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野芹菜的開心說說聚集100句

文心雕龍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挖野芹菜的開心說說聚集100句

說地瓜散文

上一次說了花生,這一次再文案地瓜。

關于地瓜,母親生前常常提起這樣一段往事:在我兩歲的時候,正逢“三年經濟大災害”的年頭,家里幾天沒開鍋,我餓得哭都沒勁了,奄奄一息之際,多虧南園二大媽送來了一把煮的地瓜干,就是這幾塊瓜干把我的小命從鬼門關上拉回來了。

豈只是我,在那個天災更是人禍造成的餓殍遍地的饑荒年代,多少人依賴這種耐干旱、耐瘠薄、高產的塊莖作物活下來了。

由于種植季節的和栽培方式的不同,那時候的地瓜分為三種。

一種是窩瓜,俗話說就抱窩的地瓜。這是栽植最早的一茬,陰歷的三月就開始了,用上一年越冬保存的種瓜,囫圇埋進壟壩上的土里,澆水以后用雙手攏上干土把瓜種包住,拍成一個饅頭狀的瓜窩窩;大約一個月之后,隨著天氣的暖和,地溫的提高,種瓜就會生根發芽,自然把“饅頭窩窩”撐破,人們要不失時機的清除母瓜上的土,只留下底部扎根的地方,這些根莖就會慢慢地膨大,到了秋分的時候就可以收獲了。這種瓜很面,淀粉含量高,一般用于曬干做牲畜飼料。

第二種也是春天栽的。不過它們栽的是瓜苗,那時候生產隊里沒有塑料大棚技術,地瓜是用“回龍火炕”育苗,簡單地說就跟如今城市地暖結構差不多,用燒煤給火炕加溫,上面畦的種瓜十幾天就開始發芽,一茬茬的拔,一茬茬的新長出,很有趣。那時候火炕天天燒火,孩子們就偷偷地拿來地瓜烤著吃,埋在灶下灰燼里的地瓜軟黏流油,燙燙的咬一口,嘿,那叫一個甜吶,真是筆墨不能形容。春瓜產量高,成本低,是地瓜家族的主角。

夏地瓜是用采來春地瓜的長蔓做種苗。由于生長期較短,產量一般不太高,但是夏地瓜大小一致勻稱,是留著來年做種瓜用的。收獲的時候直接運到越冬地窖里,時節已經接近霜降了。

從我記事時候起,每到秋收的時候,生產隊就會把剛剛從地里挖出來的地瓜用手推車一趟趟送到各家各戶,那時候其他的作物大部分交了公糧,不宜貯存的地瓜就成了鄉下人一個冬春的主食。家人就忙著把這些地瓜分類挑揀;先把大的,光滑完整品相好看的挑出來,準備用于貯藏。剩下的半拉受傷的、磕碰的掉皮的就留下現吃或者曬干,留在明年春天接短。

過冬的地瓜擱在炕上或者頂棚上,底下鋪上柴草,地瓜就一層層的'摞在上面,中間也要隔上苞米秸稈,留下通氣孔。天冷的時候,地瓜的外面還要用柔軟的干草或者麻袋片、破被褥之類的蓋上,以防上凍。

那時候家庭人口多,一家三代七八口人,還要養豬,所以家家都要貯藏千八百斤的,家家的土炕上都壘起一堆地瓜的小山兒。

剛剛收下的地瓜面大,硬硬的。擱上一段日子,尤其是太陽下曬幾天之后,就會慢慢地軟和,糖化下來,這時候的地瓜煮熟就會越來越軟越來越甜,臨近霜降的時候,煮熟的地瓜軟的拿不起手,通紅通紅的流油,那真是煞口的甜。那時候媽媽在閑暇時,就會多煮一些,趁著好天切曬成熟瓜干,擱在一個大網兜里,等到來年開春的時候,我們常常吃不飽,上學前每人抓一把給我們擱在書包里,當零食吃,就是最美味的點心了。

而到了第二年青黃不接的季節,鮮地瓜吃完了,去年曬的地瓜干就要唱主角了。一般的是加一點糖精煮著吃,說良心話,吃三兩天可以,天天吃,能把人噎死,吃的人胃泛酸,而且不墊饑,吃飽了一會就餓。要是熬一鍋苞米稀飯泡著吃,就順口了。倒是磨成面粉以后花樣就多了,可以烙餅,貼餅子,更可以做地瓜面條——用銃子把地瓜面團擦在滾開的開水里,煮熟撈出以后加一點海鮮打鹵,鮮滑鮮滑的非常好吃。還有一道搭配的非常合理的小吃,就是把焯過的槐花掛上地瓜面糊放在蓋簾上蒸煮,吃起來糯糯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當然,我最愛吃的還是地瓜面包子。這個是需要一點技巧的,因為地瓜面比較喧,沒有筋道,不容易粘連,所以包子皮必須用燙面,或者在地瓜面中揉進一些芋頭才能包住菜餡。那時候媽媽去海灘上挖一些野芹菜,水焯后加上一點豬肉,還加一點小蝦皮,包成的地瓜面包子真是好美味!看外表黑不溜秋的,可吃起來那就讓人夢縈里不忘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特定的年代造就不一樣的活法。地瓜是糧食中的賤民,是草根一組,但卻支撐起我們空空的肚皮,養活了我們的生命,怎么能不讓我們心懷感激呢?

地瓜散文

拿一塊剛從爐中取出的熱乎乎的烤地瓜在手中,先不說香味如何,單就那種溫中帶熱、熱中帶燙的感覺,就足以驅走三九的嚴寒。慢慢地剝開那層被烤得變了顏色的皮,焦黃稀軟的地瓜瓤就呈現在了你的眼前,陣陣香味便會伴隨著絲絲縷縷的熱氣一同揮發到冰冷的天地間。不用左顧右盼是否有人注視你,也不用在意當街而吃會有傷大雅,只要不把地瓜皮隨手丟棄在道路上,你盡管享受那種香氣彌漫、甘甜爽滑的美好滋味就行了。我敢肯定,所有見你吃地瓜的人喉舌間此刻肯定會條件反射地生出些許唾液,喉結也在不自覺間做幾下吞咽動作。

這就是烤地瓜的魅力所在!

鄉間的燒地瓜雖不及城市的烤爐里所烤出來的地瓜衛生,但滋味上卻絲毫也不遜色。

印象里,一到冬天,為了取暖,農村家家戶戶都在正屋里的灶上燒火做飯。灶連著土炕,所燒的柴草越多、越硬,土炕就越熱。每次做完晚飯后,母親總會將幾塊生地瓜埋在通紅的柴火灰里。夜晚,在外邊瘋玩了一晚上的我們回到家后,顧不上擦去滿頭的大汗,便跑到灶臺前急不可待地用火棍從灶底那尚帶火焰的柴草灰中扒出燒地瓜,吹著熱氣一口氣將燒地瓜吃完,然后,往土炕上熱乎乎的被窩里一躺,一覺就能睡到大天亮。那份溫暖,絕對是現在的電褥子或電熱毯所不能比擬的。

那時,農村為了多打糧食解決溫飽問題,一到春末夏初就大面積地種植收成偏重的地瓜。秋天,地瓜豐收后,大人們就用自制的切瓜機沒白帶黑地切地瓜。成堆的地瓜在一陣陣“呱嗒——呱嗒——”之聲中變成了一片片厚薄均勻的薄片,被晾曬在農家的屋頂或院子里。若碰上一周左右的好天氣,地瓜片就變成了地瓜干。白白的,亮亮的,咬一口甜絲絲的。倘若遇到連陰雨天氣,即使及時收到屋里沒被雨淋的地瓜干再曬干后也有一種難聞的霉味。用這樣的霉地瓜干做成的餅子或地瓜飯,苦兮兮的,別說是孩子,就是大人也難以下咽。然而就是好地瓜干磨面后做成的餅子,剛揭開鍋趁熱吃時還覺得可以,倘若一涼,地瓜面餅子就跟塑料的一樣,又硬又澀,既彈性十足,又味同嚼蠟。整天吃這樣的干糧,胃就開始泛酸水,一陣陣地難受。

地瓜面、地瓜干雖不好吃,但在那生活艱難困苦的日子里,卻救了故鄉無數人的性命。

前些年,我曾把這滋味講給鄰居正上幼兒園的小孩子聽,誰知小孩子聽后卻說既然這么難吃,那怎么不買餅干吃呢。如此童真的回答,真令我哭笑不得。

上初中的時候,因生活條件好轉,我們隊里已經不種地瓜了。地瓜自然又成了孩子們的稀罕物。特別是冬天的地瓜,經過一段時間的儲藏,地瓜里的淀粉已經轉變成了糖份,生吃地瓜竟然有一種稀甜稀甜的感覺。那甜脆勁,決不亞于現在的紅富士蘋果。當時,班里有一個和我非常要好的同學,不知為什么同學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就叫“地瓜”。“地瓜”所在生產隊的土地因土壤全是沙土最適合種植地瓜的緣故,故一直還保留著種地瓜的習慣。到了冬季,每天的下午他都會在書包里給我裝一塊生地瓜到學校。誰知這一裝就是整整三個冬季,三個冬季的每一天幾乎就沒有中斷過。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地瓜”結了婚并有了小孩,自己從事著生產運輸的工作,生活過得還算可以。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命運多舛的“地瓜”在接連發生了兩起交通事故后終于傾家蕩產了,而此時他的妻子又得了半身不遂的重病。為了照顧妻子和孩子,“地瓜”在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和行情考察之后,真的在他承包的土地上種起了地瓜。據說,現在“地瓜”種出的地瓜,不但有白瓤、黃瓤的,而且還有紅瓤、紫瓤的,已成了一個相當當的品牌堂而皇之地走進了城市里的大型超市、擺上了高級宴會的餐桌。因此,每逢看到紫瓤的地瓜,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我那初中的同學。

前幾天和妻子一塊逛超市,我突然發現琳瑯滿目的食品架上竟然在顯眼的位置赫然擺放著成袋的.熟地瓜干。那一條條精致的黃中透亮且長有白霜的地瓜干,別說是吃,看著就養眼。妻子見我愛不釋手的樣子便打趣我說看來你還是沒被地瓜折騰夠。我說不是沒夠,而是你不知道這東西怎樣吃,更不知道它的好處。于是,我便給妻子講了一個關于熟地瓜干的故事。

大約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每年的二月二,農村都時興炒蝎豆、爆玉米花,而我的一個同學卻年年吃炒熟地瓜干。這種炒熟地瓜干不但外型膨脹、漂亮,而且特別香、脆、甜。被勾起饞蟲的孩子們自然就回家跟大人要,結果卻屢屢挨訓。原因就是做這東西太費事,首先是將冬天貧好了的地瓜蒸熟,然后切成細條曬干,炒時鍋里放上早就曬干的過了篩的細沙土,待沙土的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再將熟地瓜干放到鍋里一起翻炒,直至將其炒成金黃色為止。然后,用篩子將沙土濾掉,將其放在冷風里降溫。若不是對孩子特別溺愛,又有誰會費這么大的工夫去折騰這玩意。后來才知道,同學是個抱養的孩子,他的養父母自然對他就格外疼愛、嬌慣。

妻子聽完我的話后沉默了。良久,她問我這個孩子以后咋樣了。我說這孩子以后考上了學,參加了工作,并且干得很好,現在已經是某一個局的副局長了。他也很孝順,知道知恩圖報,多次想接他的養父母到城里去生活,但老人卻怕給兒子添麻煩,始終不肯去。只是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時,他們都會給我同學炒好一大塑料袋子熟地瓜干托人給兒子送到城里……

地瓜,本是尋常的鄉間之物,卻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里演繹著一出出帶有深情厚意的故事,滋養著、感動著那一輩輩人的生命乃至靈魂。又以其特有的富含蛋白質、淀粉、維生素、纖維素、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被譽為“長壽”食品,身價倍增的同時,也令人刮目相看。地瓜的這種華麗轉變,在令人慰藉、令人欣喜的背后卻總有一種沉甸甸的東西催人思量、令人珍惜。

走出超市時,門口正好有一個賣烤地瓜的。冷颼颼的寒風中,頭戴棉帽的老漢不時地翻動著爐中的地瓜,照應著生意。此刻,有幾個穿著時尚的年輕人文案笑笑地來到了烤爐前,嘻嘻哈哈地指著烤地瓜品頭論足。

我和妻子相視一笑,快步走了過去買了兩塊熱氣騰騰的烤地瓜,低頭深深地一聞,啊,還是那么香!

地瓜優美散文

地瓜,又名紅薯,是一種極普遍的作物,又是一種極普通的食品。有人甚至把某件事辦砸了,也說成是“地瓜”了,只是語調稍為變了一下。足見地瓜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

因為我的平常,似乎越是普通的東西于我也就越是久長。從記事起,直到這過了花甲,仍然于地瓜不離不棄。

童年的時候,村里不種地瓜,據說是因山里缺水。我認識地瓜,是在村頭小集的地瓜鍋旁。每到收完了秋,有人就從很遠的地方販來地瓜,在集上支一口鍋,一集一鍋。五天一集,逢二逢七,爺爺就攥著我的手,在地瓜鍋前等著掀鍋。我兩眼盯著透過鍋蓋蒸騰而上的熱氣,那香甜的氣息,讓我吞咽著口水。地瓜熟了,鍋蓋掀開了,熱氣在冷風中彌漫。在溫濕甜潤的熱氣里,掌鍋的稱給兩塊,爺爺掏錢,卻不舍得吃,我吃著一塊,拿著一塊,蹦著跳著回家了。

后來村里有了互助組,提倡種地瓜,說山里也行。村頭盤起了地瓜炕,生火升溫,育出了地瓜苗。田里起垅,垅上刨坑,一瓢水栽三棵地瓜。當年地瓜豐收。大人在前邊刨,我在后邊拾。擦擦地瓜上的土,就啃了一塊,脆里帶甜,好吃。中午就忙不迭地煮了一鍋,吃了個夠。

不久,成立了農業合作社,為了創高產,地瓜漸漸多了起來。育秧,栽苗,翻蔓,追肥,除草,直到把地瓜刨出來,下井儲藏,切片曬干,我這個小社員跟著大人從春忙到秋。當然,小小的年紀,也學會了種地瓜的全套本事。

1958年來了,風調雨順,大豐產。要十五年趕超英國,大煉鋼鐵,家里的鍋砸了,送進了煉鐵爐。村里辦起了共產主義食堂,集體吃飯。開飯了,抬出一大籮地瓜,吆喝一聲:“吃吧!”一天三頓。不用問明天吃什么,一準還是地瓜。我竟然也有吃夠的時候,拿起地瓜來,實在不愿往嘴里送。

畢竟老人心里有數,狠狠地道了我一句:

“到了時候,還得靠地瓜救命。”

1958年的豐產并沒有豐收。轉過年頭,吃飯就成了大問題。共產主義食堂辦不下去了,解散了。糧食沒了,地瓜吃完了,地瓜的蔓和葉成了好東西。在碾上壓碎,再上磨磨細,烙餅子吃。大便是困難一些,可比肚皮貼著脊梁好受得多。放了學,先拎著書包上山坡,尋覓去年收地瓜干時落下的碎片。運氣好,半個下午能撿拳頭大的一包,娘給煮了,就是晚飯。當然不飽,那個年代又何曾飽過。

春天,南坡的地向陽,開凍早。我和弟弟扛了镢頭,提了籃子,順著去年地瓜垅刨下去,尋找落下的小地瓜。刨到一塊,用手把皮一捋,那地瓜上還粘著一些泥土,不擦了,三口兩口就吃到肚子里去了。凍地瓜不苦,好吃。時過四十多年,我還清晰地記得刨到凍地瓜的興奮,嚼著凍地瓜的味道,還有吃到肚子里的熨貼。這種拾荒,不知掄多少镢頭才碰到一塊,忍不住,要先填自己的肚子,一個上午籃子里沒有多少,可娘看了還是高興,一邊剝著凍地瓜的皮,一邊夸我:

“孬好,你刨來的是糧食,比糠菜強。”

三年的大饑饉,我沒有餓死,地瓜幫了大忙。

過了1960年,日子漸漸好起來,地瓜又可以盡吃了。娘攤完煎餅,總是把鏊子底下的熱灰掃到一邊,把洗好的地瓜碼在滾燙的地上,扣上瓦盆,再把熱灰覆在瓦盆上。我挑著柴禾,一邁進家門,就聞到烤地瓜的香氣。扔下柴禾,扁擔也來不及抽,就跑到廚屋里,扒去草灰,翻開瓦盆,那地瓜焦皮黃瓤,香氣要頂倒人,咬一口真甜倒牙,直到如今,回想起來,齒頰里還隱約著那香甜。

后來進了城,栽地瓜,刨地瓜,切瓜干,曬瓜干的事自然是不做了,在鏊子窩里烤的地瓜,當然也吃不到了。但,我并沒有忘卻。那一年四季的勞作,是辛苦,可到了秋天,看到一塊塊憨厚的大地瓜排在地皮上,心里是歡樂的,用現在的話說,那成就感是欣慰的。

一天,約了幾個伙計吃飯,中間上了一盤烤地瓜,每塊斷為兩截,也是焦皮黃瓤,色香味俱在,看著就好吃。一位伙計卻不以為然,惺惺地說了一句:

“就是為了不吃地瓜才出來的`。”說著放下了筷子。我樂得吃了兩份。

衣食所好,概不可強勉。吃地瓜,不是吃憶苦飯,是為了不忘本;不吃地瓜,也不就上了一個層次,成了“出來者”的標志。況最近報載: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蔬菜榜,高居榜首的竟是紅薯(地瓜)!專家解釋說,紅薯中的纖維含量高,每100克紅薯產生的熱量比米飯低1/3,維生素B【第1句】:B2的含量分別比大米高六倍和三倍,還含有豐富的賴氨酸。”

是這則報道勾起了這些零星的回憶。

我想地瓜窩在土里,那塊莖土里土氣,其貌不揚,遠沒有人參高貴;那蔓子匍匐在地上,長短不齊,毫無眩人眼目的地方,不像凌霄那樣爬上高枝,放出鮮艷的花來供人欣賞。可地瓜立地不問肥瘠,旱災來了,沒見旱死,一場細雨,它又蓬勃起來;雹災來了,打掉了葉子,打爛了蔓莖,雹災一過,新芽又發了出來。秋天到了,它又把豐碩的果實獻給人們,簡直是一種鐵糧食。

我們真的該夸一夸地瓜了。

地瓜緣散文

地瓜,學名紅薯。從小吃地瓜長大的,吃出了地瓜腔,叫地瓜順口,那就原諒我叫地瓜吧。老家發小知我從小愛吃地瓜,每年的這個時候都給我送來一些地瓜,使我品嘗了煮地瓜;前些日子,妻在親戚家掐了些鮮地瓜葉加豆面蒸著吃,品嘗了鮮地瓜葉的味道。我便感到我與地瓜真有緣。其實,這算什么,我與地瓜的緣分老鼻子大呢,那就把它一一寫出來吧。

從我記事起,就愛吃地瓜。在大集體時代,種的小麥很少,主糧就是地瓜和玉米。我從小就不愛吃玉米餅子,嫌它剌嗓子(后來我聽說不少這樣的),不如地瓜吃起來細膩順口,所以,我一直愛吃地瓜。從秋天下來地瓜吃到冬天,再從冬天吃到春天,就吃的、壞的差不多了。這漫長的一個夏季里,寧肯吃地瓜干、吃不飽也不肯吃玉米餅子,這樣,正好一到夏季明顯就瘦下來了。有人就以為是“苦夏”,其實那是“苦玉米餅子”,我心自知。而到了秋天,收獲了地瓜,終于盼來了我的食糧,我感到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真好吃,很快就胖起來了。祖母見我到了秋天吃地瓜就胖起來了,就嬉笑著叫我:“地瓜客,真愛吃地瓜,餅子一點不動著。”“地瓜客”,跟一種鳥一個名字了。年年如此一般吃地瓜,從秋吃到冬,從冬吃到春,再幼年吃到童年、少年、青年,如此說來,我還真是吃著地瓜長大的。

我愛吃的就是煮地瓜。其實,地瓜的吃法還有許多種。可把它切成地瓜干,曬干煮著吃,也可把它切成地瓜干,曬干碾壓成地瓜面,做成地瓜面單餅、地瓜面餅子、地瓜面包子、地瓜面卷子等,還可將地瓜煮熟,切成熟地瓜干曬成干地瓜,也叫“干干猴”,因曬干了蜷縮著像猴子而得名。

切地瓜干,是當年農村里的一項大工程。那時,生產隊里刨完了地瓜,就在田地里分,各家留足夠吃的地瓜,剩下的就都切成地瓜干,曬干作為備用糧食。切地瓜干,先要選擇好曬地瓜干的地方,四處尋找搶占著朝陽有石皮子的地方,這樣的地方能把地瓜干徹底曬干,假若放到泥地上曬,地瓜干就發霉,一個黑點、一個黑點的,當地人都叫長“青眼”,叫得真形象,地瓜干上一如瞪著一個個青色的小眼睛,這樣的地瓜干許多人都吃過,吃起來發苦,難以下咽。所以,搶占有石皮子的地方很重要,能確保吃上好的地瓜干,否則的話,真是件揪心的事,吃著霉了的地瓜干,家里的女主人就會長時間愁眉不展,嘴里還會不停地嘟噥。

選好了曬地瓜干的地方,就把地瓜推運到那里,家里的女人們就挎著籃子放到地瓜堆附近,把切地瓜干的礤床平放到籃子上,拿著一個個地瓜在礤床上礤,切成的地瓜干就一頁頁地落到籃子里,切滿了籃子就提到石皮子上均勻地倒成一小簇、一小堆的,男人和孩子們再用兩手將那一小簇、一小堆的地瓜干扒拉開,再一頁頁地擺開,見了帶地瓜皮的還要反過來,這樣才能曬干。曬一兩天后,還要再把一頁頁的地瓜干翻過來曬,曬三四天后才能曬干,聽著地瓜干“嘩啦、嘩啦”響了,那就曬干了。

那時候的茫茫田野里可就熱鬧了,到處都有切地瓜干的、擺地瓜干的、翻地瓜干的、收地瓜干的,礤床“嚓嚓”的`礤地瓜干聲、手推車推地瓜干的吱呀聲、人們的歡笑聲,匯成了和諧的旋律,不時回蕩在鄉村田野的上空。

地瓜干曬干后,就放到糧囤里儲存起來,需要碾壓或加工地瓜面的時候,用多少再把它撮出多少來加工。兒時常見并參與過碾壓地瓜面,我現在仍能清晰地記得和鄰居小伙伴推著碾磙子跑的情景,耳邊回蕩著碾壓地瓜干的“咯吱、咯吱”聲。

碾壓出的地瓜面看起來很白、很白,可不知為什么,一旦做成面食,就黑不溜秋的,吃起來也肯定不如白面好吃,不過我可能有偏見,始終覺得它比玉米面好吃。我曾吃過地瓜面餅子、地瓜面卷子、地瓜面窩窩頭、地瓜面包子,在我不愛吃玉米面的時候,是地瓜面幫我度過了那個年代,我得感謝它!

地瓜身上全是寶,還有地瓜葉,我過去曾吃過鮮地瓜葉。地瓜還可做涼粉、粉條、粉絲,還可做酒。這些,我都品嘗過,這是地瓜的升華。

過去的地瓜曾作為主糧,是人們的充饑之物。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如今的地瓜成了新鮮、稀罕之物。每每品嘗著現在的地瓜、地瓜葉,我總要回憶它的從前,因為,我與地瓜有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乱码免费卡1卡二卡3卡四|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麻豆国产入口在线观看免费| 成视频年人黄网站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999国产精品|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ffee性护士vihaos中国| 欧美亚洲校园第一页|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 a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女人18一级毛片视频|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糟蹋顶弄挣扎哀求np|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日本护士xxxx视频| 国产91在线播放动漫| www色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 玩山村女娃的小屁股|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0|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 妞干网手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