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熬夜朋友圈說說匯編200句
改善生活習慣的三種方法人生哲理
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劉軒先生在自己《幸福的最小行動》一書中,就總結(jié)了改善生活習慣的幾種方法。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以下三點:
【第1句】:把習慣迭在一起
“能夠維持習慣的人,除了有毅力之外,還能夠為自己設計出一個更利于習慣的好環(huán)境。”
于晨會為自己每天的晨跑設定不同的路線來增加跑步的新鮮感,也會邊跑邊聽最新的流行音樂。
既然從跑步本身無法獲得快感,那么就盡量給跑步營造出一個讓自己感興趣的環(huán)境。變幻的風景,中意的音樂,都會讓這個本身枯燥的過程變得有趣生動起來。
把跑步和聽音樂迭加起來,把做家務和煲電話粥迭加起來,將讀書和喝喜歡的飲品迭加起來。這樣原本不熱衷于跑步、做家務、讀書的你會覺得這些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容易接受,慢慢地就會養(yǎng)成新的生活習慣。
【第2句】:利用眾志成城的力量
改變生活習慣,不妨將他人也利用起來。
根據(jù)賓州大學的`研究,有朋友一起加入減重的計劃,往往會一起成功。于晨和北大的同學們成立了跑團,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聚在一起,彼此起到了支持的作用。
他們在跑步群里打卡,組織各種不同的跑步活動:“母親節(jié)跑”,“馬拉松跑”,“接力跑”,還設計了專屬款跑步隊服。最終這個跑團的140多人共同征戰(zhàn)了北京馬拉松,一起將跑步變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除了同伴的作用,身邊的人也可以扮演警察的角色,隨時監(jiān)督你的行為習慣。
像于晨那樣,每天都將自己的跑步路線截圖發(fā)到朋友圈里,只要一天沒發(fā),就會有人問他原因。用劉軒的話說,就是為了自己面子,也要堅持下來呀。
自從開始寫作后,我經(jīng)常把自己發(fā)在各個平臺的文章轉(zhuǎn)發(fā)到自己的朋友圈里。要是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發(fā),就會有人問我:“你現(xiàn)在還寫文章嗎?”這在無形之中也對我起到了鼓勵督促的作用。
好好利用自己的朋友圈,說不定可以幫助監(jiān)督你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喲。
【第3句】: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初衷是你的動力,但會隨著時間淡化,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初衷拿出來,常常提醒自己。
每當小嫻想熬夜時,想想母親一直以來的諄諄叮嚀,就會乖乖關(guān)上電腦,按時睡覺。
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肯定是遭遇了某種外部刺激。一旦你想要放棄,不妨多想想刺激源,也就堅持了下來。
生完孩子,結(jié)束哺乳期時,我比懷孕前整整多出了20斤,更糟糕的是,多出來的基本都是脂肪。整個人顯得龐大和松弛,而且精神也不是很好。
經(jīng)常有相熟的人見了我就會把我的體型當作話題,當然,他們本身并沒有惡意,但還是促使我下了減肥的決心。
除了堅持走路上班外,我還跟著手機上的APP做高強度間歇燃脂訓練。不得不說,剛開始,訓練的過程還是很痛苦的。
身上不停地出汗,酸痛肌肉在顫抖,每當我進行不下去時就想想別人對我的議論,便也堅持了下來。
就這樣,跟著APP訓練漸漸成為了我的生活習慣,要是幾天沒有訓練反而會感覺不舒服。
終于,在運動的幫助下我又恢復了原先的體重,穿上了之前最心愛的那條連衣裙。
在建立新習慣的過程中,當你感覺痛苦時不要輕易地去放棄。而是,問問你自己,當初為什么這么做,是什么促使你走到了這里。
我們都渴望擁有精致的自律人生,將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作自己的個人標簽??墒?,自律這條路并不容易走,雖然前途一片美麗璀璨,但路途無疑是崎嶇而坎坷的。
這時,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獲得支撐自律的動力,給這條路的兩邊增添上別致動人的風景。
路漫漫其修遠兮,與你共勉。
作者:星星鹿
習慣的可怕性人生哲理
當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在一次火災中被毀之后,人們在廢墟中發(fā)現(xiàn)了殘存的一本書。
可惜這本書沒有任何學術(shù)價值,政府打算把這本書拍賣掉。
由于大家都知道這本書沒有任何學術(shù)價值,沒有人打算買這本書。
最終,一個窮學生以3個銅幣的低價購得這本書。
這本書不但沒有學術(shù)價值,內(nèi)容也枯燥無味。那名窮學生在少有其他書可讀的情況下,還是經(jīng)常把這本書拿出來翻閱。翻到后來,書被翻破了,書脊里掉出一個小紙條,上面寫著試金石的秘密:試金石是能把任何金屬變成純金的一種小鵝卵石,它看起來和普通的鵝卵石沒有兩樣,靜靜地躺在沙灘上;然而,一般的鵝卵石較冷,只有試金石摸起來是溫暖的。
窮學生獲知這個秘密后,欣喜若狂,立即趕到大海邊尋找試金石。
窮學生滿懷信心地挑選著那些鵝卵石,可是那些石頭摸起來都是涼涼的`。
窮學生漸漸地有些失望了,他憤懣地把撿起來的每塊涼涼的鵝卵石朝大海深處扔去。
他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海邊扔鵝卵石,而且扔鵝卵石的力氣越來越大,那些鵝卵石也被越扔越遠。
多年后的一天,窮學生撿到一塊溫暖的鵝卵石。
然而,他已經(jīng)形成了到手就扔的習慣,當他意識到那是塊溫暖的鵝卵石時,那塊傳說中的試金石已經(jīng)被他扔到深海中。他懊惱地潛到海底,尋找了許多天,還是找不到他扔出去的那塊試金石。
習慣的人生哲理
由于經(jīng)常在不同的城市之間搬家,有時候還不得不搬幾千里,不少常用物品我都無法隨身帶著,于是就近送給了朋友。
到了新的城市,我再買新的。
而經(jīng)常要送、要買的一樣東西就是被子。
最近我又搬了一次家,來到一個新的城市。
我搬家的時候正趕上冬天,那邊被剛剛送人,這邊買新被子的問題又提上了日程。
一位好心的`朋友買了一床絲棉被給我送來。
當我打開包裝時,不禁愕然。
這是被子嗎?以前的被子都是長方形的,可是現(xiàn)在鋪在床上的這個東西卻是正方形的;以前的被子剛剛能把我一米七八的身體蓋嚴,現(xiàn)在這個東西鉆進里面卻讓人分不清東南西北,它沒有正,也無所謂反,根本就分不清它到底是橫的,還是豎的,怎么蓋都是一個樣! 開始幾天我頗不適應,睡覺時老在想,今天是不是把被子蓋反了?這個問題搞得我反而睡不好覺。
但是慢慢地,我就感覺到了它的妙處。
蓋著這比床還大的被子,我很少把它蹬掉,因此就避免了感冒。
它舒適、溫暖,躺在里面,真有一種回家的感覺,而不是讓我覺得自己異鄉(xiāng)漂泊。
這是我蓋過的最好的一床被子,以后不論搬到哪里,我都不會把它送人,我要一直帶著它。
我似乎也明白為什么我不喜歡保留以前的那些被子了,因為那不僅僅是一床被子,也是一種經(jīng)年不改的習慣。
而習慣了一種東西以后,人會不由自主地排斥其他東西,甚至是更好的東西。
習慣了饑寒,就會排斥飽暖;習慣了疾病,就會排斥健康;習慣了孤獨,就會排斥交流;習慣了黑暗,就會排斥光明;習慣了懷疑,就會排斥信任;習慣了仇恨,就會排斥愛心;習慣了奴役,就會排斥自由……
這床不合“統(tǒng)一規(guī)格”的被子讓我聯(lián)想得太多太多,只因我過去習慣了太多的“統(tǒng)一規(guī)格”,而那些“統(tǒng)一規(guī)格”,又有多少是真正合乎人性的呢?
改善生活的作文
李莎和艾力聊天,艾力提出要改善生活,就是冬天去摘草莓,夏天去玩雪那種。他們看著遠處的山,“要是能到遠處的山上該多好。對了,我們?nèi)ツ巧缴险葺桑 崩钌硎就狻?/p>
他們和家長申明后,準備好東西并出發(fā)了。他們帶了小刀、小杯子和斧頭等。
他們到了山上,山上有清澈的小溪,有一塊綠油油的草地,還有一片黑黝黝的土地,草地和土地的周圍全是樹和水,也可以說不全是樹,大部分都是可以吃的水果,還有許許多多的`野草,他們高興的采著野果,一會到那兒采采,不知不覺的迷了路,李莎和艾力看見了一個蓋了一半的小遮雨棚就跑上前去看,嗨!這棚子不錯可一接著搭,他倆就搭了起來,艾力的力氣大,李莎心靈手巧,艾力去砍樹,李莎來造完小屋棚。就這樣,他們花了五個小時,一個精致的遮雨棚就搭好了,他們割下樹皮,造了兩張小床。他們把樹枝給削尖了,做出了釘子,用竹竿做了籬笆,用樹枝做了椅子,用獸皮做了衣服……一直過的非常幸福。
一年冬天,艾力問李莎:“生活改善的怎么樣呀?”“你摘到草莓了嗎?”麗莎不解的問,艾利回答:“沒有,不過,我們享受了有趣的野外生活,難道這不叫改善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