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傳世佳句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竹的傳世佳句

【第1句】: 你曉不曉得古人對竹情有獨鐘,留下不少傳世佳句,寫出一兩句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 裴迪

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出入惟山鳥,幽深無世人。

慈姥竹 李白

涂縣北有慈姥山,積石俯江,岸壁峻絕,風濤洶涌。

其山產竹,圓體疏節,堪為簫管,聲中音律。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常自保。

嚴鄭公宅同詠竹 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柳宗元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迸籜分苦節,輕籜抱虛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蕭蕭吟。差池下煙日,嘲哲鳴山禽。諒無要津用,棲息有余陰。

比較出名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 》 清·鄭燮

【第2句】: 有關竹的名篇名句,探索“竹”的文化內涵

蘇東坡有詩云:“無肉讓人瘦,無竹讓人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見竹在古代通常形容清雅、脫俗,也指高風亮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還有詩云:“直視蒼天傲暑寒,青枝綠葉簇高竿。

陽春破土身堅節,到朽身殘節不殘。”都是說竹的氣節的。

當你遨游于中國古典詩歌的海洋,一首首神韻獨具的詠竹詩就會使你流連忘返。竹,是中國古代詩人詠不盡的對象;竹,凝聚著無數文學家的審美理想與藝術追求,融注了他們多少熾熱的情感和睿智的思索;竹,實在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富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學符號。

一、從文學中的符號到文學符號 竹從進入文學作為意境的一項輔助構件,到成為詩文主要指繪的中心意象 ,即從文學中的符號到文學符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進程。在文學中,竹藝術符號化的歷程經歷了濫觴、形成、鼎盛、發展四個階段。

【第1句】:先秦兩漢:濫觴期 早在原始社會,竹即為中國先民們制造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的一種重要材料,成為其生產生活常備常用的物品,因而原始歌謠把竹作為一種物行描繪。以現存典籍來看,《彈歌》應為中國詩歌史上最早詠及竹的作品了,它歌唱道:“斷竹,續竹,飛土,逐rò[email protected]①。”

在這首歌謠中,竹僅僅被當作弓的制作材料提及,歌謠主旨并非歌詠竹本身,而是表現弓的制作及用于打獵的過程對竹在本質上并未傾注更多的情感、觀念與審美情趣。歷史從野蠻時代步入文明時代,揭開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新篇,中國古代文學建造出第一座光照千秋的豐碑--先秦文學,創造了《詩經》和《楚辭》兩顆璀璨的明珠。

《詩經》和《楚辭》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直接源頭,其中已有諸多詠及竹的篇什和詩句,或以之為比,或以之為興,構成詩歌意境的要之一。 《詩經》、《楚辭》中寫到簟、筐、箕、管、jǔ@②、笥、笱、笠、luò@③、簏等各種竹器的篇什俯拾即是,直接引竹入詩、描繪竹的篇章亦不鮮見,有三篇之多。

如《衛風·淇奧》云:“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又“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又:“瞻彼淇奧,綠竹如簀。”三章起始均以綠竹為興。

朱熹注云:“淇上多竹,漢世猶然,所謂淇園之竹是也。猗猗,始生柔弱而美盛也”。

“衛人美武公之德,而以綠竹始生之美盛,興其學問自修之進益也。”“青青,堅剛茂盛之貌。

以竹之堅剛茂盛,興其服飾之尊嚴,而見其德之稱也。”“簀,棧也。

竹之密比擬之,則盛之至也。以竹之至盛興其德之成就也。”

把詩意歸結為贊美衛武公之德行,未免牽強,但認為竹作為起興有其內涵卻屬不妄之論。在這首詩中,竹雖然只是作為每章之首比興的植物,僅為詩人偶然拈來以構筑意境的物象之一,然而卻已被賦予了一些象征意味,在竹與其所指之間構筑 起臨時性的符號代碼--信息指稱關系。

《小雅·斯干》中亦有句曰:“如竹苞矣,如松茂矣。”鄭玄箋云:“言時民殷眾如竹之本生矣。”

孔穎達疏曰:“竹言苞,以竹笱叢生而本概也。”其詩相傳為周宣王建造宮室時所唱之詩, 以竹苞即竹茂盛比喻家族興盛。

這里《詩經》賦予竹另一種象征意義,在竹與其所指之間構筑起另一符號代碼--信息指稱關系。此外,《詩經》中尚有“tì@④tì@④竹竿,以釣于淇”(《衛風·竹竿》),“其sù@⑤維何,維笱及蒲”(《大雅·韓奕》)等寫到竹的詩句,《楚辭》中亦有“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等描繪到竹的詩句。

但竹與《詩經》、《楚辭》中其它動植物一樣,尚未擺脫“做引子”〔(1)〕的地位,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朱熹給興所下的定義)之“他物”,還不是“己物”,也就是說,竹既不是詩的主題,也未能與作者所要表現的情趣、感受融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僅只是情趣、感受的襯托。雖然說“詩之詠物,自三百篇而已然矣”〔(2)〕未免牽強,“然而這種以鳥獸蟲魚為比興而引發情感的作用,確實已經孕育了后世詩歌的詠物之作去發展的一顆潛伏的種子。”

〔(3)〕漢賦中有“修竹檀lè@⑥,夾水碧鮮”(枚乘《梁王兔國賦》)之句;漢樂府民歌與古詩亦有詠及竹者,如“竹竿何niǎ[email protected]⑦niǎ[email protected]⑦,魚尾何@⑧@⑧”(《漢樂府·白頭吟》),“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前者以竹竿釣魚,喻男女情愛相投;后者以竹托根于大山之坳,喻婦女托身于君子(或認為女子婚前依于父母)。

這些詩中描寫竹的詩句與表現情感、敘述事件的詩句之間不再象《詩經》那樣彼此在形式上相隔,各自形成獨立的語言單元,而是在語言形式上基本做到了渾然一體,然而,竹的意象與作者所抒之情、所敘之事之間的內 在關系仍未能達到水乳交融。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三百篇所寫者仍畢竟以情志為主體,而并不以物為主體,所以‘三百篇’雖然亦有鳥獸草木之名,但卻不能目之為詠物之詩篇。”

〔(4)〕在先秦兩漢文學即竹文化的濫觴期,詠及竹的詩句已出現,或以竹為興,或以竹為比,成為詩歌抒發情感和敘述事件的“引子”、背景或喻依,僅為詩歌內容和意象的一個構成部分,而不是貫穿全詩的主題與中心意象,即只是藝術中的符號而不是藝術符號,還沒有達到二元合一、水乳交融的境界。盡管如此,。

【第3句】: 關于竹子的名句(10條)

慈老竹 唐·李白 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質,貞心常自保。 當涂慈老山,竹堪為簫管。

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竹 今日南風來,吹亂庭前竹。 低昂中音會,甲刃紛相觸。

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 風霽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籬菊。 此君知健否,歸掃南軒綠。

——作于元豐二年(1020)湖州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欠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詩經·斯干》 如竹苞矣, 如松茂矣。 ——《詩經選》P200 疊石流泉, 茂林修竹。

——晉·王羲之《蘭亭序》 竹亦得風, 夭然而笑。 ——蘇軾 修竹凝妝, 垂楊系馬。

——宋·陸睿詞句 (鄭板橋詩三首) 枝長葉少,枝短葉多。 世間如此,英雄奈何。

不是春風,不是秋風。 新篁初放,在夏月中。

能驅我暑,能豁我胸。 竹稱為君,石呼為丈。

賜以佳名,千秋無讓。 空山結盟,介節貞朗。

五色為奇,一青足仰 竹 唐·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栽堪釣綿鱗。 《唐詩百家全集》 題新竹 唐·杜牧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云。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草木典》 庭 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唐詩百家全集·劉禹錫柳宗元卷》 酬人雨后玩竹 唐·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云茂,虛心能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唐詩百家全集卷》。

【第4句】: 有關竹的名篇名句,探索“竹”的文化內涵

蘇東坡有詩云:“無肉讓人瘦,無竹讓人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見竹在古代通常形容清雅、脫俗,也指高風亮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 還有詩云:“直視蒼天傲暑寒,青枝綠葉簇高竿。

陽春破土身堅節,到朽身殘節不殘。”都是說竹的氣節的。

當你遨游于中國古典詩歌的海洋,一首首神韻獨具的詠竹詩就會使你流連忘返。竹,是中國古代詩人詠不盡的對象;竹,凝聚著無數文學家的審美理想與藝術追求,融注了他們多少熾熱的情感和睿智的思索;竹,實在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富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學符號。

一、從文學中的符號到文學符號 竹從進入文學作為意境的一項輔助構件,到成為詩文主要指繪的中心意象 ,即從文學中的符號到文學符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進程。在文學中,竹藝術符號化的歷程經歷了濫觴、形成、鼎盛、發展四個階段。

【第1句】:先秦兩漢:濫觴期 早在原始社會,竹即為中國先民們制造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的一種重要材料,成為其生產生活常備常用的物品,因而原始歌謠把竹作為一種物行描繪。以現存典籍來看,《彈歌》應為中國詩歌史上最早詠及竹的作品了,它歌唱道:“斷竹,續竹,飛土,逐rò[email protected]①。”

在這首歌謠中,竹僅僅被當作弓的制作材料提及,歌謠主旨并非歌詠竹本身,而是表現弓的制作及用于打獵的過程對竹在本質上并未傾注更多的情感、觀念與審美情趣。歷史從野蠻時代步入文明時代,揭開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新篇,中國古代文學建造出第一座光照千秋的豐碑--先秦文學,創造了《詩經》和《楚辭》兩顆璀璨的明珠。

《詩經》和《楚辭》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直接源頭,其中已有諸多詠及竹的篇什和詩句,或以之為比,或以之為興,構成詩歌意境的要之一。 《詩經》、《楚辭》中寫到簟、筐、箕、管、jǔ@②、笥、笱、笠、luò@③、簏等各種竹器的篇什俯拾即是,直接引竹入詩、描繪竹的篇章亦不鮮見,有三篇之多。

如《衛風·淇奧》云:“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又“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又:“瞻彼淇奧,綠竹如簀。”三章起始均以綠竹為興。

朱熹注云:“淇上多竹,漢世猶然,所謂淇園之竹是也。猗猗,始生柔弱而美盛也”。

“衛人美武公之德,而以綠竹始生之美盛,興其學問自修之進益也。”“青青,堅剛茂盛之貌。

以竹之堅剛茂盛,興其服飾之尊嚴,而見其德之稱也。”“簀,棧也。

竹之密比擬之,則盛之至也。以竹之至盛興其德之成就也。”

把詩意歸結為贊美衛武公之德行,未免牽強,但認為竹作為起興有其內涵卻屬不妄之論。在這首詩中,竹雖然只是作為每章之首比興的植物,僅為詩人偶然拈來以構筑意境的物象之一,然而卻已被賦予了一些象征意味,在竹與其所指之間構筑 起臨時性的符號代碼--信息指稱關系。

《小雅·斯干》中亦有句曰:“如竹苞矣,如松茂矣。”鄭玄箋云:“言時民殷眾如竹之本生矣。”

孔穎達疏曰:“竹言苞,以竹笱叢生而本概也。”其詩相傳為周宣王建造宮室時所唱之詩, 以竹苞即竹茂盛比喻家族興盛。

這里《詩經》賦予竹另一種象征意義,在竹與其所指之間構筑起另一符號代碼--信息指稱關系。此外,《詩經》中尚有“tì@④tì@④竹竿,以釣于淇”(《衛風·竹竿》),“其sù@⑤維何,維笱及蒲”(《大雅·韓奕》)等寫到竹的詩句,《楚辭》中亦有“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等描繪到竹的詩句。

但竹與《詩經》、《楚辭》中其它動植物一樣,尚未擺脫“做引子”〔(1)〕的地位,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朱熹給興所下的定義)之“他物”,還不是“己物”,也就是說,竹既不是詩的主題,也未能與作者所要表現的情趣、感受融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僅只是情趣、感受的襯托。雖然說“詩之詠物,自三百篇而已然矣”〔(2)〕未免牽強,“然而這種以鳥獸蟲魚為比興而引發情感的作用,確實已經孕育了后世詩歌的詠物之作去發展的一顆潛伏的種子。”

〔(3)〕漢賦中有“修竹檀lè@⑥,夾水碧鮮”(枚乘《梁王兔國賦》)之句;漢樂府民歌與古詩亦有詠及竹者,如“竹竿何niǎ[email protected]⑦niǎ[email protected]⑦,魚尾何@⑧@⑧”(《漢樂府·白頭吟》),“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前者以竹竿釣魚,喻男女情愛相投;后者以竹托根于大山之坳,喻婦女托身于君子(或認為女子婚前依于父母)。

這些詩中描寫竹的詩句與表現情感、敘述事件的詩句之間不再象《詩經》那樣彼此在形式上相隔,各自形成獨立的語言單元,而是在語言形式上基本做到了渾然一體,然而,竹的意象與作者所抒之情、所敘之事之間的內 在關系仍未能達到水乳交融。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三百篇所寫者仍畢竟以情志為主體,而并不以物為主體,所以‘三百篇’雖然亦有鳥獸草木之名,但卻不能目之為詠物之詩篇。”

〔(4)〕在先秦兩漢文學即竹文化的濫觴期,詠及竹的詩句已出現,或以竹為興,或以竹為比,成為詩歌抒發情感和敘述事件的“引子”、背景或喻依,僅為詩歌內容和意象的一個構成部分,而不是貫穿全詩的主題與中心意象,即只是藝術中的符號而不是藝術符號,還沒有達到二元合一、水乳交融的境界。

【第5句】: 急求關于竹的詩句加賞析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兩面枝。

——鄭燮撰

【注釋】鄭燮(1693-1765):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幼年家貧,但穎悟好學、性狂放落拓。乾隆元年進士,做過山東范縣和濰縣知縣,后因請求賑助農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罷官歸,居揚州以詩書畫自適。板橋詩、書、畫俱有造詣,人稱“三絕”,為“揚州八怪”之一。板橋擅寫蘭竹、以草書長撇作畫,把中國傳統的墨竹蘭畫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今有《板橋全集》及書畫多種傳世。

【鑒賞】這副對聯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既是一種用某種知覺或想象的圖象標示或暗示某種不可見的意蘊的藝術手法,又是指一種文藝作品與欣賞者的聯系方式。象征聯系的建立是以結構特征的相符度為基礎的,而不求質的完全契合。比如,松樹與豪情,竹與正直的人格具有不同的質,但松樹的壯闊、偉岸的形象與豪情的特征相似,竹的筆直凌霄的形態與人格正直在結構特征上相對應,于是人們就常用松樹象征豪情,用竹象征正直的人格,因此,象征是一種異質同構的聯系方式。古人在文藝作品中最善用象征手法將事物人格化加以贊揚或貶斥,比如贊竹有虛心、梅有傲骨、蘭有君子之高風等。

鄭板橋一生愛竹、敬竹;畫以寫竹,詩以詠竹。鄭板橋性狂放不羈,傲岸正直,因此他常詠竹畫竹以勉人和自勉。如“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題畫詩)而梅與蘭、竹、松,經常是詩人、畫家作品的題材,當然鄭板橋筆下就更多。上面這副對聯也體現了鄭板橋詩、書、畫的一貫風格,同時也映照出鄭的人格。

上聯詠竹。竹中空有節,它的葉子都是兩兩相對向下生長的,好像一個“個”字,所以說它“虛心”“低頭”,“低首虛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狀態,又指人的內在精神品德,二者異質同結構相對應;下聯贊梅。梅,不懼冰霜,迎風斗寒傲雪開,所以稱梅有傲骨,而且梅還有一個特征,它的花都開在枝的陽面,一律朝上,從無在陰面朝下的,其他的花就不一定(如桃花就有朝下開的花,所以被斥為“輕薄”)。因此說“無兩面枝”,梅的這種形象特征與人們所贊揚的不向惡勢力低頭,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又是異質同構的。聯語雖然是詠竹贊梅,實際上是為人寫照、為己寫照。上聯說的是治學的精神,下聯說的是做人的品格。鄭板橋在學術上詩書畫三絕,在為人上傲岸耿直,在他身上,后人不是看到了竹的精神、梅的風格嗎?

【第6句】: 蘇軾傳世的名句

詞篇】

【第1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第2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第3句】: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第4句】: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第5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第6句】: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第7句】: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第8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9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第10句】: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第11句】: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第12句】: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第13句】: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第14句】:相逢一醉是前緣。

【第15句】: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第16句】: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第17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第18句】: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第19句】: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第20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21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第22句】: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第23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詩篇】

【第1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第2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第3句】: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第4句】: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后風流陌上花。

【第5句】: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第6句】: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警我頑。

【第7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第8句】: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第9句】: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

【第10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11句】: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第12句】: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第13句】: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第14句】: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第15句】: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第16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17句】: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第18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第19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 男操女视频免费| 女人张开腿等男人桶免费视频|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线码欧美成人| 蜜桃成熟时无删减手机在线观看|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香蕉视频亚洲一级|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国产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巨龙征母全文王雪琴笔趣阁|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视频观看| ffee性xxⅹ另类老妇hd| 没带罩子让他玩儿了一天|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黑人26厘米大战亚洲女| 日本三级免费观看|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性色av |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青青草在视线频久久|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动漫视频下载| 含羞草影院无限在线看| h肉3d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 久草资源福利站|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国产精选之刘婷野战|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