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在外面進不去屋的說說匯總90句
開鎖閱讀答案
開鎖
糟糕!林大嬸回到家,準備開門的時候,一摸兜,心里咯咚一下,壞了,鑰匙丟了。
她翻遍身上所有衣服兜,也沒找到鑰匙,她努力想回憶鑰匙前前后后的事,可無論如何也想不起鑰匙丟在哪兒。“這死記性”林大嬸喃喃自語的說。
林大嬸今年四十七歲,屬羊的。按說林大嬸年齡不十分大,可記性就是不好。弄什么事擱爪就忘,因為丟鑰匙,林大嬸已經(jīng)連續(xù)砸了六把鎖啦。這不,鑰匙又丟了。嘆口氣,準備想辦法怎樣把門開開。可一時間,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
看看天色將晚,林大嬸進不去屋,心里十分著急。林大嬸焦躁的情況,驚動了正準備回家的柱子,柱子跑過來看了看鎖頭,看看天色越來越晚,對林大嬸說:“砸了罷,沒別的辦法。”林大嬸一聽說砸了,趕忙說:“不行不行”柱子見林大嬸不同意砸鎖,這小伙子本來是個球子,喜歡開玩笑,他故意擠弄擠弄眼,用一種逗弄的口吻說:“大嬸,不砸鎖劈門罷。”
“狗嘴吐不出象牙,”林大嬸本來心里窩火,恨恨地罵道:“想不出辦法來趕緊給我滾!”柱子哈哈大笑著跑出林大嬸的院子。不大一會兒又跑回來對林大嬸說:“南邊的春春好像會開鎖,不行你找他試試,要不你到鎮(zhèn)上找開鎖匠,可是天太黑了,人家不能來。你總不能這么靠著,今晚不進屋罷。一會兒林大叔就回來啦。”
望望天色,林大嬸發(fā)愁地說:“鎮(zhèn)上開鎖匠不來,劈門,我也不求那個小!”林大嬸一提春春就氣不打一處來。
柱子知道林大嬸因為春春和春春媽吵過架。但這小伙子雖然球,有時,也能說句靠譜的人話:“嬸子,那過去的事不必放在心上,過去這么多年,一個屯住著,抬頭不見低頭見,誰不求誰?你這么靠著進不去屋,治氣不養(yǎng)家吶,嬸子。”
柱子最后一句話,把林大嬸說笑了,這小子球二巴即的,關鍵時刻說的還真在理呢。林大嬸心里想。她在心里暗暗決定到前邊舍下臉求春春。要不,總不能當真劈門砸鎖吧?
柱子走后,林大嬸又犯了一陣難。畢竟現(xiàn)在要腆著臉去求一個被自己打罵過的孩子。想想過去的事,林大嬸也有些悔,覺著自己當時也有些太過份,那時,春春畢竟是一個不太懂事的孩子
幾年前,在春春還是【第7句】:八歲的時候,這孩子經(jīng)常偷人家的鎖砸著玩。每逢春春到家里來,林大嬸都象防賊一樣防著他。一天,春春又到家里來,林大嬸趕緊把鎖藏起來,春春一雙眼睛賊溜溜地在林大嬸家四處噱摸,林大嬸眼睛一寸不離的緊盯著春春,不一會兒春春走了。林大嬸松了一口氣。可不一會兒女兒回來后,找她那把密碼鎖,怎么也找不到。林大嬸想到春春剛才來過,立即趕出去,在街上見春春正把密碼鎖砸得粉碎,拿著碎片在那研究。林大嬸立即氣不打一處來,上前給了春春一記耳光。嘴里恨恨地罵道:“有爹娘養(yǎng)沒爹媽教的小,到處專門害人,長大了出息不了個好東西,早晚進監(jiān)獄的貨!”林大嬸的吵鬧引動了左鄰右舍出來看熱鬧,也引動了春春媽出來和林大嬸對口罵。兩個女人,撕破了臉,把凡是女人能罵出口的葷話全罵了出來。讓全屯老少爺們看了一場不花錢的女人辣相聲。
春春媽是一個不記仇的直腸子女人,事后見面依然還是嫂子長嫂子短的問。林大嬸卻是記在心里,對春春媽的發(fā)賤待搭不理。現(xiàn)在讓她去求春春,臉上還真有些掛不來。但現(xiàn)在不求人不行,不求人進不了屋。林大嬸不再顧老臉皮下決心去求春春。
林大嬸來到春春家時,春春一家人正在家吃完飯看電視。春春正在寫作業(yè)。林大嬸一進屋,春春媽忙起身給林大嬸讓座,林大嬸說明來意,春春媽趕緊吩咐春春:“快去,給你大娘把鎖打開,什么時候了還進不去屋。”春春媽的熱情,讓林大嬸著實很感動。這時春春放下作業(yè),帶了工具來到林大嬸家。春春用小手電照著看了看鎖,輕輕的一小錘,啪!那鎖竟神奇地叭地一聲跳開了。把個林大嬸喜的一個勁地夸春春手巧。春春不好意思地說:“大娘,我這還不是拿你家的鎖學的。”林大嬸有些不大自然的'趕緊給春春讓座。春春看到鑰匙就放在里屋的桌上。春春拿起來插進鎖孔連開了幾下說:“這會兒省的配鑰匙了。”更把林大嬸喜的嘴合不上。春春這時起身要走,林大嬸說什么也要留春春吃了炒花生再走。春春說要寫作業(yè),大嬸留不住,只好送他。
第二天,林大嬸到鎮(zhèn)上買來十幾把鎖讓春春砸著研究,說最好能研究一種不用鑰匙的鎖春春望著林大娘誠摯的表情覺得很受感動,他對林大嬸說:“大娘,我現(xiàn)在不砸鎖了,我準備研究一種不用鑰匙,用聲音控制的聲控電子鎖。”
“噢,嘻嘻!這些鎖你砸了研究,大娘等著用你研究的新鎖……”
林大嬸臉上的笑容,活象夏日盛開的向日葵……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ǎǎ?分)
A.小說開頭一至三段寫林大嬸為丟掉鑰匙而著急,主要作用是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為下文故事情節(jié)展開做鋪墊,同時也表明林大嬸在生活中一直是一個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人。
B.柱子這個人物在文中看似無關緊要,實際上作用不小,一是通過他的話把文中兩個主要人物聯(lián)系起來,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二是他說的話對小說的主題有暗示作用。
C.小說在刻畫林大嬸這個人物形象時綜合運用了多種描寫手法,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描寫,既有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有外貌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
D.春春媽比林大嬸心胸開闊、通情達理,對于鄰里矛盾毫不計較,在小說中體現(xiàn)了一種社會正能量。
E.小說通過對林大嬸丟鑰匙后,經(jīng)過思想斗爭,最后請經(jīng)常到家里拿鎖偷學開鎖的春春給自己開鎖的故事,表達了鄰里之間要互助互愛,互相理解的主題思想。
(2)標題“開鎖”在整個故事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主人公林大嬸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4)春春“偷鎖”學習開鎖的行為,有人認為可以理解,有人認為不可取,請結合全文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第11句】:(1)E 3分,B 2分,D 1分 解析(A項“在生活中一直是”無中生有,C項沒有側面描寫、外貌描寫。D項“通情達理、毫不計較”有點言過其實,如和林大嬸對罵。)
(2)、①標題“開鎖”是全文的行文線索,全文情節(jié)都是圍繞“開鎖”展開;②“開鎖”是矛盾沖突的根源,也是矛盾沖突的結果,使人物性格在矛盾沖突中得到展現(xiàn);③標題“開鎖”
有象征意義,象征著小說中人物,尤其是林大嬸多年“心鎖”的打開,使鄰里矛盾渙然冰釋。(每點2分,共6分。)
(3)林大嫂這個人物形象的特點有:記性不好,粗心大意。如因為丟鑰匙連續(xù)砸了六把鎖;心胸有點狹窄。如和小孩計較,打并惡罵春春,和春春媽對罵,對春春媽“待答不理”;開始時死要面子。如說什么也不肯去求春春開鎖;后來知錯能改。如認識到過去做得有點過分,買鎖讓春春學習開鎖。(答對一點給2分,對三點給6分)
(4)觀點一:可以理解,人在小的時候好奇心、求知欲最強,春春迷戀鉆研鎖的內部構造,有助于發(fā)明更方便更適用的新鎖,及時做了點壞事,畢竟年齡小,可以理解。
觀點二:春春的偷鎖行為不可取,學習求知固然重要,但不能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學習,家長應該批評教育。
觀點三:可以理解,但家長應該教育引導。小孩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應該保護鼓勵,但要選取正確的途徑,所以對春春的行為要批評引導。(觀點2分,結合文本4分,聯(lián)系實際2分)
李逵開鎖寓言故事
“思想工作真難做呀!”朋友氣忿地對我說,“盡管講得唇焦舌敝,對方硬是不通。最后被我狠狠地批評了一通l”
我笑了,想起了下面的故事。
梁山上建立了倉庫,大伙推選李逵當保管員,因為他沒私心,又不怕得罪人。
倉庫很大,新置了許多箱、櫥和柜子,當然也配了不少鎖。李逵褲帶上的鑰匙掛了一大串,走起路來老是撞擊腰問的板斧,發(fā)出一片叮鈴當郎的聲響。
頭一個來領東西的`是魯智深。李逵知道他和自己一樣性急,馬上撈起一把鑰匙去開箱子上的鎖。開了好久沒打開,他又另換了一把,可還是不行。
“這鎖恁地難開,莫非生了銅銹?”他暗忖,“咱不能莽撞,否則吃花和尚笑話。”
于是他在銅鎖里加了幾滴菜油,又換了一把鑰匙扭了幾下,但是依然無用。這下李逵火了;
“這鳥鎖這等頑固,難道咱鐵牛還怕你不成!”
說罷拔出板斧就砍,魯智深阻攔不及,“卡察”一聲,銅鎖斷在地上了。
不多天,倉庫里所有的掛鎖都先后成了斧下廢銅。最后連倉庫門上的大鐵鎖也被砍掉了因為李逵根本沒有找鑰匙的耐心。
為了倉庫的安全,后來換了別人當保管員,大概李逵當保管員的時間實在太短了,所以《宣和遺事》和《水滸傳》都沒有提到這件事。
十二歲開鎖的散文
一
在故鄉(xiāng),輩分大的老人總愛和孫子輩的男孩開玩笑“你小子不如開鎖帶搬親,一起省事兒了!”
開鎖帶搬親,是故鄉(xiāng)的一句俗話。意思是十二周歲的時候,趁著生日擺酒席一起結婚。這樣的說辭乍然一聽,有些奇怪,十二歲能結婚嗎?
我沒有見過十二歲結婚的男孩,但是從長輩們的口中知道,家族的四爺是十二周歲開鎖和成親一塊辦的,據(jù)說當年成親的時候,花轎已經(jīng)抬到門口了,卻不見新郎的蹤跡,最后在一棵大樹上找到了十二歲的新郎官正在掏鳥蛋呢!
這個事兒,經(jīng)過三代人口口相傳,演變?yōu)楦阈Φ墓适隆?/p>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舊社會的娃娃親湮沒在歷史的泥沙之中,但是十二歲開鎖,卻隨著經(jīng)濟的突飛猛進演變得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廣泛。我小時候,十二歲開鎖是男孩的專利,而且基本是長子或者最小的老幺,這大概是重男輕女留下的禍害。
如今,男孩女孩都一樣,只要長到十二周歲,家里必定會辦一場酒席,盛大慶祝。按照故鄉(xiāng)的說詞,十二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過了十二歲算是進入了成人階段。
二
十二歲開鎖待客,待的是舅家,待的是干媽。從前的說法是,不容易養(yǎng)活的'孩子,體弱多病的孩子,認了干爹干媽,多了一對父母,多重壓福,孩子就能平安地長大。
孩子生日那天,舅舅和干爹干媽要早早到位,給孩子“掛紅”。所謂的“掛紅”,即一塊紅布,現(xiàn)在大都是被單或被面。幾個舅舅掛幾塊紅,干媽也要掛紅。紅布斜綁在孩子的胸前,呈十字狀。
舅舅家和干媽家的紅子掛上了,就要開始“拉驢了”。
舅舅拉驢兒,是開鎖的習俗之一。
故鄉(xiāng)有句老話“外甥是舅家的狗,吃飽了就走。”至于驢的叫法從何而來,也有說辭。舊社會醫(yī)療設施不發(fā)達,孩子容易夭折,加上重男輕女,男孩就特別金貴。為了讓自己家的孩子健康長大,父母多會讓舅舅給起個名字。
據(jù)說舅舅給取了名字的孩子,會好養(yǎng)。舅舅起的名字都是小名,牲口好養(yǎng),于是,狗啊,驢啊,馬啊,便成了許多人家孩子的小名。
舅舅掛紅,掛的是喜慶,掛的是親情,掛上紅艷艷的色彩,孩子的人生便會紅紅彤彤的。
三
十二歲開鎖,鎖從哪里來?
這個鎖早在孩子生下來的時候便開始準備了。家里的長輩會用紅布縫一個項圈,項圈的墜子是一個香囊袋,里邊裝了朱砂、桃枝等。掛在孩子頸脖上,一是為了辟邪,二是為了十二歲開鎖用。這個項圈一歲增加一圈,每年的年三十,當初縫項圈的那個長輩會用紅布給項圈再縫一層,直到十二歲。
如果是認了干媽的孩子,那么這個項圈便是由干媽家給縫的,程序一樣。孩子第一次去干媽家,干媽便會把項圈掛到孩子的頸脖上。掛上項圈的孩子,被牢牢地拴住了,任憑牛鬼蛇神誰也招不走。
舅舅拉驢兒,拉的就是這個項圈。
十二歲生日當天,孩子戴上項圈,孩子母親把一把銅鎖,鎖在裹得厚厚的項圈上,然后用五色線撮繩,一頭綁在項圈上,一頭拉在舅舅手上,拉驢的舅舅必須是大舅。
大舅拽著無色線走在前邊,孩子走在后邊,拉驢兒,拉驢兒,舅舅拉的是外甥,拉的是姊妹家里的頂梁柱。
四
開鎖有特定的地方,必須有水,水還得是活水,即流動的河。準備去河邊開鎖的時候,家里還得準備四樣菜,豆芽必須有,蓮藕絕對不要。再準備十個饅頭或者蘋果。以前是饅頭,現(xiàn)在為了省事,換成蘋果了。
梃子扎的鍋蓋一個,剪刀一把,鞭炮一掛,火紙一沓,嗩吶一定得有。知客大喊一聲:“走啦,去河上啦!”吹喇叭的,吹笙的,鼓著腮幫子便開始了。一路上喜慶的嗩吶吹不停,一直吹到河邊。
端菜的、供香、供蘋果的走在前邊,舅舅拉著外甥走在中間,嗩吶手走在最后邊。
到了河邊后,要聽知客的安排,一項一項來。在知客的喊禮下,舅舅用鑰匙打開項圈上的銅鎖,然后用剪刀剪開項圈,這就開鎖了。
開完鎖后,孩子要在知客的喊禮下,一磕頭,二磕頭,三磕頭,給舅舅磕三個響頭,感謝舅舅這么多年的關愛。俗話說“親舅如父子”,舅舅是除了父母外孩子最親的人了。孩子磕頭后,舅舅會給孩子生日的第一個紅包。
四樣菜倒進河里,十個蘋果、剪刀、銅鎖,項圈,放在鍋蓋上,鍋蓋隨后慢慢地放在流動的河面上,讓其順流而去。
蘋果和菜是敬河神的,求河神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剪刀、銅鎖、項圈等物放在流動的水上,這些是孩子曾經(jīng)佩帶的東西,放在水上流走,意思是洗去人生所有的病痛災難,從此順順利利地長大成人。
蘋果放在河面之后,隨行的親朋、旁人都可以撿來吃,說是敬了河神的供品,帶了神氣兒,吃了不生災。銅鎖、鍋蓋、剪刀,旁人可以撿回去用,家人和親戚不能撿的。
最后,在河邊放鞭炮、燒火紙,孩子要面對著河流磕頭,依舊磕三個。開鎖、敬河神,莊重而嚴肅,馬虎不得。
五
待這些程序做完,回到家里,該來的親戚基本都來齊了。
自家門口擺一桌子,鋪上紅單子,擺上生日蛋糕。知客拿著話筒喊著孩子爺奶、孩子姥爺姥姥、孩子爸媽、干爹干媽、叔伯嬸娘、舅舅舅媽、七大姑八大姨,按照次序坐在桌子后邊。
孩子站在桌子前邊,身上依舊掛著舅舅和干媽掛的紅子。
十二歲了,孩子要說幾句話,提前打稿也行,即興發(fā)揮也可,說些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話,算是開場白。孩子說完了,知客接過話筒,開始讓孩子挨個磕頭行禮,先從爺奶開始。
所有的直系親戚磕頭完畢,跪拜長輩的儀式就落下帷幕了。切蛋糕,是這項主題的最后一個內容。孩子親自切開屬于自己生日的蛋糕,十二歲的酒席就準備上菜了。
六
禮畢后,幾桶煙火點燃,冒著煙的禮花飛升到高空,喜慶的禮花嗵嗵響。
一拉溜擺在門口的鄉(xiāng)村流水宴席正式開始了。姥爺姥姥坐上席,有專門的陪客。舅舅舅媽是金貴的客人,不容怠慢,需要知客安排對應的親戚陪客。
生活富裕了,雞鴨魚肉少不了,全雞、全鴨、大肘子,一尾魚,頭要對著舅舅,喝杯魚頭酒,把生日宴席推上了高潮。
陪客的要盡到責任,一定要陪好客人,吃好,喝好。
酒席吃到最后,在知客的引領下,掛著紅子的小壽星端著酒杯挨個敬酒。
七
在故鄉(xiāng),孩子十二歲開鎖就和結婚一樣,鄭重而熱鬧。
如今,生活富足了,家家都擺得起酒席,無論幾個孩子,無論男孩女孩,都很稀罕。十二歲的時候慶祝慶祝,歡喜了孩子,聚攏了親朋,熱鬧了寂寥的鄉(xiāng)村,日子就生動了許多。
李逵的寓言故事
李逵識字
李逵小時候在私塾上學,特別貪玩兒。一天,先生在黑板上寫了一個“頭”字,讓大家念,但李逵心里卻想著盡快放學,去掏自家屋檐下的一窩小麻雀。
第二天,先生檢查學生的認字情況,依舊把“頭”字寫在黑板上,讓李逵先認。李逵明知是個“頭”字,卻因腦子里整天掂記著麻雀的事,一時忘了該怎樣念,就信口說:“腦袋!”先生搖了搖頭。“腦瓜子!”李逵回答說,先生又搖了搖頭。“大腦!”李逵第三次回答。
先生見李逵幾次沒讀對,就走到他的身邊,無可奈何地在他的頭上磕了幾下。經(jīng)先生這么一磕,李逵猛然想起大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要一頭兒,沒一頭兒,腦袋像個磕煙袋。”急忙站起來,大聲說道:“磕煙袋!”說完長舒了一口氣。其余的孩子們聽了,全都笑了。
一心不可二用,貪玩影響學習。
李逵砍柴
李逵小時候,家境很窮,早早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為了養(yǎng)家糊口,小李逵每天拿著一把斧頭,上山砍柴,然后挑到集市上換米換鹽,不知砍壞了多少斧頭。
一天,李逵又到鐵匠鋪買斧頭,看到兩把幾十斤重的板斧,他向鐵匠師傅打聽板斧的價錢。鐵匠師傅欺李逵人小,想拿他取樂:“這是習武的兵器,好多大人都拿不動。你要同時把它們拿在手中舞動起來,我就送給你。”
沒想到李逵聽了他的話,竟毫不費力地拿起兩把板斧,輕松地舞了一回,臉不變色心不跳。鐵匠師傅無話可說,只好把板斧送給了他。
兩把板斧給李逵的生活帶來轉機,從此他便拿著板斧,一邊砍柴勞作,一邊開始習武,終于練就了過人的本領,由一個砍柴種地的漢子,成為一名勇猛無窮的好漢。
李逵習武
李逵到鐵匠鋪買斧,意外得到鐵匠師傅送給他的兩把板斧,便開始習藝練武,向鄰村的一位拳師學習。砍柴之余,李逵每天都要跑十幾里路,到拳師所在的村子里,練習好幾個小時的武功。
往返途中,他常常淘氣地把小路旁的樹木劈上幾斧,有時還在莊稼地里奔跑。但在習武過程中,李逵卻從沒有遲到過一次,不論刮風還是下雨,從不耽擱,練習起來總是那樣全心投入,一絲不茍。
因為李逵踩壞了人家的禾苗,使得師傅多次受人責罵,代他受過。師傅佩服李逵的勤奮刻苦精神,一次次原諒了他的過失,把他留了下來,并且耐心說服他改正了錯誤。
一個人可以有各種缺陷,但敬業(yè)精神不可無。
李逵當長工
李逵到了十八九歲時,因為自己家中田地少,便開始到外面給人家當長工。這一年,他先到東莊的王員外家找活干,誰知剛干了一天,人家就嫌他飯量大得驚人,辭退了他。回到家中,李逵整日悶悶不樂,嘆自己命苦,人窮長了個大肚,堂堂男兒身卻難以糊口飽腹。
就在李逵憂傷之際,西村的趙員外聽說李逵好飯量,大喜過望。他對手下人說:“既然此人好飯量,那干活也一定有力氣。”匆匆忙忙派人去請李逵為自己干活。
不出趙員外所料,李逵雖說能吃兩三個人的飯,卻能干三四個人的活兒。一年下來,趙員外的莊稼因為李逵干活兒得心應手,從不拖泥帶水,該鋤的時候鋤,該收的時候收,秋后糧食順利歸了倉,比往年多收了許多糧食。
東莊的王員外辭退李逵后,隨后雇了幾個飯量較小的長工。同李逵相比茶飯是省了不少,但因為這些人身體單薄力氣小,該鋤的時候鋤不完,該割的時候割不光。深秋時節(jié),莊稼還長在地里,一場風暴卷走了他家大半的收成,王員外直后悔沒有把李逵留在他家。
不付出一定的代價,就不可能得到應有的收獲。
李逵挑水
一年,李逵又到一家財主家干活,每天除了干田里的活兒外,還要給財主家挑滿滿一缸水。女主人對待長工非常苛刻,挑水時,她總是假仁假義地對正在干活的李逵說:“小伙子干累了,去擔兩擔水緩緩。”本來是去讓他擔水,還說是緩緩,李逵對她的話很是反感。
更可笑的是,她對李逵說:“后面桶里的水讓你放的屁熏臭了,有屁臭氣,不好吃。”每天李逵從大老遠挑回的水,她都要李逵把挑在身后的那只桶里的水倒掉,只把挑在前面的水倒在水缸里。天天如此,從不例外。李逵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漸漸地他有些不耐煩了,每天在前面的一只桶里撒一泡尿,才挑回去。他還故意問道:“這幾天的水好吃不好吃?”女主人根本沒有嘗到里面有了異味,連連說道:“水里沒有屁臭氣,哪能不好吃!”
待人以非禮,人必以非禮回報你。
李逵追黃羊
李逵在外面干了一年長工,掙了不少錢。快過年了,他用布袋背著自己掙的銅錢,匆匆往家里趕,想盡快見到在家等候他的老娘。
半道上,李逵看到在一條結了冰的河面上,躺著一只滑倒的黃羊,他很是高興。“如果把黃羊弄回家中宰了,不用買肉也能和老娘過個好年,那該有多好!”李逵想著便小心翼翼地走到黃羊身邊,把錢袋子牢牢拴到黃羊身上,然后把它扶起來,一步步挪出冰面。
黃羊走出冰面后,地面不再打滑,剛一站穩(wěn)腳跟,沒等李逵反應過來,便沒命地朝前跑去,連同它背上的錢袋子也帶跑了。
李逵追了一陣,見沒法追上,便氣喘吁吁地停了下來。望著黃羊消失的方向,李逵兩手空空地站在那里發(fā)呆,懊悔自己不該盲目貪圖意外之財,而白白丟了干了一年的血汗錢。
李逵種地
李逵干了幾年長工,掙了些錢,買了別人幾畝地,便不再去當長工。他在自家的地里,精心耕種了一片谷子。從冬天起,他便開始冒著嚴寒積肥,往地里運送。春天一到,他就給地澆足了水,然后一鍬鍬把地翻虛,把谷粒均勻地種入地里。谷苗長出后,他頂烈日冒酷暑,一遭遭地鋤草,一遍遍地培土,一回回地澆水,不知出了多少力,流了多少汗。
金秋時節(jié),谷穗長得一天一個樣,誰見了誰夸贊。李逵更是高興得嘴都合不攏,整日待在地頭樂呵呵的,不住地向人們講述著自己辛勤勞作的過程。眼看谷穗一天比一天飽滿,變得金黃,到了收割的時候,他還沒有開鐮收割的意思。
有人勸李逵應馬上收割,免得夜長夢多,出現(xiàn)意外。誰知他卻回答:“反正豐收是注定了,再讓它們長幾天吧,或許還能更飽滿一些。”結果,夜晚突然降臨的一場冰雹,把成熟的谷粒全部砸到了地上。第二天一早,望著遍地的谷粒,李逵連連搖頭嘆息,悔恨自己不該不早早收割。
無論辦什么事情,越是快要成功的時候,越要謹慎從事,否則就會前功盡棄,一事無成。
李逵劈門
李逵生來性急,干啥事都風風火火,為此常鬧出笑話。一天,他到朋友家中玩,因為進門進得匆忙,不留神被朋友小茅屋低矮的門框碰了頭。他的心中頓時來了氣,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卻怪起門來,揮拳就朝門框打去,震得茅屋顫動不已。幸虧朋友從屋子里走出來致歉,他才消了氣。
從朋友家出來時,李逵頭倒沒有再被碰著,腳下卻被門檻兒絆了一下,摔倒在門外,剛消下的火氣頓時直沖他的腦門。還沒等朋友反應過來,李逵便操起門邊的砍柴斧,把門框劈了個粉碎,茅屋“嘩”地倒塌了大半。看到自己闖了禍,李逵一下子傻了眼。結果,為了重修朋友的茅屋,他不得不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財物。
心氣過盛者,往往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而大動肝火,最后招致不必要的麻煩,自己沒趣,自找苦吃。
李逵請人
李逵到朋友家串門兒,被朋友家低矮的茅屋碰了頭,又被門檻兒絆了一跤,火氣大發(fā),把朋友的'茅屋掀翻了半邊。茅屋倒塌后,李逵后悔得直跺腳。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他把茅屋的主人和其他幾位朋友請到了飯店喝酒。
李逵讓店小二拿上酒來,一一給朋友們倒上,一連幾次請大伙喝。朋友們怪他辦事魯莽,誰都不肯端杯。李逵見大伙不肯原諒自己,更是悔恨不已,一個人拿起酒杯:“你們不肯原諒我,我也沒辦法,房子已經(jīng)塌了,我出錢出力修還不行?”說完獨自拿起酒杯,一連喝了幾大杯,很快便醉倒在地。
朋友們見李逵真誠改錯,一個個原諒了他,不再責怪他。不久,李逵和朋友們一道,幫茅屋主人把房子修整好了。
真誠改正錯誤的人,最終會得到別人的諒解和寬容。
李逵出走
李逵在村里有幾個義氣相投的哥兒們。其中狗子、虎子幾個人嗜好,不能自拔。一天,狗子到外面賭錢,輸了個凈光。當時跟著狗子的,還有一個雙手生來就僅有一個指頭的虎子。
因為參賭的人來自四面八方,大多數(shù)人互不相識。見狗子輸了錢,虎子便把一個指頭往賭攤上一放,押了狗子輸錢的數(shù)目,說道:“老子十個指頭九個都輸了,今天剩下這個也不要了!”賭場上的賭徒們看出了虎子是個亡命之徒,忙將狗子輸?shù)腻X全部退了出來,而后一哄而散。
幾天之后,前次參賭的賭徒了解到,虎子是天生的禿手,便尋到村子里,把虎子痛打了一頓,把他僅有的一個指頭也扭斷了。
狗子見虎子挨了打,便急著去找正在田里干活的李逵:“鐵牛哥,不好了,虎子被人打了,你快回去看看吧!”聽說朋友受了氣,李逵提了一把鐵鍬跑回村,趕上那幾個打虎子的賭徒,二話沒說就打倒了幾個,其中一個還被打成了重傷,不能動彈。剩下的人見勢不好,全都溜走了。
李逵替朋友出氣,把人打成重傷,犯了罪,無法在村子里待下去,只得出走江湖,四處流浪。
哥們兒義氣害人不淺。
李逵與張順
李逵和梁山好漢一道,在江州劫了法場,救出宋江后,也隨著大隊人馬上了梁山。上山?jīng)]幾天,便同與他一道上山的“浪里白條”張順爭吵起來,引來不少圍觀者。這時,阮小五也正好從他倆身邊經(jīng)過,一聽才知道是因為自己而爭吵的。
李逵說:“阮小五是阮小二的弟弟。”張順說:“不對,阮小五是阮小七的哥哥。”李逵說:“千真萬確,我親眼看到阮小五喊阮小二哥哥,怎么能不對呢?”“剛才阮小七還在我身邊喊阮小五哥呢,肯定是你弄錯了!”張順反駁說。
阮小五為李逵張順的爭論感到好笑,他撥開圍觀的人,走到他倆面前說:“快別爭論了,阮小二是我哥,我是阮小七的哥,你倆誰都沒有說錯呀。難道我是阮小二的弟弟,就不能是阮小七的哥哥嗎?”聽了阮小五的話,李逵和張順方才醒悟過來,他倆的爭吵是多么可笑,也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不了解事情的全部,就匆忙下結論,結果往往會弄出笑話。
李逵的疑問
在眾多的梁山好漢中,黑旋風李逵最敬佩的人,就是他們的軍師“智多星”吳用。剛上梁山時,李逵見吳用一副書生模樣,整日書不離手,寫寫畫畫,覺得吳用根本算不得英雄好漢,不配做山寨頭領,頗瞧不起他。
不久,李逵和吳用一道前往大名府,探聽盧俊義的情況,才使他明白:吳用是山寨最不可缺少的人物,作用超過山上任何一位武藝超群的好漢。他倆走在通往大名府的路途中,吳用不用向任何人打聽,光憑手中一張紙上曲曲彎彎的道道,就順利到了大名府,找到盧俊義的住處。李逵十分驚奇,軍師沒有到過大名府,路途卻那樣熟悉,就忍不住向吳用打聽。
吳用笑著對李逵說:“是紙上這些道道告訴我該往哪里走!一個有勇力的人,如果不能習文識字、博古通今,就算不得真正的英雄好漢。”聽了他的話,李逵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直到后來吳用幾次排兵布陣,不費吹灰之力,把敵人打得潰不成軍,李逵才真正明白軍師對他說的話,認識到有淵博知識的人,比一夫之勇起的作用更大,從內心深處對吳用的才能充滿敬佩。
李逵和店家
這一天,吳用和李逵打早起來,走了很遠的路程。一直走到臨近天黑,也沒有遇到一家客店,二人又饑又渴。眼看夕陽西下,才遠遠望見前面有家客店,二人急匆匆趕過去,讓店家快做些飯。
店家在店門口等了大半天,也沒等到一個客人,很是煩悶。眼看天就黑了,他琢磨著不會有客人來了,就獨自喝起了悶酒,很快喝得半醉。見客人來了,店家慌忙放下酒盅,為客人做飯。
匆忙之中,加上頭腦不大清醒,店家一連烙了幾張餅都糊了。李逵等得不耐煩了,拿起一只碗正準備朝店家頭上砸去,被吳用拿眼神及時制止。
看到自己出了錯,店家滿臉漲得通紅,多虧吳用的安慰,才使他靜下心來,烙出了上好的餅子。
夜晚睡下,吳用訓導李逵:“今天沒有我,店家肯定免不了你一頓打,還不是因為他喝酒誤了事。餅子糊了,可以再做,要是你喝醉酒誤殺了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救活。人們醉酒誤事的例子難道還少嗎?”
過去,李逵從沒有聽人說過喝酒誤事的話,經(jīng)軍師這么一點撥,方才猛然醒悟到自己過去做的不少事情,都與喝酒有關,開始有意識地減少自己的酒量。
幸運的李逵
宋江做了梁山之主后,聽說大名府有位武藝超群的“玉麒麟”盧俊義,便想讓他到山寨入伙做頭領,以壯聲勢。為此,“智多星”吳用假扮算命先生,帶著“黑旋風”李逵,千里迢迢來到大名府,尋到盧俊義的府第給盧俊義算命。吳用告訴盧俊義,說他百日之內必有血光之災,說動他出行到梁山泊方向躲災。經(jīng)過一番周折,宋江如愿使盧俊義上了山。
當初,吳用到大名府前,有意讓李逵隨行,以幫他克服性情急躁的毛病,就提出帶一個粗心膽大的人做伴兒。李逵果然自告奮勇和吳用同行。臨行前,吳用約法三章:一是讓李逵戒酒,沿途不得喝酒;二是扮作道童,對自己的話不得違拗;三是口銜銅錢,裝作啞巴,不能說話。李逵一一應允。
在吳用的一路教誨和自己的耳濡目染下,李逵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逐漸變得心平氣和,遇事沉著冷靜起來。他十分慶幸,跟隨吳用這樣嚴父慈母般的兄長走了一遭。
憤怒的李逵
某縣城一家臨街的住戶家中,電視里正播放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李逵回家接母親的片斷。當演到李逵把冒充自己姓名攔路搶劫的李鬼殺死,正準備休息片刻,繼續(xù)趕路時,忽然聽到街外有人高聲吵鬧起來。
原來,街頭幾個無賴攔住一輛緩慢行駛的車輛,揪住司機劈頭便打,大聲責罵:“你前幾天碰了我的耳朵,我尋了你幾天,今天總算找到你了,你要是不賠老子一千元治療費,就和你沒完。”幾個無賴把司機團團圍住,不肯松手,周圍的人看著無賴們的暴行,都敢怒不敢言。
無賴們的舉動,被熒屏上的李逵透過窗戶看在眼里,怒在心頭:“光天化日之下豈敢如此行兇作惡,簡直比李鬼都要可惡幾分,真是氣煞我也!”他忘了自己在電視里的角色,大叫一聲躍出屏幕,沖到街頭,三拳兩腳把幾個無賴打翻在地,然后迅速鉆入屏幕,繼續(xù)接他母親去了。
幾個無賴一看“黑旋風”天神般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教訓他們,又看到圍觀者一雙雙憤怒的眼睛,都乖乖地溜了。