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種菜辛苦的句子匯集200條
種菜,辛苦并快樂著散文
退休閑下來半年多了,寂寞無聊之際突然閃出一個念頭——種地。
說干就干。四月初去郊區找到一熟人,經允許在一較偏僻的荒地邊上開始除雜草、摳石頭、刨樹根、平土地、墊好土,然后開始翻地。翻地可是累活。一鍬下去要挖一尺多深,將土翻扣過去,一鍬挨著一鍬,如是這般。遇到蘆葦根要深挖除盡,不然只要還有一節,它就會頑強地發芽破土,而且會長得愈加茁壯;遇到石頭要撿拾干凈,如挖到大石頭,無論多費勁也要摳出來,不然種啥都扎不下根,長不好。就這樣七八天下來,汗水不知流了多少,手上大大小小的水泡,也不知磨破了多少,鞋子也蹬壞了兩雙。但是,望著平整有致近半畝的園田,還是頗有成就感,滿心喜悅。第一戰役,完勝。
別人告訴我:種地一是要有糞,二是不缺水,三是人要勤。新開荒的地,糞尤其重要。于是,我開著皮卡車東奔西跑,豬糞、雞糞、牛羊糞等,收羅了三車,全部均勻地撒到地里。開始播種,可是,啥時候該種啥,我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依據三個方面做決定:一是問賣菜籽的老爺子,二是看別人家的園子在種啥,三是市場上賣啥秧苗就買來栽。這樣一來也還沒誤農時。于是,我的園子里便相繼有了長勢茂盛成片的'大豆(別人告訴我新開荒的生土地,要先種大豆肥地),油綠挺拔的玉米,掛滿大地紅鞭一樣的蕓豆,細嫩垂擺的豇豆,墨綠肥碩的大蔥,青綠閃亮的黃瓜,紅綠錯落的西紅柿,紅綠各異的圓椒、尖椒、朝天椒,紫白發亮的紫茄子、白茄子,綠油油的菠菜、白菜、芹菜、生菜、香菜,紅白綠黃水靈靈的紅蘿卜、白蘿卜、青蘿卜、胡蘿卜,黃灰帶霜大小不一的大南瓜、冬瓜、小金瓜……各種蔬菜,一應俱全。比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可豐富多了。
侍弄園子真的很幸苦。從種子播下或秧苗栽下開始,每天要不停地除草、松土、澆水、捉蟲,還要及時插架、綁藤等等。起初我每天開車去干活,后來活少些了,就騎自行車去。往返一次要20來公里呢。但是,看著園子里的菜一天一個樣,煞是高興。常常用手機拍下來發個朋友圈,贏得一片稱贊聲。雖然經歷了“鋤禾日當午,滴禾下土”“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也經受過蚊子無數次叮咬,卻不曾有“草盛豆苗稀”之狀況。成就感和精神享受,遠遠大于功利享受。采摘時的喜悅,送人時獲贊,幸福之極,受用之情,難以言表。非親身經歷者,是難以體會到的。
種菜的日子,勞作就是勞作,心無旁貸,亦無雜念。雖然開始覺得累,但是慢慢就習慣了,習慣了對那片土地的眷戀,對每一顆秧苗的愛惜。回到家里,同樣的飯菜吃起來感覺更香,晚上入睡快,睡眠質量也好。人瘦了,卻健康了,狀態更好了。種菜是辛苦的,但更是快樂的。
種菜經歷散文
在我家的頂樓上,有兩塊以磚頭和細沙所圍成的長方形菜圃,其中一塊較小的,主要系以栽種絲瓜為主,另外一塊較大者,則是用來種植蔬菜。這兩塊小型的空中菜圃,不僅建構成一幅小小的都市農耕圖,也延續了我童年時代的一些農耕記憶……
當初房屋改建之后,留下一堆細沙和磚頭,處理丟棄非常困擾。一向頗有農業素養的我,直覺地想到可利用它來種植蔬菜。因此,便著手在地板鋪上塑料布,在女兒墻的內側,圍上ㄩ字形的雙層磚頭,并將細沙倒入其中,鋪平后即成為一塊可資運用的土地。對于寸土寸金的都市而言,這塊樓頂新生地,得來的確并不容易。
種菜,對我這個農家子弟而言,可說一點都不陌生,但是要種什么菜,在什么時間種,則就得經過一番考慮了。翻查農民歷,尋找時節蔬菜和播種時機,終于找到了可資遵循的法則。依循著這些法則,我終于也成功地栽種了一些葉菜類蔬菜,比如小白菜、青江白菜、茼蒿、芥藍、A菜、空心菜、韭菜、芹菜、大白蔥、紅蔥、大蒜等。這些無農藥蔬菜,不僅能做為桌上佳肴,也成了饋贈送親朋好友的伴手禮,真可說是頗富經濟實用價值。
蔬菜的栽培,基本上可以采取直接播種或是種子育苗兩種方式進行。一般種子較大者,如蔥、蒜、空心菜、茼蒿、韭菜等,可采直接播種方式;其余雖也可直接撒種,但以先行育苗而后再行移植的方式為佳。至于培育種苗的方式,則大抵可將之分類為穴盤育苗和苗圃育苗兩種。
穴盤育苗顧名思義是利用穴盤容器來栽培種苗,肇始于1971年。具有節省種子、種苗生長整齊、病蟲害少等優點。由于每株種苗的根系,擁有獨立的生長空間,因此移植存活率高,并且可提早采收。但另一方面,為了要提高單位面積內的育苗數量,以及減低種苗運輸的重量,穴盤內的每一穴格必需盡量縮小,而此一做法,卻也因之限制了根系生長的空間。
穴盤育苗,系每個穴中先行放入培養土,而后再以夾子將蔬菜種子植入土中,每個穴內以三顆為度,并放置于不同的位置。由于并非每粒種子都會發芽,因此實際成長的菜苗,大概以一或二棵為度,但也有三棵都發芽者。移植的方法,是將整個穴盤內的培養土和菜苗一并取出,而后再行分株后,整棵植入菜圃之中。由于其根系少有破壞,因此成功移植的機率頗高。
苗圃育苗,由于比較無法控制種子間的距離,因此往往會造成過度擁擠的現象,而讓種苗長成高高瘦瘦的模樣,真有點“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景象。在移植過程之中,由于種苗的根系相互纏繞,分開時往往會斲斷其須根,而影響及停滯移植后的發展速度。因此,移植時通常都選擇在傍晚時分,以便讓其有根生大地的機會。
在家自行培育種苗,通常都是以苗圃培育的方式為之。當種苗長至約五公分高度時,就得另行移植,如此方可菜體壯碩,否則將只會長成細細瘦瘦的,一付弱不經風的模樣。此外,由于發芽時機和成長空間有所差異,在移植過程中,這些夾雜于其中的小棵種苗,由于難以重行植回苗圃培育,因此往往就會被棄置于地。
一般而言,每棵蔬菜間的距離,除了空心菜和茼蒿距離較小之外,其余大約在十至十五公分左右,藉以盡量提供其充分生長的空間。此外,移植的時間是相當重要的,除陰濕天氣外,最好是選擇在黃昏時分為之。其主要目的,乃在于一方面避免陽光直接曝曬,另方面也可獲得露水的.滋潤,期盼以時間換取其生根發展的空間。
事實上,種菜很怕病、蟲害。蟲害較為簡單,很容易就可用手或工具移除。而病害則比較麻煩,由于不用農藥,往往必須立即將整株拔除,以避免傳染于周遭的同種蔬菜。由于病蟲害往往對宿主有其針對性,因此采取行列交替間植的模式,也是一種防制的方法之一。
在栽種蔬菜的十多年經驗中,發現如果是首度栽種者,往往病蟲害都很少,有時根本不會發生。但是,當連續栽種同一種蔬菜時,則幾乎是從一開始就會有病蟲害的困擾。基于這項的觀察經驗,采取輪作和休耕的方式,將是有效地遏止病蟲害發生的良方。而在休耕期間,必須將泥土徹底翻松并充分曝曬,藉以發揮消毒殺菌的效果。
在一次偶然的因緣中,發現原本被連根拔起的芥藍,竟然再度長出側芽。原來是內人在采收芥藍時,系將其整株拔起,然后在摘取可食用的部分之后,便隨手將剩下的根莖部分,丟置于原地。可是萬萬沒想到,這個原本被丟棄的芥藍根部,竟然能夠憑借少許的水分和泥土,逐漸復蘇并重新生根發芽,發展出與其母體類似的株體。這種無限發展的生機,竟然系在絕處中再度逢生,著實讓人心靈無比震撼。
經由這次的芥藍驚艷之后,往后我就特別關注蔬菜的再生能力。結果發現這些蔬菜,只要在采收時,能不動其根部泥土,并且將距離地面約兩公分左右的莖部予以留存,則幾乎都具有再生的能力。因此,妥適地保留其再生的根基,以便讓其能夠繼續成長發展,也就成了栽種蔬菜的另一項心靈收獲。
這些再生蔬菜,雖然能夠僅憑借著少許的水分和有限的養分,逐漸復蘇生根并發芽成長,但是由于其本質各異,其結局也就未盡相同。基本上,再生的芥藍、芹菜和白菜,雖然可長成與原生者類似之新生體,但卻有著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然而,韭菜則不然,愈是勤于收割,則其莖葉發展愈好,不僅其球莖沒有像再生芥藍一樣地老化,反而是愈繁殖愈多。
瀕臨逆境,再生芥藍絕處逢生;辛勤有成,新發韭菜蘊育生機。依時序耕耘,輪作休耕涵養地氣;遵物性栽培,空間天候穩握新基。以同一種方法行之于萬物,不僅不可行,其實也不可能。終究,物性有別,成長方式各異,唯有依時而作、適性而為,方能期待有成。
栽培蔬菜如此,那么教育又何嘗不是這樣?縱然兩者素材有別,但是個中隱涵之哲理,則卻頗有雷同之處,值得吾人仔細深思與考慮……
學著種菜的女人散文
菜園里摘下了第一個猶如帶著紫色光環的茄子,我心里無比興奮的同時,也揮舞著,拿給正忙著看電視的老公看:“你看,你看!這是我的勞動果實呢!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呢!”“是嗎?真的?我也去菜園看看去!”不知道是染上了我的興奮還是為著安慰我這學著種菜的女人一下,他竟然真的興匆匆直奔我的陣地--菜園子。而那一刻,我除了體會豐收的喜悅,也不由得憶起已過的曾經。
一度,我也和眾人一樣生怕食用了有公害的蔬菜會有害身體,因此只要有時間就會各個菜市場里淘寶般展開搜索,目的當然就是為了購買到讓人吃了放心的綠色蔬菜。可是這些所謂的綠色物不僅很難找到而且價格昂貴,每一次看著那買來的綠色無害菜蔬,我還真有些忍俊不禁的感慨:“唉!還真是物以稀為貴呢!可是也不知道是否又是假冒偽善的贗品。若是我自己會種菜就好了。”可是說歸說,我也只是說說而已,一直以來都沒想過付諸實行。可我還是喜歡那般感慨。
記得一次,又聽我如是說,他竟然撇著嘴,不屑地看著我一頓奚落:“就你?還種菜?可行了吧!一個書呆子,又沒力氣,還是安心吃菜吧!況且你都說了多少次了,也沒見你種出一棵菜!種菜?下輩子你做了菜農再說吧。”我暈!聽了他的如是說辭,坦白說,我的心還真不是滋味。可步履匆匆,忙碌的生活中久了,我的種菜說又成了一紙空談。可每一次買菜時,我還是會記起我的種菜夢,每一年看著鄰里的大媽們欣喜著種菜,全心經營那片片綠色的小菜園,我都不由得好羨慕,我也深深記得老公曾經那從門縫里看人的話,想想就有幾許酸楚和幽怨。
今年春天剛到,鄰里退休的大媽、大爺們又開始忙碌了,小區的空地上,他們開墾今年的耕種場地。說起種菜,張大媽興奮著說:“我們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呢!吃自己種的菜放心!純綠色!”每次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兒,我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想,我也好想,好想學種菜。
一個周末,我又帶著深處的渴想去看鄰里的大媽們種菜,我不知道如何幫忙,只好一邊看著,但那眼神明明的流露出我好想入伍參與。見我眼巴巴的看著,張大媽笑著喊我:“小陳來幫我啊!像我這樣,把茄子苗擺正放好在坑里,我來培土,然后再澆水.....”
加入了種菜的行列我有些興奮,但和張大媽比起來我明顯的很笨拙,一株,一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于把那些可愛的.苗苗放進了阿姨事先挖好的坑里。汗水滴落,我揮手抹去,結果剛弄完土的我立刻就弄了一個小花臉。見我這般模樣,大媽大笑著:“笨孩子,瞧你弄的,從沒種過菜吧?一看你就不會弄。”
我羞澀著低下頭,也支支吾吾著:”我,我,我是不會呢。可是我想學,我也想吃自己種出來的蔬菜.....”我的聲音低得不能再低了,我以為只有我自己聽得見。可孰知張大媽還是聽清楚了我的每一句。“有我呢,我教你啊!今年你就種種看,包你吃上純綠色,無污染的蔬菜呢。”說干就干,我開始行動了,小區門前對著自家的那片空地就是我的用武之地。掘土,備壟,挖坑,種苗,培土,澆水,照著張大媽教我的這一系列程序,我種下了西紅柿、朝天椒、茄子、豌豆苗,種下它們的時候我還哄孩子般叮嚀著:“乖乖,你們一定要好好長,我還等著吃你們的果實呢。”
安頓好它們我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忙碌工作間,幾日我都沒有記起給他們喝點水,一天下班后我豁然記起渴壞了的苗苗們。我急匆匆直奔菜地,心想:“這下完了,幾天都沒理它們,它們一定早渴死了。”走近,觸目的是長得綠油油的朝天椒,它們占成一排似乎是在像我招手致敬:“謝謝你來看我們!我們很好呢!”再走近,是長得變了身形的茄子苗,它們不再是初來時只有兩片小葉子,而是葉子多了好幾片,而且各個肥頭大耳,似乎喝足了飲料,吃飽了大餐。
我驚異的看著這些可愛的苗苗們,也狐疑著:“怎么回事?這幾天老天也沒降下甘霖的啊!它們怎么沒有干渴?”我正不解的沉思間,耳際傳來了張大媽的聲音:“傻孩子,這些天忘了你的菜園了吧?要知道光種下還不行,要好好打理才行呢。這幾天見你沒來照顧它們,我就替你照顧了。”說著,張大媽,笑呵呵的看著那些可愛可親的苗苗。又一次紅著臉,也真誠的替苗兒們向張大媽致謝,她告訴我,過幾天還要給茄子苗脫去初來時穿來的外衣,也要給長高的西紅柿打水叉,說是這樣西紅柿的果實才會多,茄子才會碩果累累。
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和教訓我牢牢記住了張大媽的話,因此每天都不忘去菜園看看,鋤鋤草,施點兒肥,和苗兒們說說話。這竟然不覺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看著它們一天天身量增長,我的心有說不出來的喜悅。我仿佛看到了綴滿果實的西紅柿搖曳著身姿在漫舞,我也似乎聽到了菜園里那一曲豐收的輕歌。醉在我的菜園間,我幾多感慨。
一天我又例常的去看望我的苗兒族,剛進去我就發現平日那些喜愛顯揚的朝天椒蔫蔫的,頭也低垂著,似乎剛經歷了一場浩劫,也似乎是生了一場大病。走近,觸摸,:“咦?你們怎么啦?怎么會有許多綠色的小蟲子覆翼在它們的臉上?”那一刻,我的心焦急,我也迅速撥通張大媽的電話:“大媽,不好了,朝天椒生病了!許多小蟲子都在欺負她呢。””別急,我去看看。”張大媽安慰著我,可是我的心還是懸掛著無法安寧。
看著病了的朝天椒,我也一臉的愁容,就如平日女兒生病般難過。張大媽來了,我若看到救星般:“大媽,怎么辦?怎么辦啊?我看它們這次完了。”我帶著哭腔,眼淚幾乎流下來。“傻孩子,沒事的,這是常見的膩蟲,去買些敵殺死藥劑兌適量的水給它們洗個澡,它們就沒事了呢。”依張大媽的話,我催著老公驅車去買藥,也親自給它們淋浴了一次。還真別說,還挺靈驗,次日再去看它們,它們又像往常一樣趾高氣揚了。看著它們恢復正常,我終于松了一口氣,我的心情也隨之好轉。
每日里,去菜園看看不覺間竟然成了我的必修課,松松土,拔掉新長出來的擠著苗兒的草,看看風中它們舞動的身形,看看那些懷了孕,欲結果實處,我還真有種無以言喻的喜樂。不知道是慶幸自己終于學會了種菜,還是感恩一路上也學得了人生的做人秘訣。總之這個夏天我過得很快樂。
今天我又慣性去看望,我驚奇地發現了一個身材修長的紫色茄子,我如獲至寶一樣小心翼翼的摘下來,孩子般興奮著跑去告訴老公:“你看,你看,這是我種的菜!可以吃了呢!純綠色,無公害,無污染!”夜深了,我竟然還舍不得睡去,知道又要違規超時了,可是我還是堅持一定要記下,用文字記下我這《學著種菜的女人》。但還真的要感謝他當初的奚落,若不因著這,也許這一輩我都不會學會種菜......
窮并快樂著散文
很多年以前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財主雇傭了一個家境貧寒的小伙計給他推磨,這個小伙計正是無憂無慮的年齡并且性格開朗,每天推磨時都會在磨房里歡樂的唱著歌。而財主和財主婆每天被很多事情纏擾,不是擔心天氣變化影響莊稼收成;就是操心牲畜;再要不就是不放心雞、鴨、豬、羊,總之,每天都是憂心忡忡的樣子。一天,財主婆對財主說:“這個推磨的小伙計一無所有,我們有諾大家業,卻趕不上他每天快樂”!頗有嫉妒和憤憤不平之色。財主說:“正是因為他一無所有,所以他才這么歡樂,他要是有了錢就不歡樂了,不信我試一下你看看”。
一天,小伙計一進磨坊在地上看到一個元寶,揀起來心里就犯了嘀咕,這可是天上掉餡餅!這是誰丟的?!這可怎么處理?!這輩子可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錢!而且更要命的是小伙計也沒受到“老板可能對你進行金錢考驗”的培訓,因此茶飯不思、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夜不成寐,也就沒心思唱歌了。這一切,財主和財主婆都看在眼里,財主對財主婆說:“看到吧!他有了錢就不快樂了”,財主找個理由又把錢要了回去,小伙計沒了錢,也沒了心事,就又歡快的唱起了歌,至少這個小伙計是誠實的。
這僅僅是個故事,但人們都懂得其中道理,就是幸福是沒有標準的`,幸福不以你有多少房產、多少金錢、多高的職位來衡量。對小伙計來說,他有“工作”;有飯吃,比起那些“失業”的小伙伴來說他已經感到很快樂了,小伙計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他沒有對名利的追求,也沒有擁有物質財富的欲望,更沒有勞神費心的爾虞我詐,他的心境是坦蕩的。莎士比亞說過這樣的話:“盡管貧窮卻感到滿足的人是富有的,而且是非常的富有”。財主和財主婆對小伙計的快樂嘆為觀止,他們雖然有頭腦、會經營,能積累財富,但他們卻“經營”不了快樂,快樂是那樣可望而不可求。
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早就告訴我們:“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意思是對名利和財富過分的追求,必將為此付出“大費”和“厚亡”這種慘重代價,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有快樂嗎?因此,老子告誡我們:“知足之足,常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