、關于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是一種過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恢宏曠世,但在歷史上,尤其是漢以前,比較單調,缺乏自覺。但是,它的自覺是不可阻擋的。?

 文學的自我發現?!拔膶W”一詞,先秦便有,同時也是孔門四種之一。(《論語》:“文學子夏、子游”)實泛指文章博學。兩漢有“文學”“文章”之分,但也沒有現代的意義。指的是“潤色鴻業”的附屬品,比如《詩經》,加了一個“經”字,它就不是純文學了;那時的文學家(如司馬相如、揚雄等)也沒有獨立的人格,僅僅是帝王的弄臣(玩伴)。到了魏晉時期,文學才高揚起頭顱,走上自我獨立的歷程。這得益于曹丕,他在《論文》中第一次稱文學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文章?!边@以后各朝各代,都將文學與儒、道等并列,算是一門獨立學科。以前,我們有段時間特別強調文學為政治服務,那是政治對文學的強迫。1978年以后,我們提出的“二為”方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有了“以人為本”,恢復了文學本源。  

 史與經的分離。兩漢時期,史學與文學命運相同,都是依附于經學,史學家的意識也為經學觀念所左右。所謂依經作史、依經論史。也是在魏晉之際,史學開始沖破經學藩籬,開始有“經、史、子、集”部類命名,“史”在目錄上獲得獨立地位。后來我們有了“唯物史觀”,也就是研究歷史要從實踐出發,研究社會生活本質,承認人類生存是第一前提,即歷史的第一個前提是生產,衣、食、住、行等物質資料,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   科技的非實用趨向。中國傳統科技有兩大特征:強烈的實用性和濃烈的經驗性。也是在魏晉之后,科技一反傳統,具有“非實用”趨向,按照今天的說法,也就是開始有了“純理論”的基礎研究。現在很重視基礎研究,強調“原始創新”等。?

  戲劇藝術等登上大雅之堂。中國的表演藝術很早就有,《詩經》里面的“頌”就是“歌舞”之類的。只不過,表演者是戴有“面具”的,目的是“娛神”的。到了唐宋,戲劇等好像有了雛形,元代趨于成熟。中國古代的戲劇等表演藝術,“大都是由妓女在都市的勾欄行院里演出”,元人雜劇演出時的角色,除少數外,也都是行院里的各種人物的名稱。元人雜劇的作者,有不少也是勾欄行院中的人物。很明顯,他們只能是社會底層中的人和事,上不了大雅之堂。中國的戲劇等表演藝術登上大雅之堂的時間不長,中國的表演藝術家進入上層社會,也只是近現代的事。  

 行業文化的被重視。企業非常重視自己的文化建設,因為它的確產生效益。大學文化在20年前,還少有人談起,現在已普遍被認為是高校發展的“軟實力”。?

 國家領導層學緣結構變化。中國領導層學緣結構的變化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上世紀80年代以前,都是老革命出身,沒有“學緣”可稱。改革開放以后,有一段時間,中央政治局領導,基本都是工科出身,少有文科的。十六大以后就有變化了,哲學社會科學受到重視,治國理政遵循社會發展本來規律,不少經濟、法學專業人才進入中央政治局。  

 “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論斷,就是最典型的文化自覺。?

  二、關于文化自信 

 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不僅博大精深,而且具有無與倫比的統一性、多元性、開放性、包容性和穿透性。這是中華文化綿延不絕五千多年的重要原因,值得驕傲。  

 從古至今唯一僅存的漢字。四大文明古國都有其文字,可惜只有我們的漢字永存于世了。漢字的優勢:字有方塊,單音節,便于計算。象形、會意,有靈魂。它本身就構成了藝術。詞有同意、近意、反意,俏皮,穿透力強。修辭上優點就更多了。還有應用于詩詞上的平仄、押韻等,因此它造就了獨特的中國律詩和楹聯文化,舉世無雙。?

  禮樂文化:周文王父子三人始創的“禮樂文化”。所謂“禮”就是行為規范,強調“本分”;所謂“樂”,就是分工協作,強調“和諧”。禮樂文化,一是尊重自然規律,立足崗位,堅守規矩?!吨芤?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碧煨屑刺斓?,健即是剛健不可違。意思是說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君子只能順應它才能做到自強而生生不息。二是發揮主觀能動,各盡其責,力促和諧?!吨芤?乾》又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币馑际钦f我們腳下的大地寬廣無邊,君子應該具備像大地那樣寬廣的胸懷去包容、接納和承載萬物。三是主客觀統一,相輔相成,追求文明?!岸Y化”的功能是維護外在的社會秩序,“樂化”的功能是激發內在情感構建和諧。   儒、墨、道、法、陰陽: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界諸子并起,學派林立,相互駁難,因而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的文化氣象。儒的醇厚,墨的謹嚴,道的超逸,法的冷峻,陰陽的流轉,等等。?

  “和而不同”:這是中華文化的包容品格和博大精神。從哲學觀到文化觀:《國語》:“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從哲學上講,“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所以五聲和,然后可聽;五色和,然后成文;五味和,然后可食。推廣到政治上,也就是要綜合不同意見,防止偏于一端,專橫獨斷??鬃诱f:“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學術思想上,要汲取別人有益的東西,糾正錯誤意見,力求公允,絕不盲從。是君子。?

  摒棄與綜合:《呂氏春秋》:“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边@是中華的優良傳統,它得以代代相傳。堅持公允立場,破除門戶之見,提倡獨立思考,尤其是創造一種民主、自由、和諧的政治和學術氛圍,對于文化的繁榮乃至民族的復興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有容乃大”:多元文化并存。文化本身是多元的,因為它受區域、民族、時代影響。佛教文化:中華文化的基本架構:儒、佛、道三足鼎立。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先是皇帝請來的客人,慢慢開始由上層走向民間。  

 仙道文化:真正土生土長的本民族宗教是道教。道教樂于生、重生、貴術。許多宗教都有原罪說,把希望寄托在天國,幻想死后靈魂得到安寧。道教卻認為,生活是樂事,死亡最痛苦。  

 少數民族文化:蒙古族文化,藏族文化,維吾爾族文化,等等。  

 中華文化圈:強大文化力度的擁有,使唐代中國成為向周邊文化地區輻射的文化源地。“在十九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勢力進入東亞地區之前,東亞世界在地理上以中國本土為中心,形成了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在內的中華文化圈,與西方基督教文化圈、東正教文化圈、回教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并稱為世界五大文化圈。”  

 契丹、女真、黨項羌族和元朝、清朝的漢化。中國版圖上,曾有一些時期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契丹、女真、黨項羌族、女真以及其后的蒙古,以剽悍的草原游牧民族氣質入主漢地,甚至囊括整個中國。然而,政治的軍事的民族的沖突,反而促進了文化的深刻交融。  

? 三、文化自覺與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動力 

 國家的獨立,首先是民族的獨立;民族的獨立,首先是文化的獨立。出口技術,出口經濟,再多也算不上強國;出口文化,出口思想,才能稱之為強國。指出,“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對內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增強國家親和力和影響力,是全面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之舉?!?

  什么是先進文化?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先進。縱觀五千多年文化史,回味馬克思關于社會發展規律,俯覽全球生產力發展現狀,我們深深體會到,中華民族無論在什么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始終能夠高昂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得益于偉大的中華文化。?

  四、如何實現以文化引領社會風尚 

 文化的自覺自信,首先要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這是一種觀念。文化的自覺與自信,首要的是要大家保持一根文化的弦?,F在,文化的保守和成品的質量正在削弱。一些人和一些地方表現出來的急功近利,是對于文化的無知與粗暴。有的用文化包裝“成績”,等等,都不是文化的自覺與自信,而更像是不自覺、不自信,或者說是盲目自吹自擂。?

  自覺與自信,還包括文化上的創新精神,以文化引領社會風尚。文化如何去“引領”社會風尚?  

 “引”:具有抽象性、前導性、標桿性,對受者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其關鍵是陣地建設。它有靜態與動態之別。靜態的,主要有:

? ? (1)理念設計,強調真善美。

? ? (2)藝術設計,強調莊重、大方,個性,高雅。

? ? (3)品牌規劃(VIS)設計,強調統一規范。

? ?(4)品牌策劃,強調新穎獨特。動態的主要有:(1)各級各類活動,強調新穎獨特,富有個性。(2)各級各類展覽,強調主題豐富,形式活潑,時效性強。?

  “領”:具有具象性、領帶性、力行性,對受者具有言傳身教的作用,其關鍵是隊伍建設。

? ?(1)知識階層,特別是教師,尤其是思政課教師。這是主陣地、主渠道,他們是領路人。

? ?(2)文化工作者。像作家、詩人、明星、媒體人等,他們是旗手。

? ?(3)黨員、干部,他們是骨干。(4)社會精英等等,他們是積極分子。?

  當然,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是共享其成果的全體人民群眾。只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文化自覺與自信,才能實現“文化強國”“文化強省”的奮斗目標。?

  當然,我們講自覺與自信,不是盲目自大。文化自大會導致民粹主義,民粹主義會招致擴張和恐怖,這是世界文明所不齒的。  

? ? ? ?參考文獻?

  ①馮天渝、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谥醒胄麄鞑俊⒅醒胛墨I研究室編:《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論文20003

  摘要:文化自信是對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中華民族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當代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和源泉。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對于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加快培育和堅定文化自信,必須堅守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推進文化交流,并樹立正確的文化心態。

  關鍵詞:中華文化;創新發展;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0475(2024)11-0069-02

  在今年的“七一”講話中,把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提,顯示了對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視。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積累和形成了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當前,如何在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發展,培育和堅定文化自信,是必須重視的重大課題。

  一、文化自信的基礎和源泉

  文化自信是對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體現的是民族精神狀態和凝聚力。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和源泉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炐闵詈竦膫鹘y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歷史根基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燦若星河的人類文明,留下了豐厚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崇高的價值追求,蘊含著頑強的奮斗精神,包涵著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諸多智慧。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特有貢獻,也是我們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據所在。中華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優秀深厚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在對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資源,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

 ?。ǘ┥鐣髁x先進文化的快速發展是文化自信的現實依據

  我們黨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深刻認識到文化建設在一個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從戰略高度和全局視野出發,制定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方針,出臺了許多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的政策措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文化事業全面推進,文化產業加速發展。這些表明我國文化軟實力逐步增強,文化競爭力逐步提升,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

  (三)當代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當代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不僅極大增強了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堅定了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雖然與快速提升的硬實力相比,與歷史上中華文化在世界上曾經達到的高度、產生的影響相比,當代中國文化建設還有所不足,但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為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升,積累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精神能量,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堅定文化自信的現實意義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的話強調了文化自信對于國家民族發展的深遠和現實意義。

 ?。ㄒ唬﹫远ㄎ幕孕?,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精神支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得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文化創造了燦爛的輝煌,包含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奮斗的民族精神,體現著和諧寬厚、追求進步的高貴品質和人格。當前,我國社會格局深刻調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眾思想和利益訴求更加多樣,在推進“四個全面”偉大實踐中,碰到的矛盾和問題會比以往更加復雜,這就需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用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找到最大“公約數”,在不同社會階層中形成最大限度的思想認同和價值認同,從而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動力。

 ?。ǘ﹫远ㄎ幕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

  文化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的復興首先是文化的復興。在一個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個偉大的民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尋找到它的文化根基和價值支撐,它就是文化自信。正如所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我們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守住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和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前進路上的嚴峻考驗和艱難險阻,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堅定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理論、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礎

  文化是影響道路、理論和制度最深層次的東西,它廣泛滲透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文化自信是支撐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沒有文化自信,談不上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此外,文化自信也更深厚,一旦樹立起來,其影響將是深厚且長遠的。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我們能夠快速進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在這一進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當前,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的自信,就必須堅定文化自信。

  (四)堅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保證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我們對外文化交流越來越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開放交流中,相互吸收和借鑒,同時又展現自己的文化特色與精髓。另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思想價值觀念也會借助這個平臺進行宣揚與傳播。在這樣的背景中,文化交流,也是文化的交鋒與激烈碰撞。多次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重視運用中國文化向世界各國闡釋中國的主張和智慧。為此,我們必須有堅定的文化自信,以堅持堅守的從容,借助文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的形象,展示中國人的精氣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三、培育和堅定文化自信的途徑與方式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基因、血脈和傳統。加快培育和鑄就真正的文化自信,關鍵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將來。

 ?。ㄒ唬﹫允刈陨砦幕J同,闡釋傳統文化內涵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我國有著五千多年輝煌燦爛的文明史,有自己從未中斷的文化傳統,留下了無數的文化寶藏。堅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堅守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我們要珍視中華優秀文化,摒棄民族虛無主義,對傳統文化致以禮敬,并以之為自豪,并對中華文化生命力和文化發展前景有堅定執著的信念。堅定文化自信,還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深度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和有時代價值的內容,充分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軌跡、鮮明特色,準確把握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價值理念,讓人民群眾樹立文化自信,自覺成為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主體。

 ?。ǘ┩苿觽鹘y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培育和堅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做好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工作,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符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做好創造性轉化,就是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符合改革開放的社會特征,具有時代價值的內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時代內涵和新媒體環境下的現代表達形式。做好創新性發展,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完善和拓展,為其增添新的內容,確保文化傳承的時代性、發展性和前瞻性??傊?,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從中找到那些能夠體現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和主張,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三)摒棄弱勢自卑心理,樹立正確文化心態

  當今,全球經濟文化深度融合,堅定文化自信,必須立足世界性的視野,樹立正確文化心態,應大力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勢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首先必須拋棄文化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強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是靠虛無主義托起的。其次還必須摒棄文化弱勢心理。有的人不能正確領會中國文化的價值,認為我們的文化不如別人,固守著文化弱勢和文化防御的心態,同樣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這些思想和文化心理極其有害,因此,我們既不能封閉保守,墨守成規,奉行文化保守主義;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

  (四)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文化合作交流

  封閉的文化不僅是無聲的,也是無力的。培育與堅定文化自信,不能自我封閉,必須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文化的交流合作。一方面,中國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時,也將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另一方面,中華文化只有通過與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顯示出我們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要敢于和善于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傳播到世界,特別是要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展示出來,把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風貌展示出來,全面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只有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的舞臺上與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互鑒、創新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文化自信。

  (五)推進文化改革,增強文化創新創造能力

  沒有創新,文化就沒有生命力。培育和堅定文化自信,既要認同我們深厚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大力推進文化改革,增強文化創新創造能力。要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敏銳的創新思維。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大力營造有利于文化創新的優越環境。著力推進文化發展目標、文化價值體系、文化內容的構成、文化傳播的方式等方面的創新,在移動互聯時代,尤其要注重文化傳播平臺和傳播方式的創新。只要在文化創新的實踐中取得真正有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的成果,就能增強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工匠精神

  2024年3月29日,四川省第九屆企業文化年會在成都金牛賓館隆重舉行。

  此次年會以“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系列講話精神以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工匠精神,進一步推進四川省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會議表彰獎勵了2024~2024年度四川省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優秀成果、優秀案例、優秀論文及突出貢獻人物;交流分享了部分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的具體做法和體會;會議調整、增補了四川省企業文化研究會理事會成員。參加會議的有四川省經信委、四川省國資委、四川省人社廳等部門領導以及四川省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市州企聯和行業協會的會長、秘書長,部分企業及企業家代表、新聞媒體代表等共計200多人。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會長、原四川省副省長鄒廣嚴,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特邀副會長、省政協地聯委會副主任、原省政府副秘書長張晉川,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翟剛,四川省國資委副巡視員鐘德盛,四川省就業服務管理局局長黃曉東,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四川省企業文化研究會顧問吳顯名,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四川省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梁勤出席會議并講話。

  四川省企業文化年會自2002年舉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八屆,受到四川省政府和經濟界、企業界、學術界、新聞界等社會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廣泛關注,年會成為四川省企業文化建設研究與交流的重要平臺,對促進四川省企業文化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第九屆年會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總工會指導,四川省企業聯合會、四川省企業家協會主辦,四川省企業文化研究會承辦。

  不忘初心堅持文化自信

  年會上,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會長、原四川省副省長鄒廣嚴作了題為《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工匠精神,建設創新型企業文化》的主旨報告。他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持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四個自信”作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礎?!坝湃苏?,必先自信”。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路上,堅持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強中國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有助于增添中國傲立于國際社會的底氣,有助于提升共產黨人用中國理論解決中國問題的豪氣。企業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和企業家以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者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努力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企業作為技能型人才長期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場所,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培養工匠精神的激勵機制,通過各種途徑大力宣傳和營造“創新精神”“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要樹立科學、嚴謹的作風,摒棄浮躁、抵制誘惑,培養專業和敬業精神。他強調,弘揚工匠精神,需要創新企業文化?!肮そ尘瘛辈粌H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精益求精的理念和追求,更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先進技術,勇當時代先鋒。希望廣大企業和企業家以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者要堅持文化自信,發揚企業家“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努力為實現“四個全面”宏偉戰略目標、“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四川省國資委副巡視員鐘德盛在會上也指出:大力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對推動企業用先進文化更好地引領發展、凝聚力量、樹立形象、塑造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文化建設應做到:堅持以民族的和時代的先進文化引領企業健康發展;積極構建和推動切合企業發展實際的“落地”文化,為企業管理服務;努力以企業文化建設助力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他衷心希望通過在座的企業家和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不斷創新企業文化管理理論和實踐,推動新時期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轉型和升級,努力創造先進企業文化建設新局面。

  四川省就業服務管理局局長黃曉東也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的軟實力。企業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有所作為,必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新形勢下培育擁有個性化的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十分重要和必要。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勞動關系,提高員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關懷和溫暖,才能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因此,企業和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先進文化;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創新文化;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打造人本文化;要傳承工匠精神,打造匠心文化。希望廣大企業和企業家,堅定企業文化自信,緊跟時代步伐,凝心聚力、奮發實干,為推進我省“兩個跨越”,加快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夯實文化之基推廣豐碩之果

  年會十分注重夯實文化之基和文化的引領,會期中舉行了專家講座。“創客中國”四川專家組組長、四川省“雙創”導師、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勤在年會上作題為《應對顛覆,恪守企業文化本源――當前企業在培育團隊“工匠精神”中應把握的幾個管理節點》講座。他引用大量案例,結合新常態下企業現狀,引經據典,闡述了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肮そ尘瘛笔瞧髽I文化落地之根、之果,也是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迫切需要。企業在面對顛覆,首先要認清企業文化環境的巨變與挑戰。針對創新領域、技術領域、經濟與文化領域最容易被時代浪潮所顛覆的薄弱環節,下真功、實功、細工,筑好筑牢企業文化之本與“工匠精神”之基,真正讓“中國產品”成為“中國品牌”,“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創造”??v橫只有凌云志,圓夢需靠實干家。企業和企業家以及企業文化工作者要用文化引領企業乘風破浪,抵御“颶風”與“野蠻人”入侵,在國際化競爭的海洋中揚帆穩健遠行。最后梁秘書長用一首“工匠精神永放光芒”的藏頭詩結束了演講,博得會場熱烈掌聲。

  工業強基振國興,

  匠心道促創新,

  精益求精煉品質,

  神韻絕技傳真經。

  永盛不衰鑄長青,

  放之四海普眾卿,

  光耀中華復興志,

  芒照世間贏人心。

  年會獎勵和推廣了企業文化建設豐碩成果。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翟剛在會上宣讀了《關于宣傳表彰2024年~2024年度四川省企業文化建設優秀獎、優秀成果、優秀案例、優秀論文及突出貢獻人物的決定》,并對獲獎單位及個人進行表彰獎勵。中國重汽集團成都王牌商用車有限公司、四川明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11個單位榮獲企業文化建設優秀獎;中國水利水電七局總經理申茂夏、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副總經濟師劉玉霞等11人榮獲企業文化建設突出貢獻人物;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創新文化引領國電大渡河智慧企業建設》《川東北氣礦企業責任文化建設》等14個課題榮獲企業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培育“三為”責任文化,引領“核電糧倉”發展》、四川明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創先爭優添活力,先鋒示范促安全》等8個案例榮獲企業文化建設優秀案例;《淺議如何構建研究院所軍工文化軟實力》《班組文化落地的初探與實踐》等7篇論文榮獲企業文化建設優秀論文。會上,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中國重汽集團成都王牌商用車有限公司、成都航空有限公司、四川明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代表針對當前企業文化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新方法,結合本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的具體做法和體會進行交流分享。

  年會審議通過了四川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關于調整、增補四川省企業文化研究會理事會成員的議案》。審議通過了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何仲輝為理事長等。

  從文化視角看中國共產黨的制度自信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全黨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并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文章從文化的視角提出了文化自立和文化自信互為前提、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以及文化自覺是制度自信的保障等觀點,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找到了文化依據。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敝袊厣鐣髁x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制度是保障,“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報告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這段精辟論述,是我們黨全面總結自近代以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的經驗與教訓后,得出的毋庸置疑的結論。“制度自信”的提出,充分顯示了我黨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和決心。

  按照文化學文化層次理論的觀點,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者構成了文化的完整結構,也就是說制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子系統。制度文化是人類在物質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它既依托并產生于物質和精神文化,又反作用于物質和精神文化;既可以推動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又可能成為文化發展的阻力和障礙,所以制度文化在三個子系統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的變遷將會引發文化結構的整體變遷。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從文化的角度研究和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問題,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與合理性。

  文化自立和文化自信互為前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文化自覺。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的發展經歷了由“自在”向“自覺”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救亡圖存的過程,是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維度進行的,而且這種文化自覺是從西學東漸初期被動的“自覺”,發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主動的“自覺”,即中國共產黨人開始“非教條”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來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完全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中國共產黨文化自覺的過程。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曾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偉大的勝利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已經復興了并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這種中國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來說,已經超過了整個資本主義的世界?!痹谶@里不僅談到了文化自覺的起因,而且提到了文化自覺的意義,是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點睛之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文化自立?!拔幕杂X”使中國共產黨人逐漸完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選擇,并開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地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飛躍,不僅誕生了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思想,還催生了指導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和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脈相承的文化理論,但絕不同于經典作家的理論,他們是基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情況、基于國情、世情和黨情都發生重大變化的現實而實現的文化理論的創造性發展,這是我黨和我國文化自立的標志。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們就難以走出文化或中或西的“兩難”境地,就難以擺脫蘇俄模式,就難以擺脫或左或右的思想困擾,也就難以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局面,歸根到底一句話,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沒有中國的文化自立。

  文化自立和文化自信互為前提。文化自信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對根植于中國土壤中的民族文化的認可和傳承,二是對古今中外各種文化把握、吸納、建構、創新能力的自信。這種自信表現為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現了文化自立,所以說文化自信是文化自立的前提。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文化自立,指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實現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有別于其他國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個被近百年不斷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所證明了的科學的文化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國家走向富強、人民安居樂業、民族不斷復興,這些不爭的事實顯示了我們所堅持的文化的珍貴性,堅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所以我們又可以說文化自立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

  既然文化包含物質、制度和精神三個層面,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構成了文化結構的完整系統,三個子系統的互動推動了文化的整體動態發展,那么制度自信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

  制度和物質、精神文化之間的辯證關系應該是:制度是根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的需要、按照某種精神文化價值理念而制定的一種規則,而這種規則的存在,不僅可以營造一種文化催生的氣場,又是維護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存在的重要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制度其實就是一種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體現,同時又反作用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沒有文化價值的制度和沒有制度形式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一文中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敝贫任幕臀镔|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相依相存,相互推動,相得益彰,才構成了完整意義上文化的存在,才推動了文化的整體性發展,對文化的自信就是對制度的自信。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提出的文化自信,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這個文化的價值基礎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即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所以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對黨的指導思想的自信。我國現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各種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都是黨在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現實制定出來的,它不僅符合國情、世情和黨情,而且被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事實以及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重大成果所證明,是符合當前中國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所需要的科學的制度體系,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覺是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

  如前所述,文化自覺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而推動了中國的文化自立,文化自立是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前提。誠然,本文中的文化自覺應該包含兩層含義:其一,當馬克思主義成為先進中國人的文化選擇后,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國文化由“自在”走向了“自覺”。其二,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決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會停止,理論文化創新將不斷繼續,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這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原動力。不斷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不斷的理論文化創新,就是文化自覺基于文化自立基礎上的更高一個層次的含義。文化自覺包含制度自覺,新的歷史時期的文化自覺將帶來更大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制度自信。

  馬克思主義國家觀認為,無產階級政黨在成為執政黨后,應該在堅持國家的具有階級屬性的同時,在意識形態上強化、并在制度構建中真實體現“普遍利益”的思想,這是制度自信的根本。自20世紀50年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秉持這一思想理念,樹立“人民主權”觀念,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以保護和體現人民的“普遍利益”。同時,制度自信不能盲目自信,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開放包容”的改革理念,認識不足,承認差距,對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不斷優化設計,適應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這是新時期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制度自信需要我們大膽承認制度的不足,積極推動和深化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改革,在改革中求發展,在創新中樹自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去保障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一二三区|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特黄aaaaaaaaa及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久草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给我免费播放片在线中国|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www鲁啊鲁免费 | 午夜剧场一级片|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第一区|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 97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二区| 日韩一区二三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你看桌子上都是你流的| 黄色三级三级免费看| 大胸美女放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波多野结衣系列无限发射| 国产五月天在线| 91大神在线精品视频一区|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亚洲宅男天堂a在线|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国产熟人AV一二三区| swag台湾在线|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你桶爽|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毛片播放|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老师好大好爽办公室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小说|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