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說說話孩子不聽錦集50條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怎么辦?這樣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孩子是父母的寶貝,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然而我們會發現,現在好多家庭生活好了,孩子需要什么,都買齊了。但是孩子沒以前那么好帶,孩子也不像以前那么聽話了。
為什么父母會認為孩子不聽話呢?比如,當孩子要求父母一起做游戲、陪他玩,還有興趣盎然。否則,你不滿足他,說不定就會出現家長不希望出現的“小動作”。
無論父母怎么說,都不管用,沒辦法,父母最能吼他們,這樣更慘了,眼淚就下來,哭天喊地的,不管房子拆了都不罷休!那么父母要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孩子呢?下面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沒有天生的好孩子,也沒有天生的好父母。爸爸媽媽們,放下自己的姿態,用心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樣你可能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出門不聽話,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家長最頭疼的就是孩子出門不聽話,在公共場合無理取鬧了。著實是又尷尬又心煩。怎么辦?
孩子出門鬧脾氣,巧妙化解有方法
去商場買東西,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要買一個很貴的玩具,媽媽沒有給他買。這孩子大哭大鬧,先對媽媽拳打腳踢,后來索性坐在地上撒潑。搞得這位媽媽十分難堪,怎么勸怎么哄也不行。媽媽嘆了口氣,拿出錢包,準備“屈服”。
有人制止了她:“不能慣著他!不能讓無理取鬧的孩子得到任何好處,不然你一輩子要受苦。”勸她馬上“離開”,不再理這個孩子。孩子哭得更厲害了。
路人對這個孩子說:“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媽媽已經走了,她才不會給一個這么不懂禮貌的孩子買玩具呢!大家也不會理你的!”后來,她還擺擺手,讓圍觀的人全都走開。
孩子把抹眼淚的手指分開一道縫,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媽媽也“走”了。他立刻停住哭聲,爬起來去追媽媽。看到媽媽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著:“媽媽,等等我!我不鬧了!等等我!”
出門前的準備工作要充分
孩子的必需品要齊全。小水壺、衛生紙巾、雨/遮陽傘、零食、玩具等等,尤其是逛街的話,家長一定要考慮到孩子會渴、會餓、會無聊.......所以,吃喝拉撒玩睡這些工作一定要做好嘍!
出門前讓孩子吃飽喝足,然后隨身帶的小零食和玩具,盡量選擇孩子平時最喜歡的,要不然他很可能在商場里要東要西。
告訴孩子你的行程和計劃。如果家長覺得外出都是大人的事,孩子跟著就好,那就錯了!你必須要告知孩子去哪里、要做什么,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和期待,或許還有自己的.小計劃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比如,在外面餓了累了不要哭,要及時告訴家長;路上跟著家長走,不能自己亂跑等。
外出中盡量順著孩子
給孩子舒適的出行方式。有的孩子一聽到要出去玩就蹦蹦跳跳,有嬰兒車不坐,非要自己走,這時家長就依著孩子吧,等他跑累了自然就坐車了;相反,喜歡坐車的孩子,那就不要強迫他自己走路。
請求孩子的“幫助”。家長不要事事都為孩子處理好,可以試著讓孩子和你一起面對新環境,一起研究新事物。比如,請求孩子幫忙把果皮扔進垃圾桶里,孩子完成任務后會非常開心。
讓孩子有參與感。尤其是媽媽帶著孩子和閨蜜逛街時,化妝品、衣服和包包......孩子統統沒興趣呀,那么,要怎樣讓孩子耐心的陪你逛下去呢?如果是女孩子,家長可以說:“寶貝,等你長大了也可以涂口紅”;男孩子的話,可以問他:“兒子,看媽媽穿這件衣服好不好看?”
孩子哭鬧,哄勸方法要得當
尊重孩子的請求。如果孩子厭煩了室內想去室外,就帶他去外面走走,在外面玩累了就回到室內??傊?,家長不要嫌麻煩,否則孩子一時半會是哄不好的。
安排適合孩子的項目。想讓孩子完全配合大人的行程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長必須要做出犧牲。行程中穿插逛玩具店、買零食的項目,孩子開心了,家長也省心。
不盲目批評,聽孩子解釋。孩子有時候比大人想象中要聽話,不分場合的哭鬧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長不要著急上火,先耐心的傾聽孩子解釋,并表示理解,然后,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根據情況來滿足孩子的意愿。
安全問題必須堅守。很多孩子喜歡在人多熱鬧的地方亂跑亂跳,家長必須制止,絕不能縱容。在出門前跟孩子說好的安全問題,就一定要遵守,如果撒潑反抗,家長可以帶孩子到一個僻靜的地方“談判”,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好,應該怎樣做。
帶孩子出門的家長心理素質一定要強,否則,一不小心就急火攻心。掌握好管教方法,用智慧來化解“危機”,孩子才會真正的聽話。那么,當一名優雅的家長就是這么容易!
孩子不聽話?這8個方法比吼孩子更有效……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吼孩子,可是這種做法往往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孩子更容易頂嘴。那么,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應該怎么做呢?下面,筆者來和大家分享8個比吼孩子更有效的方法~
父母給孩子下指令后,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沒有即刻反應,馬上發出第二道指令,然后一道接著一道,火力迅速升級,很快就硝煙彌漫了。
父母給完指令,在心里至少要數到10,細心觀察孩子的反應,孩子若不馬上行動,要找到問題所在,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習慣喊“【第1句】:【第2句】:3”,讓孩子立馬去做自己要求的事情,這個方法有時候管用,經常用就不靈了。生活中誰也不可能隨時處于起跑狀態,都有需要倒計時的時候,父母應該多反省自己:
孩子為什么不馬上行動,是否自己對孩子要求太過嚴格,是否沒有顧及全局,我要怎樣改進。比如,事先跟孩子商量,把這件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去做。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比如,跟孩子說:“當你喊媽媽的時候,如果媽媽不理你,你是什么感覺?當你喊小朋友的時候,如果小朋友不搭理你,你心里好受嗎?當你有問題向老師請教的時候,如果老師沒反應,你覺得怎樣?”……
父母要告訴孩子,回復別人的話,是最基本的禮節,是尊重別人的表現。比如,別人給你東西,如果你不想要,也要說“謝謝你,我不要”,不能裝作沒聽見。
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當父母喊不動孩子的時候,要及時反思自己,平時對孩子是否指令過多、總是控制孩子。
如果父母能給孩子多一點自主權和空間,鼓勵孩子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做決定,把屬于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去處理,孩子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再出現,那么,你的意見和提醒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每個人都討厭被催促,孩子都會反感父母的催促,所以,父母要盡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你可以用鬧表或定時器來取代你的監管和催促,這樣會取得更好地效果。
父母要知道,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著急越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父母要知道該什么時候叫孩子,多觀察孩子平時在做什么,盡量不隨意打擾孩子,在孩子活動間隙的時候和他溝通。有的父母在孩子忙自己事情的.時候,喜歡打擾孩子,這時候的孩子往往不會聽你的話。
孩子都不喜歡嘮叨的父母,父母話太密,就等于把自己的話變成白色噪音,適合哄孩子睡覺用,不適合讓這樣的話進入孩子的大腦。所以父母平時要少嘮叨,有重要事情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談一次話,完整透徹地解決。
父母給孩子下指令的時候,必須讓孩子明確你希望他此刻做什么,比如,不說“你的桌面太亂了”,而說:“你現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待會我們好做手工?!?/p>
父母下指令的時候不能帶有抱怨、指責、數落等負面情緒。當孩子發現自己被父母批評的時候,他更加聽不進去你在說什么;因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御你的批評上了。所以,父母的指令要具體,不能帶有負面情緒。
有的時候,父母需要在給孩子指令后,讓他復述一遍,以確認孩子真的聽到并理解了。
有時候,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并非他成心與你作對,只是因為他年齡小,聽覺能力還比較弱;他的大腦還不能很好地加工處理聽到的信息,就是說,他的確“聽”到了這些聲音,但他的大腦可能沒有理解并記住你的具體指令。
父母要孩子確認,有時可以及時發現這些問題。然后再對癥下藥,把我們的指令變得更加具體、清晰、簡潔。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可以逐漸提高指令的復雜程度,鍛煉孩子的聽覺能力。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要不怒不吼,降服熊孩子拼的是智慧和耐力。以上8個比吼孩子更有效的方法,你可以試一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