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諸葛古鎮的句子合集200條
諸葛古鎮散文隨筆
諸葛古鎮并不大,但古樸典雅的建筑,錯落有致的排列著,平整的石板路、整齊有序的青瓦房、木橋、庭院,形成了一種獨特古風琴韻。
古鎮與勉縣武侯祠相連,即有武侯祠的古色又融入了現代建筑的風格。一入古鎮,給人第一印象便是步入了三國時期的文化走廊。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冷兵器博物館,這里陳列著各個時期的刀、叉、劍、戟……戰爭是殘酷的,這些在歲月中打磨的武器,雖然沒有了從前的刀光劍影,卻用崢嶸的銹跡創造了歷史。
古鎮的中央是一個人工湖,按照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建造了諸葛亮草船借箭以及火燒赤壁時用鐵鏈連在一起的戰船。三國的`硝煙早已平復,但眼前卻讓我們如同置身于群雄爭霸的年代,那哭天喊地、殺聲四起的場景連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依然清晰可見。此時不禁讓人想起駱文的詩句:"赤壁磯頭古戰場,金甲淪隱地下荒。風風雨雨春秋葉,還看今朝萬里紅。
再往里走,就是諸葛先生的丞相府,這是現代修建的仿古建筑,青瓦褐木四方院,門前寫著:安天下羽扇綸巾經略巴蜀,存漢祚素履布衣縱橫曹吳。旁邊是七擒孟獲后,孟獲跪拜投降時的雕像,這是后人為紀念諸葛亮運籌帷幄、經韜偉略而鑄的吧。
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莫過于空城計,諸葛先生帶著兩個書童,焚香操琴,獨坐城樓之上,一副悠閑之態竟嚇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古鎮自然少不了空城計中的城池,諸葛先生神情自若撫琴的雕塑,將他的睿智表現的淋漓盡致。而黑磚堆砌出來的城墻,仿佛還在嘲笑司馬懿落荒而逃的狼狽之相,司馬懿聰明一世,卻因謹慎多疑的性格,錯失了良機,正應了那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古語。
古色古香的小鎮,將我們帶回到三國的紛爭,歷史終極成為演繹,而我們也將成為歲月長河中的一粒砂石。那斑駁的城墻、檐角輕輕翹起的青瓦、褪色的紅木和腳下的青石路,無論埋藏著多少秘密,它終將為后世訴說著古老而神奇的往事!
雨雪下的古鎮的散文隨筆
悄悄地,悄悄地雨夾著雪就來到了,無聲又無響,靜靜地從窗外走過,宛如溪水很輕輕地流過了沙地和草灘。撐一把傘走出了家門,一條小小的巷子,南向也不過百來米的長度,緩緩地吹來了初春的風。
風是柔順的,捎帶著一絲絲寒意,拽走了枝上一兩片殘葉,在空中悠悠地飛起,又落下,落下了,又被稍大的風托著,向更遠的地方飄去。灰暗的天空下,雨和雪一起飄蕩,很透明,如母親手中的繡花針,一根根的線都織成了地面去。
雨水很細小,倘若不去細看,都辨認不出來;雪則是綻放的梨花一樣,很潔白,也小巧,隨著風一起飄落在地面,又很快地被雨水消融了。古鎮的路道修了破,破了又再修,還是不太平整,很多的路面都有坑,積了一些雨雪水。有車族不知是顯擺還是故意地炫耀,都從有水的坑坑洼洼處駛過,污臟的水被濺起,就向兩側飛去。躲不及的行人,就會弄臟了衣褲,想要去責備,或者咒罵時,車子早開遠了。
到了最繁華的街道上,平常很熱鬧,如今雨雪一落,很多的人都不想出門,即使在街上行走的人,也極不情愿地在屋檐下行走,或者和我一樣撐一把傘,獨自地慢騰騰地走路。街上的汽車越來越少了,回家來過年的人如侯鳥一樣,都飛向了各自工作或者打工的地方去。
很少看古鎮的風貌,或者看了也不往記憶里去添加片段,所以,對古鎮的印象是膚淺的,也是支離破碎的。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以及家的周圍的景觀,很少去欣賞古鎮的風景,或者到處走一走看一下古鎮的變化。
今天倒有閑情逸致了,就站在單位三樓的辦公室里,向北面望去。眼前所見到的便是古鎮的景況了,除了一些舊式的矮房,遠處的一片就是新開發的商品房,而且還有高層的樓群,據說有電梯,這給古鎮帶來了新的生機,只是一直未見那里亮過燈光。
一直未停歇的雨和雪在空中飛揚,紛紛地在眼前飛過,又落到了各個角落。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看不到一只鳥兒在空中飛翔。原先的一些綠樹都找不到了,估計被砍光了,或者為了多砌一些商品房,就忍痛割愛地讓綠色退出古鎮值錢的地段。
古鎮能夠開發的地段很多,但最有價值本來是在南面這一塊,如今中心轉移了,或者是為了給開發商帶去商機,出了面,把個繁華和昌盛的.一條街道隔成了幾段路道,造成了很多的不便,而且經常地堵車。
站在窗邊看雨雪中的古鎮,心里有失落,也有一些安慰,畢竟這些年古鎮有了變化。也不管是為了什么而改變,或者給某些人帶去了什么,反正路道多了,橋也有了幾座,這便是古鎮的另一道亮麗的風景了。
去年開了一家大型的超市,南面這三家超市受到了影響,都受損嚴重的。古鎮的工業并不發達,要不是商業好一些,估計古鎮早被別的鄉鎮吞并了。遠遠地可以看得到超市,到了傍晚五點左右,燈光就會亮堂堂的,如天空中的星星一樣,閃出很迷人的光澤。
雨和雪還在落著,飄著,到了下班的點,我一一地關了電腦,再去關了辦公室的門,就走出了單位,來到了大街上。此時天空還未曾變暗,還有一些亮色,借助著亮光,可以看到空中飛落的雪粒。雖然稀疏和少量,但要走到了家,身上也會沾滿了許多的,會弄濕了衣服,所以,我又撐起了傘,向家走去。
古鎮情懷記多少散文隨筆
自從十幾年前去過了蘇州,游過了園林,徜徉過山塘,集會于神仙街,就深深的迷戀了江南古鎮,戀小橋流水,戀老樹昏鴉,戀那種亦古亦今的迷失。
于是,幾乎走遍了江南的古鎮街間。從招嫁樓,到七寶,到南翔,到泗涇,到楓涇,金澤、練塘,朱家角,到千燈,錦溪,同里,周莊,西塘,烏鎮,惠山。穿行于這些大致相似又各有情致的古鎮,常常忘記今夕何夕,久了,總覺得多了幾分復雜的情緒。
古鎮,是可以讓人忘記時間的。流走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歷史。歲月的腳步輕輕,歷史的印跡重重。
喜歡古鎮,是為了體味那種不同時空的物貌人情,而每每看到古舊的房屋里陳列著冰箱,液晶電視,空調,桌上有電腦,電飯煲等電器設備,窗前擺放著舒蕾,飄柔,門外有電信的寬帶箱,就倍感失落,情感上難以接受這種融合。仔細想想,我想體味古鎮那種昔日的繁華,所以我喜歡熱鬧的古鎮,人來人往,商業發達,而這些勢必融合了現代人的理念,生活方式,繁華中迷失了什么;而那些安靜的古鎮,或依然有人生活著,或已經人去樓空,物是人非,卻也讓我于安靜中有了絲絲的落寞。我不是文人或藝術家,安靜給不了我靈感。于是,我覺得自己是在葉公好龍。
記得在惠山古鎮,深宅大院,歲月滄桑,唯有墻上的字牌注解,讓游客了解,僅是如是說,獨坐在靜謐的大院中,倚欄,仰視高檐殘塬,心靜如水,倏忽間依稀看到有古時裝扮的人從昏暗的深堂里踱出,近了、近了,仿佛要握手、卻似靈魂被驚醒、似南柯一夢,后背有涼意,頭頂卻是暖暖的`陽光,其實,誰都回不去誰的世界!現在,不敢獨自走進舊時的院落,不敢觸碰那墻,那門,不敢踏上咯吱咯吱的木梯,只為不想驚擾這些古老的歲月的魂。彼時的古鎮彼時的情懷,已是流年似水,今時的古鎮今時的人們,也只是活在自己的故事中,古,是一種美好的奢侈的愿望!
國慶長假,女兒說,她想要去看看古鎮,因為她也喜歡那種舊宅子的感覺。我挺感動,說明女兒長大了,可以看懂江南,或者想要看懂江南。于我而言,江南不是簡單的一水一橋,一石一瓦,江南是一碗粥,融進了濃濃的千古文人情懷的粥,粥里有甜美,更多的是沉淀!帶著女兒,走過布滿青苔的石板橋,穿過幽深斑駁的長廊,走進舊宅深院,透過天井望向那片天,用心體味那種“舊時王謝堂前燕”的浮華,留在心底的,或許有很多細膩的,無以言表的情愫。
不過,真的很美!
于是,總是情難自禁,在陰雨霏霏時,在春暖花開時,一定要去古鎮走一走,靜靜的,不需要更多的言語,只是要從青石板的路上踏過,從斑駁青苔的拱橋上走過,在扶風垂柳邊駐足,在古稀老者的目光中微笑。
情懷,就這樣,一次次的,沉淀!長亭外,古道邊!
世間美景太多,為何你對古鎮情有獨鐘散文隨筆
中秋,是個美好的日子。古老而充滿厚重感。
這樣的日子,是適合團聚的,可以去見所有你牽掛的人。和他一起,花前月下,舉杯同醉。
可惜,千里迢迢后,卻撞上了上海的雨季,中秋無月,是為遺憾,但有知己相伴,依然可以過得歡喜。
不知有多少人,會將這樣古老的節日和古鎮聯系在一起,撐著油紙傘,在小橋流水間且行且想。
朱家角,實在算的上繁華地里的溫柔鄉,燈紅酒綠的上海,有這樣一個安逸、寧靜的'地方,多少人,曾在這水鄉舊宅里,忘了歸程?
一天的行程,走走停停,來來往往的故事太多,終究難以銘記。但有位姑娘,我實在忘不掉。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觸動了我的心弦,那般歲月靜好的模樣,竟是我從未見過的。她眼底眉梢的從容與寧靜,就好像她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很久,古鎮于她,是包容更是成全。
她是一位陶瓷藝術家,用心制作制作著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也從來不向任何人推銷自己的東西,只等有緣人,挑一兩件中意的,攜了家去。
她的小店,非常精致,每一個物品,都由她親手制作,青瓷蓋碗間,似有一股清流緩緩流淌,流進她的眸,流過她的指尖,如此,便染了她的靈氣,整個屋子,芳香四溢。
墻角的古木,枝葉繞梁,隨意生長,為這個屋子填了幾分生氣。
或許,她就是這樣一個姑娘吧,灑脫隨性,無欲無求。只消看看屋檐的光陰,等等過往的行人,手里的作品便有了閉月羞花的容顏。
多好,人生有時就是這樣的一份不驚不擾,才成全了我的想象,她的孤芳自賞。
有人問我,世間美景甚多,何故對古鎮情有獨鐘?
看到這里,你應該知道答案了,我是個極易情懷的人,注定了和喧囂的塵世格格不入。安逸的小鎮,適合放空自己,去了那里,便和每一條河,每一座橋,每一堵墻親密接觸,將我的故事,和它們,一一訴說。
它們也一定不會泄露我的秘密,多年以后,故地重游,或許它們早已面目全非,老態龍鐘,但它們依舊會提醒我,當初是如何深情的愛過,是如何刻骨銘心于一段純水的遇見。
這樣,真的就足夠了。
永遠無法預知未來會發生什么,所以,所有的迷茫與疑惑看起來都太微不足道,有些莫名的情緒,留給古鎮,留給自己就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未來的某天,我依然會出現在這樣的古鎮,和某位姑娘,某位男子,有著一段萍水相逢的故事,相見,懷念,然后相忘于江湖。
而文字,是我唯一的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