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楓葉黑糯米飯的說說匯集50條

文心雕龍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吃楓葉黑糯米飯的說說匯集50條

侗族黑色糯米飯的象征文化

[摘要]對于農耕民族而言,配合其完成農業生產活動的耕牛是神圣而偉大的。出于這種特殊的情感,人們通過獻祭的方式來取悅牛神。祭儀是多種多樣的,但食物是作為主要的祭品。廣西三江縣梅林鄉侗族人民為何挑選黑色的糯米飯作為人與牛神溝通的紐帶,這一文化事象背后的深層含義需要如何解釋呢?本文嘗試從色彩象征的視角對祭祀牛神所用的黑色糯米飯進行解讀。

[關鍵詞]黑色糯米飯;侗族;祭祀;牛神

當人類發展處于初級階段的時候,人們對變化萬千的世界和奇特的現象無法理解,對自然災害和疾病無法抗拒,使得當時的人相信自然界存在某種神奇的力量來操控他們生存的環境,并把這種神奇的力量看成是超自然的具有意志的東西,把其加以人格化。他們認為,只要對這種超自然的力量加以崇拜,通過獻祭、祭祀的方式取悅它,人們就可以身體健康,安居樂業。獻祭的儀式的多種多樣的,但用食物作為祭品則是祭祀的重要方式,在特定時間,場合和背景下,作為信息傳遞媒介的特定食物一般都具有其獨特的象征意義。用黑色糯米飯祭牛神這個特殊的文化事象不禁引起人們的思考,隱藏在糯米飯染成黑色的表象背后,有何深層的文化含義。

【第1句】:侗族的圖騰

“圖騰”一詞源于北美印第安奧吉布瓦斯部落的方言,意為“他的親族”、“種族”等意思。一般認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對于自身的自然和周圍的外部自然的最原始的觀念中引發的,這一點恐怕以圖騰崇拜表現得最為典型。圖騰崇拜產生的心理基礎,在于原始人認為自己的氏族祖先是從植物、動物或一些非生物轉化而來的,抑或是人與這些自然物相交而來,從而把此類自然物奉為始祖。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這些自然物曾經庇佑了自己氏族的先祖,因此這些原始氏族就對這些自然物頂禮膜拜,祈求庇護保佑,圖騰崇拜就這樣產生了。它與人類的起源和生產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是人類最初的宗教形式之一。

侗族以龍蛇為神靈,視其為保護神,是古越人圖騰崇拜的遺存。貴州《玉屏縣志》引明末清初曹申吉《八黔有述》說當地侗民“文身笑白鷴”,又榕江等地老人善終,后代要剃發藏在死者肩旁同葬,均為駱越“文身斷發以避龍”的遺俗。直到清末,一些侗族家族仍自稱蛇家,保持著對蛇的祭祀。清明掃墓時,動土壘墳,如看見蛇出沒,就視其為祖先的化身,不能傷害它;村外預蛇則認為是祖先顯靈,不能打也不能驚嚇到它;蛇進屋,要祈求“社神”顯靈,興云降雨。

【第2句】:侗族尚黑習俗

侗族服飾尚黑,侗族人衣服的布料一般為藏青色侗布,衣袖及衣服的邊沿用彩線繡上花紋,對比強烈;下著長筒黑色褲子或是百褶短裙,腳穿深底繡花布鞋。

在建筑色彩上,侗族村寨地位極其重要的村寨“鼓樓”和氏族“鼓樓”均以青瓦覆蓋,木質結構的鼓樓框架則涂為黑色,唯瓦巖間隙有白色。鼓樓在侗族社會中是一村一寨或一族姓的政治、文化的活動中心。“鼓樓用色,非同小可,非尚色不足以為之。”除此之外,侗族地區著名的“風雨橋”亭廊建筑,也為木青瓦,用色與鼓樓一致。

糯米飯著黑色在侗族風俗節慶中被用到。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梅林鄉,每年農歷四月八被稱作“祭牛神”。那天,會用楓葉或者一種當地人叫做“把煙筒”的藤狀植物,把其搗碎,用水浸泡四至五個小時,取汁去渣,把糯米放入汁水中,浸泡一晚,第二天用木甑蒸熟即可。將制成的黑色糯米飯揉成團放到牛圈中,在牛棚外點上香,敬牛神。這天不允許放牛,有“不準上山動根草,不準到河碰滴水”的說法,與牛相關的事物人都是不許觸碰的。關于為何要在四月八這天祭祀牛神,還有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牛被貫公差遣下凡,給人類帶來谷種,轉告人類:三天吃一頓飯,并幫助人們開荒種地。牛認為人們三天一頓飯會饑餓,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勞作,故其把三天吃一頓飯說成一天三頓飯,且告訴人們要制作黑色糯米飯,讓它帶回天界給貫公,用以彌補故意傳錯話的過錯。但由于人類一日三餐,糧食不夠吃,貫公還是很生氣,就把牛罰下凡間,幫人們犁田。可人們認為牛是無辜的,就把牛被罰下凡間的那天即農歷四月八,作為牛神節,祭拜家中年年歲歲勤勞耕作的牛。

【第3句】:黑色糯米飯象征意義的解讀

如前文所述,在每年農歷四月八當天,梅林村寨每家每戶都會按照沿襲下來的風俗舉辦“祭牛神”儀式。為何牛在當地社會占有如此神圣的地位?其實不僅僅在當地侗族村寨,在以農耕為主要經濟類型的`各民族社會中,牛是一個大寫的文化符號,其在人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動物,傳統農耕技術的最高水平——牛耕,就是借助牛來實現的,所以牛是農耕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牛獲取了拉犁耕田的功能,便成為農耕生產的主要幫手,作為象征豐產的文化意義一直被傳承下來。侗族具有歷史悠久的稻作文化,牛與稻作農業生產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侗族對牛的崇拜是建立在稻作文化根本的基礎之上的。“動物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的東西;人之所以為人要依靠動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東西,對于人來說就是神。”信奉萬物有靈的侗族人認為,牛是人類進行勞動生產必須依靠的重要勞動力,它跟人類一樣有靈魂。在農忙時節牛承受了勞累折磨,還常常被鞭打訓斥,牛魂受到驚嚇。所以在農歷四月八這天,家家戶戶會帶牛去河邊清洗干凈,做好黑色糯飯,供奉在牛棚門外,一是對牛這一年來的辛勤勞作表示感激,希望牛及其子嗣繁衍興旺,繼續為人類出力,二是期望谷物不斷豐收,寄托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從古到今,食物作為祭品是祭祀的主要方式。人們祭祀時用的祭品形形色色,但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動物和植物。侗族人在祭牛神的時候選擇糯米飯,而且是染成黑色的糯米飯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呢?“因為黑色糯飯猶如牛的排泄物,所以用來祭牛神”。

可在人們傳統的意識觀念里,排泄物是不潔的,用污穢的物品敬奉給神靈是對神靈的褻瀆。其實不然,在特定時間、背景和場合下作為信息傳遞媒介的特定食物一般都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通過其外顯的形狀、色彩以及人們賦予它的特殊含義,使其象征意義得以表現。 “象征是文化的建構…象征的意義是不固定的……一個象征只有放在與其他象征的關聯中,才能被理解,它們構成同一個文化復合體的組成部分;只要習慣與風俗允許,幾乎任何事物都可以是象征。”從黑色糯飯的形與色出發,根據當地人的敘述,黑色糯飯像牛的排泄物,而牛的排泄物形似于一條纏繞蜷縮的黑蛇,這樣便得出了“黑色糯飯——牛的排泄物——蜷縮的黑蛇”這一象征關系。

色彩一旦被賦予某種功能,承載某種意義,它就不僅僅是色彩,而成為了一種符號,成為色彩語言。色彩語言的功能包括標示個體的社會歸屬,驅邪庇佑,審美表現,顯示個性。作為族徽和保護神的圖騰與作為社會歸屬標示和驅邪庇佑工具的色彩語言之間存在一種內在的關聯。筆者認為圖騰崇拜與色彩語言之間的紐帶是圖騰的色彩。侗族先民是百越中駱越的一支,駱越尚蛇圖騰,且侗族人有尚黑的習俗,黑色糯飯便是承載著這兩個重要信息的象征物。各種象征圖案的意義與涵義,與物品擁有者的圖騰信仰有關。既然不同的象征代表不同的動物,那么它們是如何代表的呢?可以是動物的全貌,是具有象征特點的紋樣,或不管其形狀如何,用其色彩來代表涵義。象征也是一種符號,一種特殊的符號,人類生活的典型特征,就在于能發明、運用各種符號,從而創造出一個“符號的宇宙”——“人類文化的世界”。簡單描述以上觀點可以用一個公式:人―運用符號―創造文化。侗族人通過色彩符號的運用和理解的過程,通過直覺、理解、聯想、想象和情感體驗等諸種心理能力綜合發揮作用,把色彩與象征的意蘊結合起來,用黑色糯米飯的形與色作為圖騰與尚黑習俗的表達物,創造了每年農歷四月八用黑色糯米飯祭牛神的民俗文化。

【第4句】:結語

作為祭禮的黑色糯米飯用其形與色的象征方式詮釋了侗族圖騰文化,把符號象征與色彩象征融為一體,不僅表達了侗族人民的神靈信仰,還傳遞了侗族人的民俗文化。同時,黑色糯米飯是一種以糯稻為主要原料的食物,在此習俗中,我們也還可以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濃厚的糯稻文化的意義:一方面,牛的辛勤勞作與稻作緊密相關;另一方面,作為對牛的犒勞獎賞,也仍舊是糯稻文化的物質結晶——糯米飯。

侗族文化導游詞

侗族文化

侗族,有人口2514014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鄰的黔東南、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縣。

侗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特產糯谷,以香禾糯最享盛名。少數人從事林業,池塘稻田中養魚的也很普遍。

侗族的名稱,最早以“仡伶”,見于宋代文獻。明、清兩代曾出現“峒蠻”、“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稱。新中國成立后統稱侗族。民間多稱“侗家”。

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侗水語支。原無民族文字,20世紀50年代創制了侗文。現在大部分通用漢文。

侗族地區一向被譽為“詩的家鄉,歌的海洋”。侗族詩歌韻律嚴謹,題材多樣,尤以多聲部無伴奏的侗族大歌為傳統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學和音樂方面都有極珍貴的價值。

侗族擅長建筑。結構精巧、形式多樣的侗寨鼓樓、風雨橋等建筑藝術具有代表性。侗錦、侗布、挑花、刺繡以及銀飾工藝品等,都充分表現了侗族多彩多姿的傳統文化特色。

侗寨樓橋

在貴州、廣西的侗鄉,有許多久負盛名的鼓樓和風雨橋。這些興時于漢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整座建筑不用一釘一鉚和其它鐵件,皆以質地耐力的杉木鑿榫銜接,拔地而起。

侗寨鼓樓,外型象個多面體的寶塔。一般高20多米,11層至頂,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撐。樓心寬闊平整,約10平方米見方,中間用石頭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欄桿,設有長條木凳,供歇息使用。樓的尖頂處,筑有寶葫蘆或千年鶴,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樓檐角突出翹起,給人以玲瓏雅致,如飛似躍之感。

鼓樓是侗族人民的標志,也是侗族人民團結的象征。每個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過去鼓樓都懸有牛皮長鼓一面,平時村寨里如有重大事宜,即登樓擊鼓,召眾商議。有的.地方發生火災、匪盜,也擊鼓呼救,一寨擊鼓,別寨應聲,照例擊鼓,如此,一寨傳一寨,信息很快傳到深山遠寨,鼓聲所及,人們聞聲而來。因此,侗家人對鼓樓,長鼓特別喜愛。

如今,社會秩序安定,長鼓已失去了它傳遞信息的作用。但鼓樓仍然是侗家人議事、休息和娛樂的場所。夏天,人們來到鼓樓納涼聊天。冬天,大家圍坐在火塘邊講故事。每到節日,男女老幼歡聚在鼓樓前“踩歌堂”或看侗戲。

風雨橋,又稱花橋,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一般說,苗寨喜歡依山而立,侗寨則大多修在河溪兩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現了石拱橋、石板橋、竹蔑橋等。然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風雨橋。坐落在廣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陽橋是風雨橋的代表。因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這座橋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橋。全長【第64句】:4米,寬

【第3句】:4米,高16米,五個石墩上各筑有寶塔形和宮殿形的橋亭,逶迤交錯,氣勢雄渾。長廊和樓亭的瓦檐頭均有雕刻繪畫,人物、山水、花紋、獸類色澤鮮艷,栩栩如生,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筑中的藝術珍品。

打油茶 油茶,是侗族人民喜愛的飲食。清香甘甜的油茶,提神醒腦,煥發精神,兼有祛除濕熱,防治感冒、腹瀉之效。它幾乎成為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對于許多人來說,一日兩次打油茶是少不了的。客至,好客的侗家人必用油茶招待。

打油茶有一定的程序。首先將“陰米”(蒸熟晾干的糯米,有的還染了五彩色)用茶油(茶子樹果實榨的食用油)炸成米花撈出,再炒花生米、黃豆等副食品。最后把粘米炒焦,再放些茶葉稍炒一下,馬上添溫水入鍋,加鹽煮沸,即是油茶水。吃的時候碗里放點蔥花、茼蒿、菠菜等,盛入油茶水,加些炸好的米花、花生、黃豆、豬肝、瘦肉等配料,有的還在油茶水中煮上小小的糯米粉湯團,就是色、香、味俱全的油茶了。

侗家吃油茶時,主人和客人都圍坐在桌旁或鍋灶周圍,由主婦動手烹調。第一碗油茶必須端給座上的長輩或貴賓,表示敬意。然后依次端送給客人和家里人。每人接到油茶后,不能立刻就吃,而要把碗放在自己的面前,等待主人說一聲敬請,大家才一起端碗。吃油茶只用一根筷子。吃完第一碗,只需把碗交給主婦,她就會按照客人的坐序依次把碗擺在桌上或灶邊,再次盛上茶水和配料。每次打油茶,每人至少要吃三碗,否則會被認為對主人不尊敬。吃了三碗后,如果不想再吃,就需把那根筷子架在自己的碗上,作為不吃的表示,不然,主婦就會不斷地盛油茶,讓你享用。 行歌坐月

在美麗的侗鄉,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齡就開始社交,“行歌坐月”了。“行歌坐月”就是談情說愛,一般都是農閑季節盛行。很多侗寨有專門的“月堂”,即吊腳樓供年輕人聚會,多數是小伙子到姑娘家去與姑娘對歌交游。夜幕降臨了,寨子里的小伙拿著自制的牛腿琴、琵琶等樂器,踏著斑斑點點的月光,一面拉著琴弦,一面哼唱邀約歌,從喜愛的姑娘吊樓下走過。

琴聲歌聲撥動了姑娘的心弦,于是,她們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計,推開窗子往吊腳樓下窺視,見是自己喜歡的人來了,就打手勢,示意他可進樓。如果是自己不喜歡或不認的人來邀約,她們就急忙將窗戶關起來不去塔理。假若那小伙子不肯離開她的吊腳樓、打口哨、呼喊,或用竹竿敲打她家的窗子和板壁。耐性好的姑娘雖然不做聲,但她的家人便出來干涉,如果還不走,一瓢冷水從窗子上潑下來,意思是叫你快走開。

“行歌坐月”爹媽是不阻攔的。因為他們覺得兒女談情說愛是有人看得起,臉上光彩。 對歌時,小伙子彈琴,姑娘仍在做手中活,但她們都在仔細聽,并且心中在想以什么歌來答最好。在不同的季節要唱不同的歌,在問答式的對唱中,最容易看出誰懂得的事理多,見識廣。許多青年就是在這種“行歌坐月”的社交活動中加深了解,最后結為美滿幸福的家庭。

斗牛節

侗族喜歡斗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樓附近,干凈通風,稱為“牛宮”。牛王有專人割草擔水拌料伺候,還要經常供給蜂蜜、豬油、米酒等食物。“牛王”體格碩大而健壯,渾身滾瓜流油,犄角粗壯尖利,象張開的鋼杈。

每年農歷二月與八月的亥日是侗族的斗牛節。節前青年人吹著蘆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約”邀請對手。“送約”之后,便到“牛宮”前吹奏蘆笙,敬祭3 日,替牛“養心”。節期一到,群眾集匯于斗牛場周圍,參賽“牛王”在蘆笙伴奏下開始“踩場”:一青年手舉寫有“牛王”的“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氣十足。“馬牌”后緊隨舉著木制“兵器”的衛隊和鼓樂隊。“牛王”犄角上鑲戴著錚亮的鐵套,頭披紅緞,背馱“雙龍搶寶”牛王塔,塔上插有4 面令旗和兩根長長的野雞翎,象古代的將軍一樣。牛脖上掛有一串銅鈴,懸在胸前,朗朗有聲。“踩場”結束后,牛王退場。三聲鐵炮轟鳴,正式斗牛開始。牛倌把點燃的兩把火分別拋到自己的“牛王”前邊,同時放開手中韁繩,兩牛沖向對方,群眾敲鑼吶喊助威。敗方彩旗要允許勝方的姑娘們“搶走”。獲勝的“牛王”披紅掛彩,再度入場接受歡呼。若打得難解難分,就要用棕繩套住牛后腿拉開,握手言和。幾天后,勝方姑娘去送還敗方彩旗,敗方小伙子設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贈禮品“贖旗”。哪個寨子的“牛王”能獲勝,是全寨的榮耀,所以斗牛后有群眾性歌舞飲宴慶祝。近年貴州省的侗族“牛王”,還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這種特殊的娛樂文化更加聲名遠揚。

貴州侗族文化摘抄

貴州侗族文化

侗族人民以貴州省榕江縣的東江語音為標準音、以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以拉丁字母為拼音文字的本民族文字。侗族人民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如神話、傳說、故事詩歌、戲曲、款詞、玩山白話中最重要的部分……

瑤族來歷

相傳古時候,評王征戰高王,出了一個賞格,凡能殺死高王者,給予重賞,并將三公主賜與其為妻。文武群臣深知高王的兇惡,無人敢應。瑤族始祖“龍犬盤瓠”應征計殺高王,取回首級。評王大喜,封盤瓠為“南京會稽山十寶殿”大王,并把三公主許配給他。盤瓠和公主生下六男六女,傳下瑤家十二姓。

粵桂湘邊境的“過山瑤”認為“龍犬”是他們的祖先,故不吃狗肉,而且把狗當神仙崇拜。史籍《搜神記》、《后漢書》以及瑤史詩《盤王歌》、《過山榜》均有記載。《連陽八排風土記》亦云:“瑤類犬也。始于古高辛氏,出獵獲大鐓卵歸,復以盆,數日視之,化為犬,及長異狀驚人,命名盤匏。時尚蠻叛高辛,榜諭有能擒蠻魁者,妻之以女。盤匏聞諭,遂銜蠻首,以歸高辛。以人不可配犬,欲更前諭,盤匏搖首擺尾不去。女心許之,盤匏即負入南山居焉。后生五子,分為五種:曰瑤、獠、貓、狼、僮,散居滇、黔、楚、蜀深山窮谷之中。”根據此記載,瑤人把狗視為自己的祖先,故不吃狗肉。

瑤族過去有為數不少的人不吃狗肉。現在不吃狗肉的人少了。這些不吃狗肉的人,認為狗是人的好朋友,打獵時,狗是得力助手;不打獵時,狗又為人看守家門。因此,每次打獵歸來,瑤家總是以獵物的頭和肚腸喂給狗吃。如果集體狩獵,狗也同人一樣均分一份獵肉。由于上述各種原因,善良的瑤人認為,狗死了不應再宰殺煮吃,應該埋葬地下,給予人的待遇。

布朗族的服飾

布朗族穿著簡單,不論男女都喜歡青色、白色和黑色。男子上穿對襟無領短衣,下著寬大長褲,包頭巾的顏色為黑色和白色,一般是老年人才包白色頭巾。有紋身習俗,婦女上身穿緊身、細袖管的無領短衣,用布帶作紐扣;發盤于頭頂,并包大包頭,其顏色為黑色;下著長裙,并以花紋圖案鑲腳邊。姑娘們喜歡打扮自己,愛戴野花或是自己紡織的彩花,以紅顏料涂抹雙頰、染齒為美。喜歡嚼自制檳榔,其檳榔非檳榔樹結出的果實,而是用石灰、旱煙葉、栗樹嫩尖配制而成的一種代用品,愛尼話叫“魯吧”,她們身上時常帶有一個裝有“魯巴”的盒子,走到哪里嚼到哪能里,時常嚼得滿嘴通紅,就連吐出來的唾液都是紅色。嚼“魯吧”既可以保持染過的牙齒不退色,又可以保持牙齒不患病,還可以防口臭。據說嚼檳榔的人很少牙疼。

安順苗族民族服飾

苗族婦女多以染麻或假發與頭發互參揉在一起,盤髻于頭頂。服飾多以麻、棉織成,或以絲綢裁定。 苗族服飾反映了苗族歷史悠久、居住分散風俗多樣的特點,苗族支系與支系、縣與縣,寨與寨之間在服飾上都有嚴格區別,故苗族服飾亦呈現出多樣化。裙有長裙、短裙、花裙、青裙、藍裙、黑裙、筒裙、褶裙,衣有和服式,旗幟式、黔東南式、幾何式等,裙大都有紅藍黃三色條紋,據說象征金河江、長江、黃河,繡繪以花鳥魚蟲或抽象幾何圖案,尤以盛裝最為華麗,久負盛名,一生只穿兩次,一為出嫁,二為入葬。其圖譜相傳為苗族祖先居住地之山脈、平原、花鳥魚蟲,或說是苗族古老的歷史記載符號,故有稱苗族服飾為苗族史 書之說。頭上多插有木梳或竹梳,呈牛角狀,意為蚩尤子孫,農耕民族。多戴銀耳環和銀項圈(大多有鎖)、銀手鐲(古代為銅手鐲)。腰圍以寬大厚實麻或棉線織成的腰帶,或白色、或青色、或黑色、或藍色。多綴有銀珠、銀鏈,行走煌煌作響,如鈴樂貫耳。

布依族婦女幾乎都是紡織和刺繡的能手。一個剛進入成熟期的女孩,在母親的指點下,從種棉(有的地方 種麻)、紡線、織布到染布、縫衣,幾乎很快就可成為這方面的能手。至于刺繡,更是布依族婦女擅長的傳統工藝。婦女們常把自己精致的刺繡品(包括衣襟、袖口、花邊、繡花鞋、帳沿、枕套、圍腰、在背帶等)作為士種珍貴曲禮物或美好的象征。而在這些刺繡品中,婦女們對衣背花(即用于背小孩用的背帶布)極為珍視,因為這種衣背花的刺繡,特別講究針法和花紋圖案的對稱和工整。一幅衣背花往往要在熟練刺繡能手的指導下,經過多次反復實踐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在談戀愛時就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純摯的感情,繡織在這些精美的圖案上面。布依族喜歡青、藍、白三種顏色的衣褲(裙)。青年男子愛包有條紋和青色的頭帕,穿對襟短衣,著長褲(筒褲);婦女仍保持明清時代大襟短衣百褶長裙的特點,短衣領口、衣袖皆用織錦和蠟染各色圖案鑲制,長裙則為白底藍色蠟染花布縫制。著長褲者,褲腳鑲有蠟染刺繡花邊。少女或以自紡長花帕鑲假辮髻首,或以方錦帕蒙髻,上繡花鳥魚蟲。女子衣裙多繪有幾何紋或花鳥魚蟲蠟染圖案,圍腰繡有花草,樸實無華,典雅大方。佩銀銅質耳環,戴銀發簪銅手鐲銀項圈。所需布料大都為自種自織自染之土布,五色俱全。

摩梭人生三部曲

【第1句】:生命的起點:取名儀式

摩梭人生下孩子后,要為孩子舉行取名儀式。生下的當天就要請達巴或喇嘛舉行這一儀式。

舉行取名儀式時,由達巴或喇嘛坐在上火塘念經,同時,主婦將已煮好的米飯或其他飯團糅成一個錐形物,放在一個大盤子的中央,其上半部插上五雙筷子,象征著高山和青松,底部周圍放上煮好的一只全雞、香腸、蛋、豬膘肉等,再燒上一炷香,一起供奉在念經者的面前,以祭祀神靈和祖先。誦經至中途,由家庭主婦或小孩的外婆抱著小孩雙手和掌跪著面對念經的達巴或喇嘛,念經者一邊念一邊用經書輕叩小孩的頭部,念的內容多是向有關神仙祈禱,念畢叫三聲所取的名字,并在小孩額上抹上一點酥油,祝福小孩長命百歲,吉祥如意。然后主婦將盛有祭祀物的盤子,按老幼之序,依次將手掌向內,對著糅成的飯堆及其所插的筷子片上下揮三次,以示祝福,同時說些吉利話。然后祭祀祖先,主婦將這些祭物每樣取少許盛于一個祭碗內,念過家庭所有祖先的名字之后,用燃燒的香柏葉熏一下祭祖物后,走出房屋,將這些東西拋向屋頂,讓烏鴉來啄食,一般都要祭上三碗。祭祖完畢便祭家中上、下火塘神,在上、下鍋莊放上每樣少許祭物,最后留下一腿雞肉、一塊豬膘肉、香腸、一碗甜酒和一團飯,送到小孩生父家中,一為道喜,二為祭祀生父家的祖先和鍋莊神,余下的則每人分享一點兒。

在取名儀式前,達巴或喇嘛首先要向小孩母親的屬相,以此確定要給小孩所取的名字。達巴根據小孩出生時的時辰和母親的屬相所處的方位來取名。達巴將時空劃為四方四角和中央,并賦予“角瓦阿”即土、木、火、鐵、水:中央為土;東方為木;西方為鐵;南方為火;北方為水。又將十二屬相安排在四方四角,即在東方的屬相為虎、兔;南方的為蛇、馬;西方的為猴、雞;北方的為獵、鼠;東北方的為牛;東南方的為龍,西南方的.為羊;西北方的為狗。而屬相和五行隨時空每年旋轉至一個方位,因而一個人的屬相也隨時空而轉至相應位置。但在旋轉時,以性別的不同而不同,女性逆時針而轉,男性順時針而轉。達巴根據這些進行推算:假如小孩的母親生小孩的當年,其屬相所處的方位是在東北方,小孩若為男性當取“依若”(牛兒),若是女孩則取“依姆”或“依若瑪”(牛女);如果方位在西北方,男孩取名為“苦苦”(屬相狗的男孩);若是女孩則取名為“苦姆”或“苦苦瑪”(屬相為狗的女子);方位在西南方,男孩取名為“優苦”(羊兒),女孩取名“優姆”、“優若瑪”、“優瑪”(羊女)等等。

喇嘛給小孩取名時,同樣有四方四角、屬相和五行屬性等內容,與達巴取名有些相似,但在四個方位上所賦予的名字與達巴所取名字在含義上是不同的。達巴主要以四方四角的屬相取名,個別的以五行屬性取名,如東方屬木,有的就名為表示木的“思格”、“思格此爾”(男性)或“思格瑪”(女性)。而喇嘛在四個方位上以四種寶物的名稱為為小孩取名,如母親生小孩時屬相方位在東方,男孩取名為“優抓”或“優抓次爾”,女孩取名為

老北京過年

新正伊始,節日氣氛異常濃烈,內容豐富多彩。有常年遵循的慣例活動,有廟會市場商品貿易,有民間藝人獻技演出等等。這種氣氛自大年初一之后,到正月十五上元佳節,再掀起一個小高潮,直到二十五日"填倉",才逐漸恢復正常。

祭財神:是正月初二的主要內容。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財神是誰?說法亦不統一。因為他是傳說中的虛構人物,來路自然不同,歸納一下,財神應屬道家范疇。

趙公明,因張天師曾命其守玄壇,故又名趙玄壇。此人來源于《封神演義》,姜子牙封他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 趙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稱趙公元師。此說來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號全稱為:"總管上清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師"。

比干:殷紂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無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為財神,此事載于《史記.殷本記》。

范蠡: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手下大臣,幫助越王打敗吳國,后來經商發了大財,改名陶朱公。后人奉為財神。 關羽:三國中的關羽是個"全能"人物,最重義氣,后人把"義"和"利"等同對待,奉為財神。一般商號供奉關羽者居多,認為他對商號有保護作用。

上述財神中,范蠡、比干等稱為文財神,趙公天師、關羽為武財神。此外還有供奉太白星者,稱為"財帛星君"。因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會為財神。還有以齊天大圣、招財童子為財神者。

民間所供大多以趙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濃髯,頂盔貫甲,手中執鞭,周圍畫有聚寶盆、大元寶、珊瑚之類的圖案,加以襯托,突出富麗華貴的效果。 破五:正月初五日叫"破五"。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禁忌太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出嫁的女子,也在這天回娘家,叫"歸寧"。商號于這天籌備次日開市。第二天凌晨,掌柜的帶領伙計們上香、燒百分,并將紙錢、糧食粒與神碼放在芝麻秸上焚燒,謂之"送神"。隨后"開市大吉"正式營業。

人日:正月初七叫"人日",也叫"人勝節"、"七元"。從正月初一到初八,按道家說,天地萬物出生的次序,分為雞日、狗日、豕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谷日。正月初七天氣晴朗,主一年人

《通道侗族自治縣侗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全文

為了加強侗族文化村寨的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了《通道侗族自治縣侗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下面是條例的詳細內容。

  《通道侗族自治縣侗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侗族文化村寨的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通道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侗族文化村寨的規劃、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侗族文化村寨,是指自治縣行政區域內侗族歷史文化厚重,侗族傳統建筑風貌和格局保持較為完整,生態環境良好,具有一定保護價值的居住聚落。

第三條 侗族文化村寨保護應當堅持整體保護、活態傳承、合理利用、政府指導、社會參與、村民自治的原則。

第四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全面負責侗族文化村寨的保護工作。

自治縣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侗族文化村寨的保護工作;湖南萬佛山侗寨風景名勝區管理處配合做好風景名勝區內侗寨文化村寨的相關管理工作;建設、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侗族文化村寨規劃和建設的監督管理工作;其他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侗族文化村寨的保護與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侗族文化村寨的保護與管理日常工作。

第五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侗族文化村寨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設立侗族文化村寨保護專項資金,用于侗族文化村寨的保護和發展。

自治縣人民政府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捐贈、投資等方式,參與侗族文化村寨的保護和利用。

自治縣人民政府對侗族文化村寨保護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條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做好侗族文化村寨的宣傳和教育工作,組織制定侗族文化村寨保護村規民約,督促居民搞好村寨內環境衛生,落實消防責任和措施,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各類設施;勸阻、制止破壞侗族文化村寨的行為。

第七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建立侗族文化村寨保護名錄,并向社會公布。

列入自治縣保護名錄的侗族文化村寨,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侗族人口比例不低于70%、總戶數不少于50戶;

(二)村寨內吊腳樓、風雨橋、寨門、鼓樓等侗族傳統建筑保持較為完好,街巷空間、溪河水系、地形地貌、農田山林等格局形態保存基本完整;

(三)侗族傳統文化、習俗保存較為完好,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較為豐富。

第八條 侗族文化村寨的`認定,由自治縣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建設、規劃、民族事務等相關部門聯合審查,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批準。

申報侗族文化村寨需經村(居)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由鄉(鎮)人民政府向自治縣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村寨歷史沿革、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的說明;

(二)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現狀說明;

(三)文物古跡清單;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情況說明;

(五)已采取的保護措施和擬保護范圍。

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村寨,自然列入侗族文化村寨保護名錄,其保護除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外,同時執行本條例。

第九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對侗族文化村寨實行分類保護。

芋頭、橫嶺、坪坦、陽爛、高步等侗族文化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村寨為重點保護侗族文化村寨;保護名錄內的其他村寨為一般保護侗族文化村寨。

第十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規劃,編制保護規劃應當征求村(居)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意見,并向社會公布。

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以及其他專項規劃相銜接。

第十一條 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保護原則、保護內容;

(二)保護范圍、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

(三)保護措施、開發強度和建設控制要求;

(四)傳統格局和村寨風貌保護要求;

(五)保護規劃分期實施方案;

(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濟發展引導等專項規劃。

第十二條 侗族文化村寨應當實行整體保護,保持和延續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尊重當地民風民俗,不得隨意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規劃,完善侗族文化村寨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

第十三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在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范圍和核心保護范圍分別設立界樁,在核心保護范圍主要出入口設置標志牌。

第十四條 在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范圍內不得從事下列行為:

(一)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工廠、倉庫,在民居和公共場所存放易燃性、爆炸性和其他危險品;

(二)電魚、毒魚、炸魚;

(三)擅自采伐林木、采挖損毀花草樹木;

(四)擅自開山、開礦、采石、挖沙、取土、修墳;

(五)在非指定區域傾倒、堆放、亂扔垃圾,隨意排放污水;

(六)隨意張貼廣告、標語,堆放、懸掛有礙村寨容貌的相關物品;

(七)刻劃、涂污、損壞建筑物、文物、公共設施,移動、損壞文物保護設施;

(八)占用園林綠地、溪河水系、道路、公共場所等;

(九)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十五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對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范圍內的吊腳樓、鼓樓、寨門、戲臺、風雨橋、款坪、薩壇、古井、石碑等建(構)筑物及設施進行保護、修繕,保持完好。

在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范圍內需新建、改建、擴建、維修建(構)筑物、道路、管線和進行其他工程建設的,應當符合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規劃要求,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施工單位或個人應當采取措施保護人文景觀及周圍的植被、水體、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壞;竣工后及時清理施工場地,恢復原狀。

第十六條 重點保護侗族文化村寨核心保護范圍內,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外,不得進行其他新建、擴建活動。拆除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應當經自治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文物主管部門批準。

修繕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的,個人或單位應當提出申請,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予以指導、規范。

第十七條 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范圍內已有的建筑物、構筑物與侗族文化村寨建筑風格不協調的,應當根據規劃要求逐步進行拆遷、改造,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給予適當補助或依法補償。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依照侗族文化村寨保護規劃設立居民新村,并負責場地整理和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采取置換、成本價出讓等方式為村寨內居民提供宅基地,對按照規劃要求進行建設的給予適當補助。

第十八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侗族文化村寨消防安全宣傳和教育,設置和完善消防設施,做好預防和消除火災隱患工作。因消防安全需要對侗族文化村寨進行改造的,應當盡可能在不破壞村寨原貌的基礎上,合理開設防火通道,配備消防設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閉消防通道,不得損壞、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

第十九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在侗族文化村寨配置污水處理設施,逐步完善排污體系;推進垃圾分類收集,實施垃圾統一集中處理。

第二十條 自治縣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侗族文化村寨內的文化遺產進行普查、認定、挖掘、收集、整理、建檔,并依法予以保護。

自治縣人民政府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民間藝人、民間工匠開展技藝競技,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傳承、研究和交流等活動;支持舉辦侗族傳統節日、慶典、祭祀活動;尊重侗族語言和服飾習慣。

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具有侗族民間傳統文化特色的服飾、銀飾、建筑、器具等制作工藝的保護和傳承,支持建立侗錦織造技藝、蘆笙制作工藝等保護性生產基地 。

第二十一條 自治縣人民政府鼓勵單位和個人在有效保護侗族文化村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侗族文化村寨內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發展民族文化產業、特色生態產業和休閑旅游產業。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應當給予處罰的,由自治縣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二十三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民族文化村寨保護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自治縣行政區域內其他民族文化村寨,經自治縣人民政府認定后,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二十五條 本條例經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由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施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第一页|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制服丝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黑执事第二季免费观看| 狠狠干2019| 成年女人免费v片|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看| 日韩成年人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小说| а√天堂资源8在线官网在线| 蜜桃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大胸姐妹在线观看|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 亚洲男人天堂2017| www.日日夜夜|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无人视频免费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亚洲另类小说网|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 高清一区高清二区视频| 美女网站色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秋葵视频在线观看在线下载| 很黄很色的女同性互慰小说|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狠狠狠狠综合影视| 无码人妻H动漫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