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自我封閉句子合集50句
《滿庭芳》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fēng)揉。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
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fēng)流。
【賞析】
此詞錄題為“殘梅”,是借詠殘梅抒懷之作。
閣小,窗閑,春藏,晝鎖,這正是典型的詞境。詞境以深靜為佳。清代詞評家況周頤就曾經(jīng)用“人靜簾垂,燈昏香直”八個字形容過詞境。這是一個狹小而深邃的,自我封閉的空間,它形象地具現(xiàn)了詞人那最隱蔽、情感最豐富的內(nèi)心的一隅。
篆香,一種盤成篆形文字的香。篆香燒盡,作為時間意象,暗示著時間的推移。詞人靜對手種之梅,孤芳獨賞,竟不知日影西斜。寂寥中,人與花已融為一體,對語、交流,恰似何遜在揚州的以梅花為伴。何遜,梁人,有《揚州早梅》詩,人們在寫到梅花時,常用何遜典。如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也有“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的'句子。
下片從賞梅寫到贊梅、惜梅。唐人崔道融《梅花》詩:“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宋范成大《梅譜?后序》說:“梅以韻勝,以格高。”可知“梅以韻勝”是文人傳統(tǒng)的看法。韻,在這里指梅花抗寒傲雪的貞剛、高潔的內(nèi)在美反射出來的神韻、風(fēng)骨。它與世俗格格不入,難禁風(fēng)雨的摧殘。藉、揉二字,既惜花,更惜人。
“橫笛”數(shù)句,由形而聲,用“梅花落”的曲調(diào)來渲染由梅花引起的由物及人的聯(lián)想。于是由“惜”而“愁”,由“愁”而恨,恨人世間美好的事物總是在“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的摧傷下匆匆消逝。但字面上詞人偏不說恨,而說“莫恨”。用自寬自解的口氣,相信縱使梅花香消雪減,落英無跡,但是它的清韻高格,將長留人心。
結(jié)末以不言言之。但借溶溶月色下梅花的橫斜疏影來展示自己那種難以描述的,既清淡,又深沉的幽怨情懷。
滿庭芳蘇軾
《滿庭芳·蝸角虛名》以議論為主,夾以抒情,生動地刻畫了詞人憤世宿和飄逸曠達的兩個性格層次,在封建社會中很有典型意義。
滿庭芳·蝸角虛名
宋代:蘇軾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fēng)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fēng)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譯文
微小的虛名薄利,有什么值得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緣,得者未必強,失者未必弱。趕緊趁著閑散之身未老之時,拋開束縛,放縱自我,逍遙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時光,我也愿大醉它三萬六千場。
沉思算來,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憂愁風(fēng)雨干擾。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說長說短呢?不如面對這清風(fēng)皓月,以蒼苔為褥席,以高云為帷帳,寧靜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鐘美酒,一曲優(yōu)雅的《滿庭芳》。
注釋
⑴滿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臺”,《清真集》入“中呂調(diào)”。雙調(diào)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過片二字,亦有不葉韻連下為五言句者。
⑵蝸角:蝸牛角。比喻極其微小。《莊子·則陽》謂在蝸之左角的觸氏與右角的蠻氏,兩簇常為爭地而戰(zhàn)。
⑶蠅頭: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義。
⑷些子:一點兒。
⑸“百年里”三句:語本李白《襄陽歌》:“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渾:整個兒,全部。
⑹“能幾許”三句:意謂計算下來,一生中日子有一半是被憂愁風(fēng)雨干擾。[1] ⑺“苔茵”兩句:以青苔為褥席鋪展,把白云當帳幕高張。
賞析
嚴羽譏彈宋人“以議論為詩”,有一定道理,蘇軾就好在詩詞里發(fā)議論。但是他多數(shù)作品能作到情景并行,而不是一味叫噪怒罵。這首詞就是以議論為主的典型例子。其實,看詞主要不是看是否議論,而是看議論得好不好。這首詞議論得很好,勝過讀一篇議論文。
此詞具有濃厚的哲理意味,同時也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從詞中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來看,它的`寫作年代當為蘇軾謫貶黃州之后。詞人以議論發(fā)端,用形象的藝術(shù)概括對世俗熱衷的名利作了無情的嘲諷。他一開始就引用《莊子》中的一個寓言故事,以蔑視的眼光,稱為“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進而以“算來著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祿的虛幻,并由世俗對名利的追求,聯(lián)想到黨爭中由此而帶來的傾軋以及被傷害后的自身處境,嘆道:“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謂此事自有因緣,不可與爭;但得者豈必強,而失者豈必弱,因此也無須過分介意。以上幾句,既是對營營茍茍世俗觀念的奚落,也是對政治派系內(nèi)部傾軋的厭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東坡感到人世間名利場的角逐如同夢幻,所以,“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試圖在醉中不問世事,以全身遠禍。一“渾”字抒發(fā)了以沉醉替換痛苦的悲憤,一個憤世嫉俗而又渴求擺脫塵世羈絆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過片“思量、能幾許”,承上“百年里”說來,謂人生能幾;而“憂愁風(fēng)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輾轉(zhuǎn)流遷,命運多舛,飽經(jīng)憂患。這幾句是作者的人生自敘,隱含著身受慘禍、壯志難酬的沉痛哀嘆。“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是因“憂愁風(fēng)雨”而徹悟之語。此句憤激地表達了詞人對于憂患人生的失望和悵惘,讀來令人感慨萬千。下面筆鋒一轉(zhuǎn),以“幸、無際的綠茵、高張的云幕,與浩大無窮的宇宙合而為一,求得了內(nèi)心的寧靜。結(jié)尾“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一句,情緒豁達開朗,充滿了飄逸曠達、超凡脫俗的閑適至樂之情,表明作者終于擺脫了世俗功名的苦海,獲得了精神的超脫與解放。正如有人所說,詩詞固然以“主性情”為主,但是“主議論”的詩詞如能做到“帶情韻以行”,同樣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藝術(shù)效果。東坡這首《滿庭芳》詞的成功便說明了這一點。
稱這首詞是一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議論,應(yīng)當是恰如其分的。東坡寫此詞時,大約也是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謫居黃州的眾多坎坷,因而大有退避之心。此詞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現(xiàn)身說法,真抒胸臆,既充滿飽經(jīng)滄桑、憤世嫉俗的沉重哀傷,又洋溢著對于精神解脫和圣潔理想的追求與向往,表達了詞人在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尋求超脫的出世意念,可謂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覺醒和呼喚。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滿庭芳李清照
《滿庭芳·小閣藏春》
作者:宋·李清照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漸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揚州。
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fēng)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fēng)流。
鑒賞:
詞人聯(lián)系個人身世之感抒發(fā)對殘梅命運的深深同情。“從來,知韻勝”,是她給予梅花整體的贊語。“韻”是風(fēng)韻、神韻,是形態(tài)與品格美的結(jié)合。梅花是當?shù)闷?ldquo;韻勝”的詞人肯定了這一點之后,卻不再多說,轉(zhuǎn)筆來寫它的不幸,發(fā)現(xiàn)它零落后別有一番格調(diào)意趣。“藉”與“揉”也是互文見義,有踐踏摧損之意。梅雖不畏寒冷霜雪,但它畢竟是花,仍具花之嬌弱特性,因而也難以禁受風(fēng)雨的踐踏摧損。這是花的'命運。由落梅的命運,作者產(chǎn)生各種聯(lián)想詞意呈現(xiàn)很曲折的狀態(tài)。由落梅聯(lián)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虛寫,以此表現(xiàn)落梅引起作者個人的感傷情緒,造成一團“濃愁”而難以排解。但作者又試圖進行自我排解,詞情為之一變。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說明其飄謝凋零,豐韻不存。這本應(yīng)使人產(chǎn)生春恨,遷恨于春日風(fēng)雨的無情。但詞人以為最好還是“莫恨”,“須信道、掃跡情留。”“掃跡”即蹤跡掃盡,難以尋覓。“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fēng)流”是補足“情留”之意。“難言處”是對下闋所表達的復(fù)雜情感的概括,似乎還有與作者身世的雙關(guān)的含意。想象一個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橫斜優(yōu)美的姿影。從這姿影里還顯示出梅的俊俏風(fēng)流,應(yīng)是它掃跡后留下的一點情意。也許明年它又會重開,并帶來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風(fēng)流”突出了梅花格調(diào)意趣的高雅,使全詞的思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贊美了一種飽經(jīng)苦難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對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更多宋詞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李清照的詞全集欄目。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xiàn)存詩文集為后人所輯《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秦觀《滿庭芳》
《滿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
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
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樓望斷,燈火已黃昏。
【作者】: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于舊黨,被目為元佑黨人,紹圣后累遭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是“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fēng)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fēng)與詞風(fēng)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注釋】:
譙門:即譙樓,城門上的望樓。這句說,譙樓上的號角已停止。
蓬萊:此指尋歡作樂之地。
香囊、羅帶:古人常用作臨別贈品。
暗解:悄悄地解下。
輕分:輕輕解下。
謾:徒然。
表樓:妓、歌女的'住所。
薄幸:薄情。
【賞析】:
這首詞寫別情。上片主要寫景,寫秋日黃昏凄迷黯淡的景物以渲染離情之苦;下片著重抒情,通過對分手時情景的描繪進一步表現(xiàn)了主人公眷戀之情,其間亦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寫景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