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描寫中秋的句子100條
《詩經》中關于中秋詩句大全
《詩經·陳風》《月出》
月出皓兮,佼人瀏兮,舒憂受兮。勞心蚤兮。
月出照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皎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無從考證這首到底是不是描寫中秋的詩歌,但是拜月、詠月詩中,這首應該是相當早的時間。
月光如水,美人如花,迷一離的意境,委婉纏一綿的情感,人月互相映, “巧笑倩兮、美一目盼兮”的佳人形象活靈活現在讀者面前。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評論《月出》:“從男意虛想,活現出一月下美人”
《詩經·宛丘》之中秋之賞
夜讀《詩經·宛丘》,每有疑惑。詩云:“悟其多矣,維其嘉矣。悟其多矣,維其偕矣。悟其多矣,維其時矣。”人類總愛觸景生情,平常的`鼓聲,聽起來總有些模糊,那是心不在時。中秋佳節,伊人卷懷,所以有善始善終。立秋之初,我家有女初長成,養在閨房人不知;中秋之時,有女如玉,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時節,然而,中秋之后就是晚秋,離堅冰來臨的日子也就不遙遠了。中秋,乾在九五,坤在六三,《乾》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坤》曰“含章可貞”。中秋十五,就是怎樣決策‘善始善終’之時,這是中秋之夜留給人類永恒的話題,孔子制詩《宛丘》,并在《論語》中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值此中秋佳節,再讀《宛丘》,悟婉秋詩四首。
婉秋之一
今夕何夕,鼓擊中流?
嫦娥玉兔,邂逅仲秋。
風鈴吟唱,有欲有逑。
坎其擊鼓,天涼好個秋。
婉秋之二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有鳳來儀。
我歌且遙,達于故里。
玉兔媛媛,熟我院梨。
婉秋之三
溫其如玉,河水漣漪。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坎其擊缶,共嬋娟兮。
歲月如歌,卷而懷伊。
婉秋之四
瞻彼秋月,悠悠思伊。
懷哉懷哉,壯心不已。
執子之手,清揚婉兮。
與子諧老,歸去藏兮。
附錄:《詩經陳風宛丘》原經
子之湯兮①,
宛丘之上兮②。
洵有情兮③,
而無望兮④。
坎其擊鼓⑤,
宛丘之下。
無冬無夏⑥,
值其鷺羽⑦。
坎其擊缶⑧,
宛丘之道。
無冬無夏,
值其鷺翿⑨。
【注釋】
①湯(shāng):廣大貌;浩茫貌。形而上為‘尚’,形而下為‘殤’。
②宛丘:四周高中間平坦的土山。形而上為‘婉逑’,形而下為‘晚秋’。
③洵:確實,實在是。形而上為‘舜春’,形而下為‘殉情’。
有情:盡情歡樂。
④望:德望。一說希望;一說向往。
⑤坎:擊鼓聲。
⑥無:不管,不論。
⑦值:持。鷺羽:用白鷺羽一毛一做成的舞蹈道具。
⑧缶(楚音讀hǒu吼):瓦盆,可敲擊發聲。形而上為‘否’,否卦;形而下為‘殕’,東西fu敗生長白膜。
⑨翿(d&agra一ve;o):傘形舞蹈道具。聚鳥羽于柄頭,下垂如蓋。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倒’
詩經中關于中秋的詩句
詩經中關于中秋的詩句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詩經中關于中秋的詩句,歡迎大家欣賞!
詩經中關于中秋的詩句
《詩經·陳風》《月出》
月出皓兮,佼人瀏兮,舒憂受兮。勞心蚤兮。
月出照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皎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無從考證這首到底是不是描寫中秋的詩歌,但是拜月、詠月詩中,這首應該是相當早的時間。
月光如水,美人如花,迷一離的意境,委婉纏一綿的情感,人月互相映, “巧笑倩兮、美一目盼兮”的.佳人形象活靈活現在讀者面前。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評論《月出》:“從男意虛想,活現出一月下美人”
《詩經·宛丘》之中秋之賞
夜讀《詩經·宛丘》,每有疑惑。詩云:“悟其多矣,維其嘉矣。悟其多矣,維其偕矣。悟其多矣,維其時矣。”人類總愛觸景生情,平常的鼓聲,聽起來總有些模糊,那是心不在時。中秋佳節,伊人卷懷,所以有善始善終。立秋之初,我家有女初長成,養在閨房人不知;中秋之時,有女如玉,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時節,然而,中秋之后就是晚秋,離堅冰來臨的日子也就不遙遠了。中秋,乾在九五,坤在六三,《乾》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坤》曰“含章可貞”。中秋十五,就是怎樣決策‘善始善終’之時,這是中秋之夜留給人類永恒的話題,孔子制詩《宛丘》,并在《論語》中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值此中秋佳節,再讀《宛丘》,悟婉秋詩四首。
婉秋之一
今夕何夕,鼓擊中流?
嫦娥玉兔,邂逅仲秋。
風鈴吟唱,有欲有逑。
坎其擊鼓,天涼好個秋。
婉秋之二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有鳳來儀。
我歌且遙,達于故里。
玉兔媛媛,熟我院梨。
婉秋之三
溫其如玉,河水漣漪。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坎其擊缶,共嬋娟兮。
歲月如歌,卷而懷伊。
婉秋之四
瞻彼秋月,悠悠思伊。
懷哉懷哉,壯心不已。
執子之手,清揚婉兮。
與子諧老,歸去藏兮。
附錄:《詩經陳風宛丘》原經
子之湯兮①,
宛丘之上兮②。
洵有情兮③,
而無望兮④。
坎其擊鼓⑤,
宛丘之下。
無冬無夏⑥,
值其鷺羽⑦。
坎其擊缶⑧,
宛丘之道。
無冬無夏,
值其鷺翿⑨。
【注釋】
①湯(shāng):廣大貌;浩茫貌。形而上為‘尚’,形而下為‘殤’。
②宛丘:四周高中間平坦的土山。形而上為‘婉逑’,形而下為‘晚秋’。
③洵:確實,實在是。形而上為‘舜春’,形而下為‘殉情’。
有情:盡情歡樂。
④望:德望。一說希望;一說向往。
⑤坎:擊鼓聲。
⑥無:不管,不論。
⑦值:持。鷺羽:用白鷺羽一毛一做成的舞蹈道具。
⑧缶(楚音讀hǒu吼):瓦盆,可敲擊發聲。形而上為‘否’,否卦;形而下為‘殕’,東西fu敗生長白膜。
⑨翿(d&agra一ve;o):傘形舞蹈道具。聚鳥羽于柄頭,下垂如蓋。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倒’
詩經中關于愛情的詩句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待嫁)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詩經.召南.江有汜》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女也不爽,土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多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詩經中母愛的詩句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詩句吧,詩句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還苦于找不到好的詩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經中關于母愛的詩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經》作為儒家“五經”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和很強的倫理教化力量。《毛詩序》稱《詩經》可以“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詩經》中體現孝悌思想的詩歌有四十余篇。這對我們修正社會風氣、弘揚中華孝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著重研究《詩經》中表達“母愛”思想的詩篇,闡述詩歌所表達的母子親情,意圖通過歌頌母愛,達到宣傳并弘揚孝文化的目的。
在我國悠久的詩歌長河中,留下了許多贊頌母愛的優秀篇章。而最早表達母愛思想的詩歌,就出現在《詩經》中。《詩經》中表達“母愛”思想的詩歌有4篇。其中《邶風·凱風》《鄘風·柏舟》全篇贊美母愛,《魏風·陟岵》的第二章和《小雅·四牡》第四章、第五章歌頌母愛。
《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凱風,是夏天和暖的風,用來比喻母親對子女溫暖的關愛。棘心,指酸棗樹新發的嫩芽,比喻子女初生。棘薪,指酸棗樹長到可以當柴燒,比喻子女長大成人。第一章講述的是,母親含辛茹苦的撫育幼子,使幼子茁壯成長。第二章講述的是,在母親賢惠慈祥地哺育下,幼子長大成人;但子女們卻未能盡為子之道。第三章以寒泉滋養萬物比喻母親,勞苦養育眾多子女。第四章以黃鳥比喻長大后的子女七人,黃鳥尚能用歌喉去取悅聽眾,但子女七人,卻沒人能安慰母親的心靈。
這首詩全篇都在稱頌母親的偉大,如“母氏劬勞”、“母氏圣善”、“母氏勞苦”;但全詩也籠罩著子女對不能慰勞母親而產生的自責之情,如“我無令人”、“莫慰母心”。此外,該詩中的“棘心夭夭,母氏劬勞”,更是對后世詩人產生了重要影響。孟郊《游子吟》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便是脫胎于《凱風》中的“棘心”。
《鄘風·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這首詩寫一位妙齡少女死心塌地要追隨戀人,卻受到母親的反對的故事。這首詩表面上寫母親反對女兒的自由愛戀,寫女兒與母親的對抗;但聯想到《衛風·氓》中那位因愛與家人決裂卻被男子拋棄的女子,母親的反對有時候也是一種愛!《齊風·南山》中有“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那女子嫁郎如之何?也應告訴父母!
《魏風·陟岵》第二章: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這是一首行役詩,共三章。寫行役之人想象他的.父親、母親、兄長思念他,并對他訴說想念之情和牽掛之語。這首詩歌第一章、第三章分別寫父親、兄弟對他的思念,第二章是母親對他的牽掛:母親擔心小兒子夜里睡不好覺,并叮囑兒子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重身體。兒子思念母親,母親擔憂兒子,使人讀來悵然泣下。
《小雅·四牡》第四章、第五章: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將母。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這首詩寫一個小官吏駕駛四馬快車奔走在征途中想念父母的故事。王事差使與奉養母親不能兩得,作者只能將對母親的滿懷思念,和對不能盡孝的深切自責,寫進歌謠,唱出對母親的無限想念,唱出對自己的無限自責。
這四首詩,主人公身份不同:子女七人,戀愛中的少女,行役的征人,忙于王事的小官吏;表達母愛的方式不同:寫母親養育子女的辛勞與子女眾多卻不能盡孝的自責,寫為了戀愛婚事與母親對抗,寫想象中母親對自己的思念的叮嚀,寫忙于王事不能奉養母親的遺憾。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母親對子女的愛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子女身體康健,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