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碑林博物館的唯美句子合集50條
邂逅西安碑林抒情散文
作為一個從小對書法癡狂的人,受著家里的文化熏陶和影響,本人在成長的歷程中一直在不斷尋找一些可以充實自己和提高自己書法水平的東西。記得從五歲開始,祖父和父親就教我如何握筆,來寫正規的漢字。之后我便一下子愛上了,一發不可收拾。高中時由于忙于學習,沒有時間和精力,并且自己會寫書法也很少為人所知。上了大學(鄭州大學)后,可以說終于遇到了我知識的海洋,那里有著社團的眾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交流,有著書法堂課上老師的指點,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時間,這樣才能不斷練習進而提高自己的由內而外的修養。因為書法乃是性情所抒,內心擁有什么樣的世界就便會寫出什么形狀的字,因此所謂的練書法也皆是內外兼修,所以真正能在書法界達到一定境界的人也都是性情中人。
可能是機緣巧合,也可能命中注定,在我們大學院系里甚至校園里,作為一個理工科的男生的`我竟然是憑借文學和書法而廣為人所知的。而在我看來,自己也是兩面性的,是文理兼修的綜合體,在文科學生看來我更多的是一名理科生,而在理科學生看來我則仿佛是一名文科生。大學期間就經常親口告訴人,本人今生寫書法和繪畫只為娛樂和交友,從沒有想過要拿它來賺取金錢。縱然將來有朝一日可能名噪一時,那也是因為大家對于我書法和繪畫喜愛的結果,所以更不能以此來謀取利益。大學期間由于本人喜歡以書法交友,所以送出去的字畫達百余張,其中包括我的一些大學老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的細心研究,居然學會了一種從硬筆書法中來鉆研軟筆書法的方法,因為世上的萬物道理想通,硬筆書法上面的一些技巧絕大部分都可以應用到軟筆書法上。而我作為一個在鄭大的過客,不能在校園里留下什么足跡,也唯有留下這一些字畫和詩句來證明自己曾經在這個學校來過。祁冠領的傳說已經離開校園,但校園里流傳的絕不只是傳說。
時光水逝,如今轉眼大學四年也成為了過去。驀然回首,我也在西安的中建五局工作半年了,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同事說西安有個碑林博物館,里面藏著從古至今無數的頂級書法家的書法字畫的石碑,他知道我喜歡書法,所以推薦我去看下。我于是閑暇之余一個人去了碑林,那是周日下午,陽光明媚。就像是地壇在等它的史鐵生一樣,而碑林仿佛也正是為了等為數不多的能讀懂它的過客,在那里歷盡滄桑等了將近一千年。碑林最初建于北宋,公元1078年,期間無數的文人騷客曾經去過那里并且也留下了自己的作品,所以時至今日自己能作為一個后來者瞻仰這些所有珍藏的稀世作品,也是種幸運。我不能穿越至那個時代去親自見證他們當初寫作的背景和情感,我只有撫摸著這些歷盡滄桑的石碑,揣摩著上面的文字的寓意,以此來推測他們當時心里是如何的百感交集、感慨萬端。穿梭于石碑之中,讓人更能感覺到時間的流逝,置身于室內是一個世界,走出碑林是另外一個世界,轉眼已是千年。面對著石碑上的千古文章和累累殘跡,曾經是一筆一劃刻于石上,?時光蹉跎了那段歲月,蹉跎了石碑,卻蹉跎不了歷史的車輪,蹉跎不了一代又一代年輕的心。在青春的國度里,永遠有人前仆后繼著。
歲月如梭,枯榮一線,封妻蔭子,拜將登臺,如花美眷,流年似水,好不自在……歷史的塵煙遠去了,作為千百年后的我們只能從他們留下的只文片語中來推測他們當初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也幻想著他們曾經是怎樣的風華正茂、氣吞山河。一張書法便是一生。不過所幸的是千百年來人的本性不變,書法的精髓不變,人們的所興所感不變,就像是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是那顆對書法好奇的童心,在探索追求的道路上不隨時間的長短和自己水平的高低而改變。那么,就讓這種毅力和堅韌繼續伴隨我下去,讓我永遠以一種初學者的渴求心態去面對藝術和生活,讓信念和探索伴我走好一生。?
邂逅西安碑林作文1500字
作為一個從小對書法癡狂的人,受著家里的文化熏陶和影響,本人在成長的歷程中一直在不斷尋找一些可以充實自己和提高自己書法水平的東西。記得從五歲開始,祖父和父親就教我如何握筆,來寫正規的漢字。之后我便一下子愛上了,一發不可收拾。高中時由于忙于學習,沒有時間和精力,并且自己會寫書法也很少為人所知。上了大學(鄭州大學)后,可以說終于遇到了我知識的海洋,那里有著社團的眾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交流,有著書法堂課上老師的指點,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時間,這樣才能不斷練習進而提高自己的由內而外的修養。因為書法乃是性情所抒,內心擁有什么樣的世界就便會寫出什么形狀的字,因此所謂的練書法也皆是內外兼修,所以真正能在書法界達到一定境界的人也都是性情中人。
可能是機緣巧合,也可能命中注定,在我們大學院系里甚至校園里,作為一個理工科的男生的我竟然是憑借文學和書法而廣為人所知的。而在我看來,自己也是兩面性的,是文理兼修的綜合體,在文科學生看來我更多的是一名理科生,而在理科學生看來我則仿佛是一名文科生。大學期間就經常親口告訴人,本人今生寫書法和繪畫只為娛樂和交友,從沒有想過要拿它來賺取金錢。縱然將來有朝一日可能名噪一時,那也是因為大家對于我書法和繪畫喜愛的結果,所以更不能以此來謀取利益。大學期間由于本人喜歡以書法交友,所以送出去的字畫達百余張,其中包括我的一些大學老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的細心研究,居然學會了一種從硬筆書法中來鉆研軟筆書法的方法,因為世上的萬物道理想通,硬筆書法上面的一些技巧絕大部分都可以應用到軟筆書法上。而我作為一個在鄭大的過客,不能在校園里留下什么足跡,也唯有留下這一些字畫和詩句來證明自己曾經在這個學校來過。祁冠領的傳說已經離開校園,但校園里流傳的絕不只是傳說。
時光水逝,如今轉眼大學四年也成為了過去。驀然回首,我也在西安的中建五局工作半年了,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同事說西安有個碑林博物館,里面藏著從古至今無數的頂級書法家的書法字畫的石碑,他知道我喜歡書法,所以推薦我去看下。我于是閑暇之余一個人去了碑林,那是周日下午,陽光明媚。就像是地壇在等它的'史鐵生一樣,而碑林仿佛也正是為了等為數不多的能讀懂它的過客,在那里歷盡滄桑等了將近一千年。碑林最初建于北宋,公元1078年,期間無數的文人騷客曾經去過那里并且也留下了自己的作品,所以時至今日自己能作為一個后來者瞻仰這些所有珍藏的稀世作品,也是種幸運。我不能穿越至那個時代去親自見證他們當初寫作的背景和情感,我只有撫摸著這些歷盡滄桑的石碑,揣摩著上面的文字的寓意,以此來推測他們當時心里是如何的百感交集、感慨萬端。穿梭于石碑之中,讓人更能感覺到時間的流逝,置身于室內是一個世界,走出碑林是另外一個世界,轉眼已是千年。面對著石碑上的千古文章和累累殘跡,曾經是一筆一劃刻于石上,?時光蹉跎了那段歲月,蹉跎了石碑,卻蹉跎不了歷史的車輪,蹉跎不了一代又一代年輕的心。在青春的國度里,永遠有人前仆后繼著。
歲月如梭,枯榮一線,封妻蔭子,拜將登臺,如花美眷,流年似水,好不自在……歷史的塵煙遠去了,作為千百年后的我們只能從他們留下的只文片語中來推測他們當初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也幻想著他們曾經是怎樣的風華正茂、氣吞山河。一張書法便是一生。不過所幸的是千百年來人的本性不變,書法的精髓不變,人們的所興所感不變,就像是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是那顆對書法好奇的童心,在探索追求的道路上不隨時間的長短和自己水平的高低而改變。那么,就讓這種毅力和堅韌繼續伴隨我下去,讓我永遠以一種初學者的渴求心態去面對藝術和生活,讓信念和探索伴我走好一生
西安碑林博物館作文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以下小編整理了西安碑林博物館作文,歡迎查看,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篇一:西安碑林博物館作文
今天我參觀了被譽為“文化歷史寶庫”“書法藝術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它是由孔廟、碑林和石刻藝術館組成的專題性博物館。肅穆莊嚴的西安孔廟和令人嘆為觀止的石刻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令我震撼的還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圣殿—碑林。
來到碑林,我猶如置身于碑的森林。走過一間間藏室,仰望著一座座碑石上的文字,我仿佛暢游在歷史的長河中。從九百多年前開始,一代代有識之士為使碑石文化不被人們遺忘,他們耗盡心血集藏石碑,并竭盡全力保護它們不受戰火的摧殘,才有了今天恢宏的碑林。從秦篆漢隸到魏碑,唐宋明清諸多大書法家都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真跡,里面有我們所熟知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這樣的大師。
看完了這么多的碑石,最令我難忘的還要數“開成石經”。有人說:“如果將碑的歷史比做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那么‘開成石經’便是它的源頭。”“開成石經”共刻114石,每石高約2米,均雙面刻字,共計228面。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禮儀》、《禮記》、《春秋左傳》等十二部歷史巨著,共計160卷,65萬字,有著“石質圖書館”之美譽。講解員告訴我們,在開成二年時,印刷術還不夠發達,當時的`學子沒有教科書,他們只能相互借書來抄。皇上知道后,害怕這些學子出現傳抄的錯誤,于是命人將這些知識無誤的刻在石碑上,供那些學子去抄。
在講解員娓娓動聽的講解中,我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文字變遷,比如古代的“光”字的寫法就與現在不同,原來的“光”字上面是一個“火”,下面是一個“兒”,是一個十分形象的象形字,而現代的“光”字上面是一個“小”,下面是一個“兀”,它已完全沒有象形字的特點和意義。
石碑上的漢字告訴我,古人用最軟的筆寫出了最硬的字,頂天立地、落落大方,而現代人在電腦出現以后,動手寫字的人越來越少,寫一筆好字的人越來越少,提筆忘字的人越來越多。我不想成為其中的一員,我要將中國文字的藝術傳承下去。
篇二:西安碑林博物館作文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石質書庫,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達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臺孝經碑》,這塊碑是由唐玄宗親筆書寫并注釋的。它形式獨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龍騰空,它還有三層碑座,每一層都都刻有精美的圖案。那石碑上都畫上了一個個格子,格子里是用楷書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個字,格子旁邊的小字是對該字的注釋。可以看出,唐玄宗對這種所謂的小事都這么認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來我們去的是7個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不僅造型百出,碑上記錄的事也是五花八門,不僅有李斯、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家的杰作,還有文字游戲《畫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細看,卻是一個個字,還是一首詩呢!畫即是字,字即是畫,字畫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圖,圖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標注得清清楚楚。當時沒有測量儀器,地圖還能畫的如此精準,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最后去的一個展室里的碑全是原來放在國子監給學生作范本,用處類似于現在字典一樣的碑。之所以有這樣的一些碑,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印刷術,學生們的課本都是他們自己用手抄出來的,你抄,我抄,他抄,難免會有些筆誤。有了這樣一個范本,學生們有了一個校對的地方。這塊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個字,字字都工整準確,讓人肅然起敬。
走出博物館,可我的心還在那一塊塊碑、一個個字前。這次參觀,使我認識到了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的奇葩,字寫的好,不僅是看起來美,更是為了準確地傳遞信息。通過這次參觀,端正了我寫字的態度,教會了我怎樣把字寫好,樹立了我寫好字的信念。
我愛西安碑林博物館!
參觀西安碑林的作文600字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參觀了碑林博物館,它坐落在書院門一座古色古香的街上,碑林博物館有著600多年的歷史,有著4000余件石碑,因此有著中國書法和石刻藝術寶庫之稱。
進了碑林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塊很大的石碑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寫的字,字體很大、很豪放,不像漢朝的字很細、很秀氣,雖然這些字很大,但是有一面上面刻的字很小是楷書,其他三面寫的字都是瑤書,這個石碑上的碑額上的裝飾很華麗,上面刻著一條條青龍,因為這個上面刻的字是皇帝寫的.字。在博物館里不光有李世民的字,還有王羲之、柳宗元、顏真卿、蘇東坡……等許多名人的字,在王羲之死后的200多年,唐朝要刻一個名叫蘭亭序的石碑,蘭亭序是王羲之寫的,可是當時他已經去世了,唐朝就開始向民間各地搜集他的字,并且花重金收集,因此“一字值千金”就這樣流傳下來。
在往后走,我們來到了一個展廳內,這個展廳有很多石頭做的雕像,都是些十分巨大的猛獸,因為古代人很迷信,皇帝死了以后就要把這些放在他的墳墓前來保護他的墳墓。在這個展廳內,還有6幅雕像都刻得是馬,其中有兩副雕像是復制品,我最喜歡的一匹叫做白提烏。
參觀完碑林博物館,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知道很多書法家,覺得刻在這里的字很漂亮,我以后也要好好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