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總會被同化的句子匯集80條
當有一天靈魂被漸漸同化散文
社會,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里面的人想出去。
我渴望像古代的隱士一般獨守一隅,只與清風明月為伴,行扁舟、賞垂柳,一世風流。
——題記
社會環境,就像是個反復而令人身心疲憊的牢籠,當有一天你不再反抗,你學會了不以為然和習慣,當學會了中規中矩,你會發現當初的掙扎消失的是如此之快,融合社會是一門藝術,反抗是一種個性,對于敢于作為,而不被社會的框架洗染的人們,難得可貴。社會,的確教會了我們生存之道,但也將我們的棱角磨得光滑無比,失去了人生應有過的天真,我們從厭惡到精疲力盡,最后再到慢慢適應,我們開始變得不再是以前的自己,我們開始尋覓不到曾經,是否還會懷念學生時代的傲睨一世與不知天高地厚的豪情,當時的我們高高在上,沒有束縛,沒有太多復雜的人際關系所帶來的的壓力,我們不必循規蹈矩,我們只能舉步維艱,在爬行與探索中漸漸忘記原來的真實。
也許,這是一種成長的必然,也許,這是一段無奈而絕望的偏離,每個人都在選擇,每個人都在繪制不朽的藍圖。
懂得變通的人學會了世故圓滑,安于現狀的人變為了習以為常,稚嫩堅持的人呢?又會怎么樣?是獨特還是排擠?是城府還是逃避?是無奈還是豪情?當篤定了某種生存方式,是否能夠安然把握我們僅有的`生存權利?我想,沒有人能夠決定。
社會是豐富多彩的,有些琳瑯炫目的色彩和豪華奢侈的境地,令人心曠神怡,也同時令人畏懼和充滿貪念。物欲橫流的生活氛圍,競爭激烈從而不擇手段的求同存異方式,對于初出的年輕人,是否教會了他們一些必要的手段,或者說是一灘污水洗去他們純潔的心靈?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社會抹去了我們應有的純真,也造就了我們涉世的淡然。
多少年后,不知是否可以去懷疑眼前的我們還是不是我們自己?究竟是成長的必然結果還是心靈上的倒退?如果說這是一種方式,一種從學生時代步入社會的一種途徑,那么必然的結果又是什么?我們是該感嘆到底是社會造就了我們?還是社會磨滅了純凈?
人的一生可以燃燒,也可以腐朽,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易卜生說:“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愛因斯坦說:“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目標越高遠的人,越容易獲得成功,這是一種信念與意志。然而,我們究竟該何去何從?涉水已深,已無退路。歲月可以贏去我們的生命,扭曲的形態,企望太陽光來賜予正直,那是徒勞的,一切掌握的是我們自己,未來,是我們努力的一種堅定。然而,社會也讓我們品嘗了酸甜苦辣,它也留過我們燦爛的笑臉與喜悅。它的雙面性,不同的人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
我們需要勇敢,更需要智慧,淡然面對,真誠以待。如果社會是個深淵,或者是個深邃的谷底,那么,我們就是掙扎在懸崖邊的人們,然后一點點的下墜,但仍不放棄用執著的目光遙望遠方,那映紅了天邊的太陽,正在一點一點的縮減它的余光,其實萬物什么都沒有變化,只是我們越陷越深罷了,把美好的希望拋在了天上。
奮勇的人們,最終會游刃有余,然后一點一點的攀登上去,因為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曾經的那些時光,那些兒時的夢想,那些做人最基本的原則,已經根深蒂固的成為了他們的支撐。盡管周邊的世界離他們越來越遠,但他們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回到最初的原點,然后笑看日出日落,傾聽晨鐘暮鼓。至少,不會終有一天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因為,在走過的歲月里,我們經歷過美好的韶華。
為自己奮斗,為家人打拼,為精彩的生活勾勒希望,在社會這個虛幻而又真實的詞匯中尋找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當有一天,靈魂不再被同化,我們會發覺,那是屬于我們的完完整整的21克的深度。
漸漸的把自己丟了傷感散文
沐浴在微風中,心也隨著風的吹拂漸漸沉浸在黑夜里。耳邊風輕輕吹過,柔柔地掠過發絲……往事在腦海里反復回憶著。
憂傷的歌曲在耳邊回蕩著,空氣里彌漫著悲傷的氣息,讓人喘不過氣來。
漸漸的我感覺自己變了,漸漸的在喧囂中迷失了自我。把曾經樂觀的自己迷失在了失去的痛苦里,找不到方向飛翔,不知如何抉擇。原有的初心原有的夢想,對未來的憧憬也漸漸全都灰飛煙滅了。
我卻不知道是成長改變了我還是讓痛苦侵蝕了我或是讓懦弱占據了我?然而我更希望是前者。
曾經我會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斗著,我會懷著感激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我努力不讓曾幫助我的人失望,因為我明白我不能辜負他們。我曾渴望自己能像蒲公英那般堅強,那般自由。世界那么大,我想追隨蒲公英的.腳步去看看這個世界。我也曾記得自己說過要似子珍那樣堅強,那樣自信。
可是漸漸的一切都變了,漸漸的讓墮落取代了我,曾經的我都哪去了,我努力找尋的方向卻讓自己迷失在其中。我一味地沉浸在失去你的痛苦里,我忽視了世界,忽視了他人對我的關心,忽視了該擔當的責任,我任性著,一步步把自己逼向了懸崖,卻始終倔強地不曾回頭看看他們為我付出的辛苦。
很多時候我會站在窗邊靜靜地在發呆,看著窗外聳立的高樓大廈,街道上傳來喧鬧的鳴笛聲;腦海如一團亂線,想著曾經你我的交集,我努力著想掙脫掉有你的過去,然而卻始終忘不掉,抹不去,只會留下更深的傷痕。
夜深人靜的時候,望著窗外寂靜的一切,喧囂的街道不再像白天那樣,昔日璀璨的霓虹燈漸漸褪去了原有的光芒,然而它卻依舊用微弱的光線為晚歸的人們照亮腳下的路,找尋家的方向。既然霓虹燈都可以如此偉大、堅強,然而我為何不能呢,那一霎那我感到很慚愧,我恨自己的懦弱。
我曾一度把自己關在憂傷的囚籠里,不讓任何人看到我的懦弱。我知道這是在逃避,在給自己的懦弱找借口。
也許人總是這樣,痛苦后才漸漸醒悟過來;失去后才開始心疼,才明白珍惜。可是,有些事情一旦發生了便沒有回旋的余地。
我不想讓任何人看到我哭泣的樣子,看到我留下苦澀的淚水,所以必須堅強,因為除了堅強我別無選擇,哪怕是偽裝的堅強也好。
漸漸遠去的風景散文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那些美麗曾漸漸開放,然后慢慢凋落,像是不曾來過。其實,無需悲傷的,當我看到那繁盛的花凋落一地,我覺得那些枯萎的落英也是一種美麗。就算不是美麗,那些證明了美麗過。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靠近,然后遠去,不過是自然規律而已,坦然微笑地面對吧。
所有的風景都會漸漸遠去,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視線盡頭,最終好像過眼云煙,似乎什么也沒有留下。沒有什么證據能證明那些風景曾經存在過,只有記憶,我們的記憶告訴我們那些風景并不是虛幻的,它們的的確確是曾拂過我們的生命。
曾有人問我,為什么靠近她的,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最終都會離她遠去。我說,那是必然的,有些人都只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只能陪我們一程,然后漸漸遠去,沒有人能真正陪我們一輩子。她說,那不是很悲劇嗎?我覺得那不是悲劇,那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那是必然的。
很多事情,也許我們以為可以一直持續到很久很久,甚至可能是永遠。但是,時間終究讓我們明白,沒有什么事可以是永久的,那些我們在乎的人,他們未必在乎我們。那些在乎我們的人,我們又未必在乎。那些彼此在乎的人,卻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事情失去了聯系。有些事,不能怪自己,也不能怪別人,要怪就怪天意。其實,天也沒有什么錯,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應該去接受的。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回憶,或者說,我們很多時候都是活在回憶里。我們總是惦念著那些曾經逝去的風景,懷念那份遠去的熟悉,總希望能重回某個街道、某個午后、某個片刻。但是,逝去的畢竟是逝去的,沒有任何方式能讓它回來。
也許,我們是應該這樣理解那些漸漸遠去的人、那些漸漸遠去的風景:它們的消失,是因為上天要讓我們遇到下一站更多的人、更美麗的風景。逝去和失去都是為了讓我們懂得什么是珍惜,懂得什么需要珍惜。很多事,我們需要記住,但不用覺得傷感。
過客,真的都只是過客。我們曾像流星一樣,在某一個瞬間劃過別人的生命,然后招呼也不打一聲地離開,我們不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對。別人也曾像流星一樣,在某個時刻劃過我們的生命,然后在某個時刻,漸漸離我們的天空越來越遠。就像2條相交線,原本相去很遠,然后漸漸靠近,有了個交點之后,又漸漸遠去。
也許,我們會感慨,為什么那些我們所熟悉的人會越來越陌生。也許,我們會遺憾,為什么那些曾靠近我們的人會漸行漸遠。其實,一切都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他們都是我們人生路上的風景,我們也是別人人生路上的風景。既然彼此是風景,我們不可能長久地為某一風景而停留,風景也不可能長久地為我們停留。你見過春天的花,到了夏季、到了秋季、到了冬季,還沒有凋謝嗎?你見過誰的`身邊永恒不變地陪伴著同一個人嗎?
我想,很多人的靠近和離開,都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靠近,讓他們一度陪在我們身邊,一起面對風雨,一起歡笑。離開,是讓我們的生活刪繁就簡,回歸屬于自己的甘洌的清凈,或是去相遇另一批我們應該相遇的人。我總覺得,如果所有我們認識的人都堆積在我們身邊,那未嘗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記起曾經的歲月,記起曾經一起唱過的《心愿》,記起那句歌詞“那些我愛的人,那些離逝的風,那些永遠的誓言一遍一遍。那些愛我的人,那些沉淀的淚,那些永遠的誓言一遍一遍。”那些人,就像是一陣風,輕輕地拂過我們的生命,輕輕地給我們留下了絲絲涼意,然后,輕輕地吹過了,不留痕跡。
那些風景,終會漸漸遠去。
怕追問靈魂的散文
時時都有種被追擊的恐懼感。我站在懸崖邊上,眼下沒有傲骨的石楠花,沒有那種只在畫卷上留香的迎客松,偶爾有顆不小心的碎石墜落了,曠遠的回響敲擊著我的耳膜,凌厲的風把我分割至支離破碎。
從來沒有這樣怕過。一個小東西沿著崖石的棱角,步履生風到我面前。它有斯芬達克一樣的翅膀,貓的形體,白狼王一樣深邃的曈仁。
“你在害怕什么”
我討厭有什么東西一下子看透我的靈魂。但傲慢也是沒有格調的。
“我沒有---沒有”
“你害怕死亡。你想讓生在懸崖邊上永恒,你不想再邂逅這凌厲的.風“
“如果我的思想停留在了這里,如果我喪失了喜怒哀樂,嗔癡行識的能力,如果我的情緒變得單一,思維沒有回響,我會用死亡證明曾經存在過”
“你在怕孤獨。形單影只過于愴然,你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你在怕生命是一個循環,最終兩手空空,形影相吊”
“不!”我聲嘶力竭,“我寫過我要踏翻孤獨。它才是美的極致,創造的源泉。孤獨是不可替代的,它可以帶我找回丟掉的路”
“但我渴望被愛。無論這份愛是卑微的還是高尚的,無論它貼了什么標簽,善或惡,正與邪。愛讓我感受到存在”我重新平靜如水。
“不!你是在轉述。這不是你自己發出的聲音。轉述比模仿更悲哀”。
“或許,你在逃避記憶---”
“不!我打斷了情感積淀的過程。把它們都鎖在日記里。物是人非是必然的,曲終人散也不是荒蕪,還有一寸熱土溫暖著永遠。時過境遷也不過罷了”
“你最怕明天,你不知道什么可以預言---”
“不!知道明天有多么荒誕!我享受著對未來的未知。下一秒的神秘讓我心馳神往。我活著,為了迎接明天。縱使需要匍匐流淚,需要受著苦難”
“那你在怕---”
“我怕今天會過去!我怕今天會過去!”我怒不可遏,“我怕所有的現在變成曾經,不管標本多么精致,都是空洞的。”
“可是今天正在過去,它注定過去”
“我害怕今天會過去,回憶的溫暖和未來的熱盼都抵消不了這份恐懼。我天天守在書桌前,痛苦地等待零點。子夜過了,所有的思考和堅強都中斷,生命似乎停在這里,我手足無措。”
“每天都要經歷一個找尋自己而后丟失的過程,疲憊而怠倦以至于我開始懼怕生活。我妄圖一氣呵成,找到屬于自己的自己”
“你是極致的懶惰---總是輕易被自己感動,所以再每一個日子里淺薄但傲慢,所以松手蹉跎了華年!”
“我的思維和生活總像隔了一座山,做著夢尋找空中花園”
“你距離自己太近了,所以找不到自己真實的模樣。冷眼旁觀,你不過蕓蕓眾生中一員,毫無新鮮,光陰不老,萬物流轉,從來不會中斷,你也一樣。”
“我該相信什么呢?”
“相信你的雙手,你的眼,你的靈魂。但是雙手可能會因為惶恐而戰栗,雙眼也不一定看得到真實。聽從內心的呼喚吧,學會在過于入戲的時候冷眼旁觀。今天會過去的,明天再將來也會過去,做你自己。”
“看得太近了會失真,太遠了又過于冷漠。走進真實需要磨礪,不要輕易定義真實,像定義謊言一樣。”
“其實,真實到底是什么樣子,誰也不知道。找尋它,為了活得更澄澈,更積極一點”
“可是要怎么入戲?又該如何不那么入戲?恐懼和痛苦一直都存在著、又無法不探求”這個聲音飄了好遠好遠,我看到在更遠的地方有一片葉,翻舞美如蝴蝶,不可方物,不可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