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舊址的說說集合90句
尋訪紅色記憶作文
時間流逝,回首過去,長征已是戰爭史上一大奇跡,為中國歷史添上了最精彩的一頁。時間流逝,回望過去,是那排除萬難、永不言敗、拼搏到底的精神讓長征紅軍走向勝利的橋梁。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尋訪紅色記憶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鑒。
尋訪紅色記憶作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踏著薄霧,穿過蔥蔥郁郁的蒼柏,來到莊嚴肅穆的雨花臺烈士陵園。輕撫如煙如畫的雨花石,耳邊縈繞著兒時學唱的那首略帶憂傷的歌曲《雨花石》。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透過如絲細雨,我凝望著那些先輩。戴著鐐銬卻錚錚鐵骨的工人叔叔;身體羸弱卻橫眉冷對的大哥哥;怒目圓睜的農民伯伯;大義凜然、臨危不懼的阿姨;抿著嘴、咬緊牙的報童小弟弟,身陷囹圄卻充滿勝利希望的大姐姐。他們就如那小小的雨花石,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但是我卻不能忘記,那些戰火紛飛的時代,他們是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筑起的萬里長城,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堅韌不屈。他們的身影依然留在我心中,他們的音容笑貌依然在腦海里留駐。
“千年以后繁華落幕,我還在風雨之中為你等候,我還在土中為你守候……”
“不忘先烈、永存紀念;飲水思源、代代相傳”。手捧一束白花,放慢腳步,輕輕放下。繁華如今,我不敢忘卻,也不愿忘卻那些曾經的過往,那些如歌如泣的人類悲壯史。
尋訪紅色記憶作文(二)
紅色,代表著希望、和諧和美好,是中華民族的顏色。每當到春節,紅色的燈籠,紅色的對聯,街頭巷尾的紅紅的裝飾。到處張燈結彩,節日氣氛洋溢在鄰里之間,但是歡樂背后的心酸,大概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們懂得。
接下來就讓我來講述一下“巧渡金沙江”吧!
金沙江位于長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邊界的深山狹谷間,江面寬闊,水急浪大。如果紅軍過不去江,就有被敵人壓進深山狹谷,遭致全軍覆滅的危險。當紅軍大隊人馬向金沙江挺進時,蔣介石如夢初醒恍然大悟,認定紅軍的目的既不在貴陽,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無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達命令,控制渡口,毀船封江。就在紅軍進抵金沙江前夕,江邊的敵人已將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軍委干部團的同志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未說,翻山越嶺日夜兼程180里,當天夜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一條船。原來這條船是送探子來南岸探查情況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來,他們又在當地農民的協助下,從水里撈出了一條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安隊,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后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動員了36名艄公。
與此同時,紅一軍團趕到了龍街渡口,紅三軍團趕到了洪門渡,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只,加上江寬水急無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到皎平渡過江。
從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時間里,紅軍主力就靠這7只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后衛的`9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后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繞圈子,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們到了云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并于5月9日在樹節渡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兩天以后,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可是紅軍已經毀船封江,遠走高飛,無影無蹤了。
今天,我們生活在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美好生活中,要牢記長征精神,繼承革命先輩光榮傳統,做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才不愧對胸前的紅領巾。革命的歲月雖已離我們遠去,但革命精神卻永駐我們心間,它永遠指引我們前進。
尋訪紅色記憶作文(三)
1938年,震驚中外的臺兒莊戰役在棗莊打響。這次大戰,也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光輝結晶。
周六,我們來到了為紀念這場戰役所建造的臺兒莊戰役紀念館。遠遠望去,紀念館的形狀像塔樓,似碉堡。導游阿姨告訴我們,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共占地3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就有6000平方米呢。 展館共有三個展室,分別記載著這次驚心動魄的戰役概況。 在第一個展室內,有著大戰時期中日兩方的資料。當時,日軍有幾千人,我軍只有兩千多人。日本有先進的武器,但是我們中國也不是好惹的!我們的戰士以不屈的精神、執著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奮勇殺敵,最終贏得了這一場血色戰斗的最終勝利。
第二個展室陳列著記錄戰役的文物,共有千余件。有留有彈孔的墻壁,也有武器的碎片……通過這些,可以想象這場戰爭多么激烈,可以想象出戰士們喊叫著沖鋒陷陣,砍殺敵人的情景……
第三個展室是戰士們的肖像和戰斗場景的模擬,在那昏暗的燈光下,聽著那悲壯的音樂,一股悲傷涌上心頭。參觀結束,我的心還沉浸在這場戰斗中。戰爭太殘酷了,如果沒有這些革第二個展室陳列著記錄戰役的文物,共有千余件。有留有彈孔的墻壁,也有武器的碎片……通過這些,可以想象這場戰爭多么激烈,可以想象出戰士們喊叫著沖鋒陷陣,砍殺敵人的情景……
尋訪紅色記憶作文(四)
時間流逝,回首過去,長征已是戰爭史上一大奇跡,為中國歷史添上了最精彩的一頁。時間流逝,回望過去,是那排除萬難、永不言敗、拼搏到底的精神讓長征紅軍走向勝利的橋梁。
小時候時候媽媽為我講了飛奪瀘定橋的故事。那是在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要奪取的瀘定橋。在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后來又派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阻攔我軍北上,把我軍消滅在橋頭上。紅軍首長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當時間只剩下二十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二百四十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強在最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紅四團翻山越嶺,沿途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七點鐘,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一百一十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全身都淋透了,可是戰勝敵人的決心是他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里,他們望見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敵人。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了火把,照亮了道路跟敵人賽跑。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喊破了喉嚨問:“你們是哪個部分的?”紅軍戰士高聲回答:“是碰上了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并不起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遠。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對岸增援的兩個旅敵人拋在了后面。瀘定橋一共有十三根鐵鏈,兩邊各有兩根高的鐵鏈,算是橋欄;底下并排九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一樣。可是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像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在幾十丈深的河谷里傾斜下來,沖到巖石上,飛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橋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 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 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 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后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 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 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斗。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狽地逃跑了。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蕩蕩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長征中,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雖然曾經到過烈士陵園,但那只是一些感性認識,直到看了電影《我的長征》,那血與火的場面,才深深震撼了我,給我的心靈帶來巨大的刺激。我不禁感慨萬千,我們今天的興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啊!如果,我們失去了親人,那該是多么沉重的打擊啊。在槍林彈雨中忍受嚴寒饑餓,轉戰南北,橫刀立馬,又有幾個像我們這樣的“小皇帝”、“小公主”能受得了呢?沒有汽車、飛機、大炮,沒有根據地,前有強敵后有追兵,紅軍就是靠“解放全中國”的信念走遍了大半個中國。長征是血與火交織的歷史,是紅色的記憶。在這部傳奇史詩里,誕生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它始終激勵著我們克難奮進,自強不息。
今天,我們生活在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美好生活中,要牢記長征精神,繼承革命先輩光榮傳統,做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才不愧對胸前的紅領巾。革命的歲月雖已離我們遠去,但革命精神卻永駐我們心間,它永遠指引我們前進。
紅色記憶(小學作文)
這是去年春節的事兒了。
辭舊迎新的爆竹聲此起彼伏地響起,縈繞著整個白雪皚皚的世界。剛下鍋的大年餃子激起了熱鬧的'蒸汽,彌漫在村子上空。人們拜年的笑臉綻放在冬日的陽光里,親切祥和。
吃完大年餃子,人們走家串戶拜年祈福是我們這地兒的鄉俗。同時,欣賞每家每戶張貼的春聯不自覺地成了人們的嗜好。總有這么一群“參觀者”,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戶走動著,他們沿途吟誦著家家戶戶大門上的對聯,不時咀嚼品評——這已成為我們村過年的一道特別風景線。用他們的話說,這好像是參觀書畫展,給人藝術的享受。
我怯怯地躲在門后,等他們來到我家大門口。
“喲,這副對聯,比千篇一律的拓印字強多了。”
“是啊,字體秀而不僵,很靈氣!”
“只是——現在我們村也沒有誰能拿起毛筆寫幾下子,那這是誰寫的?”
“聽說是吳老師的孩子志輝寫的,前面幾家的春聯都是他寫了送的。”
“他不是年紀還很小嗎,怎么能寫這么好的一手字,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來年春節,我可不再去買春聯嘍,有這樣一個小‘秀才’,不愁啦——”
現在,又一個新春的節日來臨了,我拿出積攢下的零花錢,買了紅紙,鄭重地寫了一副又一副對聯,送給我的鄉鄰們,把最美好的春天祝福送給他們!他們滿足地微笑著……我也幸福地笑了,甚至從睡夢中笑醒過來。
這份泛著紅色底蘊的記憶,閃亮在我人生的路上,讓我明白:為別人做點事,既快樂著別人,也快樂著自己!
紅色記憶作文
再過幾天,北京奧運會就要開幕了!而青島作為北京的協作城市,將舉辦帆船帆板比賽!這是每一個青島人的驕傲!
青島之所以能獲得這樣一次機會,得益于她繁榮的經濟,優美的環境,而這一切都源于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可以說沒有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解放了青島,就沒有這座碧水藍天的帆船之都!
爺爺是個老紅軍,他曾經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踏雪山,過草地,參加的戰役無數,當然也參加了解放青島的戰役!爺爺曾告訴我:幾十年前,我們青島還是一個有窮有破的小漁村,這里的居民靠打魚勉強維持生活,后來青島被西方列強給占領了,他們任意欺凌我們當地的居民,燒殺搶掠。還用當地的地主列霸,剝削貧窮的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人民在水深火熱中,生活苦不堪言!幸好有黨有中國紅軍,是他們解放了青島,趕走了西方列強,推
倒了地主階級,把這里的人們從痛苦中拯救出來,當家做了主人!
我爺爺還說:我這一輩子也忘不了解放青島的那次戰役。記得那是一場特別激烈的仗,敵人重兵把守青島,他們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幾十架轟炸機不停的在天空盤旋,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不時響起!當時我就想這又是一場惡戰!但我們解放軍并沒有被敵人的氣勢嚇到,我們用智慧和敵人斗,在晚上12點左右戰斗正式打響,經過了幾天幾夜的'戰斗,我們終于將敵人打敗,解放了青島。當時我軍傷亡很大,鮮血染紅了湖水溪流!我還是比較幸運的,只是胳膊受了點傷。但我的好多戰友就永遠留在了這里!
記得講到這里,爺爺的眼睛紅了!他一定是在想念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爺爺還驕傲的給我看他那留在胳膊上的已經伴他走過好多年的槍傷!是他這位老紅軍頑強戰斗的見證!
爺爺經常語重心長的和我說:婷婷,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啊,使用無數鮮血和汗水換來的,你要珍惜啊!要好好學習,將來做個有用的人!
我想:雖然這些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我們這代人也曾未經歷過,但我們不該忘記歷史,王即位我們幸福生活拼搏,甚至獻出生命的前輩!紅色的記憶不只是他們的記憶,它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青少年,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尋訪民俗作文
3月1日,神奇小隊在吳山廣場河坊街舉行了“火紅樓道火樣情,中華文明我繼承”的活動。一開始,大家一起聚在一起,注意力都不在尋訪上,而是對著一些玩具出了神。但走在何坊街上,各處商埔林立,到處都有新奇的玩意,走了不一會兒,我們就發現了桂花酥,只見兩個正壯年的男子,一人一錘的在捶打桂花酥,越打越薄,不會兒一塊桂花酥就成了,在我們不停的要求下,他們讓我們也參與捶打桂花酥。我們一個一個輪流,你捶一下,我捶一下,一塊桂花酥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吹糖人的老爺爺,我們看到了一些帶顏色的麥芽糖,在老爺爺的手下聽話地變成了一只只羊、一只只雞,以及各式各樣的動物。老爺爺說這是他從他師傅那學來的,要吹成小動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吹的氣不能太大,太少了,要均勻的控制。然后他說可以讓我們也試一些簡單的`吹法。陳書顥想吹一匹馬,但是因為難度太大,老爺爺讓他吹成了一個葫蘆,哈哈,他還為此不高興呢,但這傳統的手藝也不是我們一學就會的呀,吹成一個葫蘆已經不錯啦。
傳統的文化還有很多很多,等待著我們去慢慢發現,并繼承它們,讓這些傳統的東西一代一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