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勢能和電勢教學課件
電勢能和電勢教學課件
電勢能和電勢教學課件1
一 教材內容分析
電場力是一種新的性質力,本章前面幾節,對電場力的產生條件、大小和方向,以及部分作用規律(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運動定律等)進行了探究學習。本節進一步研究電場力作用規律——電場力做功及其能量變化規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從本章的整個教材編寫思路來看,與必修教材幾乎吻合。因此,充分利用學生們學習必修教材時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方法,就顯得十分必要。其實,這也符合高中教學的特點和要求。另一方面,前面幾節,從力的角度探究了電場的性質,本節則從能的角度探究電場的性質。同樣地,這里依然要發揮好“知識遷移”、“能力遷移”的正作用,充分體驗“學以致用”的學習樂趣。
如果從本章學習要求來看,前者是一條暗線(副線);而后者是一條明線(主線)。筆者認為,學習本章時,教師可以做適當調節,使明線暗淡一些,而使暗線明亮一些。眾所周知,能(量)是最為抽象的概念之一,而靜電場領域里的能量概念,就尤為抽象。所以本節知識是本章的難點。
綜上,本節教學設計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探究電場力的做功特點,得出電勢能的概念,并分析電勢能的性質;第二課時,進一步探究(靜)電場的性質,類比導出電勢概念、分析電勢的性質,了解等勢面的概念。
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認識電場力做功的特點;
2 分析電場力做功引起的能量變化,理解電勢能概念及其性質;
3 知道電勢的定義方法及其定義式,并會使用它分析相關問題;
4 理解“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的這一結論;
5 知道等勢面,理解等勢面與電場線之間的關系。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類比法探究新知識,體驗知識探究過程。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滲透從對生活中有關物理現象的觀察,得到物理結論的方法,激發和培養探索自然規律的興趣。
三 知識重難點分析
(一)重點
1 電場力做功特點的分析;
2 電場力做功與能量變化之間關系的理解,以及電勢能的理解;
3 電勢的理解與運用;
4 等勢面的理解。
(二) 難點
1 電場力做功特點與電勢能概念之間關系的理解;
2 電勢能與電勢的辨析;
3 電場線中有關電勢和等勢面性質的理解。
四 教學流程設計
(一)第一課時:電勢能
1 引入新課
教師:我們知道電場力是一種新的性質力,前面幾節課,學習了它的產生條件、大小和方向、以及部分作用規律,例如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牛頓運動定律等等。在必修課中,我們還探究了什么力學概念和規律?
學生:做功,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教師:很好,現在我們回顧這些方面的知識。請同學們完成下面填空。
(1) 做功的定義是: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和力與位移夾角的余弦這三者的乘積;公式是:W=Flcosθ ,單位是:焦耳;做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
(2)動能是指由于物體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定義式是Ek=1/2mv^2 ;動能定理: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量;公式為 W=Ek2-Ek1;
(3)勢能是指相互作用的物體憑借其位置所具有的能量;
(4)重力做功的特點是:重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只跟它的起點和終點的位置有關,與具體路徑無關;重力對物體做功是重力勢能變化的量度,公式是:W=mgh1-mgh2 ;重力勢能的定義式是:Ep=mgh ,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重力勢能差值具有絕對性。
(5)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產生,也不能消亡,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給另一物體,或者由一種能量形式轉變為另一能量形式,而變化過程中總的能量保持不變。
學生:完成上面填空。
設計說明:以上可以作為課前學案由同學們預習時完成。但建議在課堂引入中,在請學生口頭作答。
教師:這節課,我們研究電場力做功問題,從中我們探究電場力做功的規律。
2 進入新課
教師:給出下面問題,請同學們完成。先做(1)題。
例1 (1)質量為m的物體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如圖一所示(重力加速度為g)。求:① 沿路徑1,重力對物體做功為多少?②沿路徑2,重力做功又是多少?
(2)帶電量為q的物體(不計重力)在勻強電場中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如圖二所示。求① 沿路徑1,電場力對物體做功為多少?②沿路徑2,電場力做功又是多少?(圖見附課件)
學生:完成練習。
教師:這是一道復習題,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了。而且從中,我們可以得到重力做功的特點,這個特點是?
學生:重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只跟它的起點和終點的位置有關,與具體路徑無關。
教師:結合W=mgh1-mgh2 ,我們知道mgh 表示一種能量,而且是由位置決定的能量,是一種勢能,我們稱之為重力勢能。因此,我們說:重力做功是重力勢能變化的量度,數學表達式就是W=Ep1-Ep2 。
設計說明:這里暗含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的特點和建立重力勢能之間的“充要”關系。關于此,教學中可以點到為止;亦可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追問:如果重力做功與路徑有關,還能建立重力勢能概念嗎?為什么?
學生:再做(2)題。
教師:同學們也完成的很好。同學們肯定體會到了電場力做功特點,這個特點是?
學生:電場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只跟它的起點和終點的位置有關,與具體路徑無關。
教師:由W=qEd1-qEd2 ,我們知道 qEd暗含什么物理量?
學生:是能量,而且是一種勢能。
教師:同學們也給這個勢能取一個名字吧?
學生:電勢能(或電力勢能,或電場力勢能)。
教師:我覺得都可以。但是多讀幾遍,你應該能夠感覺到:電場力勢能和電力勢能音節復雜,而且還有些拗口,所以我們還是揀好一點的名稱:電勢能。同學們再讀讀“重力勢能”和“重勢能”,那個讀起來順溜一些?
學生:嘗試著讀,并品味。
教師:我的感覺是重力勢能好聽一些。命名要講究音律美的,這也是一種藝術美。
教學設計:這是一段插曲,但我認為這符合教學改革理念。另外,可以幫助消除誤解,從而確定:電勢能和重力勢能同屬于勢能范疇。然而,也同樣為了避免誤解,教師應該強化下面教學:
教師:電勢能和重力勢能都是勢能范疇,但是:重力勢能,包括彈性勢能都屬于機械能范疇,而電勢能不屬于機械能。
教師:也就是說,電場力做功是什么的量度?
學生:電勢能變化的量度。
教師:為此,我們也可以寫成表達式:W=Ep1-Ep2 。為明確表達始末位置,我們的教材把這個表達式明確表示為:WAB=EpA-EpB 。
教師:今天我們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
學生:類比學習法。
教師:我們之所以采用了類比學習法,就是因為電場力做功的特點和重力做功的特點是完全相似的。因此有關重力做功的有些重要結論也可以直接搬到電場力做功中來,比如:重力做正功……?
學生: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大。
教師:電場力做功呢?
學生: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大。
教師:重力做功是重力勢能變化的量度……
學生:電場力做功是電勢能變化的量度。
教師:我們說某一點的重力勢能具有什么性?而任意兩點的重力勢能差值又具有什么性?
學生:某一點的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任意兩點的重力勢能差值具有絕對性。
教師:翻譯到電勢能中來……
學生:某一點的電勢能具有相對性;任意兩點的電勢能差值具有絕對性。
教師:所以,為了確定某一點的電勢能數值,我們應該怎么做?
學生:選擇一點(位置)作為零勢能點。
教師:陳述下面問題。
例2 如下圖,選擇A點為零勢能點,那么B點的電勢能怎樣確定?(圖見附課件)
學生:點電荷從B點移動到A點,電場力所做的功在數值上就等于B點的電勢能。
教師:B點的電勢能是確定的嗎?還跟什么因素有關?
學生:跟點電荷的性質、電荷量的大小,以及電場等因素有關。
教師:通常,電荷在離場源無限遠處或在大地表面上的電勢能規定為零。
教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都很好!現在請同學們查閱教材,教材給電勢能定義了具體數學表達式沒有?
學生:查閱,沒有。
教師:為什么教材不直接定義為 ?
學生:我們勻強電場情況下得出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的特點,而這一特點對于一般電場也同樣成立。因此 沒有普遍意義。
設計說明:以上教學設計,把重力做功特點與重力勢能概念提出放在一起,突出重力做功特點與重力勢能概念提出之間的充要關系。然而通過類比,也就能突出電場力做功特點與電勢能之間的邏輯關系。在這里打破教材的編排次序,我認為這正好克服了教材編寫上的不足。
3 課堂練習
練習1 在一電荷量 C的點電荷,從電場中的A點移到B點時,克服電場力做功 J,從B點移到C點時電場力做功 J。問:
(1) 以B點為零勢能點,電荷在A點時的電勢能 是多少?
(2) 以C點為零勢能點,電荷在A點時的電勢能 又是多少?
練習2 將一個 點電荷從無限遠處移動到右圖所示的電場中的A點,電荷的電勢能為 ,問此過程中電場力做功多少?(見課件)
練習3 圖甲是等量異號電荷的電場線分布圖,乙是等量同號電荷的電場線分布圖。AOB是兩點電荷的連線的垂直平分線,O點是連線的中點。
(1) 在甲圖中,把單位正電試探電荷從O點沿OA移動到無限遠處,電場力是否做功?電勢能是否變化?怎樣變化?
(2) 在乙圖中,把單位正電試探電荷從O點沿OA移動到無限遠處,電場力是否做功?電勢能是否變化?怎樣變化?
4 結束新課。
電勢能和電勢教學課件2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為物理選修3-1中第一章靜電場中第四節的教學內容,它處在電場強度之后,位于電勢差之前,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課程教學中利用物理思維方法較多的一堂課,尤其是用類比的方法達到對新知識的探究,同時讓學生就具體的物理知識遷 移埋下思維鋪墊。教材從電場對電荷做功的角度出發,推知在勻強電場中靜電力做功與移動電荷的路徑無關。進而指出這個結論對非勻強電 場也是適用的,并與重力勢能類比,說明電荷在電場中也是具有電勢能。靜電力做功的過程就是電勢能的'變化量,而不能決定電荷在電場中某點的電勢能的數值,因此有必要規定電勢能零點。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對知識的遷移、靈活運用給予了思維上的指導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靜電力做功的特點、電勢能的概念、電勢能與靜電力做功的關系。
理解電勢的概念,知道電勢是描述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
明確電勢能、電勢、靜電力的功、電勢能的關系。
了解電勢與電場線的關系,了解等勢面的意義及與電場線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與前面知識的結合,理解電勢能與靜電力做的功的關系,從而更好的了解電勢能和電勢的概念。
培養對知識的類比能力,以及對問題的分析、推理能力。
通過學生的理論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語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決一些與生產、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增強科
學 探究的價值觀。利用知識類比和遷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對科學的求知欲。
利用等勢面圖象的對稱美,形態美以獲得美的享受、美的愉悅,自己畫圖,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對美的感受力和鑒別力。
在研究問題時,要培養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維方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理解掌握電勢能、電勢、等勢面的概念及意義。
2.難點
掌握電勢能與做功的關系,并能用此解決相關問題。
四【學情分析】
通過對必修內容的學習,學生對功的計算,重力做功的特點,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系,能量守恒定律等內容已相當熟悉,具備了學習本節內容的知識前提,但建立起電勢能的概念對學 生來說相對比較困難的,因為電場的概念特別抽象,特別是從力與能量
兩條線上同時研究電場,讓學生感到有點“力不從心” ,知識遷移及靈活運用是學生學習 過程中要跨越的一個臺階.
五【教學方法 】 理論、類比探究、分析歸納、討論分析、應用舉例、體驗探究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力對物體做功:W=FLcosθ(只適用于恒力做功)
θ〈900 正功 物體能量增加
0 θ〉90 負功 物體能量減小
θ=900 不做功 物體能量不變化
新課教學:
1.靜電力做功的特點
結合課本圖1。4-1(右圖)分析試探電荷q在場強為E的均強電場中沿不同路徑從A運動到B電場力做功的情況。
(1) q沿直線從A到B W=FL
(2) q沿折線從A到M、再從M到B
W=WAM+WMB=F|AO|+F|OB|cos900= FL
(3) q沿任意曲線線A到B(微元法)將曲線分為段,每一小段都可認為是直線,則:
W=W1+W2++Wn= ni=1Flicosθi=FLcosθ
【結論】:在任何電場中,靜電力移動電荷所做的功,只與始末兩點的位置有關,而與電荷的運動路徑無關。
與重力做功類比,引出:
2.電勢能(Ep):
(1) 電勢能:由于移動電荷時靜電力做功與移動的路徑無關,電荷在電場中也具有勢能,這種勢能叫做電勢能。(描述性定義)
(2) 靜電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
靜電力做的功等于電勢能的變化量
表達式:WABEPAEPB 普適式(適用于各種電場)
注意:
①.電場力做正功,電荷的電勢能減??;電場力做負功,電荷的電勢能增加
②.電場力力做多少功,電勢能就變化多少,在只受電場力作用下,電勢能與動能相互轉化,而它們的總量保持不變。
③.在正電荷產生的電場中正電荷在任意一點具有的電勢能都為正,負電荷在任 一點具有的電勢能都為負。
(3) 空間中某點電勢能Ep的確定:
① 規定零勢能點:通常規定無限遠處電勢能為0或大地電勢能為0。
② 電荷在某點的電勢能,等于把它從這點移動到零勢能點時靜電力做的功 nWABEPAEPB 則如規定B為零勢能點,EpA=WAB
(4)電勢能的正負:
電勢能是標量,但有正負,正負代表大小
(5)電勢能的相對性:空間中某點電勢能的大小依賴于0勢能點的選取
(6)電勢能的系統性:電勢能是電荷與電場共有的能量
EpA=WAB= FL= qEL
合作探究:課本16頁思考與討論
建立電勢能的概念為什么要討論靜電力做功問題,各種勢能都是空間點的函數,即一個點對應一個確定的值,如果做不到就不可能定義某種勢能。分析某種力做功的特點就能知道是否“一個點對應一個確定的值”。
3、電勢
規定B點的電勢能為0,則EpA=WAB= FL= qEL
同理改變試探電荷 EpA= WAB= FL=
2qEL
EpA= WAB=
FL= nqEL
EpA/q是恒定的,與試探電荷無關
(1)、 定義:電荷在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能與它的電荷量的比值,叫做這一點的電勢。用表示。
(2)表達式:Ep
q (比值定義法)
(3)單位:伏特(V)
(4)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但有正負。
(5)相對性:空間某點電勢的大小依賴于0電勢點的選?。ㄍǔ_x無限遠或大地電勢為0)
(6)沿電場線電勢降低
(7)功W、電勢能Ep、電勢φ的正負問題:
三者都是標量但都有正負,電勢能Ep、電勢φ的正負代表大??;而功W的正負不代表大小,只代表了能量的傳遞方向。
4、等勢面
⑴.定義:電場中電勢相等的點構成的面
⑵.等勢面的性質:
①.在同一等勢面上各點電勢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勢面上移動電荷,電場力不做功 ②.電場線跟等勢面一定垂直,并且由電勢高的等勢面指向電勢低的等勢面。 ③.等勢面越密,電場強度越大
③ 等勢面不相交,不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