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鹽的唯美句子合集80句
鹽的現代散文
我是鹽,是人類及大多數動物不可或缺的鹽,我存在于海洋還有陸上的鹽礦。我對人類尤為重要。在中原大地上。數干年來,我一直為官府控制,是國家賦稅的重要來源。無論哪個朝代我都姓官,名鹽,叫官鹽。因為我特殊的身份,又產生了弟弟,姓私,叫私鹽。我的身價,一直以來都算是平穩的,不會有大幅度波動。
我的日子就這么四平八穩的被寵著,波闌不驚,調劑著人們的一日三餐,走過了幾千年的歲月。
到了二十世紀,幾經波折,改朝換代,我的身份沒變。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的身價是五分錢一斤,而后漲到一角五分一斤,那時的我沒有包裝,人們愛買幾斤是幾斤,我自已覺得這樣挺好的。到了八十年代,我被官家打扮了一番,成了四百五十克一袋的'袋裝鹽,名字叫袋鹽,還加了碘進去,有人又叫我碘袋鹽,身價也高了不少。隨著人民幣的增發,我一路漲到一元一袋,這個價格維持了二十年左右。
轉眼到了二十一世紀,又說加碘鹽也許不合適了。真是的,要加也是你,不加也是你,我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我不就是鹽嗎?前些年,市面上傳說我會被漲價了,好多超市的鹽一時被搶購一空。這時官府開口了,說鹽不會漲價,請廣大人民群眾放一百個心!我自己都相信了,我就是一袋鹽而已,一元一袋已經高價了,不可能再漲??上?,這次我錯了!
官府壁遙了,市面上的鹽又充裕了??墒?,慢慢的,老包裝的鹽少了,把我打扮成另幾種模樣,送上市場,價格搖身一變,有一塊五一袋的,有二元五一袋的,還有四五元一包的,還怕我胖,幫我瘦了身,輕到只有四百克一袋了。我領略了官府二張口的魅力之中,我,鹽,為之傾倒!
現在的人們,老幸福了,吃著高價的我,唱著快樂的歌,做著美麗的夢。我自個都醉了,醉在我不菲的身價上,其實我還是老百姓的鹽,不是富貴鹽!
往事現代散文
好多年沒見老我家老三了,老三是什么樣子我幾乎記不清了,她還和以前一樣美麗嗎?我記憶中的她美麗、文靜、不善于言表。性格內向,早說回去姐妹相聚,總是因為家事繁忙脫不開身,可是,我尋找一個理由敷衍了事,確切的說我非常想念母親,她說姐妹幾個數我頑皮,性格任性,是個自由主義。說心里話我真想念我的家人,母親與哥哥姐姐,我很想和他們續續舊情嘮嘮家常,問候問候家里的每一個成員,你們過的好嗎?想念他們的時候,我總是流淚,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很寵愛我。小時候的我頑皮喜歡唱歌,老師和同學都喜歡聽我唱歌,可是我不懂的音符,學校從來就沒有音樂老師,有很多歌曲是老三教我唱的。小時候的我總是異想天開,幻想成為歌唱家,有幾次我到過縣城里想找到劇團,可是老三說我長的丑劇團里不會收留我的,從那以后我就死了心,再沒有幻想去當一位歌唱家。
老三回到縣城已經半個月了,她問我幾時回去,我卻語無倫次,呵呵,姐一定是想我了,母親住的那個屋子仍然是我們小時候的屋子,到現在已經有百年的歷史,而我們一直沒有改變過去的心酸與貧困,其實我們可以改變過去,我們應該具備充分的力量去完成一份責任,可是小屋給我留下難忘的記憶。
因為貧困,我們全家人緊緊擁擠在一個屋子里,我家老三從小喜歡摟著我睡覺。記得有一次老三心情不好就把我從被窩里踢了出去,那天晚上天氣很冷,我凍的'發抖。后來老三又把我摟在懷里,暖暖的、直到現在我還能夠感覺到她的體溫,小時候,我的記憶是那么深刻。每次回想起童年心里總是充滿感傷。
老三乳名招弟,青年時當過中學教師,從小文靜愛好教師職業。我家老三秀氣端莊,美麗動人,她是我心中的天使。
老三二十五歲嫁人,她沒穿過婚紗也沒舉行婚禮,這是父親定的家規,婚姻自主,姐姐走了,她嫁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城市里。每次想起姐姐我就會聯想她婷婷玉立的身姿,美麗動人的眼神,在我的記憶里姐姐永遠是美麗純潔的女神……
很多年過去了,好像是十年,不、快要二十年了,再次見到老三的樣子已經不比當年了,她的皺紋,白發,都顯示著歲月的蒼老,我看到了,她已經駝背,攙扶著年邁的母親散步,慢慢地又走進園林里,她們興奮不已,望著園林里的果樹,果樹的葉子翠綠翠綠,枝上結滿果實。
我在想,我的母親,能在子女的呵護下盡情享受天倫之樂……
品讀高山現代散文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時常與高山為伴,閑暇時光,望著一座座山巒此起彼伏,形態各異。忽然間感覺它們是天與地之間的使者,它們見證了遠古與現代的傳奇,書寫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們是一本本厚重的書籍。
我是帶著敬畏之心開始品讀高山的,因為在青春年華之時,我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學校,千里奔波來到了高山深處——這是我工作的地方,在這,我渴望奏響我的事業之歌,這是每一個熱血青年的夢想。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帶著濃濃的思鄉情緒,讀著雪山,讀著峽谷,讀著迷人的云霧,此刻我可以盡情的敞開胸襟,呼吸著純凈的空氣,開始領略高山這本書里沉淀的知識,壯麗的情懷,偉大而深邃的思想。
初讀高山,源于各種神話故事,愚公移山、楊戩劈桃山、沉香劈山救母,共工氏怒觸不周山,這些故事賦予了山許多神秘的色彩,更詮釋了古人在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時的堅強毅力,于是高山就被看成是困難的集結體,人類從古至今一直在改造著自然,讓自然更符合人類的生活規律,山作為人類的探索對象,因其峻峭,給人類帶來了諸多不便,于是與高山的斗爭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與驚心動魄。初識高山是模糊的,那時心中的高山似乎始終與人為敵,而我們則以征服高山為榮。
漸讀高山,源于對祖國名山大川的游覽,祖國的'名山大川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客不朽的詩篇,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在與名山大川的接觸中,詩人們得到了精神上的升華,他們或從名山中懂得了豪邁,或從名山中明白了寂寞,最終使得他們撥開了塵世間的迷霧,領悟到了人生的哲理。追尋著古人的足跡,開始對這些名山進行游覽,但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著差距,當今的名山已經被打造成旅游景點,被包裝的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境,失去了一種文化的沉淀,取而代之的盡是些祈求升官發財的功利場所,雖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但已經早不到當初的那種寧靜,更尋不到古人的那種心境。但在游覽名山時,確實也見證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見證了古人在游歷名山中的辛苦,見證了現代人對名山的熱愛,由于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人們越來越渴望離開鋼筋水泥筑造出的城市,去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漸讀高山,此時的高山是人們逃避喧囂,體驗自然的最佳選擇,在高山中,他們可以認真的審視自己,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深讀高山,源于工作后與高山的接觸。純凈的湖泊,高遠的天空,巍峨的雪山,自由奔騰的羚羊,這就是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工作中,經??吹綄訋n疊嶂的雪山,或能叫出其名字,或者對其名字一無所知。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廣袤的青藏高原養育了豪放的、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藏族人民對高山充滿著敬畏,他們認為高山都是有靈性的,是一座座神山,人在高山面前是渺小的,需要高山的庇護。一些山的傳說如高爾寺山,貢嘎山等都是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高山也給予了藏族人民豐厚的回報,蟲草、松茸等幾乎成為當代人爭搶的物品。藏族人民與高山和諧相處、相得益彰的實際行為,是對當代人僅把高山視為養生場所的最有力的批判。深讀高山,此時的高山是人類的朋友,人與高山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構成了大自然的絢麗多彩。
高山!大自然不朽的鴻篇巨著,翻閱高山,我感受到了人類是如此的渺小、愚昧與自大,你是如此的豐富、寬容與偉大。我將學習你的鎮定與堅持,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戰,去豐富我的生活,去沉淀我的思想,去升華我的靈魂!
選舉往事現代散文
近十多年來,“與時俱進”成了一個時髦的詞,人們什么都講求與時俱進。農村的村委換屆選舉投票方法也不例外。
起初選舉是集中投票,后來卻是分散投票,讓票箱親自走家串戶。因為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農村靑、壯年男女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參與投票的不是留守的中年婦女,就是留守老人,集中投票有困難,只有分散投票。這種投票方式,起初也引來了村民們的非議,后經干部解釋,大家的疑慮就冰釋了。干部說,婦女們拖兒帶女到選站投票太麻煩了,老人們年齡偏大,行走起來有諸多不便。唯一的辦法是采取便民措施:讓死票箱活起來。怎么個活法?亊先讓組長把票送到選民手里,再就是叫主持選舉的工作人員捧著票箱走家串戶,選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法律賦予權利,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起初,那些候選人也很遵守選舉小組定下的規矩:不準親自跟隨票箱走家串戶,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選民投自己的票。但有些人卻在打這規矩的擦邊球,派親信跟在票箱后,直接引誘或暗示選民投自己的票。
我親身經歷過這樣一件事:選舉小組的人端著鮮紅的投票箱走在前面,個別志在必得的候選人的親信緊隨其后。投票箱每走一家,每串一戶,他們就將其特殊的使命帶到那一家那一戶。票箱到我家時,有個人附著我耳朵說:“自己家里人(此人是我本家,同輩,比我?。瑤忘c忙,投某某的票,他是我舅子,是你老弟媳婦的外家人。他當上村主任了,絕不會虧待你家的。”說完,他便盯著我,示意我填選票,在他的“監督”下,我投了他舅子一票。當時,我想,投別人也是投,投他也是投。他妹夫就站在我面前,見面三分義嘛!選舉票數公布,那個人的舅子以絕對優勢的'票數當選為村主任,后來,又當選為村支書。
在以后的選舉實踐中,分散投票這種方式也在不斷地翻新。有的候選人提前讓各組組長把競選禮物--香煙發給每戶選民(一戶一包硬黃殼芙蓉王),隨機打上招呼。有的候選人干脆直接帶著煙緊隨著流動的票箱,與選民零距離接觸,以便準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競選訴求。這種方法的效果當然遠遠勝過前面候選人的做法。我這里有一件事可以佐證。有一戶人家的男主人,本來前一天就收到了組長送來的一包香煙,并告訴他這是某某候選人的,投票時幫點忙??墒峭镀蹦翘?,那家男主人看另一個候選人跟在票箱后面來到了自己的商店里,徑直站在自己的面前,便說:“哪個有煙,我就投哪個!”“我有煙?!蹦莻€候選人立馬把一包煙塞到那家男選民手中,男選民當面揮筆在那個候選人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圓圈,把票投進了票箱。我對那個男選民“一票雙煙”的做法,頗有微詞。那個男選民也太不地道了,為人處世一點不也講原則,既然先收了第一個人的煙,就不應該喊著要第二個人的煙了,更不應該臨陣反水,把票投給第二個人了。你雖然是個沾滿銅臭的生意人,但也要講究個先來后倒,也得講信用呀。
后來,那次選舉結果顯示,當面發煙的候選人一舉擊垮了讓組長送煙的候選人,成功地當選為村委委員。那次選舉告訴人們:在這個選區里,像那個男選民那樣的村民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