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關中秋節的日記200字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500字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200字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500字篇一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瑯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勻,那么好看,那么香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愿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朝窗外望去,朦朧間,竟然看到了天上那輪又圓又亮的月兒!凝視圓月融入圓月,我的心也有些圓了。是啊,月亮都圓了,我有什么不能圓呢!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200字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500字篇二
周末的晚上,全家在陽臺上賞月,喝龍井,吃月餅,說閑話,其樂融融。
孫女忽然問奶奶,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奶奶想了一下,說,中國有四大傳統節日,就是春節,清明,端午和中秋。這些節日,在歷史長河中慢慢形成的。中秋和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禮制有關,直到唐代,中秋才慢慢形成固定節日,而盛行于宋朝。中秋賞月,寄托情懷,這與文人學士分不開。關于月餅,一種說法是隋代唐軍裴寂發明,當時作為軍糧之用;一種說法是明朝朱元璋首創,制作月餅,作為向攻克元大都徐達的獎賞。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源于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拜祭土地神,中秋也是個感恩的節日。
奶奶的話,她們似懂非懂,還是鼓掌表示肯定。我說,你們在中文學校學了幾年,老師講沒講過有關中秋賞月的詩句?他們三個都說講過。"能不能朗誦一下呢?"我問。小孫子威廉搶著舉手:"我來朗誦。"我點點頭。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二孫女艾麗森接著說:
"海上生明月,天涯若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大孫女凱若蘭接上來: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冷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一輪圓月晶瑩剔透,直到夜深,令人不忍離去。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200字 有關中秋節的日記500字篇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仲秋節,我和爸爸媽媽、弟弟一起到姥姥家過團圓節。
吃過晚飯,我們到外面去看月亮,聽說今年仲秋節是2024年前最后一次“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了。來到屋外,我抬頭望去,只見漆黑的夜空中掛著一輪又大又亮的月亮和無數閃閃的星星。
“也沒什么不同呀?”我正在心里嘀咕。
突然,我眼前也有東西在一閃一閃。莫非是星星從天上掉下來了?我再仔細看看,噢,原來是一只螢火蟲正提著“小燈籠”在我眼前飛呢。我伸手想要捉住它,它立刻向高處飛去,我怎么也夠不著。我趕緊跑進屋,想找一個捕蟲網······
等我出去的時候,爸爸已經把螢火蟲抓住了。我把它放進一個透明的袋子里仔細觀察,只見它個頭小小的,全身都是黑色的。最有趣的是在它的尾巴上有一盞小小的“燈籠”。真神奇呀!
為什么螢火蟲的尾巴會亮呢?明天回家我一定會查查《十萬個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