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借喻和借代的區別集合70句
中考作文指導:借喻與借代
【第1句】:借喻
【第1句】:長城像一條長龍
明喻是本體、喻體、比喻詞都出現,?比喻詞常用“像”“好像”“仿佛”“猶如”等。
【第2句】:山間的云霧構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畫。
暗喻是本體、喻體都出現比喻詞常用“是”“變成”“成了”“構成”等
【第3句】: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
借喻是借用喻體代替本體即只出現喻體,本體和比喻詞均不出現。
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第2句】:借代
【第1句】:大胡子兇神惡煞似的吼叫著。特征代本體
【第2句】: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材料代本體
【第3句】:領巾給老大爺讓座。標志代本體
【第4句】:柴棒著急地要將大鍋里的稀飯燒滾。綽號代本體
【第5句】:你真是當代的活雷鋒呀!專名代泛稱
【第6句】:他之所以這樣膽小,是怕丟了頭上的那頂烏紗帽吧!具體代抽象
【第7句】: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部分代整體
【第3句】:借喻與借代的區別
【第1句】:不直接說出某人和某事的名稱,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叫借代。古漢語中叫“代稱”,現在也叫“換名”。
1,旌旗十萬斬閻羅。借代
2,南國烽煙正十年。借代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借喻
4,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終究不過是蒼蠅。借喻
看本體和客體之間是相似性,還是相關性。如是相似性就是借喻,如是相關性就是借代。
【第2句】:看能否轉換成明喻,能轉換成明喻的是借喻, 不能轉換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1,“這條狗”夾著尾巴逃跑了借喻
換成明喻:敵人像狗一樣夾著尾巴逃跑了
【第2句】:旌旗十萬斬閻羅借代
換成明喻:軍隊像十萬旌旗一樣斬掉了閻羅,不合理。
【第3句】: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因此與客體(喻體)相關的詞語必須采取相應的比喻說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與客體(借體)相應的詞語不必改成與之相應的說法。
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撲來。(借喻) 2,大白熊答應了我的價錢。(借代)
【第4句】: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現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體,這就成了借代了。
1,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2,蘆柴棒著急地要將大鍋里的稀飯燒滾…… (《包身工》)
【第5句】:練一練
【第1句】:要清除語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鏡子”上的灰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大家都來講究語言的文明和健康》) 借喻
【第2句】:討厭的“尖鼻子”,“豆芽菜”狠狠地想,他干什么盯著人不放借代
【第3句】: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 壁了。借喻
【第4句】: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借喻
【第5句】:郭全海解下青騾馬,翻身去攆玉石眼去了。 (《分馬》借代
【第6句】:先生,給現洋錢,袁世凱,不行嗎? (《多收了三五斗》)借代
【第7句】: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說……(《藥》)借代
【第8句】:孤帆一片日邊來。借代
【第9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借喻
【第10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沁園春·雪》借代?
(2009)【第8句】:對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手法,依次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迷迷朦朦的雨.使得雨巷宛如一位蒙上面紗的少女。
②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③蘇比站定了不動,兩手插在口袋里,對著銅紐扣直笑.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A.比喻 夸張 借代 比喻
B,比喻 比喻 借代 比喻
C.擬人 夸張 擬人 借喻
D.比喻 擬人 借喻 擬人
(2010)【第8句】:依次分析下列各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正確的一組是( )
①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這種“文明的懲罰”,有時候會叫你繼續到兩個小時以上。
③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④老栓看看燈籠,已經熄滅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還在。
A.比喻引用對偶借喻 B.比喻反語夸張借代
C.擬人反語夸張借代 D.擬人引用夸張借喻
(2011)【第8句】:下列句中所用修辭手法,依次正確的一項是( )
①明明有流水,卻聽不見水流聲。仰頭西望,半空中掛著一條兩尺寬的`白帶子,隨風舞動。
②生存的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是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
③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
④任何共產黨員都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
A.①借喻②暗喻③擬物④借代 B.①借代②暗喻③擬物④借喻
C.①借喻②擬物③擬人④借代 D.①借代②暗喻③擬人④借喻
(2024)【第8句】:對下面四個文案的修辭手法,判斷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①他肚里有墨水兒,腦瓜又活,看個文件什么的。都比別人理解快。
②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③太陽從地平線上露出笑臉。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揀走了草地上的露珠。
④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組卷網
A.借代 擬人 比喻 夸張
B.借代 比喻 擬人 夸張
c.借代 比喻 比喻 比喻
D.借喻 擬人 擬人 夸張
常見借代詞語
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下文是小編整理的常見借代詞語,歡迎閱讀參考!
常見借代詞語:
【第1句】:桑梓:家鄉
【第2句】:桃李:學生
【第3句】:社稷、軒轅:國家
【第4句】:南冠:囚犯
【第5句】:同窗:同學
【第6句】:烽煙:戰爭
【第7句】:巾幗:婦女
【第8句】:絲竹:音樂
【第9句】:須眉:男子
【第10句】:嬋娟、嫦娥:月亮
【第11句】:手足:兄弟
【第12句】:汗青:史冊
【第13句】:伉儷:夫妻
【第14句】:白丁、布衣:百姓
【第15句】:傴僂,黃發:老人
【第16句】:桑麻:農事
【第17句】:提攜,垂髫:小孩
【第18句】:三尺:法律
【第19句】:膝下:父母
【第20句】:華蓋:運氣
【第21句】: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第22句】:廟堂:朝廷
推薦閱讀:文學之最
中國文學之最: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
關于常見借代詞語
【第1句】:桑梓:家鄉
【第2句】:桃李:學生
【第3句】:社稷、軒轅:國家
【第4句】:南冠:囚犯
【第5句】:同窗:同學
【第6句】:烽煙:戰爭
【第7句】:巾幗:婦女
【第8句】:絲竹:音樂
【第9句】:須眉:男子
【第10句】:嬋娟、嫦娥:月亮
【第11句】:手足:兄弟
【第12句】:汗青:史冊
【第13句】:伉儷:夫妻
【第14句】:白丁、布衣:百姓
【第15句】:傴僂,黃發:老人
【第16句】:桑麻:農事
【第17句】:提攜,垂髫:小孩
【第18句】:三尺:法律
【第19句】:膝下:父母
【第20句】:華蓋:運氣
【第21句】: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第22句】:廟堂:朝廷
文學作品常見借代詞語
【第1句】:桑梓:家鄉
【第2句】:桃李:學生
【第3句】:社稷、軒轅:國家
【第4句】:南冠:囚犯
【第5句】:同窗:同學
【第6句】:烽煙:戰爭
【第7句】:巾幗:婦女
【第8句】:絲竹:音樂
【第9句】:須眉:男子
【第10句】:嬋娟、嫦娥:月亮
【第11句】:手足:兄弟
【第12句】:汗青:史冊
【第13句】:伉儷:夫妻
【第14句】:白丁、布衣:百姓
【第15句】:傴僂,黃發:老人
【第16句】:桑麻:農事
【第17句】:提攜,垂髫:小孩
【第18句】:三尺:法律
【第19句】:膝下:父母
【第20句】:華蓋:運氣
【第21句】: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第22句】:廟堂: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