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幾度唯美短語句子錦集三篇
幾度春秋情感美文
從早春到盛夏,從初秋到晚秋,駐足清河橋邊,看浮萍沉浮于蕩漾水波泛漣漪,看芳華繁謝于河畔滿天飛,亦會想起某君,或感慨人生起伏,忙時無奈,閑時感慨,如是而已。
天上一朝暮,地上一春秋,社會上起起落落,人生幾沉浮,本是生生不息輪回,奈何空嘆感時花濺淚
腳下幾點新綠,頭頂一片青天,岸邊柳樹已逝去昔日里的萬條垂下的繁茂,清潔工努力清除它們季節性遺落的痕跡,光尖的.枝頭瑟瑟風中稍顯落幕的孤獨。
在香消芳飛的日子里,在紅衰綠減的時節中,幾處新草展示它們獨特的頑強,冷月傲雪,銜霜飲風,在缺少綠色的季節,為大地添幾許生命的顏色。
遠山下炊煙裊裊,風吹葉落蕭蕭。“碧云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楓林醉,總是離人淚”。解不開的離愁,難逾越的現實,害怕世人嘲笑的目光,害怕一個人的孤獨,害怕著黑暗的殘酷……漸行漸遠漸昏噩,一直在扮演卻永遠也找不到屬于自己的角色。
斜陽漸漸落下,水中耀眼的波光也跟著寸寸消退,一陣風吹來,帶來了透徹心扉的涼意,想必溫室里的酒菜已經擺上了桌子,放下思緒,喝酒去吧,柳落花黃西風冷,酒清菜淡滿飲愁,幾番燈紅酒綠后,人間又度一春秋
幾度菊花香情感美文
篇【第1句】:幾度菊花香情感美文
深秋的斜陽里,菊花悄無聲息露出笑顏映入眼簾,宛若裊娜娉婷的伊人,半卷流蘇倚清秋。
曾記否:那一年,秋水長天,菊花正艷,滿園菊花隨風搖曳,花香氤氳。花影深處,依稀見你揮毫潑墨,吟詩賦詞,平平仄仄間盡顯風采。
你在煙水浩淼處,白衣勝雪,清逸如仙。隱在渲墨的山水里,或濃墨重彩,或輕描淡寫,筆隨意走,意由心生,淡墨淺暈,行云流水。
遙遙相望,飛花滿天,花絮迷眼,我霓賞飄飛,水袖輕舞,揚眉淺笑,不經意間揮灑一地的落花。
不遠不近,不早也不晚,就這樣遇見,在最深的紅塵相逢,一路花香,忘記了歲月輪換。
與你相遇是我今生最美的綻放,是一闋靜美婉約的詞章。
流光飛舞,綺夢飛花,我將飄逸的身姿凝聚成瑤琴,輕撫清音,吟唱心曲。月下舞紅袖,聲聲秋水慢,彈盡卷簾西風,彈盡兩處閑愁,任音符散落成章。
只想靜靜地凝望你,把馨香的心事織成素箋,傾聽你輕吟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斷章的詩句里拈花微笑。
只想覓一處清幽,心淡如菊,尋芳聞香,菊香盈袖,翩躚起舞,生命一世如初相見,心安塵世不問年。
前塵,你是一片菊花,擋住了我想你的心空。望穿秋水,踏雪追風,尋覓不到你的身影。落紅滿地,冷月殘香,飛花憔悴了想你的容顏。
今生,我愿是一片菊花,纖袖飄飄,衣袂染香。千萬年的心事,婉約成一縷芬芳,只為等你聽風賞月,觀花聞菊香。
來世,我是一片菊花,輾轉風塵,云水飄搖。花蕊初綻,輕舞飛揚。與你長相廝守,共寫千古流傳的詩篇。
趟過歲月的河,拂去流年的塵埃,悠然見你從鋪滿菊花的小路上輕輕向我走來,走入我的故事,落入書卷,演繹彼此的故事。
零落的樹葉仿佛是輕柔婉約的音符,紛紛飄在你懷中,衣袖輕舞,拂起一陣馨香。
花滿園,園滿香,年年花開,歲歲花香。
流年拾花,爛漫似錦,清香盈盈,花香為誰?
唯愿是你詩箋上的一抹馨芳,即使凋零也愿飄落在你指間,零落之際為你暗香永駐。
請容我放任這一季的深情,為你傾城,為你輕舞。
請許我生生世世,滄海桑田,彼此眷念,執手千年。
拈香為墨,落筆成花,這一季花開只為你。
篇【第2句】:幾度菊花香情感美文
母親的愛菊,在村里從來就不是什么秘密。我還清楚地記得兒時,我家的前院到了秋季,總能見到金黃的一大片。那是母親侍弄的金錢菊,花朵雖然不大,但開得極為旺盛。
秋風,吹走了夏的炎熱,絲絲涼意侵入肌膚;秋風,染黃了小草、染黃了楓葉;秋風,吹落了樹葉,路旁的梧桐,日漸凋零,最后發出一聲無奈而沉重的嘆息,極不情愿地飄離了枝頭;秋風,吹熟了整個季節,遠處田野里的稻子,金燦燦的,棉花,雪白雪白的,還有農人忙碌的身影。
秋風,吹來了滿園的姹紫,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如同趕集似的,開得正盛。菊,她有著松一般的風格,梅一樣的品行。滿園的菊花,露出嫵媚的姿態,風兒飄過,婆娑起舞,讓人頓覺充滿了詩情花意。白菊,潔白如雪,飄若浮云,儀態萬方;紅菊,如燃燒的火焰,別有情致,似面露得意之色;金錢菊,黃燦燦的,小巧玲瓏,清新俊俏;綠色的、紫色的,神態各異。
然而,枯草斷莖掩飾不住秋的落寞。一場秋雨淋濕了整個季節,淋濕了我的秀發,更淋濕了我的.情緒。看見滿園怒放的菊花,深深呼吸,一股幽香沁入心脾。金錢菊的花朵,格外醒目,花瓣如剛出生的豆芽,細細密密,緊緊簇擁。看著她燦爛的花朵,我禁不住淚眼朦朧。
對于菊,我有一種特殊的情愫。母親的生命與菊有緣,她生在菊花盛開的季節,也于菊花盛開的時節離開塵世。不但她的名字里有菊,而且她還特鐘愛養菊。這,幾乎就是我對母親的全部記憶。
母親的愛菊,在村里從來就不是什么秘密。我還清楚地記得兒時,我家的前院到了秋季,總能見到金黃的一大片。那是母親侍弄的金錢菊,花朵雖然不大,但開得極為旺盛。那股清幽的芳香常引得鄉鄰駐足回首。母親的愛菊與陶淵明自是不一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那份曠達,看似瀟灑,實則是對現實的逃避,在恬靜的生活中流露出幾許人生的無奈。遠離黑暗的社會現實,寄情山水,并非出自本意。雖然母親的生命極為坎坷,少年喪母,在成長中,承擔起照顧弟妹的職責,過早領略了生活的艱辛;中年跟著遭受不白之冤的父親,受盡了折磨;老年喪夫,病痛纏身。可謂是命運多舛啊!從一次次的傷痛走過,母親的笑聲依然爽朗,對生活永遠是那么的熱情。
母親愛菊,尤其愛那種不太名貴的金錢菊,兒時的我從不在意。長大后,覺得不甚明白。有次,我不經意問母親:“媽,明年咱們也養些名貴的品種吧。”母親笑笑,“干什么?跟人攀比呀,我可不好。”母親的話更讓我不解,“為什么?”“這個,賤,好養。隔三差五的澆點水就行。不需要太多的伺候。那些名貴的,嬌氣著呢。”我才明白,原來母親對她的喜愛,全是源于她的不嬌氣,源于她旺盛的性命力。不管外界的環境有多惡劣,她依然于秋季里燦爛,依然芳香如故。
母親的生命,經歷了人世的風雨,依然從容,依然熱情似火,依然深深地愛著。那份執著,豈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母親是美麗的,她的美麗不僅僅在外表,更在于她對家庭、對孩子無私的奉獻。回想母親的生命,我忽然覺得母親如同那嬌小玲瓏的金錢菊一般,永遠是那么清新俏麗。
母親離世已經三年了。我再也無法看見母親侍弄的菊花;再也聽不見母親的絮語;再也感受不到那股直抵心靈深處的幽香了。幾度菊花香,季節如故,香氣如故,而斯人不在,音容難覓。
本色春秋美文
靜寂的黃昏。婕獨坐在書房電腦前,耳旁回旋著莎拉布萊曼的《月光女神》,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總是喜歡在音樂中追尋,回味,思索。比如,此時此刻。在音樂中沉浸,然后,是深深被感染后的自哀自憐及無法排遣的憂傷。善良,熱情,率真,唯美……這些婕天性或后天中有意及無意中追尋、鍛造的東西已永遠溶入她的靈魂,再也不能從此改變,就像貼在她臉上永久的標簽。
因為善良和熱情,婕曾竭盡全力,幫助并照顧過她的親人,朋友,甚至,那些在街頭路過的不知名的乞討者。每每面對那些無助或悲哀的眼神,她的心總是會在剎那間被打動,然后,不顧別人異樣或漠然的.目光,向他們——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伸出她溫暖的手,然后,她才能平靜地走過,歸屬到心的安寧。
因為率真與唯美,她在體會到努力奮斗后自身價值得以展現的快樂時,也曾為自己的愛憎分明有意或無意傷害過別人而內疚,而懺悔。天性的善良使她從不愿故意去傷害任何人,哪怕,是曾中傷過她的人。別人給予的痛與恨,她會在短暫的自我折磨后忘卻,煙消云散,一夢醒來,打開窗戶,迎接她的又是一個燦爛美麗的早晨。
已記不清在哪個網站做過這樣的心理測試:把姓名、生日、屬相輸入規定的程序中,然后,點擊,曾得出:熱情、奔放、坦誠、率真……諸如此類的結論。當時細細與自己的性格一一對照,她立即不難發現有許多相同之處。由此得出:天生我類性矣!既然,上蒼恩賜于她,讓她生,讓她快樂,幸福,哪怕讓她經歷那些凡人的苦痛與折磨等人生各味,她也對上蒼感激涕零!
這些無不是上蒼所賜啊!該如何地感恩于上蒼?回報于生她養她的土地?這片藍天下山清水秀的沃土?
所以,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又該懷負怎樣的使命與責任,是每一個心存良知的人應有的胸懷。那么,還再有什么理由去曲意逢合、人云亦云并沉淪于滾滾紅塵?不是標榜自己要達到“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最起碼,做一個永不失純真善良的本色小女人尚可吧!
美文-明月幾度遺長城
有的地方原可以留在心里,任想象去勾畫,大可不必跋山涉水去以疲憊的姿態去擁抱感受的,如長城。
在沒去過長城前,曾有多少次與之擦肩而過。不說早幾年,曾在長城的腳下,生活和工作了三年,那時候好像隨時都可以去的,但是又都沒有去成,因為我覺得要去某個地方總的有某個好的借口。就如人與山水的有緣,緣分未至,去又如何,不去又如何?和長城,那之前,是緣分未到了。雖是常常的看到燕山的水瘦山寒中一抹淡淡的影子,但是,只是停留在眼中,或者是如風一縷,從心頭掠過,沒有多少印象。
至多,是心里的想象。在月下,一輪的皎潔中,月在中天,山如黛,長城縱橫。可是萬里吧,從那大漠的荒蕪中好像無中生有,一直延伸蜿蜒,經過了幾世的輪回,突然如海。如何的生?如何的逝?為何,留下的是月下無言的身影。
總是靜穆的,這樣的無言,這樣的沉浸!
只是我去時,長城卻是在白日中沸騰!如何,還是那樣黑色的城磚,那樣條形的方石突兀的橫埂在萬山群中。山雖是在這個季節,也是蒼翠的綠意,然而城磚和條石的靜默即使不去想歷史的沉靜,這數千年來的風雨,注入每一塊縫隙的也都是歷史云煙消散后的滄桑,長城如此,那泊在長城邊沿的鐵炮也是如此的。只是,今日沸騰,在長城的肩山、脊背上,都是喧囂的人聲,這種喧囂,似乎是一種惶惑,是長城幾千年云煙在沸騰,還是這來去匆匆的'游客?
一堵城墻,橫埂了數萬里,靜默了幾千年。到底,這留下來的是如何的風韻?曾經的殺戮,或者,男人的血汗筑起、女人的眼淚哭倒?但是明明的在那里,任風云變幻,一邊是關內,一邊是塞外。關內塞外的區別,何止是季節的變遷,又何止是楊柳風和塞外雪花大如輪的區別,總是一種無言的訴說吧。
訴說有誰能懂?當曾經的風云慢慢沉靜,站在這灰色的城頭,透過箭樓堞墻看,腳下是長城,長城腳下是塞外。塞外,曾經的塞外是如何的樣子,總是一種冷清和荒涼吧,這冷清和荒涼之中住的又是哪些人,這哪些人如何去承受宿命中注定的冷清和荒涼?
終是在白日晃晃的陽光中想起心頭的一輪明月,秦時明月漢是關。長城、明月,這樣的物事,想起來,都還是一種永恒!
而永恒的東西給人的也許不全是一種滿足或是滿意,如明月,曾經照在頭頂的那一輪,在昨天或者舊年,不是也照過舊人的人影,看過江清月白,吟過悲歡離合,而月依然,人卻已逝。如此,今日照我的明月到明日也依然照在他人的頭頂,是時,他會想起我今夜舉頭望月的身影?而長城,有多少地方已經破敗,已經湮滅。如我,今日站著的城頭——八達嶺,稍向遠方看去,在萬山從中偶爾露出的城墻,也是野草叢生。或許明年今日,也是轟然倒塌,頹萎在荒山野草中了。
而腳下的八達嶺,應該算是萬里長城中保存或是開發的最好的了,但是當因為這偶一心動,陪著她來,也算是緣分已到,只是入眼的滿是城墻的古意,古意中值得一游的地方卻是寥寥。一處當年毛主席留字的地方——不到長城非好漢,可以留影;另一處——好漢坡,海拔888米,也算是一景吧。其他的地方,論起景物的轉換,實在是乏善可呈。除了累,如果說累可以當作攀登長城的感受或者收獲的話,那也實在勉強,這弱勢的山坡自是不能和泰山或者華山的兇險比,也是不能和一步一景的黃山比的。更何況對我這樣自小慣于爬山涉水的人,一雙始終在路上的腳也早已習慣了惡水窮山。
只是因為感念同游人的緣,這一趟跋涉倒是在陽光和清風中回味良久,也是入心了。
如明月幾度,不管明年他日,世事如何,今日入心得,總是如這長城永恒!風雨會有,今日的景,今日的心總是無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